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7174发布日期:2018-08-24 19:1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等小型厨房家电已经成为千家万户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共同点是内部均设置有加热元件。按照加热原理不同,加热元件的加热方式通常有如下几种:电热盘或电热管加热、红外加热和电磁加热。

其中,对于电热盘或电热管加热的方式,电热盘或电热管在通电后自身发热,热量传递给锅具,对锅具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对锅具的材料没有太多限制,但是由于电热盘或电热管自身的热惯性较大,在断电后,电热盘或电热管自身仍然具有一定的热量,导致控温的精确度较低。

对于红外加热的方式,加热元件通电后发射红外线,锅具吸收红外线后自身的原子产生振动而发热。该加热方式的热惯性较小,温度控温精度较高。但是由于不同材料及厚度的锅具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该加热方式对锅具的材料有一定的限制。

对于电磁加热方式,加热元件通电后发射电磁波,电磁波穿过锅具所产生的涡流能够促使锅具自身的原子产生振动而发热,该加热方式的热惯性较小,能够达到较精确的控温效果。但是电磁加热的方式对锅具的限制较大,要求锅具的制作材料必须含铁,其它的玻璃、陶瓷、铝合金等材料制成的锅具都无法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

综上,上述三种加热方式分别具有控温精确度较低或对锅具限制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既能够降低对锅具种类的限制,又能够提高控温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包括:下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连的面板,所述面板的表面设有软磁材料层。

本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下壳体和与下壳体相连的面板,并在面板的表面设置软磁材料层,软磁材料层能够感磁发热,进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较低,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面板的温度高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消失,不再发热;当面板的温度降低至低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恢复,重新发热,有利于实现精确控温。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面板朝向所述下壳体的表面。将软磁材料层设置在面板朝向所述下壳体的表面,相当于软磁材料层位于面板与下壳体围成的空间内,有利于保护软磁材料层不接触水或油污,避免被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面板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将软磁材料层设置在面板背离下壳体的表面,即软磁材料层与锅具直接接触,有利于加快热量传递,提高加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面板朝向所述下壳体的表面以及背离所述下壳体的表面。在面板的两个表面均设置有软磁材料层,两个软磁材料层都能够进行感磁加热,有利于提高加热功率,进一步降低对锅具材料的限制。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的厚度为0.1mm至3mm。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背离所述面板的表面还设有导热层。导热层用于提高热量从软磁材料层传递至锅具的速度,且在软磁材料层与锅具之间设置导热层,相当于导热层直接与锅具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导热速度,减少热量损失。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与所述面板之间还设有导热层。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背离所述面板的表面还设有外观层,能够隔离油污实现易于清洗的效果,或达到保护软磁材料层、提高视觉效果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为30°至400°。

可选的,所述软磁材料层包括:铁氧体软磁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面板与软磁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面板与软磁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面板与软磁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设置导热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设置导热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图8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设置外观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图10中C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设置外观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图12中D区域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1-下壳体;

2-面板;

21-内表面;

22-外表面;

3-软磁材料层;

4-导热层;

5-外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可以为电磁炉、电磁炒锅等,也可以为其它采用电磁加热原理进行加热的器具。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包括:下壳体1、与下壳体1相连的面板2,面板2的表面设有软磁材料层3。

下壳体1与面板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可设置电磁加热元件。本实施例中仅以电磁炉为例,则电磁加热元件具体为线圈盘,线圈盘通电后发射电磁波。

面板2包括功能区和加热区,其中,加热区用于对锅具进行支撑。功能区设置有机械按键或触摸按键,用户可通过按键进行启停加热及功能设定。

上述功能区和加热区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功能区可采用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避免用户在操作按键时被烫伤,而加热区采用有利于电磁波穿过的材料制成,且加热区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通常,加热区采用微晶面板,既具有较好的电磁波穿透性,又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对锅具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在面板2的表面设置软磁材料层3,软磁材料层3可采用软磁材料制成。软磁材料具有感磁性能,能够切割磁力线产生涡流,促使软磁材料层3中的原子发生振动而使自身热量升高,进而对锅具进行加热。因此,上述电磁加热器具对锅具的要求大大降低了,采用玻璃、陶瓷、铁、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的锅具都能够应用于上述电磁加热器具上。

