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7088发布日期:2020-06-20 17:3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领域,进一步涉及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又如感应充电或者非接触式充电等,其中无线充电技术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一电子装置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如电源、电池、手机、电动牙刷、灯具等。目前实现无线充电技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以及无线电波式。

通常情况下,一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发送端线圈和一接收端线圈,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被以电磁感应地方式设置于所述发送端线圈,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被电连接于一有线电源,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被电连接于所述电子装置。所述发送端线圈将电能转化为电磁信号,在所述接收端线圈与所述发送端线圈之间满足电磁感应的距离和方向时,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感应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所述电子装置充电。

在日常使用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基座,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被安装于所述基座并在表面形成一发送面,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装置并在表面形成一接收面。为保证所述发送端线圈与所述接收端线圈之间满足电磁感应的距离和方向,所述电子装置一般需被支撑于所述基座并保持稳定,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对应于所述接收端线圈,以使所述发送端线圈与所述接收端线圈之间恰好能够产生电磁感应,以保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然而,所述基座的形状固定,,一种类型的所述电子装置仅与一种形状尺寸的所述基座相适配,兼容性较差,比如无线充电牙刷的基座无法适用于为无线充电手机进行充电。或者,所述基座的所述发送面为一平面,其中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接收面位一曲面,导致所述基座与所述电子装置无法在物理上保持无线充电状态,等等。

另外,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如果所述基座与所述电子装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将会导致所述接收端线圈与所述发送端线圈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磁感应的距离与方向发生变化,能量传输的稳定性降低,进而降低无线充电的稳定性,甚至损坏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能够适用于为不同尺寸或者种类的一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兼容性较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可变形,以适配地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的表面,以提高电磁感应的能量传递速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与所述电子装置能够保持相对固定,以保证无线充电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能够在变形后自然定型,以保持相对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能够被搭在所述电子装置的上侧,以保持相对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能够被夹持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以保持相对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能够被固定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以保持相对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能够隔磁,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采用硅胶压制工艺制成,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用于为一理疗训练装置无线充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壳体和应用,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用性广。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一发送端线圈,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用于接入电流并形成一感应磁场;和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感应发送部,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被安装于所述感应发送部,其中所述壳体可形变为适配地贴合于一电子装置的结构,当所述壳体被贴合于该电子装置时,其中该电子装置处于所述发送端线圈的所述感应磁场内且能够与所述发送端线圈发生电磁感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该电子装置的尺寸,其中所述壳体被形变具有一相匹配的贴合空间,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朝向所述贴合空间以供被贴合于所述贴合空间的该电子装置与所述发送端线圈发生电磁感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接收端线圈,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用于安装于该电子装置的一感应接收部并与该电子装置电连接,在所述壳体被贴合于该电子装置时,所述接收端线圈以产生电磁感应的方式处于所述发送端线圈的所述感应磁场以供对该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壳体由两层硅胶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被压制固定于所述两层硅胶材料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连接部和两夹持臂,其中所述两夹持臂分别自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向同侧延伸,其中所述两夹持臂用于沿所述连接部被打开且在所述两夹持臂之间形成所述贴合空间,在所述两夹持臂被打开后,其中所述两夹持臂产生朝向缩小所述贴合空间的宽度的方向的夹持力以供固定该电子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或者所述发送端线圈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连接部并朝向所述贴合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两夹持臂选用具有一定韧性的硅胶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壳体被实施为一柔性片状结构以用于搭在该电子装置的上侧并形成所述贴合空间,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位于所述壳体的重心以供该电子装置与所述发送端线圈保持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两柔性层和至少一弹片,其中所述弹片被压制固定于所述两柔性层之间,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被形成于所述两柔性层的中部,其中所述弹片以所述感应发送部为中心布置,其中所述弹片形变后形成所述贴合空间并保持定型以供容纳该电子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弹片采用亚克力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发送电路,其中所述发送电路被电连接于所述发送端线圈,其中所述发送电路被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具有一导电接口以供外接一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一接收电路,其中所述接收电路被电连接于所述接收端线圈,其中所述接收电路用于接入该电子装置以供将所述接收端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传输至该电子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隔磁片,其中所述隔磁片被设置于所述发送端线圈或者所述接收端线圈以用于隔磁。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

