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接线盒与接线管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432发布日期:2020-05-26 18:1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接线盒与接线管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接线盒,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接线盒与接线管的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金属接线盒中通常都设有用于连接接线管的插孔,在连接接线管时,一种做法是将接线管直接插入插孔内,但是这种做法在浇筑金属接线盒及接线管后,接线管很容易松动,造成接线处脱落的现象。另一种做法是通过法兰来连接金属接线盒以及接线管,这种做法在连接时比较费时,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接线盒与接线管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能够快速的将接线管与金属接线盒连接起来,既能够提高连接强度,又便于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接线盒与接线管的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连接在金属接线盒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接头与接线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接头的内径与所述接线管的外径一致,使得所述接线管紧密的套接在第二接头内;

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头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在所述金属接线盒侧壁的插孔内,所述金属接线盒在插孔处的内侧壁构成阻挡部,所述第一接头插入插孔并穿过插孔的端部设有若干与所述阻挡部形成配合的阻挡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接头设置阻挡机构的端部被限制在所述金属接线盒内部。

可选的,所述阻挡机构采用弹性件,使得阻挡机构在插入插孔时,阻挡机构的外侧被所述插孔的内壁挤压至与插孔内壁平行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螺钉沿第一接头以及第二接头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二接头的外侧表面设有与所述螺钉端部螺纹连接的螺纹槽,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沿径向分布的通孔,所述螺钉在穿过通孔后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头包括两段,两段第一接头分别为大径段及小径段,其中,所述小径段与金属接线盒连接,大径段与第二接头连接;

所述大径段与小径段一体成型,且大径段与小径段的内径一致。

可选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具有弹性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端部设有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金属片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金属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在小径段与大径段交接处向上沿垂直方向弯折后,再向大径段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弯折,使得所述第二折弯部同时与大径段和小径段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折弯部在与大径段贴合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装配孔。

可选的,所述小径段及大径段分别开设有用于贴合所述金属片及第二折弯部的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连接金属接线盒和接线管时,先将接线管套在第二接头内,由于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事先已经连接固定好,因而只需再将第一接头插入插孔内即可,第一接头端部的阻挡机构将第一接头限制在插孔内,从而完成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时,在插好接线管后仅需要将第一接头插入插孔内,即可完成接线管与金属接线盒的连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与金属接线盒、接线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阻挡机构在第一接头上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接线盒与接线管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其中,在连接好金属接线盒3和接线管4后,第一接头1连接在金属接线盒3的侧壁上,第二接头2与接线管4固定连接;在连接金属接线盒3和接线管4之前,该连接机构的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已经连接好,但是第一接头1未与金属接线盒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头2的内径应当与接线管4的外径一致,或第二接头2的内径小于接线管4的外径,使得接线管4装配在第二接头2内时为过盈配合,从而使接线管4紧密的套接在第二接头2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第一接头1的一端与第二接头2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在金属接线盒3侧壁的插孔301内,金属接线盒3在插孔301处的内侧壁构成阻挡部302,即金属接线盒3的内侧壁就是阻挡部302,而第一接头1插入插孔301并穿过插孔301的端部设有若干与阻挡部302形成配合的阻挡机构5,使得第一接头1设置阻挡机构5的端部被限制在金属接线盒3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机构5采用弹性件,使得阻挡机构5在插入插孔301时,阻挡机构5的外侧被插孔301的内壁挤压至与插孔301内壁平行的状态。具体的,阻挡机构5包括具有弹性的金属片501,金属片501的端部设有第一折弯部502,第一折弯部502与金属片50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第一接头1在向插孔301内插入时,第一折弯部502受到插孔301的孔壁挤压而朝向金属片501的方向弯折,从而使第一折弯部502能够顺利的通过插孔301,当第一折弯部502通过插孔301后,第一折弯部502恢复原状而与阻挡部302形成配合,阻止第一接头1再从插孔301中滑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如图1和2所示,第一接头1包括两段,两段第一接头1分别为大径段及小径段,其中,小径段与金属接线盒3连接,大径段与第二接头2连接。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大径段与小径段是一体成型的,且大径段与小径段的内径一致。当第一接头1插入插孔301后,可通过大径段与第一折弯部502对金属接线盒3的侧壁进行夹持,完成第一接头1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金属片50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折弯部503,第二折弯部503在小径段与大径段交接处向上沿垂直方向弯折后,再向大径段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弯折,使得第二折弯部503同时与大径段和小径段贴合,以此增大金属片501与第一接头1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金属片501的连接更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之间通过螺钉6固定,螺钉6沿第一接头1以及第二接头2的径向分布,第二接头2的外侧表面设有与螺钉6端部螺纹连接的螺纹槽7,第一接头1上设有沿径向分布的通孔101,螺钉6在穿过通孔101后与螺纹槽7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金属片502的连接,如图3所示,可在第二折弯部503与大径段贴合的部分开设有与螺钉6配合的装配孔504,通过螺钉6对第二折弯部503进行紧固而完成金属片501的安装。这样使得第二折弯部503还可作为螺钉6的垫片使用。另外,在小径段及大径段上分别开设有用于贴合金属片501及第二折弯部503的凹槽102,使得金属片501以及第二折弯部503置于凹槽102内,防止金属片501和第二折弯部503左右晃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