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1481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胆机中电子元件的合理布 局与合理接地走线的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胆机中电子元件的布局与合理的接地走线,直接关系到胆机的信噪比和电 性能的优劣。因为胆机接地线具有双重的作用它既是直流电压与电流的供给 回路,又是音频信号的通路。目前电子管功率放大器胆机的直流电走线、交流 电走线、信号线走线与强弱电布局不当,加上各种电阻、电容与电感的相互影 响,很容易引起互相干扰,降低胆机的信噪比和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功 放胆机中的电子元件合理布局与合理的接地走线的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 功率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 实现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包括设置在机壳底 板上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后级功率放大部分、电源整流滤波部分和信号输出 输入部分。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 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布线法将屏极 走线与栅极走线分开,电子管屏极走线的直流电压很高,而电子管栅极的灵敏度与阻抗均比较高,很容易被外辐射里的磁场干扰。将屏极走线与栅极走线分 开,可有效防止极间的相互干扰;将灯丝低压走线与阳极高压走线分开,电子 管灯丝电压虽然很低,但电流很大,将灯丝低压走线与阳极高压走线分开,并 将灯丝低压走线和阳极高压走线排线分为两层,可防止相互干扰,并且将灯丝 走线绞合起来,可使交变电流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将耦合电容与其他阻容元件
分开,由于电子管极间的耦合电容耐压高而体积较大,布局时将耦合电容设置 在电子管上方并架空排在第二层远离其他阻容元件,其他阻容元件排列在第二
层与接地母线呈卯度平行排线,可排除外来磁场的干扰,减少噪声;将电源的 整流滤波部分与前级电压放大部分分开的走线,由于前级放大器属于小信号电 压放大器,灵敏度高,对于噪声干扰非常敏感,由电源变压器、电感和滤波电 容引入的干扰,极易被放大而导致放大器信噪比降低。本实用新型将机壳底板 上半部分安装设置放大电路,下半部分安装设置电源的整流滤波部分,可做到 互不干扰。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可以最大程度地 控制交叉干扰,防止正反馈啸叫,可以提高放大器信噪比的电性能,同时可以 方便快速地进行技术性调试与维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切电子管功率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输出变压器接线 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壳底板;2、前级电压放大部分;3、后级功率放大部分;4、 电源整流滤波部分;5、信号输出输入部分;6、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 管;7、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10、电源变压器出线孔;11、左声道第一 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右声道第一 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5、前级电压放 大耦合电容;16、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17、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阴 极电阻;18、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9、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栅阴极 电阻;20、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滤波电容;21、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 22、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灯丝旁路电容;23、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 24、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25、三极管接法电阻;26、前级电压放大 电子管减压电阻;27、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8、 29、输入并联滤波电容;30、 电感;31、 32、输出并联滤波电容;33、灯丝接线;34、接地母线;35、屏极 接线;36、左声道8欧姆输出插座;37、左声道4欧姆输出插座;38、接地母 线插座;39、左声道输入信号插座;40、绝缘套管;41;右声道输出变压器; 42、右声道接地母线插座;43、右声道4欧姆输出插座;44、右声道8欧姆输 出插座;45、右声道输入信号插座;46、 220V交流电输入插座;47、整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 器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_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包括 设置在机壳底板1上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2、后级功率磁大部分3、电源整流滤 波部分4和信号输出输入部分5,其特征为
a)所述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2包括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左 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右声道第 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电源变压器IO、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前级电压放大旁路电容16、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17、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
载电阻18、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栅阴极电阻19、滤波电容20,所述的左声道第 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灯丝接线33从 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右至底板1中间排线,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 大电子管8和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 贴机壳底板1向左至底板1中间排线,上述四个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的灯丝接 线穿过底板1中心的留孔至底板1正面安装的电源变压器10的二次灯丝电源绕 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输入信号通过输入插座从机壳底板1两侧与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 大电子管6和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栅极脚连接;左声道第一前 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屏极与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栅极之间通过设 置在两电子管上方的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连接,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 电子管8屏极与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栅极之间通过设置在两电子 管上方的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连接;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 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栅阴极电阻19设置在 两电子管侧下方与接地母线34呈90°连接,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17、 前级电压放大旁路电容16设置在两电子管侧下方与接地母线34呈90°连接;接 地母线34设置在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 电子管7、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 9的下方高于灯丝排线33与灯丝排线33垂直设置为第二层排线,接地母线34 两端在机壳底板1两侧用螺栓固定在机壳上;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 与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屏极通过负载电阻18设置在两电子管侧 下方与屏极排线35连接,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每两个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输出端之间各串联
连接一个设置在两电子管下方的减压电阻26,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
6后端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和左声道第二fr极电压放大电子管7