一壳体;

一发送端线圈,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用于接入电流并形成一感应磁场;

一接收端线圈;以及

一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感应发送部,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被安装于所述感应发送部,其中所述壳体能够形变为适配地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的结构,根据该电子装置的尺寸,其中所述壳体被形变具有一相匹配的贴合空间,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朝向所述贴合空间,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被电连接于所述电子装置,当所述电子装置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贴合空间时,所述接收端线圈以发生电磁感应的方式处于所述发送端线圈的所述感应磁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具有一感应接收部,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被安装于所述感应接收部,当所述电子装置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贴合空间时,所述感应接收部与所述感应发送部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一动作主体;

一天线;和

一尾部元件,其中所述尾部元件自所述动作主体延伸,其中所述动作主体包括一处理器,其中所述天线具有一通信接口和一信号端,其中所述通信接口被通信连接于所述处理器,其中所述信号端自所述通信接口延伸至所述尾部元件以供所述动作主体在通过所述天线的所述信号端向外界发射或接收射频信号;

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被电连接于所述动作主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动作主体还包括一本体和一供电单元,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被电连接于所述供电单元,其中所述本体具有一容纳室,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供电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容纳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本体包括一壳体和一保护层,其中所述保护层被封闭包裹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被安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保护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本体被实施为一类柱型结构,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感应发送部的外表面被实施为一与所述本体相配合的类弧面,或者所述壳体被实施为套接于所述本体的类环状结构。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一无线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压制一发送端线圈于两层硅胶片之间;

b、形成一连接部和两夹持臂,其中所述两夹持臂分别自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向同侧延伸以形成可调节宽度的一贴合空间;以及

c、延伸一发送电路自所述发送端线圈至所述硅胶片的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接收端线圈被安装于方体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被应用于方体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被应用于方体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接收端线圈被安装于圆柱体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被应用于圆柱体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被应用于圆柱体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壳体被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的壳体被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接收端线圈被安装于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被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无线充电装置100,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为不同尺寸或者种类的一电子装置200进行无线充电。所述电子装置200如手机、电脑、电子手表、灯具、汽车、医疗器械或者理疗训练装置等等。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又如非接触式充电或者感应充电,或者说,所述无线充电的方式可以选用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或者无线电波式,均能够实现无线充电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线充电是指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为所述电子装置200的电源装置补充电量。或者是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为所述电子装置200直接提供工作电量,如所述电子装置200被实施为灯具等不具备电源装置的产品。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0和一发送端线圈20,其中所述壳体10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壳体10能够形变成适配地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形状,其中所述壳体10具有一感应发送部101,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被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感应发送部101。换句话说,所述壳体10在形变后形成一贴合空间110,其中所述电子装置200恰好被匹配地固定于所述贴合空间110,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朝向所述贴合空间110以供贴合接触于所述电子装置200。所述发送端线圈20用于被通入电流并在所述感应发送部101的形成一感应磁场w,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的自身参数与安装位置决定着所述感应磁场w的方向与大小,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的自身参数如匝数、电阻、尺寸、线圈直径以及形状等等。

换句话说,通过调整所述发送端线圈20的自身参数和安装位置,所述感应磁场w的磁场方向与大小能够被预设,以使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能够适应性地调整电磁感应的方向与大小,从而适应于为不同功率的所述电子装置200进行无线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还包括一接收端线圈30,其中所述电子装置200具有一感应接收部201,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所述壳体10在变形后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200,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被贴合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式处于所述发送端线圈20的所述感应磁场w,或者说所述接收端线圈30与所述发送端线圈20相互位于电磁感应位置,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被电连接于所述电子装置200,从而为所述电子装置200进行充电。

也就是说,通过预设或者调整所述接收端线圈30和所述发送端线圈20之间相对安装位置,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感应发送部101被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时,所述接收端线圈30与所述发送端线圈20之间形成电磁感应,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在所述发送端线圈20的所述感应磁场w内产生感应电流,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通过导线将感应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装置200。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还包括一发送电路40和一接收电路50,其中所述发送电路40用于产生交变电流,其中所述发送电路40被电连接于所述发送端线圈20,以使所述发送端线圈20形成所述感应磁场w。优选地,所述发送电路40被电连接于一直流电源,其中所述发送电路40将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流转化为交变电流并输送至所述发送端线圈20。所述接收电路50被电连接于所述发送端线圈20与所述电子装置200之间,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产生的感应电流被导入所述接收电路50,其中所述接收电路50将所述感应电流转化为直流电流并传输至所述电子装置200。

