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车灯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846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OLED车灯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OLED车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车灯即车辆上的灯具,是车辆夜间行驶在道路照明的工具,也是发出各种车辆行驶信号的提示工具。通常,车灯包括前照灯、尾灯、转向灯等。

现有技术中,LED作为汽车后灯的首选光源,已被广泛且成熟应用于各种功能的汽车信号灯上。LED作为点光源,应用于某一功能的信号灯时,一般需要多颗LED来实现一个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不足:

(1)多颗LED的发光效果,不依靠良好的光学反射系统及配光镜的配合使用,很难达到良好的发光均匀性;

(2)由于点光源发光效果的限制,很难通过LED光源控制电路实现多颗LED发光的动态效果,无法实现预期的视觉效果。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使用有机聚合材料作为发光二极管中的半导体(semiconductor)材料,其具有以下两大优势:

(1)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任何光源系统的支持,且OLED发光体的厚度只有1.4毫米,未来的车灯甚至可以做到像贴纸一样粘贴在车位,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在体积上与普通LED产品相比拥有更大的优势;

(2)与LED的点光源相比,OLED拥有面光源和漫反射的特点,光质均匀,可实现无级调光,不会投射任何阴影,使它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车灯产品。

通过对OLED光源进行布局排布,利用其突出的平面光源性能,能够使OLED车灯光源展现出丰富的动态显示效果,从而很好的弥补了现有LED车灯发光的不均匀性,显示效果单一的缺点。因此,如何实现车灯中OLED光源的显示控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LED车灯控制电路,实现了OLED光源的动态显示效果,满足车灯的各种显示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OLED车灯控制电路,所述OLED车灯包含若干个OLED光源,包括微处理器、第一开关群组、第二开关群组和若干个线性恒流模块;每个线性恒流模块与一个OLED光源一一对应;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车灯动画信号生成通断控制信号和亮度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群组与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线性恒流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微处理器发送来的所述通断控制信号生成各个OLED光源的通断开关信号,以经由与所述OLED光源相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控制所述OLED光源的通断;所述第二开关群组与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线性恒流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微处理器发送来的所述亮度控制信号生成各个OLED光源的亮度开关信号,以经由与所述OLED光源相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控制所述OLED光源的亮度。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线性恒流模块供电。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反接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并与所述微处理模块和所述线性恒流模块相连。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反接模块采用防反二极管。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稳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为所述微处理器和/或所述线性恒流模块提供所需的稳压电源。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亮度控制信号采用PWM信号,且根据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控制所述OLED光源的亮度。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断控制信号采用I/O信号。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OLED光源分为若干个屏体组块,每个屏体组块包含的OLED光源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组成线性恒流模组,每个线性恒流模组与所述第一开关群组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开关群组生成的各个屏体组块的通断开关信号控制各个屏体组块中所有OLED光源的通断。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屏体组块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每个屏体组块包含纵向排布的相同数量的OLED光源;所述亮度控制信号包括行亮度控制信号和列亮度控制信号。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OLED车灯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数量较少的开关控制信号的组合,来控制不同开关管的通断,来达到OLED光源多变化性的动态效果;

(2)通过微处理器对一根动画信号线的处理及各开关群组的控制,来达到不同动画信号产生不同OLED光源动态效果;

(3)利用OLED光源的特性使车灯在没有配光镜的配合下依然可以达到出色的发光均匀性;

(4)利用OLED光源电流小的特点,可以直接采用线性恒流的电路控制方式对OLED光源进行供电,降低了电路成本,极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OLED车灯控制电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OLED车灯控制电路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OLED屏体于一实施例的布局结构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OLED屏体于一实施例的发光效果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OLED屏体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效果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OLED屏体于又一实施例的发光效果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微处理器

