一种电动车用电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5197发布日期:2020-04-10 17:07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用电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用电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在长时间高速骑行的情况下电机就会起热,这是由于大电流的放电导致,但是如果温度超过了60-70度以上就不正常了,就对电机造成伤害了,电机漆包线绝缘就可能化掉,引起短路,磁钢高温就会失磁,致电机而报废。

专利号为cn208782631u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电机散热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电机室内部固定安装有箱体和冷凝器,箱体的顶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箱盖,箱盖的底端内壁安装有温控开关,箱体一侧的外壁安装有风机,箱体--侧的内壁安装有吸气管,吸气管的一侧管壁均匀开设有若千个吸气孔,风机的进风口通过导管与吸气管的内部连通。通过设置的温控开关能够在箱体内的温度过高时及时控制冷凝器和散热扇进行降温,通过设置的三个叶片能够在电机运行时进行散热,能够保证将箱体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但是由于一般电动车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上述电机散热方法难以满足此类电动车的电机散热,且电动车在行进和倒车中电机转动方向不一致,单侧排气的方式难以满足电动车行进与倒车时持续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用电机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车用电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内侧与电机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外壳两端分别与左端盖、右端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外壳内部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两端分别穿过左端盖、右端盖与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扇位于第一散热端盖内侧,所述第二散热扇位于第二散热端盖内侧,所述第一散热端盖、第二散热端盖分别与散热外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外壳与电机外壳之间留有风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扇与第二散热扇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散热扇与第二散热扇关于电机轴的中点对称。

优选的,所述散热外壳为内、外均设有散热板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散热板平行固定与散热外壳上,所述散热外壳内部的散热板与电机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形成风道,通过电机轴两端连接第一散热扇与第二散热扇,电机外壳外部套接散热外壳,第一散热扇、风道和第二散热扇共同形成一个气体循环系统,使电机在运转同时同步进行散热,结构简单,适用范围更广。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端盖上设有螺孔,所述第一散热端盖通过螺钉与散热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端盖上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端盖与第二散热端盖形状相同且关于散热外壳中心对称,通过螺钉使第一散热端盖、第二散热端盖分别连接于散热外壳两端,使散热扇位于散热外壳内部,更加安全,同时散热外壳上设置散热孔,便于气体排出,螺钉连接的方式使拆卸安装较为方便。

优选的,电机轴上位于左端盖左侧设有挡盘,所述挡盘左侧电机轴上套有弹簧,位于挡盘左侧的电机轴上设有键槽,所述键槽与卡键卡接,所述电机轴关于其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扇包括与电机轴套接的轴套,位于轴套内侧左端设有长度小于轴套长度的键槽,轴套上的键槽与卡键卡接,所述轴套外部连接有扇叶,散热扇与电机轴同轴弹性连接,使用套接的方式,使散热扇容易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机轴两端安装散热扇,将电机与散热外壳连接,使散热扇与风道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的气流通道,从而能够使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散热扇转动,通过急速流动的空气将电机上的热量带走,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散热外壳与电机外壳连接,散热外壳外部设有散热板,电机通过电机外壳传导至散热外壳上,再通过散热外壳散发到空气中,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散热装置与电机连接,体积小,成本低,适用范围更广;将电机轴两端连接的散热扇对称安装,一侧吸风、一侧排风,电机在正、反转过程中均可带动散热扇进行排气,保证持续散热;通过螺钉连接散热端盖与散热外壳,套接的方式连接散热扇与电机轴,使散热装置拆卸安装更加方便,便于装配或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外壳半剖的西南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外壳半剖的东南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扇、电机轴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二散热端盖;2、散热外壳;201、散热板;3、第一散热端盖;301、散热孔;4、电机轴;401、挡盘;402、键槽;5、螺钉;6、第一散热扇;601、轴套;602、扇叶;7、左端盖;8、第二散热扇;9、电机外壳;901、螺孔;10、风道;11、右端盖;12、卡键;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电动车用电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外壳2,散热外壳2内侧与电机外壳9固定连接,电机外壳9两端分别与左端盖7、右端盖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外壳9内部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电机轴4,电机轴4两端分别穿过左端盖7、右端盖11与第一散热扇6、第二散热扇8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散热扇6位于第一散热端盖3内侧,第二散热扇8位于第二散热端盖1内侧,第一散热端盖3、第二散热端盖1分别与散热外壳2两端固定连接,散热外壳2与电机外壳9之间留有风道10,第一散热扇6与第二散热扇8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一散热扇6与第二散热扇8关于电机轴4的中点对称,散热外壳2为内、外均设有散热板201的圆筒状结构,散热板201平行固定与散热外壳2上,散热外壳2内部的散热板201与电机外壳9之间固定连接,散热板201之间的间隙形成风道10。

