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395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尤其是一种只需操作摆动控制拉环,即可控制导风转盘转动的电风扇旋转结构。
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人们消暑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呆在室内吹冷气或电风扇、到海边、溪边或游泳池里玩上一天、或利用爬山登高至山区享受山中的凉风等方式来消暑。其中用吹电风扇仍为一般人消暑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而惯用的电风扇如图6所示,这种电风扇在架体1轴芯处一侧设有第一马达2,第一马达2的一端连接一风扇叶片3,第一马达2的转动,带动风扇叶片3转动进而产生凉风,为使风扇叶片3所产生的凉风能360度吹送,在架体1轴芯处另一侧设有第二马达4,该第二马达4又连接一风向盖5,为能控制第二马达4的运转,在控制面板6上设有一转动控制钮7,该转动控制钮7连接一电源线8,该电源线8由转动控制钮7处开始贯穿外框架9和架体1,再连接到第二马达4上,当按下转动控制钮7时,其电源经电源线8连接到第二马达4,使第二马达4转动,进而使风向盖5转动,风扇叶片3产生的凉风,可通过风向盖5的360度转动360度吹送,为控制风向盖5的转动,需将外框架9设成一中空状,而架体1需设有一通道,以供第二马达4的电源线8可由转动控制钮7处,经外框架9和架体1的中空处,再连接到第二马达4上。
在上述设置中,惯用电风扇虽可360度吹送凉风,为此而设置的第二马达4及其相关配合构件,如连接第二马达4与风向盖5的转盘10,转动控制钮7的组件,在架体7的一侧凸的设一可容置第二马达4的容置部11等构件,却使制造商的制造成本一直无法下降,而在使用上多一个马达,即会多耗去一份电力,如果使用者在正常使用下,起动第二马达4还算好,如果使用者无意按到第二马达4的转动控制钮7,而使第二马达8开始运转,而使用者又没发现的话,即会造成电力的浪费,另外,当使用者不需360度吹送凉风时,则需按下停止钮12,这时,却无法单独使第二马达4停止,而是整台电风扇停止运转,而使用时则需再重新起动电风扇。此外,当关闭电风扇时,压按停止钮12的力量不足时,有时只会使第一马达2停止,而第二马达4依然运转,使用者如没有发现,即会造成电力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克服上述缺陷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只需操作摆动控制拉环,即可控制导风转盘,结构相关构件简化,使制造成本降低,节约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本体,在该本体内侧设有一容置槽,在该容置槽内侧设有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设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设有一风扇叶片组,第二端贯穿容置槽的壁面;一减速齿轮组,该减速齿轮组固设在上述容置槽的外侧,该减速齿轮组与上述的驱动马达的第二端配合传动;一导风转盘,在该导风转盘设有一结合孔;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固设在上述减速齿轮组与导风转盘之间,而其中上述驱动马达的动力利用减速齿轮组传动至控制机构内;一摆动控制拉环,该摆控制拉环的一侧穿越导风转盘的结合孔,并固设在控制机构内,且可在控制机构内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旋转结构,只需操作摆动控制拉环,即可控制导风转盘转动,从而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惯用电风扇时存在的问题,即在导风转盘转动时,要按压转动控制钮,而当不需导风转盘转动时,即需关闭整台电风扇,再启动电风扇的问题,即可避免使用者按压惯用电风扇停止钮停止整台电风扇时,其使用者按下停止钮的力量不足,或控制面板的各控制钮有接触不良时,造成只停止第一马达,而未停