优选地,所述发送端线圈20和所述接收端线圈30均被实施为由铜线绕制而成的类环结构如圆环或者椭圆环等。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或所述接收端线圈30的自身参数可以被预设,如铜线的绕制匝数、铜线的粗细、铜线的形状、阻抗以及线圈的半径、层数等等,在此不受限制。具体地,所述发送端线圈20具有一发送孔202,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具有一接收孔301。当所述壳体10的所述感应发送部101被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2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时,所述发送端线圈20的所述发送孔202正对所述接收端线圈30的所述接收孔301,以提高电磁感应的能量传输效率。当然,所述发送端线圈20或所述接收端线圈30还可以被实施为方环形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等,在此不受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选用硅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具有一封闭的固定腔102,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被固定于所述固定腔102,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距离所述壳体10的所述感应发送部101的表面的厚度尽可能地小,且所述发送端线圈20并未裸露在所述壳体10的外侧。相应地,所述接收端线圈30距离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表面的厚度也尽可能地小,以尽量缩小所述发送端线圈20与所述接收端线圈30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提高电磁感应的能量传输效率。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壳体10由两硅胶片压制而成,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被压制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两硅胶片之间以保持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送电路40也可以被压制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两硅胶片之间,并且所述发送电路40自所述发送端线圈20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外侧并形成一导电端口41,其中所述导电端口41用于外接一供电装置如电源、电池等,以使所述发送电路40能够在外界电连接于所述供电装置。也就是说,所述发送电路40和所述发送端线圈20均被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以保证电流传导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包括一连接部11和两夹持臂12,其中所述两夹持臂12分别自所述连接部11的两端向同侧延伸,并形成一类c型结构,或者类似于“活页夹”结构。具体地,所述两夹持臂12的自由端之间能够被打开并形成所述贴合空间110,借助硅胶材料的韧性,其中所述两夹持臂12产生朝向缩小所述贴合空间110的宽度的方向的夹持力,在所述两夹持臂12被打开一定宽度的张口时,其中所述两夹持臂12能够被夹持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表面。

如图4a至4d所示,所述电子装置200被实施为一方形结构,其中所述壳体10的所述两夹持臂12能够被夹持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200,并使所述发送端线圈20与所述接收端线圈30保持相对静止。

如图5a至5c所示,可选地,所述电子装置200被实施为一圆柱型结构,其中所述壳体10依然能够相匹配地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外侧,在此不受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部11具有一定的强度,其中所述两夹持臂12的自由端在自然状态下相接触或者间距较小,在所述两夹持臂12的自由端被沿相反方向打开时,所述连接部11保持所述两夹持臂12始终具有夹持力以固定所述电子装置200。当所述电子装置200被分离于所述两夹持臂12之间时,所述两夹持臂12回复自然状态。也就是说,所述连接部11可以采用密度较大的硅胶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连接部11选用塑性材料或者刚性材料。

如图4b所示,优选地,所述发送端线圈20被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12的自由端,即或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12的自由端形成所述感应发送部101。如图5b所示,或者,所述发送端线圈20被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连接部11并朝向所述贴合空间110。也就是说,当所述壳体10的所述两夹持臂12被夹持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表面时,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恰好被接触地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表面并保持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4c和4d所示,所述感应发送部101的表面被实施为相匹配地贴合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表面,如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表面为平面时,所述感应发送部101的表面也被实施为相匹配地平面。如图5c所示,如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表面为弧面如凸弧面时,所述感应发送部101的表面也被实施为相匹配的弧面如凹弧面,从而使所述感应发送部101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能够紧密地贴合接触,从而尽量减小所述发送端线圈20与所述接收端线圈30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增加电磁感应的能量传输效率。

