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485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



背景技术: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门在工业应用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现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城市照明、教学仪器等各个领域。PLC系统的内部模块较多,通常包括电源模块、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模块、I/O模块(输入/输出接口),一旦某个模块发生错位、接触不良等问题,就会影响PLC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使PLC系统的各个模块对接准确、安装牢固。

现有技术针对PLC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别提供外壳,在安装时,通过各自外壳进行准确地对接,以保证PLC系统正常工作,并且,各个模块的外壳结构基本类似,举例来说,该外壳包括主体部分、安装在主体部分底部的底壳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外壳本体和安装在外壳本体上端的上盖,外壳本体内安装有第一PLC系统模块;底壳部分包括底壳和安装在底壳上端的盖板,底壳内安装有第二PLC系统模块;应用时,将主体部分和底壳部分对接起来,使第一PLC系统模块与第二PLC系统模块实现对接,随后使用一颗螺钉穿过主体部分和底壳部分,将两者连接起来,使PLC系统的各个模块对接准确、安装牢固,进而保证了PLC系统的正常工作。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针对PLC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别提供的外壳在后期维护和功能更新时需要拆卸,使主体部分和底壳部分分离,当完成维护和更新后需要再次拼装时,由于PLC系统的主体部分和底壳部分采用相似结构,匹配性不唯一,容易拼装错误,造成第一PLC系统模块和第二PLC系统模块不匹配,影响PLC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唯一匹配性的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包括主体部分和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底部的底壳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外壳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外壳本体上端的上盖;所述底壳部分包括底壳、安装在所述底壳上端的盖板;

所述外壳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上卡位槽,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上卡位槽对应的下卡位槽;

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防呆块,上端固定于所述上卡位槽内,下端设置有凹槽;第二防呆块,下端固定于所述下卡位槽内,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块;所述凸块不可转动地插入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外壳本体和所述盖板对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外壳本体和所述盖板还通过多颗螺钉连接。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呆块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卡头、上卡接体、上插接体;

所述卡头用于穿过所述上卡位槽后,卡在所述外壳本体的底部;

所述上卡接体与所述上卡位槽过盈配合;

所述上插接体上设置有所述凹槽。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呆块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下卡接体和下插接体;

所述下卡接体与所述下卡位槽过盈配合;

所述下插接体上设置有所述凸块。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卡头包括柱体和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部的头部,所述柱体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卡位槽,所述头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卡位槽;

并且,所述柱体和所述头部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纵向凹槽,从而将所述卡头分割成对称的两个子卡头。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卡接体和所述下卡接体均为正六棱柱体,所述上卡位槽和所述下卡位槽均为与所述正六棱柱体相适配的正六边形凹槽。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插接体为半圆柱体结构,在所述上插接体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内设置有所述凹槽;

所述下插接体为与所述上插接体相对的半圆柱体结构,在所述下插接体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外设置有所述凸块;

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后,所述上插接体和所述下插接体组合成完整的圆柱体结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挡板,所述挡板的前端面为斜面;所述外壳本体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挡板相适配的挡板槽。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外壳本体的底部前端沿轴向延伸设置一个限位框;

所述底壳的顶部前端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限位框相适配的限位体;

当所述底壳部分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上时,所述限位体紧密套设在所述限位框内。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带有上卡块的上卡板,所述外壳本体上端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住所述上卡块的上卡槽;

所述盖板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带有下卡块的下卡板,所述底壳上端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住所述下卡块的下卡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应用时,通过使用第一防呆块和第二防呆块对主体部分和底壳部分进行对接,进而使第一PLC系统模块和第二PLC系统模块实现对接。由于第一防呆块的上端和第二防呆块的下端分别固定于上卡位槽和下卡位槽内,第一防呆块的下端和第二防呆块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凹槽和凸块,使主体部分和底壳部分只有在该凸块插入该凹槽内时才能成功对接(即使第一PLC系统模块和第二PLC系统模块相匹配,避免拼装错误)。如此,PLC系统模块的外壳在后期维护和功能更新时,使主体部分和底壳部分分离,当完成维护和更新再次拼装时,不仅使主体部分和底壳部分的对接具有唯一匹配性,保证拼装准确,而且还能保证第一PLC系统模块和第二PLC系统模块相匹配,确保PLC系统的正常工作,具有唯一匹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防呆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防呆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主体部分,

