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谐振器、带通型滤波器以及双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81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弹性波谐振器、带通型滤波器以及双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弹性波谐振器以及使用了该弹性波谐振器的带通型滤波器和双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弹性波谐振器用于便携式电话机的带通型滤波器、双工器等。

在弹性波谐振器中,在idt电极的弹性波传播方向两侧配置有反射器。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弹性波谐振器中,将配置为排列在与弹性波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个idt电极的各一个汇流条作为共用汇流条。通过对汇流条进行共有,从而可通过在两个idt电极之间产生的波动的耦合改善构造的对称性,并且能够抑制非线性失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33891号

近年来,为了提高滤波器特性,弹性波谐振器的idt电极的沿着弹性波传播方向的尺寸在增大。因此,汇流条也在加长。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弹性波谐振器中,当要提高滤波器特性时,共用汇流条也要变长。因而,布线电阻增大,因此,存在插入损耗增大的倾向。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布线电阻且能够减小插入损耗的弹性波谐振器、带通型滤波器以及双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具备:压电基板;第一idt电极和第二idt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基板上,并彼此隔开缝隙配置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第三idt电极和第四idt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基板上,并彼此隔开缝隙配置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且在与弹性波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别与所述第一idt电极和所述第二idt电极对置;第一反射器,配置在所述第一idt电极、所述第三idt电极与所述第二idt电极、所述第四idt电极之间,并被所述第一idt电极~所述第四idt电极所共有;第二反射器,配置为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反射器一同夹着所述第一idt电极和所述第三idt电极,并被所述第一idt电极和所述第三idt电极所共有;以及第三反射器,配置为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反射器一同夹着所述第二idt电极和所述第四idt电极,并被所述第二idt电极和所述第四idt电极所共有,所述第一idt电极~所述第四idt电极分别具有第一汇流条~第四汇流条,所述第一idt电极和所述第三idt电极共有第一共用汇流条,所述第二idt电极和所述第四idt电极共有第二共用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彼此电连接。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某个特定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和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与所述第一反射器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三汇流条与所述第二反射器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条和所述第四汇流条与所述第三反射器连接,所述弹性波谐振器还具备: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反射器电连接;以及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电连接。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另一个特定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和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的长度为相同的长度。在该情况下,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中的任一个的长度均能够有效地缩短。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小弹性波谐振器的布线电阻。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另一个特定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多个电极指;以及共用汇流条延长部,延伸为对所述第一反射器的全部的电极指彼此进行连接,所述共用汇流条延长部对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和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进行连接。在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增加传递信号的路径,能够更进一步减小弹性波谐振器的布线电阻。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另一个特定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反射器具有:多个电极指;以及第一共用连接部,延伸为对所述第二反射器的全部的电极指彼此进行连接,所述第三反射器具有:多个电极指;以及第二共用连接部,延伸为对所述第三反射器的全部的电极指彼此进行连接。在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小第二反射器和第三反射器的电阻。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弹性波谐振器的布线电阻。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另一个特定的方式中,在将与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以及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分别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以及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各自的宽度方向时,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的宽度比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三汇流条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窄,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的宽度比所述第二汇流条和所述第四汇流条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窄。在该情况下,能够促进弹性波谐振器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另一个特定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和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的厚度比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的厚度薄。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用于弹性波谐振器的材料。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另一个特定的方式中,所述第一idt电极具有彼此交错插入的多个电极指,从弹性波传播方向观察,将所述第一idt电极的相邻的电极指彼此交叉的部分的长度作为所述第一idt电极的交叉宽度,所述第二idt电极~所述第四idt电极分别具有彼此交错插入的多个电极指,从弹性波传播方向观察,将所述第二idt电极~所述第四idt电极各自中相邻的电极指彼此交叉的部分的长度作为所述第二idt电极~所述第四idt电极各自的交叉宽度,此时,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一idt电极和所述第三idt电极的交叉宽度的合计尺寸,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idt电极和所述第四idt电极的交叉宽度的合计尺寸。在该情况下,能够更进一步减小第一idt电极~第四idt电极的电阻。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另一个特定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器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和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各自的电阻。在该情况下,除了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的电阻小以外,第一反射器的电阻也小,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小插入损耗。

