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气设备安装框架的支撑元件以及对应的安装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148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气设备安装框架的支撑元件以及对应的安装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设备安装框架的支撑元件。



背景技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特别适于在低压和中压电气应用中使用,例如在电子面板、布线箱柜、电气开关装置(断路器、切断器、接触器、自动重接器等)等中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语境内,术语“低压”涉及高达1kV AC和1.5kV DC的额定工作电压,而术语“中压”涉及在1kV AC和1.5kV DC之上并高达几十kV、例如高达72kV AC和100kV DC的额定工作电压。

使用安装框架用于管理电力分布网络的电气应用、例如继电器、测量装置、电子控制单元、断路器、切断器、熔断器、接线盒等是广为人知的。

就低压电气应用而言,这些安装框架通常在配线板和箱柜中使用,而中压电气应用通常在开关面板和装置的低压单元中使用。

现有的安装框架通常由可以固定至支撑结构的支撑支架对构成。

对于通常具有“Ω”形状的这些支撑元件,通常为DIN型(德国标准化学会)的安装杆通常是固定的,其设计成用于承载待安装的电气设备。

已知类型的安装框架的特点是使用灵活性较差,这会使电气设备的运行安装困难,特别是当安装空间相对受限时。

在当前可应用的解决方案中,电气设备的布线通常与已经安装的安装框架一起进行。

正如容易理解的,这会使布线操作特别令人不适且费力,结果导致在安装电气设备过程中总时间和成本增大。

此外,通常不能以足够有序的方式布置用于设备的布线,从而导致较差的消费者满意度以及在电气设备的任何后续操作过程中可能的工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在现有技术中特别需要一种允许克服或限制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框架的支撑元件,所述安装框架用于电气设备,所述支撑元件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具有主纵向轴线的细长的成型本体;

-第一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支撑元件机械连接至支撑结构;

-第二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支撑元件机械连接至用于安装所述电气设备的至少一安装杆;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布置成使得能够在沿平行于所述主纵向轴线的方向设置的多个连接位置处实现所述支撑元件至所述安装杆的机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电气设备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支撑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克服或限制了前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附图说明

参照纯粹作为非限定性示例提供的以下说明和附图,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其中:

-图1-2提供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的概视图;

-图3-4提供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的操作使用的一些示例的概视图;

-图5-9提供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的用于安装电气设备的框架的一些示例的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上述附图,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框架100的支撑元件1,所述框架用于安装电气设备500。

支撑元件1由细长形的成型本体2构成,所述成型本体沿着参考纵向轴线20延伸。

优选地,成型本体2基本上呈细长平行四边形的形式。

优选地,成型本体2包括彼此相对的下侧部2A和上侧部2B。

在支撑元件1的使用过程中,成型本体2的侧部2A-2B被设计成相对于支撑结构160分别位于近侧位置和远侧位置,支撑元件固定至所述支撑结构。

优选地,成型本体2包括彼此相对的内侧部2C和外侧部2D。

在支撑元件1的使用过程中,成型本体2的侧部2C-2D被设计成相对于用于设备500的安装区域50分别位于近侧位置和远侧位置(图6)。

优选地,成型本体2包括沿着纵向轴线20彼此相对的第一末端2E和第二末端2F。

优选地,支撑元件1由电绝缘的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电绝缘的塑料材料例如是聚碳酸酯(PC)、聚丁烯对苯二甲酸酯(PBT)、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酰胺(PA)。

为了在工业范围制造,可以使用注塑成型工艺等。

成型本体2可以具有基本网状的结构,以便减小整体重量以及用于在工业范围制造所使用的材料的量。

例如,如上述附图所示,成型本体可以包括这样的结构:侧部2A、2B、2C由各自的成型壁限定,侧部2A由上述成型壁的边缘和被中空腔室隔开的内部加强肋的边缘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元件1包括用于将支撑元件1与支撑结构160机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件。

原则上,支撑结构160可以是任何类型。

支撑结构可以设计用于该范围或者预先存在。例如,支撑结构160可以是低压单元的后壁,或者是中压断路器中的中压和低压隔室之间的分隔壁。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成型本体2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基座11,其可选地能够与对应的第一固定部件111联接以机械地连接支撑元件和支撑结构160。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型连接鳍状件21,其中第一连接基座11形成于此处。

