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038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充电电流对电池充电的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包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源端之间的第一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由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具有控制输入端的第一晶体管开关,第一电阻以及次级绕组和第一二极管的第二串联电路所组成,第二串联电路包括供连接电池用的端子;在次级绕组和第一二极管的连结点与第一晶体管开关的控制输入端之间的正反馈电路,此正反馈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器的串联电路,第一电容器远离第二电阻的那一端耦合到一个齐纳二极管的阴级上;在第一电阻两端的一个特定电压下,用来关断第一晶体管开关的第一开关装置,此第一开关装置包括与第一电阻最靠近第一晶体管开关的那一端相耦合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阻远离第一晶体管开关的那一端相耦合的第二输入端以及与第一晶体管开关的控制输入端相耦合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开关装置,它用来在超过一特定阈值电压时,将充电电流转换成涓流充电电流。
这样一种电路能用来以输入电压对电池充电和/或对负载供电,输入电压可以是经整流的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此电路特别适用于剃须刀中,对电池充电和/或对电动机供电。
第一段中所述型式的电源电路可从第0,226,253号欧洲专利申请中得知。此电路中,在所谓正程时段期间,电流流经初级绕组,其结果是,使能量存储于变压器中。初级电流转换成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当此电压达到一个特定值时,第一开关装置将第一晶体管开关关断,导致初级电流中断。于是,在所谓回程时段期间,所存储的能量作为线性减小的充电电流,通过次级绕组和第一二极管,对电池供电。在回程时段后,通过在次级绕组和第一开关的控制输入端之间的正反馈,开始了下一个正程时段。这样,能以比较大的电流比较快地对电池充电。
为了防止电池被过充电所损坏,此已知的电源电路包括第二开关装置,如果电池电压超过一个阈值,第二开关装置通过第一开关装置将电源电路关断,随后,当电池电压已降低到低于第二个特定值时,第二开关装置使电路在此瞬间进入工作状态。其结果是,当阈值第一次被超过时,电路从充电工作状态转换到涓流充电工作状态。
然而,在先有技术的电源电路中,第二开关装置包括数量较多的元件,这使电路对元件的容限更为敏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这种电源电路包括用以转换到涓流充电方式的简单开关装置。根据本发明,一种在第一段中所述电源电路的特征在于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耦合到第一电阻的一端上;其特征还在于第二开关装置包括由第三电阻、具有控制输入端的第二晶体管开关、以及第四电阻所组成的串联电路,所述串联电路设置在开关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源端之间,第二晶体管开关的控制输入端耦合到第二电阻与第一电容器之间的连结点上,第二电阻与第三二极管接成并联。第二开关装置电路中所需附加元件仅包括三个电阻和一个晶体管,这使得根据本发明的电源电路实现起来很简单。在回程期间出现在电容器两端、且在回程终了时正比于电池电压的电压将第二晶体管开关在回程终了时接通。在电池充足电的场合下,在第三电阻两端出现的电池电压的那一部分大到足够去激励第一开关装置,并从而阻止下一个正向时段的出现,直至第一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减小到这样一个值,即在第三电阻两端的电压不足以保持第一开关装置被激励。这样,在一个回程时段后,有若干正程时段被阻止,从而导致平均充电电流减小,并导致电路从正常充电方式转换到涓流充电方式。
完成从正常充电方式转换的电压能以这样的方式来选取,即它等于电动机的电压,此电动机能借助于开关与电池并联连接。于是,电源电路构成一恒压源,此恒压源能够取决于电动机的负荷供给从涓流充电到正常充电的变化电流。根据本发明的电路对负载的变化响应十分迅速,所以,电动机速度保持恒定且与负荷无关。
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一实施方案可具有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源电路的特点,这种电路的特征在于在开关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器的连结点之间,设置由第五和第六电阻所组成的串联电路,第二晶体管开关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到第五和第六电阻之间的连结点上,第五电阻宜用可变电阻。借助于第五和第六电阻,能精细地确定第二晶体管开关接通时的电压。