在本发明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另一个特定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器具有多个电极指,所述第一共用汇流条和所述第二共用汇流条各自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反射器的全部的电极指的体积的合计。在该情况下,除了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的电阻小以外,第一反射器的电阻也小,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小插入损耗。进而,能够促进弹性波谐振器的小型化。

本发明涉及的带通型滤波器具备:第一滤波器部,是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弹性波谐振器;所述第一滤波器部以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滤波器部;以及输入端子,所述第一滤波器部配置在最靠近所述输入端子侧。

本发明涉及的双工器具备:第一带通型滤波器,具有作为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第一滤波器部和所述第一滤波器部以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滤波器部;第二带通型滤波器,通带与所述第一带通型滤波器不同;以及天线端子,与所述第一带通型滤波器和所述第二带通型滤波器连接,且与天线连接,在所述第一带通型滤波器中,所述第一滤波器部配置在最靠近所述天线端子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布线电阻且能够减小插入损耗的劣化的弹性波谐振器、带通型滤波器以及双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示出比较例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比较例的弹性波谐振器的衰减量频率特性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型滤波器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图。

图中,1:弹性波谐振器,2:压电基板,3~6:第一idt电极~第四idt电极,3a~6a:第一汇流条~第四汇流条,3b~6b:第一电极指,3c~6c:第二电极指,7a、8a:第一共用汇流条、第二共用汇流条,9:第一反射器,9b:电极指,12a、12b: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17、18: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17b、18b:电极指,21:弹性波谐振器,27、28: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27b、28b:电极指,27d、28d:第一共用连接部、第二共用连接部,29:第一反射器,29b:电极指,29d:共用汇流条延长部,30:带通型滤波器,32:输入端子,33:输出端子,40:双工器40a、40b:第一带通型滤波器、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4:输出端子,45:天线端子,46: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47、48:谐振器,51:弹性波谐振器,53、54:第一idt电极、第二idt电极,58a:共用汇流条,s31~s34、s44:串联臂谐振器,p31~p33:并联臂谐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从而明确本发明。

另外,需要指出,本说明书记载的各实施方式是例示性的,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进行结构的部分置换或组合。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弹性波谐振器1具有压电基板2。压电基板2由litao3、linbo3等的压电单晶构成。压电基板2也可以由适宜的压电陶瓷构成。

在压电基板2上设置有第一idt电极3~第四idt电极6。第一idt电极3和第二idt电极4彼此隔着缝隙配置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第三idt电极5和第四idt电极6彼此隔着缝隙配置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第三idt电极5和第四idt电极6在与弹性波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别与第一idt电极3和第二idt电极4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idt电极3和第二idt电极4是由一个idt电极分割而成的两个idt电极。同样地,第三idt电极5和第四idt电极6也是由一个idt电极分割而成的两个idt电极。

第一idt电极3~第四idt电极6具有第一汇流条3a~第四汇流条6a。第一idt电极3和第三idt电极5共有第一共用汇流条7a。第一汇流条3a和第三汇流条5a配置为夹着第一共用汇流条7a。

第二idt电极4和第四idt电极6共有第二共用汇流条8a。第二汇流条4a和第四汇流条6a配置为夹着第二共用汇流条8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长度相同。

第一idt电极3具有彼此交错插入的多个第一电极指3b和第二电极指3c。更具体地,多个第一电极指3b的一端与第一汇流条3a连接。多个第二电极指3c的一端与第一共用汇流条7a连接。

同样地,第二idt电极4~第四idt电极6也具有彼此交错插入的多个第一电极指4b~6b和第二电极指4c~6c。在第二idt电极4中,多个第一电极指4b的一端与第二汇流条4a连接。多个第二电极指4c的一端与第二共用汇流条8a连接。在第三idt电极5中,多个第一电极指5b的一端与第三汇流条5a连接。多个第二电极指5c的一端与第一共用汇流条7a连接。在第四idt电极6中,多个第一电极指6b的一端与第四汇流条6a连接。多个第二电极指6c的一端与第二共用汇流条8a连接。