优选地,连接鳍状件21布置成横向于(例如垂直于)成型本体2的纵向轴线20。

优选地,连接鳍状件21从成型本体2的外侧部2D突出。

优选地,连接鳍状件21位于成型本体2的下侧部2A附近,并且至少部分地限定在支撑元件1和支撑结构160之间的联接平面。

优选地,所述联接平面与成型本体2的侧部2A共面。

优选地,连接鳍状件21的形状基本平坦。

优选地,连接鳍状件21通过限定其外部轮廓的合适的加强肋210连接至主本体2。

优选地,第一连接基座由穿过连接鳍状件21的厚度的成型孔构成,并且具有基本垂直于由连接鳍状件本身限定的联接平面的轴线。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件111包括一个或多个螺栓,所述一个或多个螺栓具有穿过成型孔的螺钉。

优选地,螺栓包括对应的双头螺栓(未示出),所述双头螺栓一体地连接至支撑结构160并且转向以从支撑结构突出并且插入在连接鳍状件21的通孔11中。

对于第一连接部件的实际实施例可以有其它变型例。

例如,连接基座11可以成型成用于形成与固定部件111的卡扣配合连接,在该情形中,固定部件可以由从支撑结构160延伸的成型突出部形成。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连接部件可以包括成型突出部,该成型突出部从鳍状件21延伸(垂直于由鳍状件限定的联接平面)以与对应的固定部件111连接,在该情形中,对应的固定部件可以是形成在支撑结构160中的合适的成型基座的形式。

在其它示例中,固定部件111(即便是已知类型)可以不同于如上所示的固定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元件1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元件与一个或多个安装杆200机械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

原则上,安装杆200可以是任意类型。

例如,安装杆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任何形式的截面部分。

优选地,安装杆200是DIN型安装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部件布置成使得可以在多个连接位置处实现支撑元件1和对应的安装杆200之间的机械连接,所述多个连接位置可以沿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选择。

有利地,这种解决方案使得能够沿着支撑元件本身从多个可能的连接位置选择安装杆200连接至支撑元件1的位置。

在设备500的安装过程中,安装杆200的操作位置可以因此容易地适应现场安装的实际需要。

例如,根据可使用的安装空间,安装杆200可以在端部2E或2F附近或者在中间位置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

如果要将多个安装杆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可以根据需要、例如根据设备500的实际工作尺寸来调整所述安装杆之间的相对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成型本体2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基座12,其能够与对应的第二固定部件121操作地联接以将支撑元件机械地连接至安装杆200。

有利地,第二连接基座12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布置,使得可以沿着支撑元件本身在多个连接位置处实现支撑元件1和安装杆200之间的机械连接。

如上述附图所示,支撑元件1可以包括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布置的第二连接基座12的多个对120。

连接基座12的每一对120能够操作地联接至第二固定部件121,从而以这种方式限定在支撑元件1和安装杆200之间的联接位置。

优选地,连接基座12形成在成型本体2的上侧部2B处。

优选地,在上侧部2B处,成型本体2包括连接基座12形成在该处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优选地,连接基座12由形成在成型本体2的上侧部2B中的对应的盲孔构成。

优选地,第二固定部件121包括设计成容置在盲孔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螺钉。

优选地,在安装杆的端部处进行支撑元件1和安装杆200的操作联接。

优选地,在上侧部2B处,成型本体2包括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延伸的引导肋123。

引导肋123有利地设计成为安装杆200的一端提供机械标记,以便帮助正确的工作定位。

对于第二连接部件的实际实施例可以有其它变型例。

例如,第二连接部件可以包括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布置的多个成型突出部,所述多个成型突出部从成型本体2的侧部2B垂直地突出以便卡扣到对应的固定部件121上,在该情形中,固定部件可以由形成在安装杆200中的合适的成型基座构成。

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21(即便是已知类型)可以不同于如上所示的固定部件。

根据优选实施例,支撑元件1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元件与至少一个额外支撑元件机械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件。

第三连接部件允许将支撑元件1与相同类型的一个或多个额外支撑元件操作地联接。

如图3所示,借助于第三连接部件,支撑元件1A可以在其端部2E处操作地连结至支撑元件1B。

优选地,第三连接部件包括成型本体2的位于第一端部2E处的第三成型连接突出部13A,和位于第二端部2F处的第三成型连接基座13B。

有利地,如图3所示,支撑元件1B的(在支撑元件1B的端部2E处的)第三连接突出部13A能够操作地联接至另一支撑元件1A的(在另一支撑元件1A的端部2F处的)对应的连接基座13B。