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第四电阻由两个电阻串联而成,此两电阻的连结点通过第七电阻耦合到接受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入端上,此控制信号用来提高完成从正常充电电流到涓流充电电流的转换时的电压。这使得放了电的电池能迅速地被再充电。此实施方案的特征还在于为了提高关断电压,第七电阻耦合到电池的正端上;或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其特征还在于在两电阻之间的连结点连接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上,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耦合到两电阻远离它们连结点的那两端上,其特征还在于为了提高关断电压,第七电阻耦合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上。
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开关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一个电压源耦合到第一电阻远离第一晶体管开关的那一端上,此电压源用来提供一个随输入电压的增加而减小的参考电压。这些步骤阻止了当输入电压增加引起开关频率增高时,电源电路输出电流的增大。
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四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第一开关装置包括第五晶体管,其发射极连接到第一输入端上,其基极连接到第二输入端上,而其集电级借助于由第十一和第十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到第二电源端上,在第十一和第十二电阻之间的连结点连接到第六晶体管的基极上,第六晶体管的集电极耦合到第一晶体管开关的控制输入端上,并通过第二电容器耦合到第一开关装置的第二输入端上。
现将参照附图、通过实例更为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2示出一些解说图1所示电路工作情况的特性曲线;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二实施方案;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三实施方案;以及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四实施方案。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电路图。此电路包括两个接受输入电压的输入端1和2,输入电压可以是经整流的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设置在1和2端之间的是由变压器初级绕组N1、晶体管T1的集电级-发射级通路、电阻R1、以及次级绕N2与整流二极管D1的串联电路所组成的串联电路。电池B连接在端4和端2之间,在当前场合下,该电池由两个串联的镍镉电池9和10所组成。例如,剃须刀的一个电动机M可以通过开关S1与电池B并联连接。电阻R2、电容器C1、和电阻R3的串联电路接在次级绕组N和二极管D1的连结点与晶体管T1的基极之间。齐纳二极管D2接在电容器C1与电阻R3的连结点7和电阻R1最靠近端4的那一端之间。晶体管T1的基极通过启动电阻R6连接到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上。要注意的是,此电阻R6还可用其他方式连接到输入端1上。电阻R1的端3和端4连接到第一开关装置15的端16和端17上,第一开关装置15的输出端18连接到晶体管T1的基极上。在此实例中,开关装置15包括晶体管T3,晶体管T3的发射极耦合到输入端16上,其基极耦合到输入端17上,而其集电极通过两个电阻R7和R8的串联电路耦合到电源的第二端2上。此两电阻之间的连结点耦合到晶体管T4的基极上,晶体管T4的发射极耦合以电源的第二端2上,而其集电极耦合到输出端18上,该集电极又通过电容器C2耦合到输入端17上。晶体管T3和T4与电阻R7和R8及电容器C2一起构成一个动态的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由电阻R4、晶体管T2的集电极-发射极通路和电阻R5所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在第一输入端16和电源的端2之间。晶体管T2的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到在电阻R2和电容器C1之间的连结点6上。二极管D3和电阻R2接成并联。借助于齐纳二极管D4,晶体管T2的发射极连接到电阻R1的端4上。二极管D14与齐纳二极管D4接成串联,它们的阳极或阴极彼此相对。
