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及其外壳、及外壳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60348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终端设备及其外壳、及外壳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及其外壳、及外壳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手机外壳,结构复杂,加工程序繁琐,生产成本高,结构可靠性较差,防水性能较差,外观不够美观,且持握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外壳,所述外壳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本低廉、外观美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外壳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外壳的加工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终端设备的外壳,包括:壳件,所述壳件为铸造成型件或注塑成型件;边件,所述边件为挤压成型件,所述边件为条形件且与所述壳件的至少一个侧边相连,所述边件上形成有与所述壳件镶嵌配合的镶嵌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终端设备的外壳,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本低廉、外观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边件的朝向所述壳件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侧壁为所述边件的远离所述壳件的一侧表面,所述镶嵌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件方向凸出的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件包括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件的相应侧边处的上表面平滑过渡相连,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壳件的相应侧边处的下表面平滑过渡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嵌部形成为由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壳件方向凸出的凸起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横截面积沿着从所述边件到所述壳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嵌部形成为由所述第一侧壁朝向远离所述壳件方向凹入的凹槽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结构的横截面积沿着从所述壳件到所述边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嵌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部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嵌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的一端的宽度l1为所述第一侧壁宽度s1的1/4~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嵌部的延伸长度l2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s2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件为铝合金挤压成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件为铝合金模内压铸成型件或镁合金模内压铸成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件为塑胶模内注塑成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嵌部的与所述壳件配合的表面上具有塑胶亲和性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胶亲和性薄膜为树脂薄膜、或亚克力薄膜、或陶瓷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件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壳件相对的两个侧边对应相连。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终端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终端设备的外壳。

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终端设备的外壳,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外壳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上述第二方面的用于终端设备的外壳,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挤压工艺加工所述边件;将所述边件预埋在所述壳件的成型模具内;采用铸造或者注塑工艺向所述成型模具内注入材料,得到与所述边件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所述壳件。

根据本发明的外壳的加工方法,工序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外壳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外壳的侧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6是沿图3中b-b线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圈示的c部放大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壳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圈示的d部放大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两个边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圈示的e部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局部剖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局部剖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终端设备1000;

外壳100;

壳件1;配合部10;上表面11;下表面12;侧边13;

边件2;镶嵌部20;凸起结构201;凹槽结构202;

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一表面23;第二表面24;

塑胶亲和性薄膜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1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1000的外壳100。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0可以是各种能够从外部获取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的设备,或者,终端设备1000可以是各种内置有电池,并能够从外部获取电流对该电池进行充电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信息显示设备等。

下面,仅以用于手机的外壳100为例对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1000的外壳100进行介绍,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后,显然能够理解用于除手机以外的其他终端设备1000的外壳100的具体技术方案。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手机除了包括外壳100以外,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存储器、输入单元、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模块、显示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处理器、投影单元、拍摄单元、电池等部件,这里不作赘述。

如图1、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1000的外壳100,包括:壳件1和边件2,壳件1为铸造成型件或注塑成型件,边件2为挤压成型件,边件2为条形件且与壳件1的至少一个侧边13相连,边件2上形成有与壳件1镶嵌配合的镶嵌部2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壳件1可以是由多个侧边13(例如四个侧边13)围成的板形结构,其中,每个侧边13均可以大体沿直线延伸,边件2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且每个边件2均可以大体沿直线延伸,其中,当边件2为一个时,边件2可以与壳件1的一个侧边13相连;当边件2为两个时,两个边件2可以分别与壳件1的两个侧边13对应相连;当边件2为三个时,三个边件2可以分别与壳件1的三个侧边13对应相连,依此类推。由此,边件2可以起到装饰、保护壳件1的侧边13等作用。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壳件1上具有配合部10,边件2上具有镶嵌部20,配合部10与镶嵌部20镶嵌配合,也就是说,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配合部10可以镶嵌在镶嵌部20内(如图13所示),在其余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镶嵌部20镶嵌在配合部10内(如图2和图12所示)。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挤压工艺加工得到具有镶嵌部20的边件2,而且,可以通过浇铸、压铸等铸造工艺加工得到金属材质的壳件1,或者通过注塑工艺加工得到塑胶材质的壳件1。

更为具体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100可以采用如下加工方法加工而成,具体步骤为:可以先通过挤压工艺加工出具有镶嵌部20的边件2,然后将边件2预埋在壳件1的成型模具内、即壳件1的铸造或注塑模具中,接着采用铸造或注塑工艺向成型模具内注入材料得到与边件2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壳件1,使得壳件1上形成有与镶嵌部20镶嵌配合的配合部10,最终得到构造为一体结构的壳件1和边件2。由此,该加工方法的工序简单、效率高、成本低。而且,由于配合部10与镶嵌部20镶嵌配合,从而镶嵌部20可以起到抓胶或拉胶作用,提高壳件1与边件2的连接强度。