止第二马达转动,而使导向转盘不停转动,而造成电力的浪费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旋转结构,制造商可省下第二马达及其相关构件的设置及费用,使制造成本降低,而消费者可省下驱动第二马达的电源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风扇旋转结构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风扇旋转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风扇旋转结构的箱扇齿轮箱的组合图;图4为图1中沿A-A线的操作示意剖面图;图5为图1中沿A-A线的又一操作示意剖面图;图6为惯用电风扇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本体10,该本体10是由一外架框11、一内架框12、一底座13所组成,其中外架框11呈一中空状圆形,在该外架框11的一侧与底座13相固接,该底座13呈一矩形,而在底座13上设有一控制面板131,该控制面板131上设有数个控制钮132,内架框12相枢固在外架框11内侧,该内架框12呈一圆形,在该内架框12的轴芯处设有一呈圆形的容置槽121,在容置槽121内侧设有一驱动马达(图中未示出),该驱动马达主轴的一端凸出在容置槽121外侧,该凸出的主轴设有一蜗杆(图中未示出),该驱动马达的一侧枢设一风扇叶片组122,在内架框12的容置槽121的另一侧设有一减速齿轮组14,该减速齿轮组14容置在一容置槽141内,其中减速齿轮组14由数个齿轮组合而成,减速齿轮组枢固在容置槽141内,减速齿轮组14与上述驱动马达凸出在容置槽121的主轴蜗杆相连接,减速齿轮组14外侧布设有数个螺合孔142。
请参阅图3,一卡合部20呈一圆柱形,在该卡合部20内侧设有一纵向贯穿卡合部20的穿孔21,在该穿孔21内设有一弹性体22,在该弹性体22的两端设有两卡珠23,形成一卡制装置231,该两卡珠23通过弹性体22的弹性而亦具有弹性,在该卡合部20的一端中央处凸设有一呈圆形螺合柱24,在该螺合柱24内侧设有螺合孔241,在卡合部20的另一端中央处凸设有一呈凸字形的圆柱25,在所述圆柱25内侧设有一螺合孔251。
请参阅图2、图3,一齿盘座30的一侧为圆形齿盘31,在该齿盘31的外侧环设有纵向凸出的齿311,在齿盘座30的另一侧则为呈一矩形的容置槽32,齿盘座30的外侧相对于上述的减速齿轮组14外侧的螺合孔142处,也设有相同数目的穿孔33,并通过螺丝34贯穿齿盘座30的穿孔33后,再与上述减速齿轮组14的螺合孔142螺合,齿盘座30的轴芯方向设有一穿孔35,在该穿孔35外侧均设有四个穿孔36,在上述的齿盘31内侧设有一中空圆柱形卡座37,该卡座3 7的外缘均设有四个卡合片371,在该卡座37内侧轴芯处设有一穿孔372,在卡座37内侧设有一圆盘38,在该圆盘38内侧设有一穿孔381,该穿孔381外侧均设有四个螺合孔382,通过四个螺丝383自齿盘座30内侧向外贯穿穿孔33,并与圆盘38的螺合孔382螺合,通过齿盘座30与圆盘38螺合,将卡座37限制在齿盘座30与圆盘38之间,上述的卡合部20的螺合柱24插入齿盘座30的穿孔35,并套入一齿轮39,通过一螺丝391贯穿齿轮39,与螺合柱24的螺合孔241相螺合,卡合部20则卡制在圆盘38的穿孔381内,卡合部20的两卡珠23卡制在圆盘38的穿孔381内,柱25凸出于圆盘38与卡座37的穿孔381、372,上述齿轮39与上述的减速齿轮组14相啮合。
请参阅图3,一转盘连接座40的中心处凸设有一中空圆形的容置槽41,该容置槽41的轴芯位置设有一穿孔42,在该容置槽41内侧设有一呈中空圆形的卡制槽421,该卡制槽421的内侧环设数圆弧柱422,在卡制槽421与容置槽41之间,相对于卡座37的卡合片371处设有四个破槽43,该转盘连接座40盖合在卡座37上,而卡座37的卡合片371卡合在破槽43上,转盘连接座40的卡制槽421插入圆盘38的穿孔381内,同时会将卡合部20的两卡珠23挤压回卡合部20的穿孔21内,卡合部20的两卡珠23通过两者之间的弹性体22的弹性,将两卡珠23由卡合部20的穿孔21向外推,而使两卡珠23卡制在转盘连接座40的卡制槽421的两圆弧柱422之间,在转盘连接座40的容置槽41的外侧均设有四个卡合槽44,转盘连接座40均设有四个具螺孔的螺合柱45,通过齿盘座30、卡合部20、卡座37、圆盘38与转盘连接座40相组合,即构成一控制机构50。