101 外壳本体,

1011 上卡位槽,

1012 限位框,

1013 上卡槽,

1014 挡板槽,

102 上盖,

103 上卡板,

1031 上卡块,

2 底壳部分,

201 底壳,

2011 限位体,

2012 下卡槽,

202 盖板,

2021 下卡位槽,

2022 挡板,

203 下卡板,

2031 下卡块,

301 第一防呆块,

3011 凹槽,

3012 卡头,

3013 上卡接体,

3014 上插接体,

302 第二防呆块,

3021 凸块,

3022 下卡接体,

3023 下插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如附图1所示,该外壳包括主体部分1和安装在主体部分1底部的底壳部分2,其中,主体部分1包括外壳本体101和安装在外壳本体101上端的上盖102;底壳部分2包括底壳201、安装在底壳201上端的盖板202。进一步地,外壳本体10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上卡位槽1011,盖板20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上卡位槽1011对应的下卡位槽2021。该外壳还包括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如附图2所示,第一防呆块301的上端固定于上卡位槽1011内,下端设置有凹槽3011;如附图3所示,第二防呆块302的下端固定于下卡位槽2021内,上端设置有与凹槽3011相适配的凸块3021。其中,凸块3021不可转动地插入凹槽3011内,以使外壳本体101和盖板202对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PLC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别提供的外壳在后期维护和功能更新时需要拆卸,使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分离,当完成维护和更新后需要再次拼装时,由于PLC系统的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采用相似结构,匹配性不唯一,容易拼装错误。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唯一匹配性的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其主体部分1内可放置第一PLC系统模块,其底壳部分2内可放置第二PLC系统模块,并且第一PLC系统模块和第二PLC系统模块在此仅仅用于区分两种不同功能的模块。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时,使用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对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进行对接,由于第一防呆块301的上端和第二防呆块302的下端分别固定于上卡位槽1011和下卡位槽2021内,第一防呆块301的下端和第二防呆块30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凹槽3011和凸块3021,使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只有在凸块3021插入凹槽3011内时才能成功对接(即使第一PLC系统模块和第二PLC系统模块相匹配,避免拼装错误)。如此,PLC系统模块的外壳在后期维护和功能更新时,使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分离,当完成维护和更新再次拼装时,不仅使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拼装准确,而且还能保证第一PLC系统模块和第二PLC系统模块相匹配,确保PLC系统的正常工作,具有唯一匹配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本体101和盖板202还通过多颗螺钉连接,使外壳本体101和盖板202连接紧固,安装和拆卸十分方便,便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在后期维护和功能更新。具体地,在外壳本体101和盖板20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相对的螺钉孔,该螺钉孔与螺钉相适配,安装时,将多颗螺钉穿过并在该螺钉孔中拧紧,即可实现外壳本体101和盖板202的紧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防呆块301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卡头3012、上卡接体3013、上插接体3014;卡头3012用于穿过上卡位槽1011后,卡在外壳本体101的底部;上卡接体3013与上卡位槽1011过盈配合;上插接体3014上设置有凹槽3011。通过将第一防呆块301设置成如上所示的结构,利用卡头3012卡在外壳本体101的底部,同时利用上卡接体3013卡紧在上卡位槽1011内(因为两者为过盈配合),这样能够使第一防呆块301在保证防错位功能的同时与外壳本体101连接紧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防呆块302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下卡接体3022和下插接体3023;下卡接体3022与下卡位槽2021过盈配合;下插接体3023上设置有凸块3021。通过将第二防呆块302设置成如上所示的结构,利用下卡接体3022卡紧在下卡位槽2021内(因为两者为过盈配合),这样能够使第二防呆块302在保证防错位功能的同时与盖板202连接紧固。

