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冷凝液型直流三相定子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5949发布日期:2020-12-04 14: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防冷凝液型直流三相定子线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泵,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泵的直流三相定子线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循环泵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不能对定子的温度进行精确的检测;二是引出的铜线无序,容易与其它线接触或交叉。

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4月6日公开了公开号为207195210u的专利文献,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循环泵,解决现有技术中屏蔽套为分体结构,存在同心度差,要求加工精度高等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定子塑封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壳体中位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部分形成屏蔽套,所述电机壳体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泵壳配合,所述封闭端的内壁形成第一固定轴支承座,所述第一固定轴支承座与所述电机壳体为一体结构。上述专利文献就存在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精确检测定子温度的防冷凝液型直流三相定子线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防冷凝液型直流三相定子线圈,包括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采用的是直流三相定子线圈,直流三相定子线圈和温度传感器被塑封在同一个注塑体内,注塑体内有电磁驱动腔,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直流三相定子线圈的温度。被塑封后,有效解决了冷凝水使定子线圈造成短路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三相定子线圈包括圆形铁芯、绝缘套和线圈,所述圆形铁芯包括圆环套、6个绕线柱和6个弧形板,6个绕线柱在圆环套内呈放射状分布,绕线柱的一端与圆环套的内壁面连接,弧形板连接在绕线柱的另一端,6个弧形板围成了圆形空腔,相邻弧形板之间有间隙,所述绝缘套用以将6个绕线柱和圆环套的内壁面包裹住,线圈绕制在绕线柱上的绝缘套的表面。6个弧形板该间隙为线圈的绕线工序预留了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套、6个绕线柱和6个弧形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套是由上半绝缘套和下半绝缘套,所述上半绝缘套包括上内衬环套、6个上u形绕线柱套和上弧形衬板,上内衬环套上沿着周向分布有6个通孔,所述6个上u形绕线柱套连接在上内衬环套的内壁面上且分别位于6个通孔处,所述通孔与上u形绕线柱套的u形腔的一侧相对应并连通,上弧形衬板连接在上u形绕线柱套的u形腔的另一侧,上内衬环套插入到圆形铁芯的圆环套的上端口内,并紧贴在圆环套的内壁面的上段,u形绕线柱套包裹在所述绕线柱上段的外围,弧形衬板紧贴在所述的弧形板上段的外侧面;所述下半绝缘套包括下内衬环套、6个下u形绕线柱套和下弧形衬板,下内衬环套下沿着周向分布有6个通孔,所述6个下u形绕线柱套连接在下内衬环套的内壁面下且分别位于6个通孔处,所述通孔与下u形绕线柱套的u形腔的一侧相对应并连通,下弧形衬板连接在下u形绕线柱套的u形腔的另一侧,下内衬环套插入到圆形铁芯的圆环套的下端口内,并紧贴在圆环套的内壁面的下段,下u形绕线柱套包裹在所述绕线柱下段的外围,下弧形衬板紧贴在所述的弧形板下段的外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弧形衬板的上端连接有线圈上侧挡板,线圈上侧挡板的内侧面与所述圆形铁芯的弧形板内表面平齐;所述下弧形衬板的下端连接有线圈下侧挡板,线圈下侧挡板的内侧面与所述圆形铁芯的弧形板内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上半绝缘套的上端设有线圈上侧外防护圈;所述下半绝缘套的下端设有线圈下侧外防护圈。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上侧外防护圈间隔分布有引出线穿越槽。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下侧外防护圈的外侧面上分布有布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下侧外防护圈间隔分布有6个铜线穿越槽,6个铜线穿越槽分别与6个线圈相对应,两两相对的线圈进行串接,并且两两相对线圈对应的两个铜线穿越槽的槽深相同。相同槽深的设计,能使槽口与布线槽相对应,两两相对的线圈进行串接时,引出的铜线沿着布线槽有序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布线槽为v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直流三相定子线圈被塑封在注塑体,绝缘效果相当好,有效解决了冷凝水使定子线圈造成短路的问题;尤其是将定子线圈和温度传感器被塑封在同一个注塑体内,能对塑封后的定子线圈的温度进行精确的检测,一旦超出所需的温度,温控器会马上切断线圈的电源,能对定子线圈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由于将定子设计成上述的结构,不仅结构紧凑,绝缘性好,而且方便了对线圈的绕制。

由于在绝缘套的外侧增设了布线槽,能使引出的铜线沿着布线槽有序布置。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直流三相定子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直流三相定子线圈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圆形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圆形铁芯的立体图;