如果现时忽略晶体管T2、电阻R5和二极管D3的作用,则此电路的工作情况可作如下阐述。假设开关S1是打开的,电路只对电池9和10提供充电电流。当输入电压在端1和端2上出现时,一个小电流将通过启动电阻R6流入晶体管T1的基极,从而该晶体管被激励到部分导通。所引起的在初级绕组N1内流过的电流导致次级绕组N两端电压的增长,由于通过电阻R2、电容器C1和电阻R3的正反馈,导致晶体管T1被激励到进一步导通。由于连结正反馈的结果,晶体管T1迅速饱和。次级绕组N2两端的电压正比于初级绕级N1两端的电压,并因而正比于输入电压。因此,晶体管T1的基极电流有可能依赖于输入电压。在输入电压增加的场合下,这会造成晶体管T1关断延迟的增加,从而导致电池B的充电电流不希望的增加。然而,晶体管T1的基极电流在电阻R2的两端产生这样的电压降,以致在连结点7上的电压达到齐纳二极管D2的击穿电压。其结果是,晶体管T1的基极电流变成与输入电压无关,所以晶体管T1每次饱和到同样的程度,因此关断时延与输入电压无关。基极电流的数值由电阻R3来限定。另一种方法是,齐纳二极管D2的阳极可以直接耦合到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然而,图1中的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在正程时段开始时晶体管T1的基极电流较大,从而使晶体管T1强烈地接通,使正程时段迅速地开始。此外,在上述结构形式中,晶体管T1在正程时段结束时,并不激励到过饱和,所以晶体管T1截止得更为迅速。
在晶体管T达到如上述那样的导通时,在正程时段期间,流经初级绕组N1的电流作为时间的线性函数而增长。在正程时段期间,连结点5上的电压为正,所以二极管D1截止。初级电流在电阻R1两端转换成为一个电压,此电压加到晶体管T3的基极-发射极结和齐纳二极管D4的串联电路上。当到达齐纳二极管D4的击穿电压时,在晶体管T3基极17上的电压保持为常数。当初级电流进一步增长时,电阻R4两端的电压将增加,直到达到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并使晶体管T3接通。晶体管T3的集电极电流通过电阻R7和R8激励晶体管T4进入导通,从而撤除了晶体管T1的基极电流。出现在晶体管T4集电极上的电压阶跃通过电容器C2传送到晶体管T3的基极上,以致晶体管T3被迅速地激励至完全导通。结果,晶体管T3强烈地接通,使晶体管T1迅速截止。
因为不存在初级电流,所以次级绕级N两端的电压极性反转,以致二极管D1接通。于是,在正程时段存储在变压器内的能量在所谓回程时段期间,以充电电流的形式提供给电池B。此电流作为时间的线性函数减小到零。在回程期间,在次级绕组N2端5上的电压为负,并等于二极管D1两端的电压。在回程时段结束时,绕组N2两端的电压为零,以致在连结点5上的电压等于电池电压。这一在连结点5上的正电压阶跃,保证了在过些时候由于经R2、C1和R3的正反馈,而开始下一个正程时段。
按上述方式,能以比较大的电流(例如,在每个为1.2伏特的两个1C镍镉可充电电池的场合下,基本上为1.2安培的2C电流)对电池9和10比较快地充电。
为了防止电池9和10因过充电而损坏,电源电路设置非带简单的开关装置,当电池达到完全充电的情况时,该开关装置完成从正常充电电流到涓流充电电流的转换。这种开关装置包括晶体管T2、电阻R4、R5和R11,二极管D3和电阻R2、电容器C1以及齐纳二极管D2。这种开关装置按如下的情况工作。
在正程期间,当电池9和10充电时,晶体管T3的发射极电压至少等于电池电压。晶体管T2的基极电压等于电池电压、齐纳二极管D2的击穿电压和电容器C1两端电压之和,电容器C1的端6最靠近绕组N2的端5,在正程时段期间,端5为正,故端6相对于端7为正。因此,晶体管T3和T2的发射极-基极电压之和为负,所以晶体管T2在正程时段期间是截止的。因为在此情况下没有电流流入晶体管T2的基极,所以在R11两端无电压降。在回程开始时,次级绕组N2两端的电压极性反转,从而二极管D1接通,而连结点5上的电压等于负的电源电压(地)减去一个二极管的电压。
其结果是,电容器C1通过齐纳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重新充电。因此,连结点6上的电压为零伏特,连结点6通过电阻R11耦合到晶体管T2为基极上。借助于在回程期间如二极管那样工作的齐纳二极管D2,把电容器C1端7上的电压箝位在一个等于电池电压减去一个二极管电压的值上。晶体管T3发射极16上的电压等于电池电压。在晶体管T3的发射极16与连结点6之间的电位差等于电池电压。电阻R11现在起着限制晶体管T2基极电流的限流电阻作用,以致两个基极-发射极电压的和值不再变成太大。特别是在回程开始时,由充电电流在电池内阻上所产生的电压使得电池两端的电压实质上高于起初的电池电压。由此,在正常条件下,在回程开始时,晶体管T2和T3的基极-发射极结两端的电压高于两个基-发射极结电压,以致晶体管T2和T3将导通。只要晶体管T2支取足够的电流,电阻R4就将在晶体管T3上维持一个足够的基极-发射极电压,以保持晶体管T3处于导通状态,并且借助于晶体管T将开关晶体管T1保持在截止状态。这阻止了晶体管T1在关断后再将接通。
为了消除内阻对电池电压的影响,检测电池是否已充足以及是否需要转换到涓流充电是通过在回程结束、充电电流为零时去检测电池电压来完成的。回程结束时,次级绕级N2两端的电压变为零伏特,而在次级绕组与二极管D1之间的连结点5上的电压从零伏跃升到电池电压。在电容器C1和电阻R2之间的连结点6上的电压并不立即跟随此电压阶跃,以致晶体管T2的基极电压在回程终了时将不立即改变。结果,在晶体管T3的发射极和晶体管T2的基极之间将出现一个等于电容器C1两端电压的电压。在回程期间,所述电容器C1已被充到电池电压减去二极管D2两端电压的电压,所以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正比于电池电压。当电池已充足时,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将是如此之大,以致晶体管T2和T3导通。
