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合金电磁能加热汤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3065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镁合金电磁能加热汤道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合金给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合金电磁能加热汤道管。



背景技术:

镁合金给汤设备中,给汤泵将坩埚内的镁合金液体通过汤道管打出,镁合金液体通过汤道管时,需要使镁合金液体保持一定的温度,现有的汤道管一般采用电阻加热进行保温,电阻缠绕在汤道管道外壁上,但是,采用电阻加热时,耗费的电能较多,生产时的成本较高,而且电阻加热容易使汤道管的局部产生温差,使得打出的镁合金液体的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合金电磁能加热汤道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镁合金电磁能加热汤道管,包括汤道管本体和电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汤道管本体沿径向依次设有双面真丝毯、玻璃纤维布和电磁感应线圈,所述双面真丝毯缠绕在所述汤道管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玻璃纤维布包覆于所述双面真丝毯上,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缠绕于所述玻璃纤维布外边,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电磁发生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磁感应线圈的高频交流产生磁场,磁场穿过双面真丝毯的保温层到达汤道管,由于汤道管上金属分子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分子与分子间相互撞击,产生热量,进而达到加热的效果,加热区域均匀,消耗电能少,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将所述汤道管本体分为3个电磁加热区,包括第一电磁加热区、第二电磁加热区和第三电磁加热区,所述电磁发生器包括第一电磁发生器、第二电磁发生器和第三电磁发生器,所述第一电磁加热区中线圈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电磁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加热区中线圈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电磁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磁加热区中线圈的两端与所述第三电磁发生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3个电磁加热区的加热,使得汤道管的温度保持相同,不会产生进液口温度高而出液口温度低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发生器与所述第二电磁发生器之间通过同频电缆连接,所述第二电磁发生器与所述第三电磁发生器之间通过同频电缆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同一根汤道管上分布着三组电磁线圈,相互之间由于工作时频率不同会相互干扰,以至会烧毁电磁发生器内的电子元件。由于电磁频率不同,所以在工作时三台电磁发生器要能过相互之间进行通讯,使三台电磁发生器在工作时的电磁频率相同,消除电磁发生器之间的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上设有3个热电偶,3个所述热电偶分别位于第一电磁加热区、第二电磁加热区和第三电磁加热区内,所述第一电磁加热区内的热电偶与所述第一电磁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加热区内的热电偶与所述第二电磁发生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热电偶将采集到的温度传送到电磁发生器,电磁发生器根据采集到的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进行对比,通过电磁发生器自带的PID温度控制系统来控制电磁线圈的功率,达到加热和温度恒定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真丝毯的厚度为2cm--3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2cm--3cm的双面真丝毯保温材料,大大提升了汤道管的保温效果,保温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汤道管本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轴线与所述出液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75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成30度--75度的角度设置,使得汤道管中的镁合金液体流出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偶与所述汤道管本体的外壁相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温度测量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3个所述热电偶位于同一直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同一直线上,保证测温点的高度相同,进一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的轴线与所述热电偶平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镁合金液体流动时,流动测量点的温度数值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汤道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汤道管本体;2-第一电磁加热区;3-第二电磁加热区;4-第三电磁加热区;5-第一电磁发生器;6-第二电磁发生器;7-第三电磁发生器;8-同频电缆;11-进液口;12-出液口;13-双面真丝毯;14-玻璃纤维布;15-电磁反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一种镁合金电磁能加热汤道管,包括汤道管本体1和电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汤道管本体1沿径向依次设有双面真丝毯13、玻璃纤维布14和电磁感应线圈15,双面真丝毯13缠绕在汤道管本体1的外壁上,玻璃纤维布14包覆于双面真丝毯13上,电磁感应线圈15缠绕于玻璃纤维布14外边,电磁感应线圈14与电磁发生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磁感应线圈的高频交流产生磁场,磁场穿过双面真丝毯的保温层到达汤道管,由于汤道管上金属分子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分子与分子间相互撞击,产生热量,进而达到加热的效果,加热区域均匀,消耗电能少,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磁感应线圈15将汤道管本体分为3个电磁加热区,包括第一电磁加热区2、第二电磁加热区3和第三电磁加热区4,电磁发生器包括第一电磁发生器5、第二电磁发生器6和第三电磁发生器7,第一电磁加热区2中线圈的两端与第一电磁发生器5电连接,第二电磁加热区3中线圈的两端与第二电磁发生器6电连接,第三电磁加热区4中线圈的两端与第三电磁发生器7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3个电磁加热区的加热,使得汤道管的温度保持相同,不会产生进液口温度高而出液口温度低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发生器5与第二电磁发生器6之间通过同频电缆8连接,第二电磁发生器6与第三电磁发生器7之间通过同频电缆8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同一根汤道管上分布着三组电磁线圈,相互之间由于工作时频率不同会相互干扰,以至会烧毁电磁发生器内的电子元件。由于电磁频率不同,所以在工作时三台电磁发生器要能过相互之间进行通讯,使三台电磁发生器在工作时的电磁频率相同,消除电磁发生器之间的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磁感应线圈上设有3个热电偶,3个热电偶分别位于第一电磁加热区2、第二电磁加热区3和第三电磁加热区4内,第一电磁加热区内2的热电偶与第一电磁发生器1电连接,第二电磁加热区3内的热电偶与第二电磁发生器6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热电偶将采集到的温度传送到电磁发生器,电磁发生器根据采集到的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进行对比,通过电磁发生器自带的PID温度控制系统来控制电磁线圈的功率,达到加热和温度恒定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双面真丝毯13的厚度为2cm--3c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2cm--3cm的双面真丝毯保温材料,大大提升了汤道管的保温效果,保温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汤道管本体1设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进液口11的轴线与出液口1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75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成30度--75度的角度设置,使得汤道管中的镁合金液体流出更加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热电偶与汤道管本体1的外壁相垂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温度测量更加准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3个热电偶位于同一直线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同一直线上,保证测温点的高度相同,进一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液口11的轴线与热电偶平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镁合金液体流动时,流动测量点的温度数值的准确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