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压接光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4682发布日期:2021-04-09 13:0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压接光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免压接光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光伏领域,mc4接头用于连接直流电缆,即用于光伏组件与光伏组件的连接、光伏组件与直流汇流箱连接、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直流侧连接、光伏组件与直流电缆连接。

现有技术中,电缆与mc4接头的公母针使用工具压接,公母针插接入公母头中。公母针与电缆的压接质量依靠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而电站建设中需要大量mc4接头,导致mc4接头的搭接质量无法完全保证。而mc4接头与电缆接触不良会导致短路发热,甚至引发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如何保障mc4接头与电缆的搭接质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压接光伏连接器,电缆和公母针可靠接触,避免了压接不当导致的解除不良,且安装便捷、装配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压接光伏连接器,包括用于与电缆连接的公母针和公母头,所述公母针包括两个用于与所述电缆压接的半圆柱接触面,所述半圆柱接触面的内侧面上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电缆卡接的倒齿;

所述公母头设有插接所述公母针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包括收紧所述半圆柱接触面的漏斗阻圈,所述漏斗阻圈和所述半圆柱接触面均呈漏斗型。

优选的,所述半圆柱接触面的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接触凸块。

优选的,所述接触凸块在所述半圆柱接触面的圆周方向和轴线方向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半圆柱接触面的外侧面的尾部设有与所述漏斗阻圈配合的弧形阻块,以进一步收紧两个所述半圆柱接触面。

优选的,所述弧形阻块在所述半圆柱接触面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漏斗阻圈的内壁面设有若干个压齿。

优选的,所述压齿在所述漏斗阻圈的圆周方向和轴线方向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插接孔的尾部设有若干圈软齿,所述软齿的朝向与所述公母针插入所述公母头的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包括用于与电缆连接的公母针和公母头,公母针包括两个用于与电缆压接的半圆柱接触面,半圆柱接触面的内侧面上有若干个用于与电缆卡接的倒齿;公母头设有插接公母针的插接孔,插接孔包括收紧半圆柱接触面的漏斗阻圈,漏斗阻圈和半圆柱接触面均呈漏斗型。

安装时,将电缆装入公母针的两个半圆柱接触面内,而后将公母针插入公母头的插接孔,当半圆柱接触面与漏斗阻圈相接触时,漏斗阻圈的内壁面对两个半圆柱接触面具有压紧作用,使得两半圆柱接触面收紧、夹紧电缆,同时半圆柱接触面上的倒齿插入电缆的电缆皮内;继续向前插入公母针直至安装到位,而后拧紧公母头的后盖。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无需工具对电缆与公母针进行压接,可利用自身结构在插入过程中实现公母针与电缆的压紧,有效地保证了搭接质量,避免了二者出现接触不良;在半圆柱接触面的内侧面设置倒齿与电缆卡接,增大了公母针与电缆的接触面积,电缆不易松脱。

此外,由于无需工具压接电缆与公母针,安装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中公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公头端与图2中的公针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中母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中母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母头端与图6中的母针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公针和图5中母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图7中:

1为公母头、11为卡接块、12为漏斗阻圈、121为压齿、13为软齿、2为公母针、21为接触头、22为卡接部、23为半圆柱接触面、231为接触凸块、232为倒齿、233为弧形阻块、3为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免压接光伏连接器,电缆和公母针可靠接触,避免了压接不当导致的解除不良,且安装便捷、装配效率高。

请参考图1-图7。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尾部指相对远离对应插接的公母头1的一端,头部指相对靠近对应插接的公母头1的一端。即对于公针和公头端,相对远离与其配合插接的母头端的一端为尾部、相对靠近母头端的一端为头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包括用于与电缆3连接的公母针2和公母头1,公母针2包括两个用于与电缆3压接的半圆柱接触面23,半圆柱接触面23的内侧面上有若干个用于与电缆3卡接的倒齿232;公母头1设有插接公母针2的插接孔,插接孔包括收紧半圆柱接触面23的漏斗阻圈12,漏斗阻圈12和半圆柱接触面23均呈漏斗型。