因为齐纳二极管D2像二极管那样工作,且保持导通,所以,在电容器C1最靠近齐纳二极管D2那一端上的电压保持等于电池电压与齐纳二极管D2两端电压之差。只要开关晶体管T1保持关断,连结点5将保持为电池电压。电容器C1最靠近所述连结点5的那一端将逐渐接受这一电压,其时间常数取决于由R2和C1所组成电路的RC时间常数。只要这个电压足够高,晶体管T2和T3将保持导通。其结果是,晶体管T1保持截止,从而阻止下一个正程时段的开始。于是,晶体管T2维持导通到一适当程度。如果忽略在电阻R1两端的少量电压降和晶体管T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则电阻R4和R5两端的电压将等于电池电压。于是,晶体管T3保持为导通状态,直到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已减至如此之小,以致晶体管T2截止,以及电阻R4两端的电压小到不能维持晶体管T3导通。于是,下一个正程时段就开始了。在C1上至少有一个基极-发射极电压保持可利用,以致在正程时段开始时,能立即把T1激励到导通。这样,当达到一个特定的电池电压、且电池已被充足时,在每一正向时段后,有若干个正向时段被阻止,从而降低了平均充电电流。这样,有可能从例如,1.2安培的充电电流转换到0.12安培的涓流充电电流。
图2a利用图表示出在涓流充电方式下的初级电流,以虚线标出被抑制的正程时段。图2b利用图表示出作为电池电压函数的平均充电电流。
图1所示电路方案中,从正常充电电流到涓流充电电流的转换点可设置在任何所需的电压下,例如,在电动机电压下。在那种场合下,当开关S1闭合时,电源电路将作为恒压源来工作,这种恒压源能取决于电动机负荷而提供从涓流充电电流到正常充电电流范围内的输出电流。这防止了当负荷减轻时,电动机电源电压的增加,因此也防止了电动机速度的增高。
此处所描述的电路在所传送的电流和电压之间呈现出过分的相关性,以致在电动机的负荷变动的场合下,提供电动机的电流在0.12安培到1.2安培之间迅速地变化,而电动机的速度保持恒定。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二实施方案。相同的元件具有和图1中相同的参考号。在此实施方案中,市电电压通过两个端子20和21加到桥式整流器G上。整流后的电压借助由线圈L和两个电容器C3和C4所组成的滤波器22来平滑,随后加到输入端1上。齐纳二极管D5与二极管D6所组成的串联电路与初级绕组接成并联,以抑制当关断流经初级绕组的电流时所产生的电压浪湧。
由电阻R10和R11所组成的分压器连接在晶体管T2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电阻R12宜用可变电阻,此分压器使得将晶体管T2激励到导通的电压和使得用以完成从正常充电电流到涓流充电电流转换的电压都能得到精确的调节。
还有,本实施方案中,电阻R5分成两个电阻R5a和R5b,这两个电阻之间的连结点通过电阻R12连接到控制输入端25上。当此输入端25连接到电池正端时,电池电压的一部分,例如,该电压的一半,将在电阻R12两端出现。在回程期间,当晶体管T2激励到导通时,由电阻R4和R5a组成的分压器保证在电阻R两端的那一部分电压再次出现在电阻R4两端。通过适当地选定电阻R4和R5a的值,晶体管T3可在较高的电池电压下接通,即高于在信号输入端25上无信号时使晶体管T3接通所需的电池电压。在高于正常使用期间的电池电压下,这种向涓流充电电流的转换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可用来将放尽电的电池非常迅速地再充电。此外,本实施方案包括在电池正端4和晶体管T1基极之间接成串联的发光二极管D7和电阻R9。在充电方式下,二极管D7将以这样的频率闪烁,即它给出二极管连续发光的印象。因而,二极管D7起着电池充电的指示灯的作用。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三实施方案,相同的元件具有和图3中相同的参考号。在正程时段期间,初级电流作为时间的线性函数而增加的速率正比于输入电压。所以,对于增加的输入电压,很快就到达了使晶体管T1关断的初级电流值。这导致电源电路有一较高的开关频率,其结果是,当输入电压增高时,平均充电电流增大。为了在输入电压增高时,尽可能维持充电电流不变,此电路中设置了输入电压补偿装置。为此,图3所示电路的齐纳二极管D4由参考电压电路来代替,它的参考电压随输入电压的增加而减小,此参考电压电路包括设置在晶体管T2的发射极和电阻R1的端4之间的电阻R13和R14的串联电路,此两电阻的连结点连接到晶体管T6的基极上,晶体管T6的集电极连接到电阻R13上,其发射极连接到电阻R14上,而其基极通过电阻R15连接到次级绕组N2的端5上。在正程时段期间,电阻R1两端电压的一部分通过分压电阻R4、R13和R14,出现在电阻R14两端,而次级绕组N2两端电压一部分通过分压电阻R15和R14,出现在电阻R14两端。当电阻R14两端的电压达到晶体管T6的阈值电压时,此晶体管接通。晶体管T6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等于其基极-发射极电压乘以由电阻R13和R14的阻值来确定的因子。当电阻R1两端电压增高时,晶体管T6集电极-发射极两端的电压不再增加。