前端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之间串联连接一个设置在两电子管下方 的减压电阻26,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前端的负载电阻18输出端与 设置在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侧的滤波电容20串联连接,滤波 电容20输出端接地,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下方减压电阻26输出 端与设置在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右侧的滤波电容20串联连接, 滤波电容20输出端接地;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后端屏极负载电阻 18输出端E端与输出变压器27 —次绕组中间抽头端E端连接;屏极排线35设 置在两电子管下方高于接地母线34与接地母线34平行设置为第三层排线,前 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输出线在接地母线34上方与接地母线34交叉处 设置绝缘套管40;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与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 大电子管9的阻容元件接线方法与左声道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阻容元件接法相 同;
b)所述的后级功率放大部分3包括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 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右声道 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后级功率放大 电子管灯丝旁路电容22、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23、后级功率放大电子 管负载电阻24、三极管接法电阻25,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ll 和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 1向右至底板1中间排线,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和右声道第二后 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左至底板1中间排线,上述四个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的灯丝接线与前极电压放大电子管灯 丝接线绞合穿过底板1中心的留孔至底板左1正面安装的电源变压器10的二次 灯丝电源绕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声道 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右声道第二
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的阴极并联连接设置在电子管一;[则的后级功率放大电子 管阴极电阻23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 阻23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输出端与设置在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 下方的接地母线连接;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屏极输出Pl 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 的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输入端Pl连接,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屏 极输出P2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 底板1正面的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的P2输入端连接;戶万述的右声道第一后级 功率放大电子管13屏极输出Pl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 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的Pl输入端连接,右 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屏极输出P2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 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的P2输 入端连接;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 二次输出O端与左声道接地母线插座38连接, 二次输出4欧姆端与左声道4欧姆输出插座37连接,二次输出8欧姆端与左声 道8欧姆输出插座36连接;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 二次输出O端与右声道接地 母线插座42连接,二次输出4欧姆端与右声道4欧姆插座43连接,二次输出8 欧姆端与右声道8欧姆插座44连接;
c)所述的电源整流滤波部分4包括输入并联滤波电容28、 29、电感30、 输出并联滤波电容31、 32、整流器47,所述的整流器47输入端与电源变压器48 二次输出端连接,整流器47输出端正极与电感30输入端以及输入并联滤波 电容28、输入并联滤波电容29并联连接,电感30输出端与输出并联滤波电容 31、 32并联连接电压放大器屏极输出端连接;
d)所述的信号输出输入部分5包括左声道信号输入插座39、左声道8欧姆 输出接线插座36、左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37、接地母线插座38、电源插座 46、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2、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3、右声道8 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4、右声道信号输入插座45,所述的$声道信号输入插座39 信号输入线从机壳底板1左侧向上与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栅极脚连接, 所述的右声道信号输入插座45信号输入线从机壳底板1右侧向上与第二前级电 压放大电子管9栅极脚连接;所述的左声道8欧姆输出接线插座36输出线与输 出变压器27 二次输出8欧姆端连接,左声道4欧姆接线插座37输出线与输出 变压器27 二次输出4欧姆端连接,左声道0接地母线插座38与接地母线连接, 所述的右声道接线母线插座42与接地母线连接,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3 与输出变压器41 二次输出4欧姆端连接,右声道8欧辨接线插座44与输出变 压器41 二次输出8欧姆端连接。
实施例1。
1、屏极走线与栅极走线分开
电子管屏极走线的直流电压很高,而电子管栅极的灵敏度与阻抗均比较高, 很容易被外辐射里的磁场干扰,为防止极间的相互干扰,就必须采取屏极走线
与栅极走线(包括信号线)分开的方法。将栅极电阻i9、阴极电阻n设置在电
子管一侧下方与第二层接地母线34连接,将屏极负载电阻18设置在电子管一 侧下方与第三层屏极排线35连接。如图1所示。 2、灯丝低压走线与阳极高压走线分开电子管灯丝电压(6.3V)虽然很低,但电流很大,其交变电流的电磁场辐射很
强,将其接线绞合起来使交变电流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并且与450v直流高压电 分开走线。图中电子管座的上端是灯丝绞合线33,下端是450v直流高压电走线 即屏极排线35。
3、 耦合电容与其他阻容元件分开
电子管与电子管的极间耦合电容,由于耐压高而体积比较大,布局不当很 容易受到外来磁场的干扰而引入噪声,所以在安装耦合电容20时应尽量远离其 他阻容元件,而架空设置在电子管座上方即第二层安装,阻容元件排列在第一 层与接地母线成90度平行安装。
4、 电源的整流滤波部分与前级电压放大部分分开
前级放大器属于小信号电压放大器,灵敏度高,对于噪声干扰非常敏感, 由电源变压器、电感和滤波电容引入的干扰,极易被放大,而导致放大器信噪 比降低。即机壳内上半部分安装放大电路,下半部分安装电源的整流滤波部分, 相互分开、互不干扰。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优点为1、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交叉干 扰;2、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正反馈啸叫;3、可以大大的提高放大器信噪比和 电性能;4、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技术性调试与维修;5、可以更安全、更快捷 