由于现有的能适用于电磁炉的锅具的制作材料都是普通导磁材料,其居里温度在700°左右。而在电磁加热器具的使用过程中,锅具及面板的温度通常在180°至400°之间,因此,锅具本身一直处于感磁加热的状态。而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软磁材料层3的居里温度低于普通导磁材料的居里温度,大多数的软磁材料的居里温度均低于400°。则当面板的温度低于软磁材料的居里温度时,软磁材料具有顺磁性,处于感磁加热的状态;而当面板的温度高于软磁材料的居里温度时,软磁材料的顺磁性消失,不再进行感磁加热,有利于实现精确控温。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下壳体和与下壳体相连的面板,并在面板的表面设置软磁材料层,软磁材料层能够感磁发热,进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较低,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面板的温度高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消失,不再发热;当面板的温度降低至低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恢复,重新发热,有利于实现精确控温。

并且,采用软磁材料层3自身能够感磁发热,因此对锅具没有较大的限制,除了铁质锅具之外,其它的如玻璃、陶瓷、铝等材料制成的锅具都能够应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如若采用铁质锅具,软磁材料层3和锅具二者都能够发热,提高了电磁波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加热功率。

现有技术中,在玻璃或陶瓷锅具的底面设置感磁加热膜,使其能够应用于电磁加热锅具。但要求玻璃及陶瓷锅具本身具有较好的耐温性,且对感磁加热膜与锅具的贴合工艺的要求较高。而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软磁材料层3承担了一部分加热功率,能够降低对玻璃及陶瓷锅具本身耐温性的要求,以及对感磁加热膜与锅具的贴合工艺的要求。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电磁加热器具进行优化,尤其是对软磁材料层3在面板2上的设置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面板与软磁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面板2具有两个表面,其中,将朝向下壳体1的表面称为内表面21,将背离下壳体1的表面称为外表面22。

软磁材料层3设置在面板2的表面上,可以设置在内表面21上,也可以设置在外表面22上。或者,在内表面21和外表面22上均设置有软磁材料层3。

图3展示的是面板2的外表面22上设置软磁材料层3。将软磁材料层3设置在面板2背离下壳体1的外表面22,使得软磁材料层3与锅具直接接触,有利于加快热量传递,提高加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面板与软磁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面板2的内表面21上设置软磁材料层3。将软磁材料层3设置在面板2朝向下壳体1的内表面21,相当于软磁材料层3位于面板2与下壳体1围成的空间内,有利于保护软磁材料层不3接触水或油污,避免被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面板与软磁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5所示,面板2的内表面21和外表面22上均设置有软磁材料层3,位于面板2两侧的软磁材料层3都能够进行感磁发热,提高了加热功率。并且当面板2的温度高于软磁材料层3的居里温度之后,感磁材料层3停止感磁发热,实现精确控温。

上述软磁材料层3的厚度可以根据面板2的厚度、加热功率的需求来设定,本实施例中,将软磁材料层3的厚度设置为0.1mm至3mm。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下壳体和与下壳体相连的面板,并在面板的表面设置软磁材料层,软磁材料层能够感磁发热,进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较低,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面板的温度高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消失,不再发热;当面板的温度降低至低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恢复,重新发热,有利于实现精确控温。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电磁加热器具进行优化。

在软磁材料层3背离面板2的表面还设有导热层,导热层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以快速将软磁材料层3发出的热量传递给锅具,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