这样,由于边件2可以采用挤压工艺直接得到、起到抓胶或拉胶作用的镶嵌部20,从而在边件2与其他材料模内复合得到壳件1时,可以有效提高边件2与壳件1的连接可靠性,使得外壳100的整体强度大幅提高。而且,由于边件2可以通过挤压工艺直接成型,从而无需额外的加工(例如无需采用cnc、钻孔、冲孔、冲压等工艺加工边件2和/或镶嵌部20),进而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当壳件1采用塑胶材料模内注塑时,可以有效提高挤压边件2与塑胶壳件1在模内复合时的结构强度。

此外,当边件2由金属材料挤压而成时,采用挤压工艺得到的金属边件2的外观更加美观,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边件2还可以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挤压而成,这里不作详述。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边件2除了与壳件1模内复合(即将边件2预埋在模具中再铸造或注塑壳件1)外,边件2与壳件1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胶粘等方式连接,即先将壳件1和边件2分别单独加工,然后采用胶粘的方式将壳件1与边件2粘接成外壳100,这里不再赘述。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1000的外壳100,至少提出了由挤压金属边件2和铸造金属壳件1模内复合而成的外壳100、以及由挤压金属边件2和注塑塑胶壳件1模内复合而成的外壳100,从而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100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外观美观等优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边件2为铝合金挤压成型件。也就是说,边件2由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工艺加工而成,从而边件2具有成本低、质量轻、结构强度好、外观美观等优势。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边件2还可以由其他材料通过挤压工艺加工而成,例如边件2还可以由锌、铜、铜合金、塑料、橡胶等材料通过挤压工艺加工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件1为铝合金模内压铸成型件或镁合金模内压铸成型件,也就是说,壳件1由铝合金或镁合金材料通过模内压铸工艺加工而成,从而壳件1具有成本低、质量轻、结构强度好、外观美观等优势。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壳件1还可以由其他材料通过模内压铸工艺加工而成,例如边件2还可以由锌、铜等材料通过模内压铸工艺加工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件1为塑胶模内注塑成型件,也就是说,壳件1由塑料或橡胶材料注塑而成,从而壳件1具有成本低、质量轻、结构强度好等优势。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件1的表面不限于用户直接接触到的表面,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100除了包括上述壳件1和边件2以外,还可以包括设在壳件1表面上且用于用户接触的装饰涂层面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如图12所示,当壳件1为塑胶模内注塑成型件时,镶嵌部20的与配合部10配合的表面上具有塑胶亲和性薄膜3。也就是说,镶嵌部20与配合部10相配合的表面之间具有塑胶亲和性薄膜3,塑胶亲和性薄膜3设置于边件2上的镶嵌部20上。这样,在加工外壳100时,可以先将边件2挤压成型,然后在边件2的镶嵌部20上加工塑胶亲和性薄膜3,然后将其预埋在模具中再注塑壳件1。由此,由于镶嵌部20上的塑胶亲和性薄膜3可以很好地与塑胶壳件1连接,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由于塑胶壳件1受冷收缩引起的、塑胶壳件1与边件2部分分离出现缝隙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边件2与壳件1的连接强度,并且提高了边件2与壳件1连接处的防水性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塑胶亲和性薄膜3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不限,例如塑胶亲和性薄膜3可以为树脂薄膜、亚克力薄膜或陶瓷薄膜等等,而且可以采用电镀、或者pdv、或者喷涂等方式使塑胶亲和性薄膜3附着于镶嵌部20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边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即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不相交也不重合),其中,第一侧壁21为边件2的朝向壳件1的一侧表面,第二侧壁22为边件2的远离壳件1的一侧表面,镶嵌部20形成在第一侧壁21上,第二侧壁22形成为朝向远离壳件1方向凸出的曲面。

由此说明,镶嵌部20可以主要在壳件1厚度的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起到抓胶或拉胶的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边件2与壳件1的连接可靠性,在终端设备1000跌落时,边件2也不会与壳件1分离。而且,由于边件2远离壳件1的一侧表面(即第二侧壁22)为外凸曲面,从而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可以提高用户持握终端设备1000的舒适性。另外,由于边件2采用挤压工艺加工,从而可以直接得到第一侧壁21具有镶嵌部20、且第二侧壁22形成为曲面的条形边件2,这样,由于无需额外工序、例如无需将第二侧壁22切割为平面,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侧壁22也可以形成为平面(如图13所示)。

