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充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0505发布日期:2021-01-05 18:0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充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电柜领域,具体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共享设备的不断推广,如何给电气设备进行便捷充电,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探索研究方向。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换电柜解决了便捷充电的技术问题。充电模块结构是换电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充电模块在换电柜中的安装便捷性,一般会将充电模块的充电电路集成在充电模块的外壳内。

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820776328.6,专利名称:一种充电模块的安装外壳,公开了一种充电模块的安装外壳,包括充电模块外壳主体、外壳盖板、散热机构、主散热口、充电模块安装仓和电机,所述充电模块外壳主体的一端端面上通过螺丝安装有外壳盖板,所述充电模块外壳主体的另一端端面上通过螺丝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的一端表面上部和下部的两侧焊接有连接脚,且连接脚的表面上设置有螺丝孔,所述充电模块外壳主体的一端表面上部和下部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脚安装槽。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模块在换电柜内使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换电柜内有限的安装空间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充电模块的集成度,提升充电模块在换电柜中安装空间的利用率;第二,如何提升换电柜内充电模块的散热,由于换电柜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充电模块的散热性能的好坏与换电柜的使用寿命以及换电性能密切相关。第三,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模块的拆装性能不够便捷,且与供电电源的对接准确性和便捷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便捷的锂电池充电模块,具有良好安装集成度和散热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电池充电模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若干个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连接的输出端口组,所述外壳另一端设置有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连接的输入端口;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用于传导散热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收纳腔分隔成若干个用于设置所述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的分隔腔;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通过导热体与所述分隔板衔接;

或/和,所述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通过导热体与所述外壳的收纳腔的内壁衔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上的功率器件通过导热体与分隔板或/和收纳腔的内壁衔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搁空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相邻的所述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通过分隔板间隔分隔,且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与分隔板抵靠接触。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外壳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上盖,所述基座与所述上盖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基座、上盖、前端盖、后端盖组合后的外壳内部形成收纳腔。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的收纳槽一,所述收纳槽一内设置有所述分隔板;且相邻设置的所述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之间通过分隔板间隔。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基座的收纳槽一中设置的分隔板与基座是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分隔板和所述散热翅片相对设置在基座的内外两侧。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收纳槽一对应的收纳槽二,所述上盖上还设置有若干条支撑筋。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外壳上设置有输入端口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个导引针,所述导引针与所述输入端口平行。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盖内设置有安装槽二;所述基座内的收纳槽一中设置有若干条安装槽一,所述基座与所述上盖组合抵靠处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安装槽二抵靠支撑。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技术背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模块,具有良好的安装便捷性和适应性,能够进一步辅助提升换电柜的空间利用率,在满足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便捷安装的前提下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

第一,将分隔板与基座设置成一体的结构,利用基座及其内部设置的分隔板在安装固定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的同时,还能具有导热散热的功能。一方面利用分隔板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抵靠,另一方面通过导热体将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上的容易发热的功率器件与分隔板接触,再利用分隔板将热量传导给外壳,进行传导散热。

第二,充电模块外壳的一侧上设置有散热翅片,一方面通过散热翅片与外壳本身构成支撑结构,提升外壳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升了充电模块散热效率。利用分隔板将热量传导给外壳上的散热翅片,提升散热效率。

第三、通过将充电模块制备成刀片式结构,通过刀片式结构能够提升充电模块在换电柜内的空间利用率。将充电模块组合设置有至少两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排布结构提升了产品的集成度;同时每个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安装在外壳上的输出端口分别与外壳外部连通便于充电时与锂电池对接。

第四,采用导引针与插接件组合实现充电模块和供电电源的插接对接,利用导引针实现预导向和姿态校准,然后再通过连接件分别将供电电源和充电模块进行对接,提升安装对接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模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模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锂电池充电模块中通过钢夹将功率器件与分隔板固定抵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11-基座,111-收纳槽一,112-散热翅片,113-安装槽一,114-限位凸台,12-上盖,121-支撑筋,122-收纳槽二,123-安装槽二,13-前端盖,131-把手,132-输出端口组一,133-输出端口组二,14-后端盖,141-导引针,142--输入端口,15-分隔板,161-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2-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71-安装孔,172-螺丝件,18-收纳腔,19-钢夹,20-功率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底、顶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8所示,一种锂电池充电模块,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基座11,以及设置在基座11上的上盖12,基座11与上盖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基座11、上盖12、前端盖13、后端盖14组合后的外壳1内部形成收纳腔18。收纳腔18包括设置在基座11内的收纳槽一111,和设置在上盖12内的收纳槽二122。基座11、上盖12、前端盖13、后端盖14上设置有安装孔171,通过安装孔171和螺丝件172将基座11、上盖12、前端盖13、后端盖14组合安装。