反之亦然,再次参照图3,支撑元件1A的(在支撑元件1A的端部2F处的)第三连接基座13B能够操作地联接至另一支撑元件1B的(在另一支撑元件1B的端部2E处的)对应的连接突出部13A。

优选地,支撑元件1B、1A的第三连接突出部13A和第三连接基座13B能够分别与另一支撑元件1A、1B的第三连接基座13B和第三连接突出部13A在几何结构上相结合,以便形成卡扣连接。

为此,有利的是第三连接突出部13A至少部分地是柔性的。

对于第三连接部件的实际实施例可以有其它变型例。

例如,支撑元件1A的第三连接部件可以包括位于成型本体2的相应端部2E-2F处的连接突出部的对,并且能够例如使用已知类型的固定部件而与另一支撑元件1B的对应的突出部操作地联接。

根据优选实施例,支撑元件1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元件与用于电气设备500的布线的一个或多个容纳杆300机械连接的第四连接部件。

原则上,容纳杆300可以是任意类型。

例如,根据需要,容纳杆可以具有任何形式的截面部分。

优选地,安装杆300是用于电缆管道的安装杆。

第四连接部件设置成使得能够在多个连接位置处实现支撑元件1和对应的容纳杆300之间的机械连接,所述多个连接位置可以沿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选择。

以这种方式,可以沿着支撑元件本身从多个可能的联接位置选择容纳杆300连接至支撑元件1的位置。

在设备500的安装过程中,容纳杆300的操作位置可以因此容易地适应现场安装的实际需要。

例如,容纳杆300与相邻安装杆200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

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四连接基座14,用于使成型本体2能够与对应的第四固定部件141操作地联接,以将支撑元件机械地连接至容纳杆300。

有利地,第四连接基座14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布置,使得能够沿着支撑元件本身在多个连接位置处实现支撑元件1和容纳杆300之间的机械连接。

优选地,每个连接基座14具有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行进的细长形状以便将固定部件141容置在多个连接位置中,所述多个连接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优选地,连接基座14形成在成型本体2的上侧部2B处。

优选地,在上侧部2B处,成型本体2包括其中形成有连接基座14的基本平坦的表面。

优选地,连接基座14由形成在成型本体2的上侧部2B处的、呈狭槽形状的对应的盲腔构成。

优选地,第四固定部件141包括设计成容置在盲腔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螺钉。

优选地,在容纳杆300的一端处进行支撑元件1和容纳杆300的操作联接。

对于第四连接部件的实际实施例可以有其它变型例。

例如,连接基座14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并且由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布置的多个盲孔形成。

在另一示例中,第四连接部件可以包括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布置的多个成型突出部,所述多个成型突出部垂直于成型本体2的侧部2B延伸以便卡扣到对应的固定部件141上,在该情形中,对应的固定部件141可以由形成在容纳杆300中的合适的成型基座构成。

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41(即便是已知类型)可以不同于如上示出的固定部件。

根据优选实施例,支撑元件1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元件与至少一个端子板400机械连接的第五连接部件。

将支撑元件1操作地连接至端子板400的能力允许在电气设备的布线区域50附近形成多个电接地接触。

优选地,第五连接部件包括用于成型本体2的成型连接部分15,该成型连接部分能够与对应的固定部件151操作地联接以将支撑元件机械地连接至端子板400。

优选地,连接部分15形成在成型本体2的外侧部2D处。

第五固定部件151优选地包括用于固定端子板400的外壳的成型部分。

优选地,端子板400的固定部分151能够与成型本体2的连接部分15在几何结构上相结合,以便与成型本体的连接部分形成卡扣连接。

为此,连接部分15有利地包括从端子板400的外壳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柔性鳍状件151A。

对于第五连接部件的实际实施例可以有其它变型例。

例如,成型本体2的连接部分15可以通过包括固定螺钉等的第五固定部件而与形成在端子板400的外壳中的成型基座操作地联接。

根据优选实施例,成型本体2在下侧部2A处包括一个或多个横向狭槽22,所述下侧部2A设计成在支撑元件的使用过程中面对支撑结构160。

每个狭槽22沿着横向于(例如垂直于)纵向轴线20的方向、优选地在成型本体2的外侧部2D与内侧部2C之间行进。

在支撑元件1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在成型本体的侧部2A处横跨成型本体2的整个横向部分,每个狭槽22有利地限定支撑元件1和支撑结构160之间的间隙。该间隙可以有利地用于使设备500的电缆通过。