具体而言,申请人在付出了创造劳动的前提下,巧妙地发现了,将外壳100的侧表面加工为外凸曲面具有一定优势,而且创造性地想到了挤压工艺可以直接得到具有外凸曲面的条形件,而且挤压条形件的同时恰好可以在外凸曲面相对的表面上得到抓胶或拉胶结构,接着又通过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了困难,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进行结合,从而得到了上述技术方案,即得到了采用挤压的方式直接加工得到远离壳件1的侧壁为外凸曲面、靠近壳件1的侧壁具有拉胶或抓胶结构的条形边件2,然后将该边件2直接作为外壳100的侧边13,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外壳100的结构强度,还可以提高外壳100的美观性和持握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边件2还包括相对设置且连接在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之间的第一表面23和第二表面24(即第一表面23和第二表面24不相交也不重合),其中,边件2的第一表面23与壳件1的相应侧边13(即与该边件2相连的侧边13)处的上表面11平滑过渡相连(也就是说,第一表面23与上表面11的相接处不上凸也不下凹),边件2的第二表面24与壳件1的相应侧边13(即与该边件2相连的侧边13)处的下表面12平滑过渡相连(也就是说,第二表面24与下表面12的相接处不上凸也不下凹)。

由此,说明壳件1仅包裹边件2的镶嵌部20(即不包裹边件2的第一表面23或第二表面24),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外壳100的美观度。而且,可以简化边件2及其镶嵌部20的结构形状,从而方便挤压边件2,且方便边件2与壳件1模内复合,提高边件2与壳件1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1所示,镶嵌部20形成为由第一侧壁21朝向壳件1方向(如图7中所示的左侧)凸出的凸起结构201,也就是说,镶嵌部20大体为外凸燕尾结构。由此,方便挤压加工边件2,无需cnc、冲切等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凸起结构201的抓胶效果好,使得边件2与壳件1的连接可靠性高。而且,当壳件1采用注塑工艺加工成型时,由于镶嵌部20加工为凸起结构201,从而可以使得壳件1与镶嵌部20相连位置处的壁厚均匀,进而可以有效地改善壳件1的成型缩水和变形问题。

优选地,如图7所示,形成为凸起结构201的镶嵌部20的横截面积(即由垂直于壳件1与边件2的连线的平面截镶嵌部20所得的截面的面积)沿着从边件2到壳件1的方向(如图7中所示的从右到左的方向)逐渐增大。由此,镶嵌部20除了可以在壳件1的厚度方向(例如图7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起到有效的抓胶作用之外,还可以在垂直于边件2的长度方向(例如图7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起到有效的抓胶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镶嵌部20的抓胶效果,提高边件2与壳件1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镶嵌部20形成为由第一侧壁21朝向远离壳件1方向(如图13中所示的右侧)凹入的凹槽结构202,也就是说,镶嵌部20大体为内凹燕尾槽结构。由此,方便挤压加工边件2,无需t型刀cnc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凹槽结构202的拉胶效果好,使得边件2与壳件1的连接可靠性高。

优选地,如图13所示,凹槽结构202的横截面积(即由垂直于壳件1与边件2的连线的平面截镶嵌部20所得的截面的面积)沿着从壳件1到边件2的方向(如图13中所示的从左到右的方向)逐渐增大。由此,镶嵌部20除了可以在壳件1的厚度方向(例如图1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起到有效的拉胶作用之外,还可以在垂直于边件2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3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起到有效的拉胶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镶嵌部20的拉胶效果,提高边件2与壳件1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2和图13所示,镶嵌部20(包括上文所述的凸起结构201和凹槽结构202)与第一侧壁21的中部相接,即镶嵌部20与第一侧壁21厚度方向(如图7、图12和图13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部相接。由此,方便加工,且镶嵌部20可以更好地起到抓胶或拉胶作用,提高壳件1与边件2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2和图13所示,镶嵌部20(包括上文所述的凸起结构201和凹槽结构202)与第一侧壁21相接的一端的宽度l1为第一侧壁21宽度s1的1/4~1/2,例如优选为1/3。由此,镶嵌部20可以更好地起到抓胶或拉胶作用,提高壳件1与边件2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镶嵌部20(包括上文所述的凸起结构201和凹槽结构202)的延伸长度l2与第一侧壁21的长度s2相等。由此,方便加工,且镶嵌部20可以更好地起到抓胶或拉胶作用,提高壳件1与边件2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图1-图11所示,边件2可以为两个且分别与壳件1相对的两个侧边13对应相连。由此,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两个边件2可以构造为相同的结构且以相同的方式与壳件1相连,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外壳100的美观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