见图2,导风转盘60呈圆形,在该导风转盘60的中心处设有一结合部61,该结合部61的中心处设有一圆形结合孔62,在该结合孔62的外侧相对于上述导风转盘连接座40的容置槽41的卡合槽44处,设有四个卡合槽63,这四个卡合槽63与结合孔62相连通,在结合部61相对于上述导风转盘连接座40的螺合柱45处,亦设有四个穿孔64,该四个穿孔64是供螺丝65贯穿的,并与上述导风转盘连接座40的螺合柱45螺合的,另外,结合孔62供一摆动控制拉环70置入,该摆动控制拉环70呈一圆弧形,在该摆动控制拉环70内侧的轴芯方向上凸设有一套合柱71,该套合柱71内设有一贯穿摆动控制拉环70壁面的穿孔711,在套合柱71的外侧凸设有一卡制环72(该处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该卡制环72的直径是与前述导风转盘60的结合孔62的直径略小,而摆动控制拉环70的外径略大于导风转盘60的结合孔62的直径,在卡制环72相对于导风转盘连接座40的卡合槽44处设有卡榫片73,所述卡榫片73的前端呈一三角状,该摆动控制拉环70的卡制环72插入导风转盘60的结合孔62内,而摆动控制拉环70的侧边与导风转盘60的结合部61相抵靠,而卡制环72的卡榫片73则穿越导风转盘60的卡合槽63,插入转盘连接座40的卡合槽44内,套合柱71供一中空的套环74套入,所述套环74供一螺丝75插入,该螺丝75与上述的卡合部20的圆柱25的螺合孔251相螺合。
如图4、图5所示,其中图4为摆动控制拉环70、转盘连接座40与齿盘座30的动作剖面图,当摆动控制拉环70经使用者拉起,即使摆动控制拉环70的卡榫片73自齿盘座30的齿盘31的两齿311之间退出,而此时使用者按下控制面板131的控制钮122时,驱动马达即立刻转动,带动风扇叶片组122转动,所述驱动马达穿过内架框12的容置槽141设有蜗杆的轴承,即带动减速齿轮组14转动,所述减速齿轮组14的转动亦带动齿盘座30的齿轮39转动,齿轮39的转动则带动卡合部20的转动,但卡合部20的两卡珠23此时分别卡制在转盘连接座40内的卡制槽421的两圆弧柱422之间,故卡合部20的转动即会带动转盘连接座40的转动,而转盘连接座40又与摆动控制拉环70相卡制,而摆动控制拉环70的卡制环72与卡榫片73插入导风转盘60的结合部61与卡合槽63内,因此转盘连接座40带动摆动控制拉环70转动,即亦带动导风转盘60转动,故可说驱动马达转动即可带动导风转盘60转动,而驱动马达的转速相当快,但经由减速齿轮组14的变速,而使导风转盘60的转速比驱动马达的转速要慢上许多。
如图5所示,摆动控制拉环70的止掣环72的卡榫片73卡入齿盘座30的齿盘31的两齿311内,此时按下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131的控制钮132时,驱动马达即立刻启动,驱动马达穿越内架框12的容置槽141设有蜗杆的承轴,带动减速齿轮组14转动,减速齿轮组14的转动亦带动齿盘座容置槽30内的齿轮39转动,齿轮39的转动则带动卡合部44的转动,因摆动控制拉环70与齿盘座30相卡制,而造成摆动控制拉环70无法转动,摆动控制拉环70的卡榫片73插入转盘连接座40的破槽43内,造成转盘连接座40亦被摆动控制拉环70限制无法转动,而卡合部20内的卡珠23又被转盘连接座40的卡制槽421的圆弧柱422限制,故造成卡珠23为配合卡合部20的转动,被圆弧柱422压入卡合部20的穿孔21内,此时两卡珠23即压缩在两卡珠23之间的弹性体22,使卡合部20可以自两圆弧柱422之间转动,而一转过圆弧柱422,卡珠23即失去圆弧柱422的挤压,而使两卡珠23即无法压缩两卡珠23之间的弹性体22,使弹性体22舒张,使两卡珠23因弹性体22的舒张,使两卡珠22自卡合部20的穿孔21内弹出,又卡制在另两圆弧柱422之间,随即重覆前述动作自该两圆弧柱422之间跳出,即卡合部20的卡珠23在转盘连接座40的卡制槽421内的圆弧柱422之间不停的跳出与卡制,即卡合部20在转盘连接座40的卡制槽421内自转,而导风转盘60即无法因驱动马达的运转,而使导风转盘60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在该本体内侧设有一容置槽,在该容置槽内侧设有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