参照图5-9,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安装电气设备500的框架100,所述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

参照图5-7所示的实施例,框架100包括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基本平行的第一支撑元件1A和第二支撑元件1B。

支撑元件1A-1B有利地限定了电气设备500的安装区域50。

优选地,支撑元件1A-1B布置成使得它们的内侧部2C相互面对,均面朝安装区域50。

为此,支撑元件1A-1B有利地布置成使其相对于彼此对称地转180°的角度。

框架100包括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的一个或多个安装杆200。特别地,每个安装杆200具有一体地连接至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1A-1B的相对的端部。

每个安装杆200使用固定部件121固定至支撑元件1A、1B,固定部件121操作地联接至支撑元件上的第二连接部件。

每个支撑元件1A-1B可以使用固定部件111固定至支撑结构160,固定部件111操作地联接至支撑元件上的第一连接部件。

优选地,框架100包括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的一个或多个容纳杆300。特别地,每个容纳杆300具有一体地连接至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1A-1B的相对的端部。

每个容纳杆300使用固定部件141固定至支撑元件1A-1B,固定部件141操作地联接至支撑元件上的第四连接部件。

优选地,框架100包括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板400。

每个端子板400使用固定部件151固定至支撑元件1A-1B,固定部件151操作地联接至支撑元件上的第五连接部件。

框架100还可以有利地包括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上的连接部件11、12、14、15的固定部件111、121、141、151。

根据需要,可以在工作台上或者直接在现场进行框架100的结构组装。

框架100可以固定至用于测量、或预先存在的任何支撑结构,例如低压单元的后壁,或者中压开关中的中压隔室和低压隔室之间的分隔壁。

根据图9所示的替代实施例,框架100包括额外的支撑元件1E,其位于支撑元件1A-1B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支撑元件1E操作地连接至安装杆200和容纳杆300,安装杆200和容纳杆300继而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

该解决方案可以有利地在安装杆的长度较长且设备500的重量较大时避免安装杆200过度弯曲。

参照图8的实施例,框架100可以有利地包括多个框架模块100A-100B,所述多个框架模块以模块化的方式彼此操作地连接。

框架模块100A包括使用上述操作方法布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1A-1B,以及使用上述操作方法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杆200A。

框架模块100A可以包括使用上述操作方法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杆300A。

框架模块100A可以包括使用上述操作方法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端子板400A。

框架模块100B包括使用上述操作方法布置的第三和第四支撑元件1C-1D,以及使用上述操作方法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C-1D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杆200B。

框架模块100B可以包括使用上述操作方法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C-1D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容纳杆300B。

框架模块100A可以包括使用上述操作方法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C-1D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端子板400B。

框架模块100B上的支撑元件1C操作地连接至框架模块100A上的支撑元件1A。

使用上述操作方法,利用支撑元件上的相应的连接部件13A-13B提供支撑元件1C-1A之间的操作连接。

以类似的方式,框架模块100B上的支撑元件1D操作地连接至框架模块100A上的支撑元件1B。

使用上述操作方法,利用支撑元件上的相应的连接部件13A-13B提供支撑元件1D-1B之间的操作连接。

框架100还可以有利地包括能够操作地连接至支撑元件1A、1B、1C、1D 上的连接部件11、12、14和15的固定部件111、121、141、151。

在图8的实施例中,有利地通过操作地连接多个框架模块100A-100B获得框架100。

框架100的实施例的替代例可以包括操作地连接至彼此的许多框架模块。

使用每个支撑元件上的连接部件13A-13B,框架100的结构因而能够以模块化的方式平行于支撑元件的纵向轴线20沿相反的方向扩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在效率和易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点。

借助于第二连接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可以用于产生用于安装电气设备的框架,其中安装杆以及可选的容纳杆可以容易地根据现场安装需要而定位。

借助于第三连接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可以用于产生具有显著使用灵活性的特性的安装框架,这是因为安装框架由可以容易地适于现场安装需要的模块化结构提供。

借助于第四连接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可以用于产生这样的安装框架:用于电气设备的连接电缆可以以有序的方式适当地分隔和布置。

借助于第五连接部件和横向狭槽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可以用于产生这样的安装框架:电气设备的布线被显著简化,尤其是在设备本身的接地布线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所提供的工作优点导致在安装电气设备时时间和成本显著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元件对于工业规模的制造而言是简单且经济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