优选地,所述感应发送部101的表面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使得所述感应发送部101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之间不易产生相对滑动。也就是说,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对所述电子装置200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壳体10被夹持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表面,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大,从而保证所述感应发送部101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以防止所述发送端线圈20与所述接收端线圈30之间的电磁感应的能量传输效率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尺寸或者类型的所述电子装置200,所述壳体10能够形成预设尺寸大小的所述贴合空间110以供固定所述电子装置200,即或所述两夹持臂12能够在合理地范围内夹持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200,从而使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能够适用于为不同尺寸或者类型的所述电子装置200进行无线充电,兼容性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还包括两操作件,其中所述两操作件分别被连接于所述两夹持臂12,其中所述两操作件用于被操作地打开所述两夹持臂12之间的张口,以便于用户操作所述壳体10夹持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200。

如图6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a被实施为一柔性片状结构,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a位于所述壳体10a的重心,其中所述感应接收部201位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上侧,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用于被接触支撑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的上侧,其中所述壳体10a受重力作用发生形变并形成匹配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所述贴合空间110a,以供搭在所述电子装置200的上表面以保持固定。也就是说,通过预设所述壳体10a的尺寸或者形状,所述壳体10a能够适应于搭在不同尺寸或者类型的所述电子装置200的上侧,以保持所述感应发送部101a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稳定地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所述接收端线圈30与所述发送端线圈20之间的电磁感应的能量传输效率。

如图7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b包括两柔性层11b和至少一弹片12b,其中所述弹片12b被压制固定于所述两柔性层11b之间,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b被形成于所述两柔性层11b的中部,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被封闭固定于所述感应发送部101b的内部。所述弹片12b以所述感应发送部101b为中心呈类环状排列、放射状排列或者网状排列等等,其中所述弹片12b在受力变形后保持自然定型。

在本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弹片12b采用低碳钢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其中所述柔性层11b选用硅胶材料或者塑料材料制成以供提供柔性保护效果。所述壳体10b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平面状态,当所述壳体10b受力变形时,所述壳体10b形成所述贴合空间110b,所述壳体10b的变形程度越大,所述贴合空间110b的空间尺寸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当所述电子装置200被放置于所述壳体10b的上侧时,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b恰好被贴合接触于所述感应接收部201,其中所述弹片12b受所述电子装置200的重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在所述壳体10b形变一定程度后,其中所述壳体10b产生的弹力恰好能够支撑所述电子装置200,从而使所述电子装置200保持固定。

在本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壳体10b能够在合适地范围内发生形变并定型,从而形成不同尺寸的所述贴合空间110b,从而使所述壳体10b能够适应于贴合支撑不同尺寸或者种类的所述电子产品200,在此不做限制。当然,为实现所述壳体10b在变形后能够自然定型的效果,所述弹片12b还可以被替换成亚克力材料制成的片或者板等,在此不受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一支撑件,其中所述支撑件被用于支撑所述壳体10,以使所述壳体10保持固定,防止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所述壳体10发生晃动或者移动等。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其中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被固定于桌面或者底面等,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壳体10,如所述支撑件被实施为一支撑杆比如塑性支架等,或者所述支撑件被实施为一支撑板,等等。

如图3所示,进一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一隔磁片60,其中所述隔磁片60被设置于所述发送端线圈20或者所述接收端线圈30,以用于提高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无线充电效率,降低外界磁场的干扰。优选地,所述隔磁片60选用铁氧体材料制成。

如图8a和8b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100c,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c包括一壳体10c、一发送端线圈20c、一接收端线圈30c和一电子装置200c,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c被安装于所述壳体10c,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c被安装于所述电子装置200c,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c用于被通入电流并在外侧形成一感应磁场,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c能够在所述感应磁场的合适的位置与所述接收端线圈30c产生电磁感应。

如图8a所示,本第二优选实施例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子装置200c被实施为一理疗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200c包括一动作主体210c、一尾部元件220c和一天线230c,其中所述尾部元件220c自所述动作主体210c一端延伸,其中所述天线230c被通信连接于所述动作主体210c,其中所述天线230c被包裹于所述尾部元件220c,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c被安装于所述动作主体210c并为所述动作主体210c传输电量。所述动作主体210c用于对人体部位完成理疗训练动作或者检测获取动作数据等,其中所述动作主体210c通过所述天线230c与外界的智能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完成信息交互。

