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0319发布日期:2020-06-02 20:3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外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



背景技术:

电机端盖,就是电机机壳的盖子。一般分前盖和后盖,用来固定和支撑电机转轴的。通俗来说就是利用电机的前后端盖通过转轴固定整个电机。

电机端盖的材质一般都是金属的,包括铝,铝铸,冷冲钢材,塑料,胶木等。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电机类型选用不同的材质。如汽车电机大多都是冷冲钢材,大型电机都是使用压铸工艺。

中小型异步电机一般采用带轴承的铸铁端盖,端盖上具有安放轴承的轴承室以及与机座配合的止口。端盖起着支承转动部分、确定转子与定子相对位置、保护电机内部的作用。

汽车发电机是汽车的主要电源,其功用是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向所有用电设备(起动机除外)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

对于后端盖,公开号为cn206673734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端盖及交流发电机,涉及乘用车交流发电机技术领域。该发电机端盖包括底板和侧壁,底板的中间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到侧壁之间设有若干“y”型加强筋;“y”型加强筋包括一条与中心孔外侧相连的主筋和两条向侧壁延伸的支筋;相邻“y”型加强筋之间设有若干通风孔,同一“y”型加强筋的两条支筋之间设有散热孔。然而,该专利所提供的发电机端盖,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端盖表面开设众多通风孔,导致密闭性差,容易进入灰尘影响电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可与电机转轴适配,装配牢固,且密封性好,不会出现松动,并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机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包括:本体,形状为柱状;所述本体一面沿本体轴向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本体另一面沿本体轴向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与第二凹槽底面连通形成安装通道;所述本体外壁沿本体周向凸设有一环台,所述环台外环面为圆形;所述环台外环面沿环台周向间隔凸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包括4个纵向凸起和4个横向凸起;4个所述纵向凸起和4个所述横向凸起配合形成井字形结构;4个纵向凸起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纵向凸起,一组的两个纵向凸起位于环台外环面一侧,另一组的两个纵向凸起位于环台外环面另一侧;4个横向凸起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横向凸起,一组的两个横向凸起位于环台外环面一侧,另一组的两个横向凸起位于环台外环面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内壁沿所述第二凹槽内周向开设有第一~第三阶梯环槽,所述第一~第三阶梯环槽沿本体轴向依次排布,第一阶梯环槽开设于靠近第二凹槽开口端的第二凹槽内壁,所述第三阶梯环槽开设于靠近第二凹槽底面的第二凹槽内壁;所述第三阶梯环槽与第一凹槽底面连通形成所述安装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梯环槽轴向深度与第三阶梯环槽轴向深度相同,第二阶梯环槽轴向深度小于第一阶梯环槽轴向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开口端沿第二凹槽内周向开设有一开口环槽。

进一步地,本体开设第一凹槽一面凸设于所述环台,形成一凸台。

进一步地,每组纵向凸起中的一个纵向凸起表面开设有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每组横向凸起中的一个横向凸起表面开设有一安装通孔。

进一步地,位于其中一组的两个纵向凸起之间的环台外环面凸设有一凸块。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凹槽外侧的本体端面上间隔开设有两安装通孔,两安装通孔以本体直径为轴呈镜像对称设置;位于第二凹槽外侧的本体表面上沿本体轴向开设有4个装配通孔,4个装配通孔沿本体周向等距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环台外环面沿环台周向开设有第一外环槽和第二外环槽,所述第一外环槽与第二外环槽呈阶梯状依次排布,第一外环槽与第二外环槽配合形成二级阶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结构设计巧妙,通过第一凹槽底面与第二凹槽底面连通配合形成安装通道,通过第一凹槽形成外部元件的接入;

第二凹槽内第一~第三阶梯环槽的设计,可与电机朝向后端盖一端外侧相配合的,保证电机在机壳内的稳固装配;

环台上4个所述纵向凸起和4个所述横向凸起配合形成井字形结构,可保证电机机壳的稳定性,安装孔和安装通孔的开设,可使得后端盖与电机机壳的稳定装配;

后端盖上除电机转轴的安装通道以及各种安装、装配孔外,没有额外开孔,保证后端盖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灰尘进入机壳内侧,提升使用寿命;