作为优选,卡头3012包括柱体和设置在柱体顶部的头部,柱体的宽度小于上卡位槽1011,头部的宽度大于上卡位槽1011。并且,柱体和头部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纵向凹槽,从而将卡头3012分割成对称的两个子卡头。其中,宽度指的是柱体或头部在径向方向的最大长度,上卡位槽1011包括用于容纳柱体的柱体凹槽和用于容纳上卡接体3013的卡接体凹槽。通过如此设置,在第一防呆块301插入上卡位槽1011时,将两个子卡头的头部向纵向凹槽方向捏紧,使两个子卡头顺次穿过卡接体凹槽和柱体凹槽,当头部穿过柱体凹槽时自动弹开,并卡在柱体凹槽上端,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第一防呆块301从外壳本体101内脱落,使第一防呆块301能够通过卡头3012紧固地卡在外壳本体101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卡接体3013和下卡接体3022均优选为正六棱柱体,上卡位槽1011和下卡位槽2021均为与正六棱柱体相适配的正六边形凹槽,既能够保证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在上卡位槽1011和下卡位槽2021中不会发生转动,又能够实现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的多种对接方式(第一防呆块301或第二防呆块302在上卡位槽1011或下卡位槽2021内时,随着凹槽3011或凸块3021所对的方向不同,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的对接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上卡接体3013和下卡接体3022的形状以及上卡位槽1011、下卡位槽2021、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的数量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上卡接体3013和下卡接体3022可以为正方体、正八棱柱体等,相应的,上卡位槽1011、下卡位槽2021为正方体槽、正八棱柱体槽等;卡位槽1011、下卡位槽2021、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可以为2个、3个、4个等。可以理解的是,上卡位槽1011、下卡位槽2021、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的数量越多,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的对接方式就越多,举例来说,当上卡接体3013和下卡接体3022均为正六棱柱体,且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的数量为2时,随着凹槽3011或凸块3021所对方向的变化,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的对接方式有36种,均能保证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的唯一匹配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优选,上插接体3014为半圆柱体结构,在上插接体3014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内设置有凹槽3011;下插接体3023为与上插接体3014相对的半圆柱体结构,在下插接体3023的圆心处沿径向向外设置有凸块3021;凸块3021插入凹槽3011后,上插接体3014和下插接体3023组合成完整的圆柱体结构。即使有迫使凸块3021和凹槽3011发生转动的力产生,但由于两个半圆柱体结构的凸块3021所在面和凹槽3011所在面相互抵触,依然能够保证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的不可转动地对接。其中,凹槽301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可以为方形凹槽、半圆形凹槽、三角形凹槽等,凸块3021的形状与凹槽3011的形状相适配,使上插接体3014和下插接体3023恰好实现对接,且能够组合成完整的圆柱体结构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盖板202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挡板2022,挡板2022的前端面为斜面;外壳本体101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挡板2022相适配的挡板槽1014。通过将盖板202上端两侧的两个挡板2022卡在挡板槽1014内,可以防止主体部分1向两侧移动;通过将斜面插入挡板槽1014中对应的斜面槽处,可以防止主体部分1向斜面所在处的方向移动,进而使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在进行对接及安装时十分方便。其中,两侧指的是盖板202的长所在方向的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本体101的底部前端沿轴向延伸设置一个限位框1012(参见附图5);底壳201的的顶部前端设置有一个与限位框1012相适配的限位体2011(参见附图7)。当底壳部分2安装在主体部分1上时,限位体2011紧密套设在限位框1012内。通过将外壳本体101与上盖102、底壳201与盖板202连接,并通过第一防呆块301和第二防呆块302实现主体部分1和底壳部分2的对接,此时,限位体2011紧密地卡在限位框1012内,限制了主体部分1向底壳201后端的方向移动。其中,限位框1012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可以为方形壳体、圆柱形壳体、三角形壳体等,只要能使与限位框1012相适配的限位体2011紧密套设在限位框1012内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如附图4所示,上盖102下端的两侧沿竖直向下分别设置有带有上卡块1031的上卡板103,如附图5所示,外壳本体101上端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住上卡块1031的上卡槽1013;如附图6所示,盖板202下端的两侧沿竖直向下分别设置有带有下卡块2031的下卡板203,如附图7所示,底壳201上端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住下卡块2031的下卡槽2012。在外壳本体101与上盖102、底壳201与盖板202进行连接时,分别将上盖102下端两侧的上卡板103和盖板202下端两侧的下卡板203向该外壳的中部挤压,在到达上卡槽1013和下卡槽2012处时停止挤压,上卡块1031和下卡块2031即可分别卡在上卡槽1013和下卡槽2012内,进而实现外壳本体101与上盖102、底壳201与盖板202的紧固连接。如此,不仅使外壳本体101与上盖102、底壳201与盖板202之间连接紧固,而且便于拆卸,方便用于PLC系统模块的外壳进行后期维护和功能更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底壳201的下端设置有卡扣,用于卡在导轨上。其中,导轨是一种提供导向、定位并起支撑插件作用的结构,使用导轨是工业电气元器件的一种安装方式,包括PLC在内的很多电气元器件都采了此种方式。卡扣的结构为本领域所常见的,举例来说,卡扣的结构可以参考专利文献:组合式导轨卡扣(申请号CN20152101333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