一般情况下,所述电子装置200c为理疗训练装置或按摩设备等,用于对人体部位进行理疗训练或按摩等。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电子装置200c需要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人体或者皮肤,为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所述电子装置200c采用医用健康材料或者对人体健康友好的材料制成如医用硅胶材料,或者所述动作主体210c和所述尾部元件220c的外表面被包裹至少一层医用硅胶材料,以柔化用户的肌肤接触触感,给予用户健康良好的使用体验。

如图8a所示,所述动作主体210c包括一本体211c、至少一动作单元212c、一处理器213c和一供电单元214c,其中所述本体211c具有一容纳室2110c,其中所述供电单元214c和所述处理器213c均被密封安装于所述本体211c的所述容纳室2110c,其中所述动作单元212c被安装于所述本体211c的内壁以供提供理疗训练动作或者采集理疗相关信息,其中所述供电单元214c被电连接于所述处理器213c,其中所述动作单元212c被电连接于所述处理器213c,其中所述处理器213c具有一天线端口以供通信连接于所述天线230c。所述接收端线圈30c被电连接于所述供电单元214c,使得所述接收端线圈30c产生的感应电流能够被提供至所述供电单元214c,从而为所述供电单元214c充电。

也就是说,所述本体211c用于被置于人体部位并与人体部位的肌群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其中所述处理器213c用于控制所述动作单元212c产生理疗训练动作并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所述人体部位的肌群组织,或者所述动作单元212c采集所述肌群组织的生理指标或者刺激反应等理疗相关信息并反馈至所述处理器213c,其中所述处理器213c通过所述天线230c完成与外界的所述智能设备完成信息交互。

熟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的无线充电方式,所述本体211c能够被设置为完全封闭的结构,密封效果更佳,且制造工艺较为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壳体10c靠近在所述电子装置200c的所述本体211c的外侧的合适范围内时,藉由所述发送端线圈20c与所述接收端线圈30c发生电磁感应,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c产生感应电流,并被传输至所述供电单元214c,从而为所述电子装置200c进行无线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11c包括一壳体2111c和一保护层2112c,其中所述壳体2111c的内部形成所述容纳室2110c,其中所述保护层2112c被封闭包裹于所述壳体2111c的外侧,其中所述本体211c具有一感应接收部,其中所述壳体2111c和所述保护层2112c之间具有一安装腔2113c,其中所述安装腔2113c位于所述感应接收部,其中所述接收端线圈30c被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腔2113c。所述壳体10c具有一感应发送部101c,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c具有一固定腔102c,其中所述发送端线圈20c被安装固定于所述感应发送部101c的所述固定腔102c。当所述壳体10c与所述电子装置200c相互处于合适的电磁感应位置时,如所述感应发送部101c被贴合接触于所述感觉接收部,所述发送端线圈20c与所述接收端线圈30c之间能够发生电磁感应。

可选地,所述动作单元212c产生的所述理疗训练动作可以是单独进行主动式的锻炼动作,也可以是单独进行被动式的按摩动作,或者是主动与被动模式相互切换的锻炼加按摩动作的组合,以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

当所述天线230c接收到来自该智能设备的无线信号时,该无线信号经由所述天线230c传输至所述动作主体210c的所述处理器213c,所述处理器213c生成相应的锻炼电信号传输至所述动作单元212c,由所述动作单元212c产生所述理疗训练动作,并借由所述本体211c间接作用于所述人体部位的肌群组织以完成健康理疗训练。