在电机转动时,电机轴4两端固定的第一散热扇6、第二散热扇8同向转动,对称设置的扇叶602产生同向风力,因此电机两端一侧用于吸风,一侧用于排风,散热外壳2套与电机外壳9外部,散热外壳2与电机外壳9之间留有间隙,电机外壳9上的热量经过传递进入散热外壳2,电机外壳9与散热外壳2之间的热量通过风道10中急速流动的气流带走热量,散热外壳2外部的散热板201增大了散热外壳2的面积,其上的热量自然散发,增加了散热效率,第一散热扇6与第二散热扇8对称,电机在正、反转过程中均具处于排气状态,可持续散热。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一种电动车用电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外壳2,散热外壳2内侧与电机外壳9固定连接,电机外壳9两端分别与左端盖7、右端盖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外壳9内部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电机轴4,电机轴4两端分别穿过左端盖7、右端盖11与第一散热扇6、第二散热扇8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散热扇6位于第一散热端盖3内侧,第二散热扇8位于第二散热端盖1内侧,第一散热端盖3、第二散热端盖1分别与散热外壳2两端固定连接,散热外壳2与电机外壳9之间留有风道10,第一散热端盖3上设有螺孔901,第一散热端盖3通过螺钉5与散热外壳2固定连接,第一散热端盖3上设有若干散热孔301,第一散热端盖3与第二散热端盖1形状相同且关于散热外壳2中心对称,电机轴4上位于左端盖7左侧设有挡盘401,挡盘401左侧电机轴4上套有弹簧13,位于挡盘401左侧的电机轴4上设有键槽402,键槽402与卡键12卡接,电机轴4关于其中心对称,第一散热扇6包括与电机轴4套接的轴套601,位于轴套601内侧左端设有长度小于轴套601长度的键槽402,轴套601上的键槽402与卡键12卡接,轴套601外部连接有扇叶602。

在安装时,先将弹簧13套于电机轴4上,之后将第一散热扇6套于电机轴4上,轴向移动第一散热扇6,使第一散热扇6压迫弹簧13至电机轴4上的键槽402完全暴露,将卡键12置于键槽402内,之后松开第一散热扇6,使轴套601内侧的键槽402与卡键12卡接,按上述方法同样安装第二散热扇8,使第一散热扇6与第二散热扇8关于电机轴4的中心对称即可,将第一散热端盖3与散热外壳2左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散热外壳2与散热外壳2右端通过螺栓连接,即完成散热装置与电机之间的装配,拆卸时按上述方式逆向操作即可。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机带动电机轴4转动,电机轴4通过卡键12连接的第一散热扇6和第二散热扇8转动,一端将电机外壳9外部气流排出,一端将电机外壳9外部气流吸入,气流通过电机外壳9与散热外壳2之间形的风道10,从而将电机与散热外壳2之间的热量带走,且第一散热扇6、第二散热扇8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第一散热扇6、第二散热扇8在急速转动过程中,将经过电机轴4传导的热量散发于气流中,散热外壳2外部的散热板201增大了散热面积,在散热板201、第一散热扇6和第二散热扇8共同作用下,提高了散热效率,对称安装的第一散热扇6与第二散热扇8使电机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均可排气散热,保证持续散热,第一散热端盖3和第二散热端盖1别通过螺栓连接于散热外壳2两端,第一散热扇6和第二散热扇8的两端分别采用弹性连接与卡接的方式连接于电机轴4上,便于安装与拆卸,具有散热效率高、持续性强、体积小、适用性广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