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3978发布日期:2021-09-29 05:5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是用于放置开关设备、断路器、保护设备、测量仪表等电气部件的设备,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占地少等特点,在变电站以及居民小区中用量极大。配电箱在工作时内部的电气部件产生热量,热气中的水分遇到配电箱的外壳时会产生冷凝水,导致配电箱内的湿度较大,湿度大时会对配电箱内的设备造成腐蚀,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热量也会增加电气部件的耗电量,降低电气设备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控制配电箱的工作温度和湿度。
3.授权公告号为cn210092702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物理除湿配电箱结构,包括配电箱体和前盖板,配电箱体的正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前盖板,配电箱体上方的左右两端均嵌入设置有排气板,配电箱体内壁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储物格,储物格内部均嵌入设置有干燥剂包,配电箱体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的左右两端均开口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中部嵌入设置有过滤箱,过滤箱,管道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过滤网,底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热风机,底板上方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烘干板,底板的上方中部固定安装有吸水布。
4.上述的配电箱在内部湿度过高时,利用热风机向配电箱内吹入热风,对配电箱内进行热烘干和换气,同时利用干燥剂包吸附配电箱内的湿气。但是配电箱的工作环境对温度要求较高,热风机向配电箱内吹入热风后,热风会增加配电箱内的温度,影响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热烘干的方式除湿时,热风增加配电箱的温度,影响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包括箱体和布置在所述箱体前侧的箱门,所述箱体内还布置有与所述箱门平行的用于装配电气设备的安装板,所述箱体于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形成用于安装电气设备的电气腔、后侧形成用于布置除湿设备的设备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电气腔与设备腔的通气孔;
7.所述电气腔的侧部布置有干燥箱,干燥箱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干燥箱内布置有干燥剂,所述干燥箱内布置有用于对干燥剂加热的加热件,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干燥箱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设备腔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设备腔的顶部还布置有抽风机;所述电气腔内布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设备腔内布置有与所述抽风机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信号连接的控制器。
8.优选地,所述干燥箱内还布置有用于加热所述干燥剂的加热件。
9.优选地,所述加热件为布置在所述干燥箱的侧壁上的电热棒。
10.优选地,所述排气孔有多个,多个排气孔间隔均布在所述干燥箱上。
11.优选地,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箱门的一侧还布置有用于制冷的制冷元件,所述制冷元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制冷元件为半导体制冷片。
13.优选地,所述电气腔内布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14.优选地,所述排气孔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长孔水平间隔布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15.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上均布置有百叶窗。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安装板将配电箱分程电气腔和设备腔,在电气腔内布置干燥箱,在设备腔内布置抽风机,当电气腔内的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气腔内的湿度高于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向控制器传输湿度信号,控制器向抽风机传输启动信号,外界的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电气腔,干燥箱内的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进入电气腔内的空气为干空气,电气腔内的空气经过通气孔进入设备腔,再由出风口排出,替换箱体内的湿空气,达到降低湿度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增加电气腔的温度,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将电气腔和设备腔利用安装板隔开,在室内湿度不高时,减少出风口处的空气经过设备腔内进入电气腔,减少外部的湿气进入电气腔,降低配电箱内的湿度。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的纵向剖视图;
19.图3是图1的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的干燥箱的剖视图。