图6为图3所示绝缘套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上半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上半绝缘套的立体图;

图9为图6所示下半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下半绝缘套的立体图。

图中:1、直流三相定子线圈;2、温度传感器;3、注塑体;4、电磁驱动腔;5、绝缘套;6、线圈;7、圆环套;8、绕线柱;9、弧形板;10、圆形空腔;11、间隙;12、圆形铁芯;13、上半绝缘套;14、下半绝缘套;15、上内衬环套;16、上u形绕线柱套;17、上弧形衬板;18、通孔;19、线圈上侧挡板;20、线圈上侧外防护圈;21、引出线穿越槽;22、下内衬环套;23、下u形绕线柱套;24、下弧形衬板;25、通孔;26、线圈下侧外防护圈;27、线圈下侧挡板;28、布线槽;29、铜线穿越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防冷凝液型直流三相定子线圈,包括定子线圈和温度传感器2,所述定子线圈采用的是直流三相定子线圈1,直流三相定子线圈1和温度传感器2被塑封在同一个注塑体3内,注塑体3内有电磁驱动腔4,温度传感器2用以检测直流三相定子线圈1的温度。被塑封后,有效解决了冷凝水使定子线圈造成短路的问题。

如图2、3、4所示,所述直流三相定子线圈1包括圆形铁芯12、绝缘套5和线圈6。

所述圆形铁芯12包括圆环套7、6个绕线柱8和6个弧形板9,6个绕线柱8在圆环套7内呈放射状分布,绕线柱8的一端与圆环套7的内壁面连接,弧形板9连接在绕线柱8的另一端,6个弧形板9围成了圆形空腔10,相邻弧形板9之间有间隙11,所述绝缘套5用以将6个绕线柱8和圆环套7的内壁面包裹住,线圈6绕制在绕线柱8上的绝缘套5的表面。6个弧形板该间隙为线圈的绕线工序预留了空间。所述圆环套、6个绕线柱和6个弧形板一体成型。

如图5、6所示,所述绝缘套是由上半绝缘套13和下半绝缘套14,所述上半绝缘套13包括上内衬环套15、6个上u形绕线柱套16和上弧形衬板17,上内衬环套15上沿着周向分布有6个通孔18,所述6个上u形绕线柱套16连接在上内衬环套15的内壁面上且分别位于6个通孔18处,所述通孔18与上u形绕线柱套16的u形腔的一侧相对应并连通,上弧形衬板17连接在上u形绕线柱套16的u形腔的另一侧,上内衬环套15插入到圆形铁芯的圆环套7的上端口内,并紧贴在圆环套7的内壁面的上段,u形绕线柱套16包裹在所述绕线柱8上段的外围,弧形衬板17紧贴在所述的弧形板9上段的外侧面;所述上弧形衬板17的上端连接有线圈上侧挡板19,线圈上侧挡板19的内侧面与所述圆形铁芯的弧形板9内表面平齐;所述上半绝缘套13的上端设有线圈上侧外防护圈20。线圈上侧外防护圈20上间隔分布有引出线穿越槽21。

所述下半绝缘套14包括下内衬环套22、6个下u形绕线柱套23和下弧形衬板24,下内衬环套22下沿着周向分布有6个通孔25,所述6个下u形绕线柱套23连接在下内衬环套22的内壁面下且分别位于6个通孔25处,所述通孔25与下u形绕线柱套23的u形腔的一侧相对应并连通,下弧形衬板24连接在下u形绕线柱套23的u形腔的另一侧,下内衬环套22插入到圆形铁芯的圆环套7的下端口内,并紧贴在圆环套7的内壁面的下段,下u形绕线柱套23包裹在所述绕线柱8下段的外围,下弧形衬板24紧贴在所述的弧形板9下段的外侧面。

所述下半绝缘套14的下端设有线圈下侧外防护圈26。所述下弧形衬板的下端连接有线圈下侧挡板27,线圈下侧挡板27的内侧面与所述圆形铁芯的弧形板9内表面平齐。所述线圈下侧外防护圈26的外侧面上分布有布线槽28,所述布线槽为v形结构。线圈下侧外防护圈26间隔分布有6个铜线穿越槽29,6个铜线穿越槽29分别与6个线圈相对应,两两相对的线圈进行串接,并且两两相对线圈对应的两个铜线穿越槽29的槽深相同。相同槽深的设计,能使槽口与布线槽相对应,两两相对的线圈进行串接时,引出的铜线沿着布线槽有序布置。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