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080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应用在热流道系统上的电加热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加热圈大多由电发热线、筒体、导线接头构成。在制备电加热圈过程中,一般是将电发热线先加工成螺旋状结构,然后再将螺旋状的电发热线绕装在筒体上。在加工电发热线时,筒体是多长,就相应地生产出对应长度的电发热线,最后将整条电发热线绕装在筒体上。由于,现有的电发热圈规格众多,且不同规格的电加热圈长度大多不同,所以,生产厂家需要事先制备较多的电发热线。而为了区分不同长度的电发热线,一般需要将不同长度的电发热线进行整理分类,以对不同规格的电发热线进行分类管理。该分类管理流程较为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管理的便利性差。同时,单一电发热线的加工流程较为复杂,加工时间较长。当需要生产大批量多规格的电发热圈时,需要对加工机械设备进行不断的调试,从而会导致电发热圈的生产的效率降低。因此,有必要对电加热圈的结构作出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合理,不仅能实现分段控温的作用,还能降低企业的备货成本与管理难度,以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且其适用性也十分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加热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发热体、筒体,其中发热体包括金属管、多段电发热丝、若干导线、共用导线、接头保护组件,所述接头保护组件安装于金属管的其中一端上,各段电发热丝沿金属管长度方向分段布置于金属管中,各段电发热丝的其中一端分别各连接有一导线,各段电发热丝另一端分别并接到共用导线上,各导线与共用导线沿金属管长度方向布置于金属管内,并从接头保护组件穿出形成接线端;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螺旋嵌装槽;所述发热体沿螺旋嵌装槽绕装于筒体上,该发热体还在筒体的其中一端绕制有超出筒体长度的螺旋弹簧状发热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保护筒,所述保护筒套装在螺旋弹簧状加热结构上。

又进一步地,所述接头保护组件包括金属接线管头、软胶管、塑料封头,所述金属接线管头一端套装在金属管管口上,所述软胶管一端嵌装在金属接线管头另一端上,所述塑料封头套装在软胶管另一端上,各导线与共用导线分别穿过金属接线管头、软胶管、塑料封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内设置有多个电发热丝,且各电发热丝工作时,是分别通过各自的导线与电源相连接的,这样各电发热丝可实现独立的工作,从而可使电发热圈实现多级发热、分段控温的作用,这有助于提高电发热装置的控温范围,以提高电发热装置的适用性。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合理的结构设计,在制造电加热装置时,可预先加工好统一规格发热体,后续根据需要使发热体与不同规格的筒体组装一起,这样就可使发热体的规格固定下来,使发热体的生产流程更加趋向标准化。在制造大批量多规格的电加热装置时,可减少机械的调试,可提高电加热装置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且这样无需再对各发热体进行分类,就可实现对发热体的管理,这可简化电加热装置组成构件的管理流程,降低配件的管理难度、提高配件管理的便利性和降低电发热圈的设计开发成本。在制造过程中,虽然发热体的加工流程较为复杂,但单次加工发热体的效率受发热体长度变化影响较小。相比分别加工多种规格的发热体的方案,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缩短发热体的制造时间,从而大大提高电加热装置的制造效率,以及降低电加热装置的备货成本。将发热体另一端绕装成螺旋弹簧状的结构,可以减小整个电加热装置的体积,以提高电加热装置的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十分简单合理,其使用寿命也十分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与筒体的拆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发热丝与导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加热装置,包括发热体1、筒体2,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发热体1包括金属管11、多段电发热丝12、若干导线13、共用导线14、接头保护组件15,所述接头保护组件15安装于金属管11的其中一端上,各段电发热丝12沿金属管11长度方向分段布置于金属管11中,各段电发热丝12的其中一端分别各连接有一导线13,各段电发热丝12另一端分别并接到共用导线14上,各导线13与共用导线14沿金属管11长度方向布置于金属管11内、并从接头保护组件15穿出形成接线端;如图3所示,所述筒体2上开设有螺旋嵌装槽2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发热体1沿螺旋嵌装槽21绕装于筒体2上,该发热体1还在筒体2的其中一端绕制有超出筒体2长度的螺旋弹簧状发热结构10。在该电加热装置应用过程中,使接线端连接到电源上,以从电源上获得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1内设置有多个电发热丝12,且各电发热丝12工作时,是分别通过各自的导线13与电源相连接的,这样各电发热丝12可实现独立的工作,从而可使电发热圈实现多级发热、分段控温的作用,这有助于提高电发热装置的控温范围,以提高电发热装置的适用性。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合理的结构设计,在制造电加热装置时,可预先加工好统一规格发热体1,后续根据需要使发热体1与不同规格的筒体2组装一起,这样就可使发热体1的规格固定下来,使发热体1的生产流程更加趋向标准化。在制造大批量多规格的电加热装置时,可减少机械的调试,可提高电加热装置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且这样无需再对各发热体1进行分类,就可实现对发热体1的管理,这可简化电加热装置组成构件的管理流程,降低配件的管理难度、提高配件管理的便利性和降低电发热圈的设计开发成本。在制造过程中,虽然发热体1的加工流程较为复杂,但单次加工发热体1的效率受发热体1长度变化影响较小。相比分别加工多种规格的发热体的方案,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缩短发热体1的制造时间,从而大大提高电加热装置的制造效率,以及降低电加热装置的备货成本。将发热体1另一端绕装成螺旋弹簧状的结构,可以减小整个电加热装置的体积,以提高电加热装置的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十分简单合理,其使用寿命也十分长。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至少使一个电发热丝12对应的一段金属管11嵌装在筒体2的螺旋嵌装槽21内。当需要筒体2发热时,可使连接在金属管11对应位置上的电发热丝12与电源相接通,以使电发热丝12发热,接着电发热丝12产生的热量就会传导到筒体2上。通过导线13与电发热丝12的合理布置,电发热丝12在不同长度的筒体2分别组装时,可以根据连接不同的导线13来获得相应发热条件的电加热装置,其结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可降低电加热装置的备货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保护筒3,所述保护筒3套装在螺旋弹簧状加热结构10上。其中,保护筒3的设置可以对螺旋弹簧状加热结构10起到遮蔽保护的作用,还可以提高电加热装置的美观性。所述保护筒3可采用金属材质管材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保护筒3端部通过紧定螺钉4固定在筒体2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降低保护筒3的安装难度,提高保护筒3安装的便利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螺旋嵌装槽21侧旁开设有螺丝孔22,该螺丝孔22内设有限位螺钉5,以通过限位螺钉5将发热体1限定在螺旋嵌装槽21内。通过限位螺钉5的设置可有效地限定发热体1的位置,以避免发热体1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在制造过程中,可将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发热体1固定在螺旋嵌装槽21内。

如图4所示,所述接头保护组件15包括金属接线管头151、软胶管152、塑料封头153,所述金属接线管头151一端套装在金属管11管口上,所述软胶管152一端嵌装在金属接线管头151另一端上,所述塑料封头153套装在软胶管152另一端上,各导线13与共用导线14分别穿过金属接线管头151、软胶管152、塑料封头153。通过金属接线管头151的设置可提高接头保护组件15与金属管11之间的连接强度,而软胶管152与塑料封头153的设置可以对各导线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有助于提高电加热装置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