在第一idt电极3、第三idt电极5与第二idt电极4、第四idt电极6之间配置有第一反射器9。第一反射器9被第一idt电极3~第四idt电极6所共有。第一反射器9具有多个电极指9b。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与第一反射器9连接。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连接到相同电位。

第二反射器17配置为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与第一反射器9一同夹着第一idt电极3和第三idt电极5。第二反射器17被第一idt电极3和第三idt电极5所共有。第二反射器17具有多个电极指17b。第一汇流条3a和第三汇流条5a与第二反射器17连接。第一汇流条3a和第三汇流条5a连接到相同电位。另一方面,第一共用汇流条7a连接到与第一汇流条3a和第三汇流条5a不同的电位。

在此,由压电基板2、第一idt电极3、第一反射器9以及第二反射器17构成第一弹性波谐振器部。同样地,由压电基板2、第三idt电极5、第一反射器9以及第二反射器17构成第三弹性波谐振器部。第一弹性波谐振器部和第三弹性波谐振器部彼此并联连接。即,第一弹性波谐振器部和第三弹性波谐振器部是由一个弹性波谐振器并联分割为第一弹性波谐振器部和第三弹性波谐振器部的结构。

第三反射器18配置为在弹性波传播方向上与第一反射器9一同夹着第二idt电极4和第四idt电极6。第三反射器18被第二idt电极4和第四idt电极6所共有。第三反射器18具有多个电极指18b。第二汇流条4a和第四汇流条6a与第三反射器18连接。第二汇流条4a和第四汇流条6a连接到相同电位。另一方面,第二共用汇流条8a连接到与第二汇流条4a和第四汇流条6a不同的电位。

由压电基板2、第二idt电极4、第一反射器9以及第三反射器18构成第二弹性波谐振器部。由压电基板2、第四idt电极6、第一反射器9以及第三反射器18构成第四弹性波谐振器部。第二弹性波谐振器部和第四弹性波谐振器部彼此并联连接。第二弹性波谐振器部和第四弹性波谐振器部是由一个弹性波谐振器并联分割为第二弹性波谐振器部和第四弹性波谐振器部的结构。

弹性波谐振器1具有第一信号端子12a和第二信号端子12b。第一信号端子12a与第一反射器9连接。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经由第一反射器9和第一信号端子12a连接到相同电位。另一方面,第二信号端子12b与第三汇流条5a、第四汇流条6a连接。第一汇流条3a~第四汇流条6a经由第二信号端子12b连接到与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不同的电位。像这样,弹性波谐振器1是并联分割为上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部、第三弹性波谐振器部和上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部、第四弹性波谐振器部的弹性波谐振器。在分割第一弹性波谐振器部、第三弹性波谐振器部和第二弹性波谐振器部、第四弹性波谐振器部之前的一个共用汇流条被分割为一半的共用汇流条相当于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弹性波谐振器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idt电极3~第四idt电极6、第一反射器9、第二反射器17以及第三反射器18的规格例如如下述的表1所示。

[表1]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被分割的第一idt电极3与第二idt电极4之间以及在被分割的第三idt电极5与第四idt电极6之间配置有第一反射器9,且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与第一反射器9连接。由此,能够减小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电阻,且能够减小弹性波谐振器1的插入损耗。通过对本实施方式和比较例进行比较,从而对此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比较例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比较例的弹性波谐振器5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不具有第一反射器。第一idt电极53和第二idt电极54对共用汇流条58a进行共有。共用汇流条58a的长度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长度的合计。

分别制作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弹性波谐振器和具有比较例的结构的弹性波谐振器,并比较插入损耗。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和比较例的弹性波谐振器的衰减量频率特性的图。实线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果,虚线表示比较例的结果。

如图3所示,可知与比较例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损耗更小。比较例中的共用汇流条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中的任一个都长。因此,比较例中的共用汇流条的电阻大于上述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中的任一个的电阻。因而,比较例的弹性波谐振器的插入损耗容易增大。

