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582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基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

通信基站一般包括通信铁塔和通信机房,在通信机房内部设有一些精密的信号发射仪器,其工作温度必须保持在一个区间内,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对仪器造成损坏,一般位于南方的通信机房,夏天时需要散热,而位于北方的机房在冬天时需要加热,现有的通信机房一般直接采用空调控制内部温度,耗电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包括基座、塔身、通风单元、机房单元、散热机构和加热机构;

所述塔身和机房单元均设置在基座上,所述通风单元设置在塔身的内部,所述通风单元包括通风管道、出风口和连杆,所述通风管道竖向设置,所述通风管道通过连杆与塔身的内壁连接,所述出风口位于塔身的顶部,所述通风管道与出风口连通;

所述机房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出风管,所述第一壳体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保温腔,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位于第二壳体的外部且与通风管道连通,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经第二壳体伸入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电磁阀,所述出风管与电磁阀连通;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一水箱和第一水泵,所述第一盘管盘绕在第一壳体的外周,所述第二盘管盘绕在塔身上,所述第一水箱位于塔身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基座上,所述第一盘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水泵与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一盘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盘管连通,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与第一盘管连通,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伸入塔身的内部且与第一水箱连通;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加热器、第二水箱、第二水泵和第三盘管,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塔身上,所述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和第二水箱均设置在塔身的内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水箱上,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加热器均与充放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盘管盘绕在第一壳体的外周,所述第三盘管的一端通过第二水泵与第二水箱连通,所述第三盘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水箱连通。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壳体的导热性,使散热机构和加热机构发挥更好的效果,所述第一壳体的制作材料为金属导热材料。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第一壳体的内部与室外发生直接的热传递,所述第二壳体的制作材料为保温性材料。

作为优选,为了使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电磁阀,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电磁阀电连接。由于通风管道的“烟囱效应”,如果机房能发生火灾,会使火势增大,因此在发生火灾时必须关闭通风管道

作为优选,为了能根据机房内部的温度而自动开启加热机构或者散热机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机构和加热机构均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火灾,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悬挂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器,所述悬挂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器与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安放通信天线,所述塔身上设有天线平台。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雷击损坏基站,所述塔身的顶部设有避雷针。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飞行物误撞塔身,所述塔身的顶部设有警示灯。

作为优选,为了起到冗余性,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空调,当散热机构或加热机构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启动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设计巧妙,可行性高,机房由两个壳体组成,两个壳体间设有保温腔可以防止机房直接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空调不断工作。通风单元利用“烟囱效应”对机房散热,且能在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散热机构利用水冷散热的原理提高机房的散热能力。加热机构利用太阳能加热热媒,并通过热传导对机房进行提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的通风单元的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的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的机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塔身,3.通风管道,4.出风口,5.连杆,6.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出风管,9.保温腔,10.电磁阀,11.第一盘管,12.第二盘管,13.第一水箱,14.第一水泵,15.太阳能电池板,16.充放电控制器,17.蓄电池,18.加热器,19.第二水箱,20.第二水泵,21.第三盘管,22.天线平台,23.避雷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包括基座1、塔身2、通风单元、机房单元、散热机构和加热机构;

所述塔身2和机房单元均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通风单元设置在塔身2的内部,所述通风单元包括通风管道3、出风口4和连杆5,所述通风管道3竖向设置,所述通风管道3通过连杆5与塔身2的内壁连接,所述出风口4位于塔身2的顶部,所述通风管道3与出风口4连通;

所述机房单元包括第一壳体6、第二壳体7和出风管8,所述第一壳体6位于第二壳体7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6与第二壳体7之间设有保温腔9,所述出风管8的一端位于第二壳体7的外部且与通风管道3连通,所述出风管8的另一端经第二壳体7伸入第一壳体6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6的内部设有电磁阀10,所述出风管8与电磁阀10连通;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盘管11、第二盘管12、第一水箱13和第一水泵14,所述第一盘管11盘绕在第一壳体6的外周,所述第二盘管12盘绕在塔身2上,所述第一水箱13位于塔身2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泵14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第一盘管11的一端通过第一水泵14与第一水箱13连通,所述第一盘管11的另一端与第二盘管12连通,所述第二盘管12的一端与第一盘管11连通,所述第二盘管12的另一端伸入塔身2的内部且与第一水箱13连通;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5、充放电控制器16、蓄电池17、加热器18、第二水箱19、第二水泵20和第三盘管2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设置在塔身2上,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6、蓄电池17和第二水箱19均设置在塔身2的内部,所述加热器18设置在水箱上,所述第二水泵20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蓄电池17和加热器18均与充放电控制器16电连接,所述第三盘管21盘绕在第一壳体6的外周,所述第三盘管21的一端通过第二水泵20与第二水箱19连通,所述第三盘管21的另一端与第二水箱19连通。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壳体的导热性,使散热机构和加热机构发挥更好的效果,所述第一壳体6的制作材料为金属导热材料。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第一壳体6的内部与室外发生直接的热传递,所述第二壳体7的制作材料为保温性材料。

作为优选,为了使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电磁阀,所述第一壳体6的内部设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电磁阀10电连接。由于通风管道3的“烟囱效应”,如果机房能发生火灾,会使火势增大,因此在发生火灾时必须关闭通风管道3

作为优选,为了能根据机房内部的温度而自动开启加热机构或者散热机构,所述第一壳体6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机构和加热机构均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火灾,所述第一壳体6的内部设有悬挂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器,所述悬挂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器与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安放通信天线,所述塔身2上设有天线平台22。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雷击损坏基站,所述塔身2的顶部设有避雷针23。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飞行物误撞塔身,所述塔身2的顶部设有警示灯。

作为优选,为了起到冗余性,所述第一壳体6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空调,当散热机构或加热机构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启动空调。

该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中,通风单元利用了“烟囱效应”,通风管道3可视为烟囱,第一壳体6内部的热空气会通过通风管道3上升并最终排出,而冷空气则会通过通风管道3进入第一壳体6内,起到散热效果。机房单元的原理为:第一壳体6为导热材料,使其能与散热机构和加热机构热传导,从而改变机房内部的温度,第二壳体7为隔热材料,可以防止第一壳体6与外界发生热传递。散热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水箱13内的制冷液通过第一水泵14进入第一盘管11,第一盘管11与第一壳体6发生热传递,制冷液带走第一壳体6内部的热量,而后制冷液进入盘绕在塔身上的第二盘管12,由于第二盘管12设置在塔身上,制冷液的热量会被塔身2吸走,且塔身2上所受风力较大,易于散热,随后制冷液再次进入第一水箱13内,以此循环。加热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太阳能电池板15为蓄电池17充电,蓄电池17给加热器18供电,给第二水箱19加热,第二水箱19内的热媒经第二水泵20抽出后通过第三盘管21,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壳体6后回到第二水箱19内,以此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自动控温功能的通信基站设计巧妙,可行性高,机房由两个壳体组成,两个壳体间设有保温腔可以防止机房直接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空调不断工作。通风单元利用“烟囱效应”对机房散热,且能在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散热机构利用水冷散热的原理提高机房的散热能力。加热机构利用太阳能加热热媒,并通过热传导对机房进行提温。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