设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设有一风扇叶片组,第二端贯穿容置槽的壁面;一减速齿轮组,该减速齿轮组固设在上述容置槽的外侧,该减速齿轮组与上述的驱动马达的第二端配合传动;一导风转盘,在该导风转盘设有一结合孔;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固设在上述减速齿轮组与导风转盘之间,而其中上述驱动马达的动力利用减速齿轮组传动至控制机构内;一摆动控制拉环,该摆控制拉环的一侧穿越导风转盘的结合孔,并固设在控制机构内,且可在控制机构内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是由外架框、内架框、底座所组合而成,其中外架框的一侧是与底座相固接,内架框相枢固在外架框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是由齿盘座、卡合部、卡座、圆盘与转盘连接座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内侧设有纵向贯穿卡合部的穿孔,在该穿孔内设有卡制装置,又该卡合部设有第一端与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座的一侧为环设有齿的齿盘,而齿盘座的另一侧则与上述减速齿轮组螺合,在齿盘座的轴芯方向设有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座内侧设有卡座,该卡座的外缘均设有卡合片,在该卡座内侧设有一穿孔,又在卡座内侧设有一圆盘,在该圆盘内侧设有一穿孔,而该圆盘是与齿盘座相螺合,利用齿盘座与圆盘螺合,而将卡座限制在齿盘座与圆盘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第二端插入齿盘座的穿孔,并与一齿轮相螺合,而该齿轮又与上述的减速齿轮组相啮合,卡合部则卡制在圆盘的穿孔内,卡合部的卡制装置卡制在圆盘的穿孔内,卡合部的第二端凸出在圆盘与卡座的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连接座凸设有一中空圆形的容置槽,该容置槽设有一穿孔,在该容置槽内侧设有中空的卡制槽,在该卡制槽的内侧环设有圆弧柱,在卡制槽与容置槽之间,相对在卡座的卡合片处设有破槽,该转盘连接座的破槽与卡座的卡合片相卡合,而转盘连接座的卡制槽插入圆盘的穿孔内,同时将卡合部的卡制装置卡制在转盘连接座的卡制槽的圆弧柱之间,在转盘连接座的容置槽的外侧均设有卡合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转盘设有结合部,在该结合孔的外侧相对于上述导风转盘连接座的容置槽的卡合槽处,设有卡合槽,卡合槽与结合孔相连通,该导风转盘与上述导风转盘连接座相螺合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该摆动控制拉环内侧凸设有一套合柱,该套合柱内设有一贯穿摆动控制拉环壁面的穿孔,在套合柱的外侧凸设有卡制环,在卡制环相对于导风转盘连接座的卡合槽处设有卡榫片,该摆动控制拉环的卡制环插入导风转盘的结合孔内,而摆动控制拉环的侧边与导风转盘的结合部相抵靠,而卡制环的卡榫片则穿越导风转盘的卡合槽,而插入转盘连接座的卡合槽内,一中空的套环套入套合柱,一螺丝插入该套环,该螺丝与上述的卡合部的圆柱螺合孔螺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电风扇旋转结构,包括一本体,一减速齿轮组,一导风转盘,一控制机构,一摆动控制拉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只需操作摆动控制拉环,即可控制导风转盘转动,结构简单,制造商可省下第二马达及其相关构件的设置及费用,使制造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H02K7/14GK2400617SQ99258250
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30日
发明者黄月慎 申请人:黄月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