20.图中,1、箱体;11、电气腔;12、设备腔;13、进风口;14、出风口;15、检修门;2、箱门;3、安装板;31、通气孔;4、干燥箱;41、排气孔;5、加热件;6、抽风机;7、湿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控制器;10、制冷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包括箱体1和箱门2,箱门2利用铰链转动装配在箱体1的前侧。
23.箱体1整体为长方体结构,箱体1内还布置有安装板3,安装板3竖直固定布置在箱体1内,安装板3与关闭后的箱门2相互平行。安装板3将箱体1沿前后方向分成电气腔11和设备腔12,电气腔11位于安装板3的前侧,电气腔11用于安装开关设备、断路器、保护设备、测量仪表等电气设备,设备腔12位于安装板3的后侧,设备腔12用于布置除湿设备。箱体1的背面还通过铰链转动装配有检修门15,通过检修门15可以对设备腔12内的设备进行维修。
24.安装板3上还开设有通气孔31,通气孔31连通电气腔11与设备腔12,供除湿的空气经过电气腔11进入设备腔12内,保证空气流通。优选地,通气孔31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
孔,长孔共有两个,两个长孔水平间隔布置在安装板3上,在保证安装空间的前提下,长孔可以增加气体的流通速率,提高除湿效果。
25.箱体1上还布置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上均布置有百叶窗,百叶窗可以阻挡灰尘,净化进入配电箱内的空气。进风口13布置在电气腔11的底部位置箱体1的侧板上,出风口14布置在设备腔12的顶部位置箱体1的侧板上,可以增大进风口13与出风口14之间的距离,提高换气效率。
26.电气腔11的侧壁上布置有干燥箱4,干燥箱4用于布置干燥剂。干燥箱4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气腔11的侧壁上,干燥箱4的位置与进风口13的位置相对应并分别位于箱体1的内外两侧,使由进风口13进入的空气先经过干燥箱4进行干燥,消除空气中的水分,进入电气腔11内的气体为干空气,干空气替换掉电气腔11内的湿空气,降低电气腔11内的湿度。在本实施例中,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硅胶干燥剂的多孔结构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吸附效果好。
27.干燥箱4靠近电气腔11的外板上开设有排气孔41,排气孔41用于连通干燥箱4与电气腔11,形成气体流道。排气孔41有多个,多个排气孔41以矩阵形式均布置在干燥箱4上,多个排气孔41在容纳干燥剂的同时可以保证气体流通通畅。
28.干燥箱4的侧壁上还布置加热件5,加热件5为电热棒,电热棒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在配电箱不进行除湿的间歇时段,电热棒可对干燥剂进行加热,蒸发掉干燥剂中的水分,使干燥剂重复使用,保证干燥剂在除湿时的效率。加热棒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空气的流通方向,减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避免进入箱体1内的气体温度过高。
29.设备腔12的顶部还布置有抽风机6,抽风机6用于增加配电箱内的气体流通速率,抽风机6布置在靠近出风口14的位置,使气体流通平稳。设备腔12内于安装板3上还安装有控制器9,电气腔11内布置有湿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7、抽风机6均与控制器9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9为plc可编辑控制器9。
30.湿度传感器7用于向控制器9实时传输湿度信号,在电气腔11内的湿度高于控制器9的内置阈值时,控制器9向抽风机6传输启动信号以控制抽风机6启动,增加配电箱内的气体流动速率,快速降低配电箱内的湿度。当湿度传感器7传输的湿度信号显示电气腔11内的湿度低于控制器9的内置阈值时,控制器9向抽风机6传输停止信号,避免抽风机6长时间启动,降低能耗。
31.安装板3上于设备腔12内还布置有制冷元件10,制冷元件10用于降低安装板3的温度,从而将低温传递给电气腔11内的电气设备,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元件10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于配电箱内小容积的工况。电热棒对干燥剂进行加热烘干时,即使不对空气直接加热,由进风口13进入电气腔11内的温度仍然会相对较高,制冷元件10可以适时降低电气腔11的温度,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
32.电气腔11内还布置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与控制器9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电气腔11内的温度,在电气腔11内的温度高于控制器9内的设定温度时,控制器9箱制冷元件10传输工作信号,对电气腔11进行降温;在电气腔11内的温度低于控制器9内的设定温度时,控制器9向制冷元件10传输停止信号。
33.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除湿的配电箱,其安装板将配电箱分程电气腔和设备腔,在电气腔内布置干燥箱,在设备腔内布置抽风机,当电气腔内的湿度传感
器检测到电气腔内的湿度高于设定值时,湿度传感器向控制器传输湿度信号,控制器向抽风机传输启动信号,外界的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电气腔,干燥箱内的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进入电气腔内的空气为干空气,电气腔内的空气经过通气孔进入设备腔,再由出风口排出,替换箱体内的湿空气,达到降低湿度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增加电气腔的温度,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将电气腔和设备腔利用安装板隔开,在室内湿度不高时,减少出风口处的空气经过设备腔内进入电气腔,减少外部的湿气进入电气腔,降低配电箱内的湿度。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