2 第一开关群组

3 第二开关群组

4 线性恒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OLED车灯控制电路能够实现OLED光源的动态显示效果,满足车灯的各种显示需求,其中OLED车灯包含若干个OLED光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OLED车灯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1、第一开关群组2、第二开关群组3和若干个线性恒流模块4;每个线性恒流模块与OLED车灯中的一个OLED光源一一对应。

微处理器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车灯动画信号生成通断控制信号和亮度控制信号。

其中,车灯动画信号用于表示车灯所展示的动态效果。微处理器通过对车灯动画信号进行解析,生成实现所述动态效果所需的各个OLED光源的控制信号,包括通断控制信号和亮度控制信号。也就是说,通过各个OLED光源的通断控制和亮度控制来实现所需的动态效果。

优选地,微处理器1采用单片机。

第一开关群组2与微处理器1和各个线性恒流模块4相连,用于根据微处理器1发送来的所述通断控制信号生成各个OLED光源的通断开关信号,以经由与所述OLED光源相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控制所述OLED光源的通断。

其中,第一开关群组2包括若干个开关,各个开关分别与各个线性恒流模块一一对应连接,以通过各个线性恒流模块控制与该线性恒流模块对应的OLED光源的通断。具体地,第一开关群组2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通断控制信号,生成各个OLED光源的通断开关信号,通过该通断开关信号控制对应的开关,并经由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实现对应的OLED光源的通断。

第二开关群组3与微处理器1和线性恒流模块2相连,用于根据微处理器1发送来的所述亮度控制信号生成各个OLED光源的亮度开关信号,以经由与所述OLED光源相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控制所述OLED光源的亮度。

其中,第二开关群组3包括若干个开关,各个开关分别与各个线性恒流模块一一对应连接,以通过各个线性恒流模块控制与该线性恒流模块对应的OLED光源的亮度。具体地,第二开关群组3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亮度控制信号,生成各个OLED光源的亮度开关信号,通过该亮度开关信号控制对应的开关,并经由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控制对应的OLED光源的亮度。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模块(图中未示出),电源模块用于为微处理器和各个线性恒流模块供电。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反接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并与所述微处理模块和所述线性恒流模块相连。具体地,可以在电源模块和微处理模块之间设置有防反接模块,在电源模块和线性恒流模块之间设置有防反接模块。当然,也可以在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设置一个防反接模块,并将该防反接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微处理模块和线性恒流模块。