所述后端盖加工时,通过压铸、去毛边(清孔)、喷砂、烤漆、机加以及包装工序完成加工,其中机加工序,采用卧式车床配合三爪卡盘作为夹具进行粗车、精车,卧式车床配合四轴桥板作为夹具进行钻、攻,加工精度高;所述本体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包括:本体1,形状为柱状;所述本体1一面沿本体1轴向开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本体1另一面沿本体1轴向开设有第二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2底面与第二凹槽3底面连通形成安装通道100;所述本体1外壁沿本体1周向凸设有一环台4,所述环台4外环面为圆形;所述环台4外环面沿环台4周向间隔凸设有若干凸起40,所述凸起40包括4个纵向凸起41和4个横向凸起42;4个所述纵向凸起41和4个所述横向凸起42配合形成井字形结构;4个纵向凸起41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纵向凸起41,一组的两个纵向凸起41位于环台4外环面一侧,另一组的两个纵向凸起41位于环台4外环面另一侧;4个横向凸起42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横向凸起42,一组的两个横向凸起42位于环台4外环面一侧,另一组的两个横向凸起42位于环台4外环面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3内壁沿所述第二凹槽3内周向开设有第一~第三阶梯环槽31~23,所述第一~第三阶梯环槽31~33沿本体1轴向依次排布,第一阶梯环槽31开设于靠近第二凹槽3开口端的第二凹槽3内壁,所述第三阶梯环槽33开设于靠近第二凹槽3底面的第二凹槽3内壁;所述第三阶梯环槽33与第一凹槽2底面连通形成所述安装通道10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梯环槽31轴向深度与第三阶梯环槽33轴向深度相同,第二阶梯环槽32轴向深度小于第一阶梯环槽31轴向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3开口端沿第二凹槽3内周向开设有一开口环槽34。

进一步地,本体1开设第一凹槽2一面凸设于所述环台4,形成一凸台11。

进一步地,每组纵向凸起41中的一个纵向凸起41表面开设有一安装孔43。

进一步地,每组横向凸起42中的一个横向凸起42表面开设有一安装通孔44。

进一步地,位于其中一组的两个纵向凸起41之间的环台4外环面凸设有一凸块45。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凹槽2外侧的本体1端面上间隔开设有两安装通孔5,两安装通孔5以本体1直径为轴呈镜像对称设置;位于第二凹槽3外侧的本体1表面上沿本体1轴向开设有4个装配通孔6,4个装配通孔6沿本体1周向等距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环台4外环面沿环台4周向开设有第一外环槽46和第二外环槽47,所述第一外环槽46与第二外环槽47呈阶梯状依次排布,第一外环槽46与第二外环槽47配合形成二级阶梯结构;所述本体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动车用高精度高绝缘电机后端盖的加工流程下:

所述机动车用易装配高密封绝缘电机后端盖结构设计巧妙,所述后端盖加工时,通过压铸、去毛边(清孔)、喷砂、烤漆、机加以及包装工序完成加工,其中机加工序,采用卧式车床配合三爪卡盘作为夹具进行精车、车床,卧式车床配合四轴桥板作为夹具进行钻、攻,加工精度高。

其中,精车过程为:

1、开机,按照tcn-21000l6操作规程纸箱;

2、装夹基准,对准夹具夹持面和夹具定位面;

3、作业要领:将产品按照固定方向、装进机器人料盘中;产品加工面以及油漆外观面不允许有划伤碰伤;

4、测量,测量前应检查所有的量检具,确认完好后再按检验规范进行测量。

车床工序包括:

1、开机,按照jx-200操作规程执行;

2、装夹基准,对准夹具夹持面和夹具定位面;

3、作业要领,将产品按照固定方向装进夹具,关上防护门,启动机床,加工完毕后,工作台到装卸位置后,打开防护门卸下工件,重复以上步骤;产品加工面以及油漆外观面不允许有划伤碰伤;

4、测量,测量前应检查所有的量检具,确认完好后再按检验规范进行测量。

钻、攻工序包括:

1、开机,按照兄弟机操作规程执行;

2、装夹基准,对准夹具夹持面和夹具定位面;

3、作业要领,将产品按照固定方向装进夹具,关上防护门,启动机床,加工完毕后,工作台到装卸位置后,打开防护门卸下工件,重复以上步骤;产品加工面以及油漆外观面不允许有划伤碰伤;

4、测量,测量前应检查所有的量检具,确认完好后再按检验规范进行测量。

通过第一凹槽底面与第二凹槽底面连通配合形成安装通道,通过第一凹槽形成外部元件的接入;

第二凹槽内第一~第三阶梯环槽的设计,可与电机朝向后端盖一端外侧相配合的,保证电机在机壳内的稳固装配;

环台上4个所述纵向凸起和4个所述横向凸起配合形成井字形结构,可保证电机机壳的稳定性,安装孔和安装通孔的开设,可使得后端盖与电机机壳的稳定装配;

后端盖上除电机转轴的安装通道以及各种安装、装配孔外,没有额外开孔,保证后端盖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灰尘进入机壳内侧,提升使用寿命;

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