相对于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谐振器并联分割为上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部、第三弹性波谐振器部和上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部、第四弹性波谐振器部,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的长度均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的长度为比较例中的共用汇流条的长度的一半。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弹性波谐振器的布线电阻,且能够有效地减小插入损耗。

另外,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的长度也可以不同。不过,通过使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的长度为相同的长度,从而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中的任一个的长度均能够有效地缩短。因此,第一共用汇流条和第二共用汇流条中的任一个的电阻也均能够有效地减小。

返回到图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idt电极3和第三idt电极5共有第一共用汇流条7a,且第二idt电极4和第四idt电极6共用第二共用汇流条8a。通过具有该结构,从而除了上述效果以外,还能够抑制非线性失真。可认为,通过由各两个idt电极共有汇流条,从而在共有了汇流条的idt电极之间产生波动的耦合,改善了构造的对称性,由此带来该效果。

在此,将与第一共用汇流条7a、第二共用汇流条8a以及第一汇流条3a~第四汇流条6a分别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一共用汇流条7a、第二共用汇流条8a以及第一汇流条3a~第四汇流条6a各自的宽度方向。此时,优选第一共用汇流条7a的宽度比第一汇流条3a和第三汇流条5a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窄。进而,优选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宽度比第二汇流条4a和第四汇流条6a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窄。更优选是,第一共用汇流条7a的宽度比第一汇流条3a和第三汇流条5a中的任一个的宽度都窄。进而,优选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宽度比第二汇流条4a和第四汇流条6a中的任一个的宽度都窄。

在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宽度窄的情况下,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电阻大。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减小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电阻。因此,能够促进弹性波谐振器1的小型化,且能够减小插入损耗。

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厚度也可以比第一汇流条3a~第四汇流条6a的厚度薄。更具体地,例如,构成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电极层的层数可以比构成第一汇流条3a~第四汇流条6a的电极层的层数少。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用于弹性波谐振器1的材料。另外,第一共用汇流条7a、第二共用汇流条8a以及第一汇流条3a~第四汇流条6a可以由单层的金属膜构成,也可以由层叠金属膜构成。

在此,从弹性波传播方向观察,将第一idt电极3的相邻的电极指彼此交叉的部分的长度作为第一idt电极3的交叉宽度。同样地,从弹性波传播方向观察,将第二idt电极4~第四idt电极6各自中相邻的电极指彼此重叠的部分的长度作为第二idt电极4~第四idt电极6各自的交叉宽度。

此时,优选与第一idt电极3和第三idt电极5的交叉宽度的合计尺寸相比,第一共用汇流条7a的长度尺寸更大。进而,优选与第二idt电极4和第四idt电极6的交叉宽度的合计尺寸相比,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长度尺寸更大。在该情况下,能够缩短第一idt电极3~第四idt电极6的各第一电极指3b~6b和各第二电极指3c~6c。因而,能够更进一步减小第一idt电极3~第四idt电极6的电阻。

也可以是,与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电阻相比,第一反射器9的电阻更小。更具体地,例如可以是,与第一反射器9的全部的电极指9b的体积的合计相比,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各自的体积更小。除了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电阻小以外,第一反射器9的电阻也小,所以能够更进一步减小插入损耗。进而,能够促进弹性波谐振器1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汇流条3a和第三汇流条5a与第二反射器17连接,第二汇流条4a和第四汇流条6a与第三反射器18连接。进而,第三汇流条5a和第四汇流条6a与第二信号端子12b连接。弹性波谐振器1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只要第一汇流条3a~第四汇流条6a电连接即可。

第一信号端子12a只要与第一反射器9电连接即可,也可以不与第一反射器9直接连接。不过,通过第一信号端子12a与第一反射器9连接,从而能够促进弹性波谐振器1的小型化。

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电极构造的示意性俯视图。

弹性波谐振器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一反射器29具有共用汇流条延长部29d,以及第二反射器27和第三反射器28分别具有第一共用连接部27d和第二共用连接部28d。关于上述以外的方面,弹性波谐振器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谐振器1具有相同的结构。

