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迟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2462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延迟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延迟电路,特别是一种利用半导体的MOS管构建的延迟电路。
背景技术
在控制技术领域,延迟电路(也有称为延时电路)是常用到的一种电路结构。现有技术的延时电路一般采用555芯片构建延时电路,也有采用分离的电子元器件搭建起来的。采用555芯片构建的延时电路的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延时时间,但是目前在很多电路中得需要延时时间是固定的,如果还采用555延时电路的话,就会造成成本比较高。上述两种延时电路的体积较大、能耗较高、成本较高且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半导体MOS集体管构建的一种延迟电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延迟电路,包括电源电压Vin供给端、接地端、控制信号供给端、偏置电压供给端、HL控制信号输出端及LH控制信号输出端,还包括电流反射镜电路、电容器、第一级反相器电路和第二级反相器电路。所述电流反射镜电路包括第一 PMOS晶体管、第二 PMOS晶体管、第三NOMS晶体管、第四NMOS晶体管、第五PMOS晶体管和第六PMOS晶体管,第一 PMOS 晶体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漏极接第二 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接第二 PMOS晶体管的漏极、源极接接地端,第五PMOS晶体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漏极接第六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四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接地端、漏极接第六PMOS 晶体管的漏极,第一 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二 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二 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偏置电压供给端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偏置控制信号供给端连接;所述第一级反相器电路为COMS电路结构包括第七PMOS晶体管和第八NMOS晶体管,第七PMOS晶体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漏极接第八NMOS晶体管的漏极和HL控制信号输出端,第八 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接地端,第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八N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第六P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级反相器电路为COMS电路结构包括第九PMOS晶体管和第十NMOS晶体管,第九PMOS晶体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漏极接第十NMOS晶体管的漏极和LH控制信号输出端,第十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接地端,第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十N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接第七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容器的一端与第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接地端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简单、能耗低、延时控制精确、体积小、成本低廉。[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延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延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一种延迟电路,包括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接地端12、控制信号供给端13、偏置电压供给端14、HL控制信号输出端 15及LH控制信号输出端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反射镜电路、第一级反相器电路和第二级反相器电路。所述电流反射镜电路包括第一 PMOS晶体管Ml、第二 PMOS晶体管M2、 第三NOMS晶体管M3、第四匪OS晶体管M4、第五PMOS晶体管M5和第六PMOS晶体管M6,第一 PMOS晶体管Ml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漏极接第二 PMOS晶体管M2的源极,第三NMOS晶体管M3的漏极接第二 PMOS晶体管M2的漏极、源极接接地端12,第五PMOS晶体管M5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漏极接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源极,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源极接接地端12、漏极接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漏极,第一 PMOS晶体管Ml的栅极、 第二 PMOS晶体管M2的栅极、第三PMOS晶体管M3的栅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M4的栅极分别与第二 PMOS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M3的栅极与偏置电压供给端14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栅极与偏置控制信号供给端13连接;所述第一级反相器电路为 COMS电路结构包括第七PMOS晶体管M7和第八NMOS晶体管M8,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漏极接第八NMOS晶体管M8的漏极和HL控制信号输出端15, 第八NMOS晶体管M8的源极接接地端12,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栅极和第八NMOS晶体管 M8的栅极分别接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漏极;所述第二级反相器电路为COMS电路结构包括第九PMOS晶体管M9和第十NMOS晶体管M10,第九PMOS晶体管M9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 供给端11、漏极接第十NMOS晶体管MlO的漏极和LH控制信号输出端16,第十NMOS晶体管 MlO的源极接接地端12,第九PMOS晶体管M9的栅极和第十NMOS晶体管MlO的栅极分别接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漏极。还包括电容器Cl,所述电容器Cl的一端与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接地端12连接。在供给到控制信号供给端13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四NMOS晶体管M4导通, 使电容器Cl放电。当控制信号供给端13的控制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第四NMOS晶体管M4截止,电容器Cl通过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漏极电流而被缓慢地充电。在充电结束的时刻,构成第一级反相器电路的第七PMOS晶体管M7和第八NMOS晶体管M8开始导通, 从HL控制信号输出端15输出的HL控制信号带有延迟地变成低电平,并且在此时构成第二级反相器电路的第九POMS晶体管M9和第十NMOS晶体管MlO导通,从LH控制信号输出端 16输出LH控制信号带有延迟地变成高电平。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4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延迟电路,包括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接地端(12)、控制信号供给端(13)、 偏置电压供给端(14)、HL控制信号输出端(15)及LH控制信号输出端(16),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流反射镜电路、电容器(Cl)、第一级反相器电路和第二级反相器电路,所述电流反射镜电路包括第一 PMOS晶体管(Ml)、第二 PMOS晶体管(M2)、第三NOMS 晶体管(M3)、第四NMOS晶体管(M4)、第五PMOS晶体管(M5)和第六PMOS晶体管(M6),第一 PMOS晶体管(Ml)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漏极接第二 PMOS晶体管(M2)的源极,第三NMOS晶体管(ΙΟ)的漏极接第二 PMOS晶体管(IC)的漏极、源极接接地端(12),第五PMOS晶体管(M5)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漏极接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源极,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源极接接地端(12)、漏极接第六PMOS晶体管(M6)的漏极, 第一 PMOS晶体管(Ml)的栅极、第二 PMOS晶体管(M2)的栅极、第三PMOS晶体管(M3)的栅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M4)的栅极分别与第二 PMOS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ΙΟ)的栅极与偏置电压供给端(14)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M4)的栅极与偏置控制信号供给端(1 连接;所述第一级反相器电路为COMS电路结构包括第七PMOS晶体管(M7)和第八NMOS晶体管(M8),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漏极接第八NMOS晶体管(M8)的漏极和HL控制信号输出端(15),第八NMOS晶体管(M8)的源极接接地端(12),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栅极和第八NMOS晶体管(M8)的栅极分别接第六PMOS晶体管(M6) 的漏极;所述第二级反相器电路为COMS电路结构包括第九PMOS晶体管(M9)和第十NMOS晶体管(MlO),第九PMOS晶体管(M9)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in供给端(11)、漏极接第十NMOS 晶体管(MlO)的漏极和LH控制信号输出端(16),第十NMOS晶体管(MlO)的源极接接地端 (12),第九PMOS晶体管(M9)的栅极和第十NMOS晶体管(MlO)的栅极分别接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漏极;电容器(Cl),所述电容器(Cl)的一端与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接地端(1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延迟电路,包括电源电压Vin供给端、接地端、控制信号供给端、偏置电压供给端、HL控制信号输出端及LH控制信号输出端,还包括由第一PMOS晶体管、第二PMOD晶体管、第三NMOS晶体管、第四NMOS晶体管、第五PMOS晶体管、第六PMOS晶体管构建的电流反射镜电路,电容器,由第七PMOS晶体管和第八NMOS晶体管构建的第一级反相器电路以及由第九PMOS晶体管和第十NMOS晶体管构建的第二级反相器电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简单、能耗低、延时控制精确、体积小、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H03K17/28GK202309655SQ20112041714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孙伟平, 王纪云 申请人:郑州单点科技软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