当输入电压增高时,次级绕组N2两端的电压增高,引起电阻R14两端电压增高。这样,实现了对于增加的输入电压,当初级电流值减小时,电阻R14两端的电压达到了晶体管T6的基极-发射极阈值电压,所以,对于增加的输入电压,晶体管T1在减小的初级电流值T关断。其结果是,电路的平均输出电流基本上不依赖于输入电压。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电源电路的第四实施方案,相同的元件具有和图4中相同的参考号。在本实施方案中,电阻R15没有连接到次级绕组N2的正端上,而是连接到初级绕组N1的正端上。要注意的是,电阻R15可以换接到电路中其电压正比于输入电压的其它点上。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在电阻R5a和R5b之间的连结点连接到晶体管T7的基极上。晶体管T7的发射极连接到电阻R5b远离基极的那一端上,其集电极连接到电阻R5a远离基极的那一端上。晶体管T7的基极通过电阻R12连接到控制输入端25上。当晶体管T2导通时,电阻R5b两端所产生的电压高于晶体管T7的阈值电压,所以此晶体管将导通。于是,此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被固定在一个值,此值等于晶体管T7基极-发射极电压与由电阻R5a和R5b的阻值所确定的因子的乘积。电池电压和晶体管T7两端电压之差出现在电阻R4两端,并确定是否要转换到涓流充电。通过将端25连接到晶体管T7的发射极上,将电阻R5b和R12接成并联。联系电阻R5b的值来适当地选取电阻R12的值,可使晶体管T7两端的电压增高。这意味着,与端25不带信号的场合相比,电池电压的较小部分将出现在电阻R4的两端。其结果是,转换至涓流充电的电池电压将高于第一次提到场合下的电池电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外所示的实施方案。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将设想出各种各样的变型。例如,第一和第二晶体管开关可以换一种方式以复合晶体管或其它半导体开关元件来组成。此外,第一开关装置有可能以与图示不同的其他方式来构成,且输入电压补偿装置也可能与图示不同的其他方式来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以充电电流对电池充电的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源端之间的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由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具有控制输入端的第一晶体管开关、第一电阻以及由次级绕组和第一二极管形成的第二串联电路串联所组成,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包括供连接电池用的各端子;在所述次级绕组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连结点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的所述控制输入端之间的正反馈电路,所述正反馈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器的串联电路,所述第一电容器远离所述第二电阻的那一端耦合到一个齐纳二极管的阴级上;在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一个特定电压下,用来关断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的第一开关装置,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电阻最靠近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的那一端相耦合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远离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的那一端相耦合的第二输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的所述控制输入端相耦合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开关装置,它用来在超过一特定阈值电压时,将充电电流转换成涓流充电电流;所述电源电路的特征在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耦合到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上;其特征还在于第二开关装置包括由第三电阻、具有控制输入端的第二晶体管开关、以及第四电阻所组成的串联电路,所述串联电路设置在所述开关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关的控制输入端耦合到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的连结点上,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三二极管接成并联。