优选地,所述防反接模块采用防反二极管。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稳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为所述微处理器和/或所述线性恒流模块提供所需的稳压电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稳压模块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亮度控制信号采用PWM信号,且根据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控制所述OLED光源的光通量,即OLED光源的亮度;所述通断控制信号采用I/O信号。具体地,通过I/O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群组中对应开关的通断,通过PWM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二开关群组中对应开关的亮度选择,从而通断控制信号(I/O信号)和亮度控制信号(PWM信号)的先后顺序及两种信号的搭配组合,实现OLED车灯的动态效果显示。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PWM信号也可以作为I/O信号来使用。这样一来,则不实现OLED车灯渐变效果,仅通过时序等方式实现先后通断的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OLED车灯的OLED光源的布局时,将所述若干个OLED光源分为若干个屏体组块,每个屏体组块包含的OLED光源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组成线性恒流模组,每个线性恒流模组与所述第一开关群组相连,并根据所述第一开关群组生成的各个屏体组块的通断开关信号控制对应屏体组块中所有OLED光源的通断。通过上述结构,将OLED车灯的屏体划分为若干个屏体组块,并将每个屏体组块对应的线性恒流模块组成线性恒流模组,进而第一开关群组仅需针对各个线性恒流模组进行控制即可,以实现针对各个屏体组块的通断控制。在实际的OLED车灯的显示操作中,通常是针对一小片区域进行OLED光源控制,故上述结构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且简化了OLED光源的通断控制,仅需一路通断开关信号,即可控制一个屏体组块中所有OLED光源的通断。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将所述若干个屏体组块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每个屏体组块包含纵向排布的相同数量的OLED光源,则所有OLED光源形成了行列分布。对应的,所述亮度控制信号包括行亮度控制信号和列亮度控制信号。通过该行亮度控制信号和列亮度控制信号在第二开关群组中生成对应的亮度开关信号,从而能够以行和列的形式控制OLED光源的亮度变化,从而实现OLED车灯的动态效果显示,满足实际车灯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车灯包括前照灯、尾灯、转向灯等等,能够满足各种车灯信号显示的需求。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OLED车灯。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OLED车灯包括电源模块M1、输入防反接电路M2、稳压源M3、单片机M4、第一开关群组M5、第二开关群组M6以及线性恒流模组M7和M8。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OLED车灯包括上屏体和下屏体两部分。其中上屏体包括N个屏体组块(屏体上1、屏体上2…..屏体上N),每个屏体组块包括纵向排布的3个OLED光源,如(上1-A、上1-B和上1-C)、(上2-A、上2-B和上2-C),直至(上N-A、上N-B和上N-C)。下屏体包括N个屏体组块(屏体下1、屏体下2….屏体下N),每个屏体组块包括纵向排布的3个OLED光源,如(下1-A、下1-B和下1-C)、(下2-A、下2-B和下2-C),直至(下N-A、下N-B和下N-C)。因此,OLED车灯构成6行N列的OLED光源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屏体组块所包含的OLED光源的个数可以是任意数量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应地,第一开关群组M5用于发送通道开关信号至线性恒流模组M7和M8,第二开关群组M6用于发送亮度开关信号至每个OLED光源。线性恒流模组M7中的线性恒流模块与上屏体中的OLED光源一一对应连接;线性恒流模组M8中的线性恒流模块与下屏体中的OLED光源一一对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OLED车灯的屏体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等,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长方形。同样地,每个屏体组块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形式。

具体地,电源模块M1输入值防反接电路M2。该防反接电路M2包括两个并联的防反二极管D1和D2。其中一路电源输入防反二极管D1的正极,电流从防反二极管D1的负极流出,流至线性恒流模组M7和M8,从而为线性恒流模组M7和M8供电,进而实现对上屏体和下屏体的供电。另一路电源输入防反二极管D2的正极,电流从防反二极管D2的负极流出,流至稳压源给稳压源提供电源M3以得到所需的稳压电源,稳压源M3的输出5V或3.3V电压至单片机M4的供电端,从而实现对单片机M4的供电。

车灯动画信号经过防反二极管D3后进入的单片机M4的信号输入捕获口,单片机M4对该车灯动画信号进行解析,经由I/O口和PWM口分别输出作为通断控制信号的I/O信号和作为亮度控制信号的PWM信号。其中,I/O信号输入至第一开关群组M5,从而得到对应线性恒流模组对应的通断开关信号。具体地,I/O信号通过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线性恒流模组所对应的屏体组块中各个OLED光源的通和断。PWM信号输入第二开关群组M6,从而得到对应的各个OLED光源的亮度开关信号。具体地,PWM信号通过输出的占空比信号控制各个OLED光源的亮暗渐变效果。在该实施例中,PWM信号包括行亮度控制信号PWM-A、PWM-B和PWM-C,分别用于控制标识为A、B和C的各行OLED光源的亮度;同时包括列亮度控制信号PWM-1、PWM-2…….PWM-N,分别用于控制第1、2…..N列的OLED光源的亮度。

