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1467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器结构,具体涉及电动车电机控制器的密封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多为上壳体配合下壳体结构,电路板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上壳体与下壳体密封连接,然后一般采用的密封方式多为密封条等方式,这种方式往往由于密封条的安装偏差或长时间的损坏等问题,最终导致密封不够紧密,控制器的密封等级不够,并且由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存在空隙,电路板置于内部,会因为车辆的振动颠簸而松动,导致电路板功能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出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结构,所述控制器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路板、接插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接插件连接,所述电路板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定且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四面周边设置凹槽结构,所述下壳体四面周边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部,利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提高其密封性,并且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定位销,用以固定所述电路板,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控制器结构,所述控制器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路板、接插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接插件连接,所述电路板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定且密封连接。

所述上壳体四面周边设置凹槽结构,所述下壳体四面周边置于所述凹槽结构内部,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密封胶,用以连接并密封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多个螺钉孔,并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

所述接插件部分置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接插件与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接插件与所述上壳体、下壳体通过密封胶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上壳体外侧设置透气阀,所述透气阀导通所述控制器内部与外部之间。

所述上壳体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一端接触所述电路板。

相比现有的电机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有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为:

1.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控制器结构,在控制器上壳体设置凹槽结构,并利用密封胶进行上、下壳体的密封连接,提高了控制器的密封等级;

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控制器结构,在控制器上壳体设置定位销来进一步固定电路板,防止电路板在长期颠簸过程中松动,提高了控制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现有电机控制器多为上壳体、下壳体连接密封结构,并且上、下壳体之间设置密封条来实现密封,然而由于在安装时密封条可能出现滑动偏移,并且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损耗,从而造成密封效果不太理想,且长时间的振动颠簸也会导致电路板的松动,最终影响控制器的性能及密封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结构,在上壳体设置凹槽结构,并利用密封胶实现密封,提高密封效果,并且于上壳体内设置定位销,用以进一步固定电路板,提高控制器整体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器结构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电路板3、接插件,所述电路板3与所述接插件连接,所述电路板3置于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之间,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固定且密封连接。

所述上壳体1四面周边设置凹槽结构5,所述下壳体2四面周边置于所述凹槽结构5内部,所述凹槽结构5内设置密封胶,用以连接并密封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设置多个螺钉孔4,并通过螺钉4紧固连接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

所述接插件部分置于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之间,所述接插件与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密封连接,所述接插件与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通过密封胶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上壳体1外侧设置透气阀7,所述透气阀7导通所述控制器内部与外部之间,用以平衡内外湿度和气压,防止凝露。

所述上壳体1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定位销6,所述定位销6一端接触所述电路板3无电器元件部分,用以进一步固定所述电路板3的所述控制器内部的相对位置,保证所述电路板3在长期的振动过程中松动量很小,以保证所述控制器的整体性能。

对于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理解为是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其中的某一种示范性示例,具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指导性作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