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1960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转轴转动其上固定的本体,将电缆放置在过线空间3,再锁紧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即可,操作简便,易于拆卸,夹持电缆稳固,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以第一铰轴为转轴转动其上固定的本体能够调节过线空间的大小,能够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夹持不同线径的电缆,通用性强,一组装置本体包括多个过线空间时,可设置过线空间大小相同、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相同时可以固定多根线径相同的电缆,不同时可以根据电缆线径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过线空间夹持该电缆,也能增加本电缆固定机构的通用性。
[0033]优选至少一对形成一个过线空间3的第一夹线部位101和第二夹线部位201中的每一个夹线部位上能够与另一夹线部位配合夹持电缆的面为弧形面结构(即截面为“C形”、“U形”等带弧面的弧形面结构,如图1-11所示,第一夹线部位101和第二夹线部位201中能够与另一夹线部位配合夹持电缆的面均为“C形”弧形面结构,图1-11中的“C形”弧形面结构的弧度朝向将要夹持的电缆;当然,“C形”弧形面结构的弧度也可背向将要夹持的电缆,使弧形面结构的弯曲底部与电缆接触,应力集中,将对电缆施加更大的锁紧力,便于锁紧电缆,如将图1-11所示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C形”弧形面结构朝向由相对改为相背),此种结构在夹持电缆的过程中电缆与相应夹线部位之间的接触方式为点接触或单线接触,接触面积小,电缆移动时阻力小,便于固定电缆;或者优选至少一对形成一个过线空间3的第一夹线部位101和第二夹线部位201中的每一个夹线部位上能够与另一夹线部位配合夹持电缆的面为均折弯面结构(即截面为“V形”、“L形”等至少包括两个夹角小于180°的面的折弯面结构,如图12所示,第一夹线部位101中能够与另一夹线部位配合夹持电缆的面为“V形”折弯面结构),此种结构在夹持电缆时,使用折弯面结构的夹线部位与电缆接触时,能够避免点接触和单线接触,能够在至少两点或两条直线上与电缆接触,两个夹线部位之间的电缆在四个方位被夹线部位固定而更牢固,更便于分散应力;或者优选至少一对形成一个过线空间3的第一夹线部位101和第二夹线部位201上能够与另一夹线部位配合夹持电缆的面分别为弧形面结构和折弯面结构,此种结构的好处在于,改变电缆的受力,使其在三个方向上受到夹头的紧固力,截面上的受力点为三角形,是最为稳固的承力结构,受力更为均匀,有效提高电缆固定的稳固性、持久性、可靠性。
[0034]其中,电缆固定机构还可包括底座5。可选择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和底座5三者中的至少一个结构为金属结构、塑料结构或包裹有塑料和/或橡胶的金属结构,包裹有塑料和/或橡胶的金属结构一方面内部的金属芯层(如钢芯)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另一方面外部包裹的塑料和/或橡胶层还能够有效防止金属锈蚀,增加电缆固定机构的安全使用寿命,同时还能防止与底座(或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固定的基体结构污染,影响基体结构的美观。底座5既可为与第一本体I 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与第一本体I固定连接的独立结构,底座5与第一本体I为相互独立的结构时,两者的固定方式可为螺接、铆接、焊接等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底座可为一个整体座,也可为两个分体座,如底座5包括两块“L形”折板501,该两块“L形”折板501可通过销钉、铆钉或螺钉502等连接件与第一本体I固定。为使两个分体座连接能够更为牢固、第一本体I应力更易于均匀分散到底座5上,可在两个分体座之间或两个分体座之间的两个连接件(如前述两块“L形”折板501的连接件销钉、铆钉或螺钉502)之间设置加固件503,如图5所示。