的学习掌握电子管hi-fi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包括设置在机壳底板(1)上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2)、后级功率放大部分(3)、电源整流滤波部分(4)和信号输出输入部分(5),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2)包括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电源变压器(10)、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前级电压放大旁路电容(16)、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17)、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栅阴极电阻(19)、滤波电容(20),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灯丝接线(33)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右至底板(1)中间排线,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和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左至底板(1)中间排线,上述四个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的灯丝接线穿过底板(1)中心的留孔至底板(1)正面安装的电源变压器(10)的二次灯丝电源绕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输入信号通过输入插座从机壳底板(1)两侧与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栅极脚连接;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屏极与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栅极之间通过设置在两电子管上方的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连接,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屏极与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栅极之间通过设置在两电子管上方的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连接;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栅阴极电阻(19)设置在两电子管侧下方与接地母线(34)呈90°连接,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17)、前级电压放大旁路电容(16)设置在两电子管侧下方与接地母线(34)呈90°连接;接地母线(34)设置在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下方高于灯丝排线(33)与灯丝排线(33)垂直设置为第二层排线,接地母线(34)两端在机壳底板(1)两侧用螺栓固定在机壳上;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与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屏极通过负载电阻(18)设置在两电子管侧下方与屏极排线(35)连接,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每两个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输出端之间各串联连接一个设置在两电子管下方的减压电阻(26),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后端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和左声道第二前极电压放大电子管(7)前端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之间串联连接一个设置在两电子管下方的减压电阻(26),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前端的负载电阻(18)输出端与设置在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侧的滤波电容(20)串联连接,滤波电容(20)输出端接地,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下方减压电阻(26)输出端与设置在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右侧的滤波电容(20)串联连接,滤波电容(20)输出端接地;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后端屏极负载电阻(18)输出端E端与输出变压器(27)一次绕组中间抽头端E端连接;屏极排线(35)设置在两电子管下方高于接地母线(34)与接地母线(34)平行设置为第三层排线,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输出线在接地母线(34)上方与接地母线(34)交叉处设置绝缘套管(40);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与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阻容元件接线方法与左声道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阻容元件接法相同;b)所述的后级功率放大部分(3)包括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灯丝旁路电容(22)、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23)、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24)、三极管接法电阻(25),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和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右至底板(1)中间排线,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和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左至底板(1)中间排线,上述四个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的灯丝接线与前极电压放大电子管灯丝接线绞合穿过底板(1)中心的留孔至底板左(1)正面安装的电源变压器(10)的二次灯丝电源绕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的阴极并联连接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23)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23)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输出端与设置在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下方的接地母线连接;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屏极输出P1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输入端P1连接,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屏极输出P2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P2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屏极输出P1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P1输入端连接,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屏极输出P2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P2输入端连接;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二次输出O端与左声道接地母线插座(38)连接,二次输出4欧姆端与左声道4欧姆输出插座(37)连接,二次输出8欧姆端与左声道8欧姆输出插座(36)连接;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二次输出O端与右声道接地母线插座(42)连接,二次输出4欧姆端与右声道4欧姆插座(43)连接,二次输出8欧姆端与右声道8欧姆插座(44)连接;c)所述的电源整流滤波部分(4)包括输入并联滤波电容(28,29)、电感(30)、输出并联滤波电容(31,32)、整流器(47),所述的整流器(47)输入端与电源变压器(48)二次输出端连接,整流器(47)输出端正极与电感(30)输入端以及输入并联滤波电容(28,29)并联连接,电感(30)输出端与输出并联滤波电容(31,32)并联连接电压放大器屏极输出端连接;d)所述的信号输出输入部分(5)包括左声道信号输入插座(39)、左声道8欧姆输出接线插座(36)、左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37)、接地母线插座(38)、电源插座(46)、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2)、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3)、右声道8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4)、右声道信号输入插座(45),所述的左声道信号输入插座(39)信号输入线从机壳底板(1)左侧向上与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栅极脚连接,所述的右声道信号输入插座(45)信号输入线从机壳底板(1)右侧向上与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栅极脚连接;所述的左声道8欧姆输出接线插座(36)输出线与输出变压器(27)二次输出8欧姆端连接,左声道4欧姆接线插座(37)输出线与输出变压器(27)二次输出4欧姆端连接,左声道O接地母线插座(38)与接地母线连接,所述的右声道接线母线插座(42)与接地母线连接,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3)与输出变压器(41)二次输出4欧姆端连接,右声道8欧姆接线插座(44)与输出变压器(41)二次输出8欧姆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胆机中电子元件的合理布局与合理接地走线的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包括设置在机壳底板上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后级功率放大部分、电源整流滤波部分和信号输出输入部分。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交叉干扰,防止正反馈啸叫,可以提高放大器信噪比的电性能,同时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技术性调试与维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切电子管功率放大器的布线。
文档编号H03F3/22GK201243265SQ20082006486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2日
发明者石 安 申请人:石 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