更具体地,共用汇流条延长部29d在第一反射器29中配置在将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在长度方向上延长的位置。共用汇流条延长部29d延伸为对第一反射器29的全部的电极指29b进行连接。共用汇流条延长部29d对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进行连接。

像这样,第一反射器29的全部的电极指29b经由共用汇流条延长部29d与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连接。因而,能够有效地增加传递信号的路径,且能够更进一步减小布线电阻。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小插入损耗。

上述第一共用连接部27d延伸为对第二反射器27的全部的电极指27b进行连接。同样地,上述第二共用连接部28d延伸为对第三反射器28的全部的电极指28b进行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共用连接部27d和第二共用连接部28d分别在第一共用汇流条7a和第二共用汇流条8a的延长线上延伸。另外,第一共用连接部27d和第二共用连接部28d的配置不限定于上述配置。

上述全部的电极指27b和全部的电极指28b分别通过第一共用连接部27d和第二共用连接部28d进行连接,因此能够减小第二反射器27和第三反射器28的电阻。因而,能够有效地减小弹性波谐振器21的布线电阻。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分别示出了弹性波谐振器1和弹性波谐振器21,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使用了这些弹性波谐振器的带通型滤波器、双工器等。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带通型滤波器的电路图。

带通型滤波器30是具有输入端子32、输出端子33、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31~s34以及多个并联臂谐振器p31~p33的梯型滤波器。从输入端子32输入信号,从输出端子33输出信号。

更具体地,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31~s34彼此串联地连接在输入端子32与输出端子33之间。在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31~s34和多个并联臂谐振器p31~p33之中,串联臂谐振器s31配置在最靠近输入端子32侧。串联臂谐振器s31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谐振器1的结构的弹性波谐振器。串联臂谐振器s3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滤波器部,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32~s34和多个并联臂谐振器p31~p3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滤波器部。

在串联臂谐振器s31与串联臂谐振器s32之间的连接点与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谐振器p31。在串联臂谐振器s32与串联臂谐振器s33之间的连接点与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谐振器p32。在串联臂谐振器s33与串联臂谐振器s34之间的连接点与接地电位之间,连接有并联臂谐振器p33。

带通型滤波器30包括具有上述弹性波谐振器1的结构的串联臂谐振器s31,因此能够减小布线电阻。因而,能够减小插入损耗。进而,因为串联臂谐振器s31配置在最靠近输入端子32侧,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非线性失真。

另外,只要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31~s34和多个并联臂谐振器p31~p33中的至少一个谐振器具有本发明中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结构即可。此外,带通型滤波器30不限于梯型滤波器。带通型滤波器30只要包括具有本发明中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结构的第一滤波器部和第一滤波器部以外的至少一个第二滤波器部即可。

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图。

双工器40具有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和通带与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不同的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双工器40具有天线端子45,天线端子45与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和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连接,且与天线连接。在双工器40中,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是发送滤波器,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是接收滤波器。

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配置在最靠近天线端子45侧的串联臂谐振器s44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谐振器1的结构的弹性波谐振器。关于上述以外的方面,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通型滤波器30相同的结构。在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中,除了串联臂谐振器s31以外,串联臂谐振器s44也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滤波器部。

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具有输出端子44、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46以及谐振器47、48。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46连接在天线端子45与输出端子44之间。谐振器47连接在天线端子45与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46之间。谐振器48连接在谐振器47与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46之间的连接点与接地电位之间。

在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中,谐振器47配置在最靠近天线端子45侧。谐振器47是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波谐振器1相同的结构的弹性波谐振器。谐振器47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滤波器部。谐振器48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4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滤波器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和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分别具有第一滤波器部。除此之外,上述各第一滤波器部分别配置在最靠近共同连接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和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的天线端子45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非线性失真。进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小布线电阻,且能够减小插入损耗。

另外,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和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中的至少一方具有至少一个上述第一滤波器部即可,第一带通型滤波器40a和第二带通型滤波器40b的电路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