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的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087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电机组的机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移动发电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的机柜。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是一种备用的发电设备,常用于生产生活中由于突然停电进行备用供电,发电机组一般包括提供动力源的发动机和产生电能的电机组,发电机组外设置有一机柜以使其成为一整体;发电机组工作时,发动机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大量高温的空气,急需要快速的排出机柜外,以实现机柜内的高温空气与机柜外的温度较低空气流通,保证机柜内空气温度以适应发电机组工作环境,于此同时给发电机组提供动力气源。至此,本案是由上述技术问题而引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的机柜,以实现机柜内的高温空气与机柜外的温度较低空气流通,保证机柜内空气温度以适应发电机组工作环境,并于此同时给发电机组提供动力气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电机组的机柜,包括由机柜壳和机柜底座组成的机柜本体;

所述机柜壳和机柜底座上分布有若干通风窗,所述机柜本体内设有机组舱,机组舱内分布有若干进气通道和若干散热通道;

所述每一散热通道包括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的第一流通道,通过第二隔板和机柜壳形成的第二流通道;其中,第二流通道和第一流通道相互连通,并且,第一流通道与机组舱连通,第二流通道通过机柜壳上的通风窗与机柜本体外连通;

所述进气通道一端与机组舱连通,另一端通过机柜底座上的通风窗与机柜本体外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相互连通形成一倒几字形的散热通道,所述机组舱分布有六组散热通道。

进一步,所述若干进气通道包括集成于一机舱隔板上的冷却电机进气通道和机组舱冷却进气通道。

进一步,所述若干进气通道还包括动力进气通道和动力冷却风扇进气通道,所述动力进气通道由大隔板和将大隔板内的空腔分割成曲折通道的若干小隔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机组舱内分布有若干进气通道和若干散热通道,保证机柜内空气温度以适应发电机组工作环境;再有,通过倒几字形的散热通道,所述机组舱分布有六组散热通道,增加散热通道的路径长度,实现高效散热,降低发电机组的噪音;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一端与机组舱连通,另一端通过机柜底座上的通风窗与机柜本体外连通,实现机柜内的高温空气与机柜外的温度较低空气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部分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部分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部分详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机柜壳1;机柜底座2;机柜本体3;通风窗4;机组舱5;进气通道6;散热通道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一流通道10;第二流通道11;机舱隔板12;大隔板13;空腔14;小隔板15;冷却电机进气通道61;机组舱冷却进气通道62;动力进气通道63;动力冷却风扇进气通道6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是一种发电机组的机柜,包括由机柜壳1和机柜底座2组成的机柜本体3;

所述机柜壳1和机柜底座2上分布有若干通风窗4,所述机柜本体3内设有机组舱5,机组舱5内分布有若干进气通道6和若干散热通道7;若干进气通道6和若干散热通道7形成闭合流通通道,达到快速降温和提供动力源气体的目的。

所述每一散热通道7包括通过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9形成的第一流通道10,通过第二隔板9和机柜壳1形成的第二流通道11;其中,第二流通道11和第一流通道10相互连通,并且,第一流通道10与机组舱5连通,第二流通道11通过机柜壳1上的通风窗4与机柜本体3外连通;

所述进气通道6一端与机组舱5连通,另一端通过机柜底座2上的通风窗4与机柜本体3外连通。

所述第一流通道10和第二流通道11相互连通形成一倒几字形的散热通道,即机组舱5内的高温空气先从上往下进入第一流通道10,再从下往上进入第二流通道11,然后从通风窗4排出。

所述机组舱5分布有六组散热通道(机柜本体3两侧对称一边各三组),由于机舱隔板12的设计要求,位于机舱隔板12上的其中一组散热通道相对于另外二组散热通道要短。

所述若干进气通道6包括集成于一机舱隔板12上的冷却电机进气通道61和机组舱冷却进气通道62;冷却电机进气通道61是用于冷却发电机组的电机。

所述若干进气通道6还包括动力进气通道63和动力冷却风扇进气通道64;动力进气通道63用于提供发动机需要的空气。

所述动力进气通道63由大隔板13和将大隔板13内的空腔14分割成曲折通道的若干小隔板15组成。

通过倒几字形的散热通道,所述机组舱5分布有六组散热通道,增加散热通道的路径长度,实现高效散热,降低发电机组的噪音。

本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凡对上述实施例做任何非实质性改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