2.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一个将一个电动机与所述电池接成并联的开关。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关放大器的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连结点之间,设置由第五和第六电阻所组成的串联电路,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关的所述控制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五和第六电阻之间的连结点上。
4.一种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阻是一个可变电阻。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由两个电阻串联而成,所述两个电阻的连结点通过第七电阻耦合到接受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入端上,所述控制信号用来提高完成从充电电流到涓流充电电流的转换时的电压。
6.一种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为了提高关断电压,所述第七电阻耦合到所述电池的正端上。
7.一种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电阻之间的所述连结点连接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耦合到所述两电阻远离它们连结点的那两端上,其特征还在于为了提高关断电压,所述第七电阻耦合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上。
8.一种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放大器的所述第二输入端通过一个电压源耦合到所述第一电阻远离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的那一端上,所述电压源用来提供一个随输入电压的增加而减小的参考电压。
9.一种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压源包括第八和第九电阻的串联电路,所述第八和第九电阻的连结点通过第二电阻耦合到一个电压端上,所述电压端带有正比于所述输入电压的电压、并耦合到第四晶体管的基极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耦合到第八和第九电阻远离所述连结点的那两端上。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端由在所述次级绕组和所述第一二极管之间的连结点所构成。
11.一种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端由连接到所述初级绕组上的所述输入端所构成的。
12.一种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端上,其基极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入端上,而其集电极借助于由第十一和第十二电阻所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源端上,在所述第十一和第十二电阻之间的连结点连接到第六晶体管的基极上,所述第六晶体管的集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的所述控制输入端上,并通过第二电容器耦合到所述第一开关装置的所述第二输入端上。
13.一种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所述控制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正端之间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第十三电阻与所述发光二极管接成串联。
15.一种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关包括一个晶体管。
16.一种如前面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关包括一个晶体管。
17.一种剃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剃须设备包括一个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全文摘要
一自激振荡电源电路包括在两电源端1,2间由变压器初级绕组N
文档编号H02M3/338GK1045316SQ9010070
公开日1990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14日
发明者约翰内斯·埃格伯特·阿尔格拉 申请人:菲利浦光灯制造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