[0035]电缆固定机构包括两组以上装置本体时,装置本体之间固定连接方式可为: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如与第一本体I相互独立的底座5连接,或直接通过本体的一体成型连接。
[0036]其中,第二本体2与第一本体I之间铰接的方式为:第二本体2的一端直接与第一本体I铰接,或第二本体2的一端通过与底座5铰接而间接与第一本体I铰接;
其中,第二本体2与第一本体I之间滑动配合的连接方式为:第一本体I的一端上设有导槽6,第二本体2的一端通过与该导槽6连接而直接与该第一本体I滑动配合,或底座5上设有导槽6,第二本体2的一端通过与该导槽6连接而间接与第一本体I滑动配合,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本体I通过其一端设置的铰轴与底座5上设置的导槽6滑动配合,当然图1-10的结构也可以将第一铰轴设置于一个导槽6内。锁紧件可为连接第一本体I之与导槽6配合的一端和第二本体之靠近导槽6的一端的螺栓。
[0037]优选,至少一组装置本体中的第二本体2的一端与第一本体I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第二本体2的一端与第一本体I之间通过锁扣装置7或锁紧螺栓10可拆卸连接。
[0038]优选至少一对形成一个过线空间3的第一夹线部位101和第二夹线部位201中的至少一个夹线部位设置在夹线头18上;该夹线头18通过销轴25固定在相应的本体上(如图6所示),或该夹线头18通过固定螺栓19固定在相应的本体上(如图7所示,两个过线空间3可用于固定两根电缆26,也可根据需要实际选择一个过线空间3用于固定一根电缆)。此种结构,能够更换夹线头方式调节过线空间的大小,以便能够适用于各种线径大小的电缆,即便包括多个过线空间3,多个过线空间3固定的电缆大小不同,也能够适用。优选固定螺栓19穿过本体上与之配合的螺纹孔,而将本体与夹线头18固定,或固定螺栓19穿过本体上的通孔,再与一固定螺帽配合连接,而使本体与夹线头18固定连接,使用时,转动固定螺栓19或固定螺帽即能够带动夹线头18移动而靠近或远离另一本体;此两种结构操作简便,只需转动固定螺栓即能够改变过线空间大小,保证电缆固定的紧固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0039]优选,第一夹线部位101和第二夹线部位201中的至少一个夹线部位上设有压线凸起8和/或压线凹槽9,对应的另一夹线部位上相应的设有与该压线凸起8和/或压线凹槽9相对的压线凹槽9和/或压线凸起8,使用时,压线凸起8将电缆向压线凹槽9方向压弯而防滑。
[0040]其中,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和/或底座5可采用金属、塑料或包裹有塑料的金属制成。用于固定带电缆护套的电缆线时,或者其它有绝缘需要,或者有保护电缆需要的,或增加通用性需要的,优选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或底座5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外层包裹住内层的两层结构或三层结构:两层结构包括内层的具有高强度的支撑层,以及外层的具有变形性的硬胶层或软胶层;三层结构包括内层的具有高强度的支撑层、中间层的硬胶层和外层的软胶层。此种结构不仅支撑层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使其能够稳固夹持张紧电缆,硬胶层或软胶层将支撑层包覆,一方面能够在支撑层采用金属材质时,保证本体的绝缘性,避免导电,安全性好,另一方面又能防止金属锈蚀而影响使用寿命,或者污损与电缆固定机构连接的结构(如该电缆固定机构用于替代传统街码,张紧电缆线时,能够防止污损墙体),硬胶层或软胶层将支撑层包覆,能够保证本体的绝缘性。当夹线部位为本体上直接成型出的结构时,硬胶层或软胶层的设置尤为必要,硬胶层还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变形性小,能够与支撑层很好的配合,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变形性,又能进一步增加电缆固定机构的适应性,即能用于标准电缆又能用于非标电缆,使其能够适应于各种线径的电缆,通用性强,牵引电缆的过程中,防止电缆绝缘护套拉伤,软胶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性更大,能够适用于多种线径电缆,增加适应性。
[0041]用于固定带电缆护套的电缆线时,或者其它有绝缘需要,或者有保护电缆需要的,或增加通用性需要的,优选夹线头18包括两层结构或三层结构:
该两层结构或三层结构的外层包裹住内层:两层结构包括内层的具有高强度的支撑层,以及外层的具有变形性的硬胶层或软胶层;三层结构包括内层的具有高强度的支撑层、中间层的硬胶层和外层的软胶层;此种结构不仅支撑层能够为本体提供足够的强度,使其能够稳固夹持张紧电缆,硬胶层或软胶层将支撑层包覆,一方面能够在支撑层采用金属材质时,保证本体的绝缘性,另一方面又能防止金属锈蚀而影响使用寿命,或者污损与电缆固定机构连接的结构(如该电缆固定机构用于替代传统街码,张紧电缆线时,能够防止污损墙体),硬胶层还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变形性小,能够与支撑层很好的配合,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变形性,又能进一步增加电缆固定机构的适应性,使其能够适应于各种线径的电缆,牵引电缆的过程中,防止电缆绝缘护套拉伤,软胶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性更大,能够适用于多种线径电缆,增加适应性;
或者该两层结构或三层结构顺序设置:两层结构包括远离另一夹线头18 —侧的具有高强度的支撑层,以及靠近另一夹线头18 —侧的具有变形性的硬胶层或软胶层;三层结构包括距离另一夹线头18由近及远的软胶层、硬胶层和具有高强度的支撑层。此种结构能够与电缆直接接触的结构为绝缘结构。优选两层结构和三层结构中的相邻层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固死连接的相互独立的结构和可拆卸连接的相互独立结构中的一种,相邻的结构之间可以卡接、粘接,只需靠近另一本体的一层设置为弧形面或折弯面结构即能方便夹线。此种结构不仅支撑层能够为本体提供足够的强度,使其能够稳固夹持张紧电缆,硬胶层或软胶层将支撑层包覆,能够本体的绝缘性,避免导电,安全性好,硬胶层还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变形性小,能够与支撑层很好的配合,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变形性,又能进一步增加电缆固定机构的适应性,即能用于标准电缆又能用于非标电缆,使其能够适应于各种线径的电缆,通用性强,牵引电缆的过程中防止电缆绝缘护套拉伤,软胶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性更大,能够适用于多种线径电缆,增加适应性。
[0042]支撑层可采用钢芯、高强度塑料、高强度纤维等能够为本体提供足够强度的材料,硬胶层可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塑料,软胶可采用具有良好弹性的塑料或橡胶。
[0043]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进
第二本体2的一端与第一本体I之间通过锁扣装置7可拆卸连接,且锁扣装置7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I或第二本体2上的挂钩701,以及设置于第二本体2或第一本体I上的能够与该挂钩701配合连接的锁扣机构702。更优选锁扣机构702包括与第一本体I或第二本体2通过第二铰轴21铰接的扣手7021,与该扣手7021通过第三铰轴22铰接的锁扣连接件7022以及与该锁扣连接件7022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挂钩701配合的锁扣7023,该锁扣机构702锁紧第一本体I和第二本体2时,第二铰轴21位于第三铰轴22和挂钩701之间,第二铰轴21、第三铰轴22和第一铰轴20的轴线平行;此种结构,转动扣手7021能够带动锁扣7023横向靠近或远离挂钩701,转动锁扣7023能够带动锁扣7023之与挂钩701配合的一端纵向靠近或远离挂钩701 ;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只需上移扣手,使其转动到扣手能够与挂配合的位置,再转动锁扣使其越过挂钩,而与挂钩所在本体对应,再下压扣手就能锁紧两个本体。
[0044]优选锁扣7023包括与锁扣连接件7022固死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的锁扣杆70232,以及与该锁扣杆70232固定连接且能够抓持住挂钩701的锁扣头70231。优选与锁扣连接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