具体的,基座11上设置有用于收纳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的收纳槽一111,收纳腔18内设置有若干个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收纳槽一111内垂直设置有分隔板15;分隔板15将收纳腔18分隔成对称的两个分隔腔。收纳槽一111内并列设置的两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两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包括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并列设置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通过收纳槽一111内设置的分隔板15进行间隔分隔。分隔板15两侧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与分隔板15抵靠接触。

进一步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上的功率器件20与分隔板15抵靠,且通过导电体与分隔板15固定夹持,导电体采用金属夹,更具体的,如图8所示,金属夹采用的是钢夹19,通过钢夹19将抵靠在分隔板15两侧的功率器件20固定夹持在分隔板15上。但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上的功率器件20还能通过导电体与基座11的收纳槽111的内壁抵靠接触提升导热散热性能。更具体的,导电体通过螺丝件172与内壁抵靠连接。

更具体的,隔分板15是与基座11一体成型,通过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与分隔板15抵靠接触,更有利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将热量传导至分隔板15,然后通过分隔板15将热量传导至外壳1,提升了外壳1的散热性能。再通过设置在收纳槽一111内的多根支撑柱,利用支撑柱支撑固定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将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搁空设置在收纳槽一111内,进一步提升了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的通风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基座11是槽形结构。基座11中收纳槽一111的上边沿,与上盖12的收纳槽二122的下边沿抵靠对接,收纳槽一111上边沿的内测设置有与上盖12平行的限位凸台114。且,收纳槽一111内设置有内凹的两条安装槽一113,提升了收纳槽一111内部安装结构的平整度。收纳槽二122内设置有凸起的两条安装槽二123,两条安装槽一113与两条安装槽二123与基座11和上盖12,固定安装的后端盖14和前端盖13,分别通过安装孔171内旋接螺丝件172进行铆接固定。安装时,限位凸台114与上盖12内的凸起的两条安装槽二123抵靠支撑。螺丝件172穿过后端盖14和前端盖13后旋接入基座11和上盖12内的部分与安装槽一113和安装槽二123对应旋接吻合,组合构成外壳1。上盖12的收纳槽二122和基座11的收纳槽一111组合构成收纳腔18。且基座1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基座11构成一体的若干片并列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112。通过一体化成型的散热翅片112,一方面,散热翅片112能对基座11进行散热,另一方面,散热翅片112能作为支撑筋辅助提升基座11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上盖12是槽形结构。靠近基座11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槽二122,上盖12远离基座1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条支撑筋121,用于提升上盖12结构的稳固性。

具体的,外壳1一端设置有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连接的输出端口组,外壳1另一端设置有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连接的输入端口142。更具体的,输出端口组包括分别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连接的输出端口组一132,以及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连接的输出端口组二133。且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的另一端均与输入端口142连接。且输出端口组一132和输出端口组二133安装后分别与前端盖13并列设置的两个输出口对接。且前端盖13上还设置有用于抓取施力的把手131。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的输入端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的输入端均与输入端口142连接,输入端口142采用的是对接件,对接件的接头安装至收纳腔18内,接头穿设在后端盖14的输入孔内。通过接头能与供电电源连接。且后端盖14上设置有分别位于输入孔两侧的一对导引针141,利用导引针141进行预校准,便于安装对接时的位置校准。能有效防止对接件与供电电源对接时因对接偏差造成器件的损坏。

但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模块中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规划设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如图1~图8所示,两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的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分别安装在收纳槽一111的分隔板15两侧,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下部通过支撑柱支撑定位。通过螺丝件172穿设过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上的安装孔171,或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上的安装孔171与支撑柱内凹的旋接盲孔内。分别将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隔空安装在收纳槽一111的分隔板15的两侧。且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分别与分隔板15侧面抵靠接触,有效提升散热性能。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上的功率器件20通过导电体与分隔板15固定抵靠,有效提升分隔板15的导热散热性能。

将上盖12罩设在基座11上,使得上盖12与基座11对接,上盖12与基座11之间形成收纳腔18,再将前端盖13与后端盖14通过螺丝件172旋接至基座11和上盖12的两端。同时前端盖13上并列设置的两个输出口分别与输出端口组一132和输出端口组二133对接。与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一161和充电输出电路板组件二162输入端对接的输入端口142,穿设入后端盖14上的输入孔。

通过前端盖13的把手131转移搬动充电模块,利用后端盖14上设置的输入端口142与换电柜中的供电电源对接,并在对接前利用导引针141与换电柜进行预对接,减少插接时容易产生的插接偏差。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思想的具体支持,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