具体地,单片机M4输出的一个PWM信号PWMA控制标识为A(上1-A,上2-A,上3-A,……,上N-A,下1-A,下2-A,下3-A,……,下N-A)的OLED光源的亮度;单片机M4输出的第二个PWM信号PWMB控制标识为B(上1-B,上2-B,上3-B,……,上N-B,下1-B,下2-B,下3-B,……,下N-B)的OLED光源的亮度;单片机M4输出的第三个PWM信号PWMC控制标识为C(上1-C,上2-C,上3-C,……,上N-C,下1-C,下2-C,下3-C,……,下N-C)的OLED光源的亮度,通过PWMA、PWMB、PWMC三个PWM信号的占空比和发送时间来控制OLED从内圈至外圈的光源渐变或动态显示效果。单片机M4输出的一个PWM信号PWM1控制最左边1列(上1-A,上1-B,上1-C,下1-A,下1-B,下1-C)的所有OLED光源的亮度;单片机M4输出的一个PWM信号PWM2控制左边第2列(上2-A,上2-B,上2-C,下2-A,下2-B,下2-C)的所有OLED光源的亮度;……,单片机M4输出的一个PWM信号PWMN控制最右边列(上N-A,上N-B,上N-C,下N-A,下N-B,下N-C)的所有OLED光源的亮度。单片机M4输出的一个I/O信号“I/O上”控制该上屏体中所有的OLED光源的亮和灭;单片机M4输出的一个I/O信号“I/O下”控制下屏体中所有的OLED光源的亮和灭。

因此,该实施例中,通过线性恒流模组M7和M8对OLED光源做电源供电,通过单片机M4对输入的车灯动画信号的辨别,以及相应的逻辑处理后,使单片机M4输出I/O信号(高低电平信号)和PWM信号(占空比调光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群组M5和第二开关群组M6的开关,开关群组的开关输出与线性恒流模组的调光使能用以控制线性恒流模组对OLED光源供电的通断,来达到OLED的动态显示效果。其中,开关群组中的开关一般由三极管或MOS管组成。

下面详细阐述一下该实施例中的OLED车灯的动态效果显示。

如图4所示,将上“1-A,上2-A,上3-A,……,上N-A”及“下1-A,下2-A,下3-A,……,下N-A”内圈作为一个整体A;将上“1-B,上2-B,上3-B,……,上N-B”及“下1-B,下2-B,下3-B,……,下N-B”中圈作为一个整体B;将上“1-C,上2-C,上3-C,……,上N-C”及“下1-C,下2-C,下3-C,……,下N-C”外圈作为一个整体C。内圈A,中圈B和外圈C分别受控于PWMA,PWMB,PWMC信号控制的开关组,PWMA/PWMB/PWMC输出占空比信号,例如从10%逐渐变化到100%,从而实现从内圈A到外圈C亮度渐变的动态效果。

如图5所示,将屏体上1和屏体下1作为一个整体屏体模组1;将屏体上2和屏体下2作为一个整体屏体模组2;以此类推,将屏体上N和屏体下N作为一个整体屏体模组N。自左至右屏体模组1~N分别受控于PWM1,PWM2,……,PWMN信号控制的开关组,PWM1~PWMN输出占空比信号以及发送时间,例如从10%逐渐变化到100%,从而实现从左到右时序点亮并且亮度渐变的动态效果。当然,也可以通过PWM1,PWM2,……,PWMN信号输出的高低电平来控制第二开关群组中的开关,以实现不带渐变的、按照一定时序点亮效果。

如图6所示,将屏体上1~屏体上N作为一个整体屏体模组上;将屏体下1~屏体下N作为一个整体屏体模组下。屏体模组上和屏体模组下分别受控于I/O上和I/O下信号控制的开关组,I/O上和I/O下输出高低电平,从而实现屏体模组上和屏体模组下轮流切换的动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OLED车灯控制电路通过数量较少的开关控制信号的组合,来控制不同开关管的通断,来达到OLED光源多变化性的动态效果;通过微处理器对一根动画信号线的处理及各开关群组的控制,来达到不同动画信号产生不同OLED光源动态效果;利用OLED光源的特性使车灯在没有配光镜的配合下依然可以达到出色的发光均匀性;利用OLED光源电流小的特点,可以直接采用线性恒流的电路控制方式对OLED光源进行供电,降低了电路成本,极具实用性。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