在进行所述理疗训练动作时,所述动作单元212c被设置以检测被所述人体部位施加于其上的压力和生成至少一实时检测信号,所述处理器213c被设置能够接收来自该动作单元212c的实时检测信号并将该实时检测信号处理生成该射频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天线230c,进而实现与所述智能设备相通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述实时检测信号可被所述处理器213c处理转化为该射频信号,其可以是模拟电子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等,以便于通过所述天线230c传输至所述智能设备。当然,在本发明中用于检测动作数据的检测器优选为所述动作单元212c,其也可以是其他检测器,如振动检测器,视频探测器等等。举例地,所述动作单元212c也可以是带有振动装置如马达,以提供不同频率的振动力,帮助用户锻炼。或者所述动作单元212c还可以具有一摄像模组或者一传感器(或者传感器组)如生物电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等,在所述理疗训练过程中,其中所述动作单元212c能够通过摄像拍照或者传感等获取所述人体部位的生理指标信息或者刺激反应信息等,以帮助用户或者医生了解所述肌群的理疗训练结果阶段性信息或者锻炼效果。可选地,所述动作单元212c还包括物理理疗仪器,如悬磁理疗、超声理疗、热敷理疗等仪器,以实现悬磁理疗、超声理疗或者热敷理疗效果,在此不受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理疗训练动作可以是一系列主动锻炼或被动按摩动作的组合,其包括有主动式的锻炼动作如一或一系列的振动过程,或者是被动式的按摩动作如一或一系列的肌肉放松按摩动作等,或者是一被预设的健康锻炼指标动作,或者是针对性的康复主动锻炼或被动按摩动作或者康复训练等。在进一步应用中,所述动作单元212c还可以帮助用户锻炼肌群的动作数据,其中所述处理器213c通过所述天线230c将获取的动作数据传递给所述智能设备,以方便用户知悉锻炼状态或者由该用户无线操控其锻炼过程而进行针对性锻炼。所述理疗相关信息可以是按摩数据、生理指标数据,或者是该人体的各肌群的生理指标信息等。

在所述理疗训练过程中,所述本体211c需要被置于用户的人体部位,其中所述动作主体210c通过所述天线230c与所述智能设备相通讯,即用户利用所述智能设备发送一用于理疗训练的无线信号时,所述天线230c接收该无线信号,然后传递至所述处理器213c,其中所述处理器213c控制所述动作单元212c产生相应的理疗训练动作,使得信号传输更加稳定、可靠。相应地,所述动作单元212c还包括用于检测获取所述人体部位的肌群的理疗相关信息并反馈至所述处理器213c,然后所述处理器213c通过所述天线230c将所述理疗相关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以使得用户明确健康锻炼效果或者经一系列健康锻炼后的恢复效果等。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213c如cpu板,其中所述天线230c可以选用焊接于所述天线端口,或者其中所述天线230c选用一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天线端口,在此不受限制。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213c还可以包括多个电子元件、控制电路、电源接口和动作接口,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所述电源接口和所述动作接口均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电源接口被电连接于所述供电单元214c,其中所述动作接口被电连接于所述动作单元212c,其中所述电子元件被布置于所述控制电路以用于处理电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处理器213c可以被实施为二层、四层、六层或者更多层的cpu板,在此不受限制。

如图8b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本体211c被实施为一类柱形结构,其中所述壳体2111c的所述感应接收部的外表面被实施为一凸弧面,其中所述壳体10c的所述感应发送部101c被实施为与所述本体211c的所述感应接收部相匹配贴合的类弧面结构,即所述壳体10c形成一类c型的贴合空间110c以供贴合于所述电子装置200c,即或所述感应发送部101c的外表面被实施为一凹弧面,使得所述感觉发送部101c与所述感应接收部恰好能够相配合地贴合接触,以尽量减小所述发送端线圈20c与所述接收端线圈30c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提高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c的无线充电效率。

可选地,所述壳体10c能够被实施为一类环状结构,其中所述壳体10c形成一圆孔型的贴合空间110c以适配地贴合于所述本体211c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壳体10c能够相配合地被环套固定于所述本体211c的外侧,且在所述壳体10c被环套于所述本体211c的外侧时,其中所述感应发送部101c恰好与所述感应接收部相贴合接触,以保证电磁感应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c还包括一发送电路40c,其中所述发送电路40c被电连接于所述发送端线圈20c,其中所述发送电路40c被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外侧并形成一导电接口41c,其中所述导电接口41c用于外接一电源装置等,从而使所述发送端线圈20c能够产生感应磁场。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0c还包括一接收电路50c,其中所述接收电路50c被电连接于所述接收端线圈30c与所述供电单元214c之间,其中所述接收电路50c用于将所述接收端线圈30c的感应电流转化为直流电流并传输至所述供电单元214c,以完成对所述供电单元214c的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214c能够被实施为蓄电池、可充电电池或者锂电池等等,以完成二次充电,在此不受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