针对第二实施例中提到的软磁材料层3可以设置于面板2的内表面21和/或外表面22的方案,在软磁材料层3中背离面板2的表面都可以设置有导热层。本实施例仅以在面板2的外表面22设置软磁材料层3的方案为例,对导热层的设置方式进行说明。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设置导热层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图6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面板2的外表面22设置软磁材料层3,软磁材料层3的下表面与面板2接触,软磁材料层3的上表面(即:背离面板2的表面)设置有导热层4。导热层4用于提高热量从软磁材料层3传递至锅具的速度,且在软磁材料层3与锅具之间设置导热层4,相当于导热层4直接与锅具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导热速度,减少热量损失。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设置导热层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图8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在面板2的外表面22设置软磁材料层3,软磁材料层3的下表面与面板2接触,软磁材料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导热层4,即:在软磁材料层3与面板2之间设置导热层4。

进一步的,导热层4可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制成,作为导热金属层。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下壳体和与下壳体相连的面板,并在面板的表面设置软磁材料层,软磁材料层能够感磁发热,进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较低,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面板的温度高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消失,不再发热;当面板的温度降低至低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恢复,重新发热,有利于实现精确控温。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电磁加热器具进行优化。

在软磁材料层3背离面板2的表面还可以设置外观层,该外观层可以具有一定的隔离功能,也可以不具有隔离功能而仅具有遮盖及提高外观视觉效果。

对于具有一定隔离功能的外观层,例如:外观层可以为不沾油涂层,以使在烹饪过程中喷溅到外观层上的油渍能够被轻松擦除,并且也能够起到防水防油污的效果,避免水或油污腐蚀软磁材料层3。

对于仅用于提高外观视觉效果的外观层,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敷设在软磁材料层3的表面上。外观层上可以设置商标或其它图案,用于遮盖下面的软磁材料层3,并提高视觉效果。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设置外观层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图10中C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面板2的外表面22上设置软磁材料层3,在软磁材料层3背离面板2的表面上设置外观层5。

可采用热喷涂工艺将外观层5的制作材料涂覆在软磁材料层3的表面,形成外观层5。采用热喷涂工艺所形成的外观层5与软磁材料层3的结合力较好。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软磁材料层3中背离面板2的表面设置导热层4,在导热层4中背离软磁材料层3的表面设置外观层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器具中设置外观层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3为图12中D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面板2的外表面22上设置软磁材料层3,在软磁材料层3的上表面设置导热层4,在导热层4的上表面设置外观层5。若外观层5采用不沾油涂层,能够对导热层4和软磁材料层3进行保护,避免水或油污腐蚀导热层4或软磁材料层3。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下壳体和与下壳体相连的面板,并在面板的表面设置软磁材料层,软磁材料层能够感磁发热,进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较低,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面板的温度高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消失,不再发热;当面板的温度降低至低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恢复,重新发热,有利于实现精确控温。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电磁加热器具进行优化。尤其是对软磁材料层3的材料和性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上述软磁材料层3能够在温度低于自身的居里温度后进行感磁发热,且在温度高于自身的居里温度后停止感磁发热。因此,软磁材料层3的制作材料可根据电磁加热器具所需的加热功率及加热温度来进行设定,以使软磁材料层3的居里温度为30°至400°,能够适应于大部分的烹饪过程,并能够达到较高的控温精度。

另外,软磁材料层3采用软磁材料制成,软磁材料分为:铁氧体软磁材料及其它金属软磁材料。其中,铁氧体软磁材料包括锰锌铁氧体和镍锌铁氧体,其它金属软磁材料的成分包括Fe,Mo,Ni,Mn,Co,Al,Ti,V,Cu,Cr及稀土元素。

因此,上述软磁材料层3可直接采用铁氧体软磁颗粒制成,也可以采用上述其它金属软磁颗粒制成。可采用热喷涂工艺将软磁材料涂覆在面板2的表面,形成软磁材料层3。采用热喷涂工艺所形成的软磁材料层3与面板2的结合力较好,使得温度传递速度较快且均匀,有利于提高加热功率,以及对锅具进行全方位加热。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下壳体和与下壳体相连的面板,并在面板的表面设置软磁材料层,软磁材料层能够感磁发热,进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较低,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面板的温度高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消失,不再发热;当面板的温度降低至低于软磁材料层的居里温度后,软磁材料层的感磁能力恢复,重新发热,有利于实现精确控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