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间隙的受光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31088阅读:来源:国知局
射后,形成的反射光会入射于第一电池组件10受光面;所述受光装置的第二受光面101的法线方向朝向第二电池组件11,并且与第二电池组件11受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夹角β,满足0° <β<90°,使得照射于该受光装置第二受光面101的太阳光被第二受光面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会入射于第二电池组件11受光面。
[0031]可选地,第一受光面100可为弧面,第二受光面101可为弧面,弧面形的第一受光面和第二受光面分别满足上述限定条件。
[0032]进一步地,第一受光面100为凹形弧面,第二受光面101为凹形弧面,凹形弧面能使照射在受光面的太阳光被大部分地反射到电池组件,使照射于该受光面的太阳光大部分被有效利用,可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增加电池组件的受光量。
[0033]可选地,所述受光装置的第一受光面100可设置为平面,第二受光面101为平面,平面形的第一受光面和第二受光面分别满足上述限定条件。
[0034]为增大该受光装置的受光面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光面100和第二受光面101均为镜面,镜面型的受光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较大,使照射于受光面的太阳光能被有效地反射入电池组件,提高对光的利用率。
[003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受光装置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3,所述受光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受光面100和第二受光面101的支杆10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支杆102的底座106,以通过底座和支杆将第一受光面和第二受光面支撑和固定在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区域。
[0036]可选地,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所述支杆102包括外套杆104和嵌套于所述外套杆内的内套杆103,内套杆103与外套杆104可沿轴向相对移动,在内套杆103与外套杆104的连接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内套杆和所述外套杆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件。
[0037]所述支杆102设置为内套杆和外套杆的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将内套杆103抽出外套杆104,并通过内套杆和外套杆连接端的固定件将内套杆103和外套杆104的相对位置固定,形成支杆支撑受光面;在不使用时,将内套杆收回外套杆内。可见所述支杆使用方便,拆装灵活。
[0038]具体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套杆104的连接端的穿孔105,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套杆103的连接端的、可穿入所述穿孔105的凸起。在使用支杆支撑受光面时,将内套杆1 3从外套杆104抽出,通过将内套杆连接端的凸起穿入外套杆连接端的穿孔1 5内,使内套杆与外套杆的相对位置固定。
[0039]优选地,设置于所述外套杆连接端的穿孔105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穿孔沿外套杆104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从而,通过多个穿孔105能够调节支杆的支撑长度,通过选择凸起穿入哪一穿孔来调节支杆长度,以适用于电池组件。可选地,在外套杆的连接端可设置三个穿孔105。
[0040]所述底座106用于固定支杆102,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3,所述底座106设有供支杆插入的插槽107。可选地,所述底座106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插槽107设置于底座的中心处。在使用时,将支杆插入底座的插槽内,将支杆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底座的形状不仅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004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光伏组件间隙的受光装置,设置于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区域,具有第一受光面和第二受光面,通过受光面实现将照射于该间隙区域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电池组件受光面,被有效利用,从而使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区域被有效地利用,增加了光伏组件的受光量,有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提高发电功率。
[00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间隙的受光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间隙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区域,所述受光装置包括:相背向设置的第一受光面和第二受光面,所述第一受光面和所述第二受光面均对光具有反射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受光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电池组件,所述第一受光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池组件受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夹角α,满足0°<α<90°; 所述第二受光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电池组件,所述第二受光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件受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夹角β,满足0° <β<9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光面为凹形弧面,所述第二受光面为凹形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光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受光面为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光面和所述第二受光面均为镜面。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受光面和所述第二受光面的支杆,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支杆的底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包括外套杆和嵌套于所述外套杆内的内套杆,所述内套杆与所述外套杆可沿轴向相对移动,在所述内套杆与所述外套杆的连接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内套杆和所述外套杆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外套杆的连接端的穿孔; 设置于所述内套杆的连接端的、可穿入所述穿孔的凸起。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穿孔沿所述外套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供所述支杆插入的插槽。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中心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间隙的受光装置,设置于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区域,包括:相背向设置的第一受光面和第二受光面,第一受光面和第二受光面对光具有反射作用;其中,第一受光面的法线方向朝向第一电池组件,第一受光面的法线方向与第一电池组件受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夹角α,满足0°<α<90°;第二受光面的法线方向朝向第二电池组件,第二受光面的法线方向与第二电池组件受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夹角β,满足0°<β<90°。所述受光装置使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区域被有效利用,照射于这一区域的太阳光能被反射入电池组件,被电池组件接收进行光电转换,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受光量,有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IPC分类】H02S40/22
【公开号】CN205142111
【申请号】CN201521011243
【发明人】欧衍聪, 刘增胜, 刘亚锋, 金浩, 李婷婷
【申请人】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