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10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线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控器。



背景技术:

一般线控器上设置有用于供线束穿过的过线孔,线束通过过线孔连接至线控器的接线端子。通常情况下,过线孔设置在线控器的下方,而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线束从房间顶部引下,因此,在线控器的下部需要绕线,造成接线不方便,且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线控器接线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控器,接线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控器,包括:

主板;

外壳,所述主板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过线孔/敲落孔、接线孔以及位于所述过线孔/敲落孔与所述接线孔之间的过线槽,所述过线孔/敲落孔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贯穿所述过线孔/敲落孔的线束经过所述过线槽引导至所述接线孔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二壳体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盖合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主板置于所述空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孔/敲落孔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

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开设为敲落孔时,所述敲落孔上设置有敲落盖板,所述敲落盖板通过筋条连接所述敲落孔的孔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孔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过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背离所述主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时,所述过线槽的一端与所述过线孔/敲落孔的位置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主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贯穿所述限位孔,将所述主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主板的第二侧设置有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卡接在所述定位凹槽内,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盖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筋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定位筋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环状凹槽;

所述定位凸沿为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设置的环状凸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连接件,所述主板上与所述接线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电片,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接线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线束绕设于所述电连接件上,所述电连接件贯穿所述接线孔、所述导电片后连接至所述固定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为铜螺栓,所述接线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主板的第一侧的安装盖,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安装盖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线控器,通过在外壳的顶部设置过线孔/敲落孔,并在外壳上设置位于过线孔/敲落孔与接线孔之间的过线槽,使得线束通过过线孔/敲落孔引入线控器内,然后经过线槽引到接线孔处,从而完成该线控器的接线,使得接线方便;而且,通过设置过线孔/敲落孔和过线槽,使得线束从线控器内引到接线孔处,避免了线控器周围的绕线,不会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控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线线控器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线控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控器,包括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主板200。为便于该线控器的接线操作,外壳上开设有过线孔/敲落孔110、接线孔310以及位于过线孔/敲落孔110与接线孔310之间的过线槽320,过线孔/敲落孔110置于外壳的顶部,贯穿过线孔/敲落孔110的线束经过过线槽320引导至所述接线孔310处。此时,线束从线控器的一端引入线控器,经过线槽320引导至接线孔,避免了接线孔周围的绕线,接线方便且不会影响美观。

本实施例中,接线孔310置于外壳的下部,接线孔310用于实现线束与主板200的电气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线孔310还可以设置在外壳的侧壁等其他位置处。过线孔/敲落孔110外壳的顶部,过线孔/敲落孔110用于引入线束。这样,从房间顶部引入线控器的线束可以经线控器顶部设置的过线孔/敲落孔110直接接入,然后线束经过线槽320引到接线孔310处,从而避免线控器周侧的绕线,不仅方便接线,而且可以保证外观的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其中,第一壳体100呈一侧开口的盒状结构,第一壳体100包括四个侧壁以及与侧壁一体成型的前面板。第一壳体100、主板200和第二壳体300依次设置,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盖合形成密闭的空腔,主板200置于空腔内。

其中,过线孔/敲落孔110置于第一壳体100的顶部,具体地,过线孔/敲落孔110可以置于第一壳体100上与接线孔310相对一端的侧壁上。当第一壳体100的顶部设置为敲落孔时,敲落孔110上设置有敲落盖板,敲落盖板与敲落孔110的孔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敲落盖板通过筋条连接敲落孔110的孔壁。其中,筋条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筋条沿敲落孔110的周向均匀分布。当需要引入线束时,可以通过钳子等工具将筋条敲断,使得敲落盖板与敲落孔110的孔壁断开,从而使得线束能够从敲落孔110穿过,不需使用另外的开孔工具即可完成,简单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敲落孔11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线孔310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底部,过线槽320设置在第二壳体300上背离主板200的第一侧。由于过线孔/敲落孔110置于第一壳体100的顶部,接线孔310置于第二壳体300的底部,因此,在过线孔/敲落孔110至接线孔310的方向上,过线槽320贯穿整个第二壳体300。具体地,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300盖合时,过线槽32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00上过线孔/敲落孔110的位置对应,过线槽320的另一端直接连接至接线孔310的位置,从而通过过线孔/敲落孔110和过线槽320的引导,可以避免线束的缠绕,走线方便且不会影响美观。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柱120,主板200上开设有限位孔210,限位柱120贯穿限位孔210,将主板200安装在第一壳体100上。本实施例中,限位柱120的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定位筋130的高度,便于将主板200安装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