请参考图4,电缆3插入公母针2的电缆安装孔内,公母针2插入公母头1的插接孔内;公母针2主要包括接触头21和用于容纳电缆3的半圆柱接触面23,接触头21形状与公母针2的类别有关,公母针2包括母针和公针,母针的接触头21为圆管状,而公针的接触头21为圆柱状。

半圆柱接触面23用于容纳电缆3,请参考图3,两个半圆柱接触面23靠近接触头21的一端连接,且半圆柱接触面23远离接触头21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半圆柱接触面23靠近接触头21的一端的直径。

考虑到电缆3的前段剥去电缆皮,优选的,倒齿232设置于半圆柱接触面23的尾段。

优选的,为了方便倒齿232插入电缆3中,可以设置倒齿232的朝向与电缆3的插入方向相同。倒齿232与半圆柱接触面23的夹角请根据实际生产中的需要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半圆柱接触面23的内侧面上可以设有若干个接触凸块231。接触凸块231凸出设置于半圆柱接触面23的内侧面上,因此在漏斗阻圈12收紧半圆柱接触面23时接触凸块231与电缆3的铜芯接触。

优选的,接触凸块231在半圆柱接触面23的圆周方向和轴线方向上均匀分布。

当然,也可以设置接触凸块231在半圆柱接触面23的圆周方向上呈放射状分布。

优选的,半圆柱接触面23的外侧面的尾部设有与漏斗阻圈12配合的弧形阻块233,以进一步收紧两个半圆柱接触面23。弧形阻块233的设置,扩大了半圆柱接触面23的外径,在漏斗阻圈12的内径不变时,漏斗阻圈12对半圆柱接触面23的约束增强。

优选的,弧形阻块233在半圆柱接触面23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由于半圆柱接触面23上的圆周面上设有弧形组块,有利于半圆柱接触面23在圆周面上均匀受力收紧。

优选的,漏斗阻圈12的内壁面可以设有若干个压齿121,压齿121用于配合漏斗阻圈12收紧半圆柱接触面23,压齿121的高度根据实际生产中漏斗阻圈12的内径与半圆柱接触面23的外径决定。优选的,压齿121的朝向与公母针2的插入方向相同。

优选的,压齿121在漏斗阻圈12的圆周方向和轴线方向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插接孔的尾部可以设有若干圈软齿13,软齿13的朝向与公母针2插入公母头1的方向相反。由于软齿13的朝向与公母针2的插入相反,因此在电缆3不易拔出。软齿13的材料具体请根据实际生产中的需要进行确定,以免软齿13的硬度过高、划伤电缆3的电缆皮。

安装时,将电缆3装入公母针2的两个半圆柱接触面23内,而后将公母针2插入公母头1的插接孔,当半圆柱接触面23与漏斗阻圈12相接触时,漏斗阻圈12的内壁面对两个半圆柱接触面23具有压紧作用,使得两个半圆柱接触面23收紧、夹紧电缆,同时半圆柱接触面23上的倒齿232插入电缆3的电缆皮内;继续向前插入公母针2直至接触头21安装到位,而后拧紧公母头1的后盖。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无需工具对电缆3与公母针2进行压接,可利用自身结构在插入过程中实现公母针2与电缆3的压紧,有效地保证了搭接质量,避免了二者出现接触不良;在半圆柱接触面23的内侧面设置倒齿232与电缆3卡接,增大了公母针2与电缆3的接触面积,使得电缆3不易松脱。

此外,由于无需工具压接电缆3与公母针2,安装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

优选的,为了防止在布线过程中公母针2被拉扯拔出,公母针2上设有卡接部22,公母头1上设有与卡接部配合的卡接块11,二者卡接配合,使得公母针2与公母头1良好接触,不易出现虚接短路问题,也有利于安装时插接到位。请参考图2,卡接部22为设置于接触头21与半圆柱接触面23之间的卡接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免压接光伏连接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