第一壳体100的内侧设置有定位筋130,定位筋130与第一壳体100的侧壁之间形成定位凹槽,第二壳体300朝向主板200的第二侧设置有定位凸沿330,定位凸沿330卡接在定位凹槽内,使得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盖合形成密闭的空腔,以保证该线控器的防潮效果,从而保证该线控器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定位筋130沿第一壳体100的周向设置,即第一壳体100的各个侧壁处均设置有定位筋130,定位筋130与第一壳体100的各个侧壁之间形成环状凹槽。相应的,定位凸沿330为沿第二壳体300的周向形成的环状凸沿,从而保证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300的密封效果。第二壳体300呈板状结构,第二壳体300朝向主板200的第二侧设置定位凸沿330,定位凸沿330与第二壳体300的边缘预留有一定的距离。更进一步地,通过超声波焊接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300的边缘焊接在一起,从而保证该线控器的防潮效果,进而保证主板200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连接件500,主板200上与接线孔31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电片(未示出),第一壳体100的内侧与接线孔31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140。在接线的过程中,线束绕设于电连接件500上,电连接件500贯穿接线孔310、导电片连接至固定部140。由于电连接件500具有导电功能,因此,通过将线束绕设与电连接件500上,电连接件500与主板200上的导电片的连接,可以实现线束与主板200的电连接。之后,电连接件500与固定部140固定安装。

具体的,电连接件500可以为铜螺栓,接线孔310内设置有用于与铜螺栓相适配的第一螺母,固定部140上可以设置用于与铜螺栓相适配的安装孔。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件500还可以是采用铁或铝等导电材料制成。通过使用具有导电功能的电连接件500,不仅能够实现线束与主板200的导电片的连接,而且能够实现第一壳体100、主板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的连接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线孔310以及固定部140上的安装孔可以为螺纹孔。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40上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主板200上的导电片的数量为两个,接线孔310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安装孔间隔的设置在固定部140上,两个安装孔的位置与两个接线孔的位置相对应。主板200上与固定部140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缺口,两个导电片间隔的设置在缺口内,且两个导电片的位置与两个接线孔310的位置对应。为便于电连接件500的连接,导电片上开设有用于连接件贯穿的通孔。

更进一步地,外壳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300背离主板200的第一侧的安装盖400,第一壳体100上设置有卡扣结构150,卡扣结构150与安装盖400卡接,使安装盖400与第一壳体100盖合。其中,安装盖400可以将从过线孔/敲落孔110引入的线束密封起来,避免线束暴露在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潮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下面结合附图说明该线控器的装配过程:

首先,通过限位柱120和主板200上的限位孔210将主板200安装在第一壳体100上,然后第二壳体300的定位凸沿330卡接在第一壳体100上的定位凹槽,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盖合。之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300的边缘焊接在一起。在线控器的安装过程中,将线束从过线孔/敲落孔110引入线控器,经过线槽320将线束绕设在铜螺栓上。然后,将铜螺栓依次贯穿接线孔310内的第一螺母、主板200上的导电片连接至固定部140,以实现线束与主板200的电连接,且实现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300以及主板200的安装固定。最后,将安装盖400盖合在第二壳体300背离主板200的第一侧,并通过第一壳体100上的卡扣结构150,使得安装盖400与第一壳体100盖合,完成线控器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线控器,通过在外壳的顶部设置过线孔/敲落孔,并在外壳上设置位于过线孔/敲落孔与接线孔之间的过线槽,使得线束通过过线孔/敲落孔引入线控器内,然后经过线槽引到接线孔处,从而完成该线控器的接线,使得接线方便;而且,通过设置过线孔/敲落孔和过线槽,使得线束从线控器内引到接线孔处,避免了线控器周围的绕线,不会影响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