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柜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937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柜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柜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柜是一种用于容纳各种电气元器件的装置,内部的各种电气元器件按照电气图有规律地组装连接,从而完成电力中的电压或电流转换,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用途的电压或电流。由于电柜内需要完成各种电力工作,所以电柜内的热量会因高功率电气元器件的长时间工作而越聚越多,若不能及时将电柜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很容易因高温气体而损坏电气元器件,甚至会发生火灾现象。现有技术中的电柜往往是在电柜内装配若干个风扇,通过风扇将电柜内部的热量鼓吹到电柜外;但是,这种电柜散热方式一方面会造成电柜四周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地方的空气温度,很容易使得四周空气因积聚过多热量而损坏四周的环境,严重时还可能发生火灾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风扇只是将电柜内的空气鼓吹到电柜外,当四周的空气温度随之升温到一定时,则无法再将电柜内的热量鼓吹带电柜外,因为此时电柜四周的空气温度与电柜内的温度已相差不多,因此,这种自带散热风扇的电柜装置散热性能差,撒热方式只适合用于散发少许热量电柜内,不太适合散发大热量的电柜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柜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带散热风扇的电柜装置散热性能差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柜散热装置,包括有柜体、冷凝器、鼓风机以及固定盒;所述固定盒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固定盒内,所述鼓风机固定在所述固定盒内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柜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鼓风机的排气口与所述柜体的内部连通。

优选地,该冷凝器包括有壳体和冷却管;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固定盒内;所述冷却管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壳体的冷却液进口与外部冷却源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壳体的冷却油出口与外部冷却液的进液口连通。

优选地,该冷却管为铜管。

优选地,该电柜散热装置还包括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柜体上;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鼓风机电性连接。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方面,由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柜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鼓风机的排气口与所述柜体的内部连通,所以本实用新型利用鼓风机高速运行产生的离心气流,使得柜体内部的高温气流经冷凝器的进气口流入到冷凝器内冷却成低温气流,然后再经过鼓风机的出气口和鼓风机的吸气口进入到鼓风机内,最后从鼓风机的排气口进入到柜体内,形成气流循环过程,使得柜体内的热量不断冷却,提高了该电柜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由于所述鼓风机固定在所述固定盒内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上方,而高温空气从下到上运动,低温空气从上往下运动,通过风扇往上输送低温空气,压缩高温空气进入电柜底部后被压缩进入冷凝器中,冷凝器转化高温空气为低温空气,供风扇继续吹入电柜,循环转化,使电柜内部能够完全转化为低温空气,使得柜体内部的高温空气可以迅速高速地冷却降温,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柜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柜体;2-冷凝器;3-鼓风机;4-固定盒;5-控制器;20-壳体;21-冷却液进口;22-排液口;23-冷却液出口;24-冷却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的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柜散热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柜散热装置,包括有柜体1、冷凝器2、鼓风机3以及固定盒4;所述固定盒4设置在所述柜体1上;所述冷凝器2安装在所述固定盒4内,所述鼓风机3固定在所述固定盒4内并位于所述冷凝器2的上方;所述冷凝器2的进气口与所述柜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气口与所述鼓风机3的吸气口连通;所述鼓风机3的排气口与所述柜体1的内部连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盒4可通过胶粘方式或螺纹旋合方式固定在所述柜体1上;所述冷凝器2安装在所述鼓风机3的正下方,使得冷凝器2的出气口与所述鼓风机3的吸气口连接更轻便;所述冷凝器2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所述柜体1内部的空气连通,使得所述柜体1内部的空气可以之间进入到冷凝器2内部进行冷却降温;所述所述鼓风机3的排气口通过导管与所述柜体1的内部连通。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方面,由于所述冷凝器2的进气口与所述柜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气口与所述鼓风机3的吸气口连通,所述鼓风机3的排气口与所述柜体1的内部连通,所以本实用新型利用鼓风机3高速运行产生的离心气流,使得柜体1内部的高温气流经冷凝器2的进气口流入到冷凝器2内冷却成低温气流,然后再经过鼓风机3的出气口和鼓风机3的吸气口进入到鼓风机3内,最后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进入到柜体1内,形成气流循环过程,使得柜体1内的热量不断冷却,提高了该电柜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由于所述鼓风机3固定在所述固定盒4内并位于所述冷凝器2的上方,而高温空气从下到上运动,低温空气从上往下运动,通过鼓风机3往上输送低温空气,压缩高温空气进入电柜底部后被压缩进入冷凝器2中,冷凝器2转化高温空气为低温空气,供风扇继续吹入电柜,循环转化,使电柜内部能够完全转化为低温空气,使得柜体1内部的高温空气可以迅速高速地冷却降温,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率。

如图2所示,该冷凝器2包括有壳体20和冷却管24;所述壳体20安装在所述固定盒4内;所述冷却管24固定在所述壳体20内;所述冷却管24的一端通过所述壳体20的冷却液进口21与外部冷却源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冷却管2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壳体20的冷却油出口与外部冷却液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壳体20底部设置有排液口22,该排液口22用于排放所述冷却管24表面产生的水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24为横向盘旋N层(N大于等于3),冷却液经过冷却管24的一端进入到冷却管24内,然后再从冷却管24的另一端流回到冷却源处,而柜体1内部的空气是通过冷凝器2的进气口进入到冷凝器2内,然后再从冷凝器2内部的冷却管24表面穿过去,使得高温空气在冷却管24表面完成热交换,增大了高温空气与冷却管24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高温空气的热交换效率,从而使得该电柜的散热性能更好。

具体地,所述冷却管24为铜管;所述冷却管24表面通过电镀工艺设置有外抗腐蚀层,所述外抗腐蚀层内部设置有不锈钢加硬层;所述不锈钢加硬层内部设置有纯铜层,所述纯铜层内部与钛合金传导层固定连接,所述钛合金传导层内部通过电镀工艺设置有内抗腐蚀层;其中,所述内抗腐蚀层和外抗腐蚀层均由锌材质制成,锌材质抗腐蚀效果较好,通过电镀的方式加工也能使锌附着能力更强;所述不锈钢加硬层通过锻压工艺与纯铜层连接;所述纯铜层通过锻压工艺与钛合金传导层连接,使纯铜层与钛合金传导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为了方便控制协调所述冷凝器2和鼓风机3工作状态,该电柜散热装置还包括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固定在所述柜体1上;所述控制器5的控制端与所述鼓风机3电性连接。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输入不同的控制信息,从而更好地控制鼓风机3的运行状态;当热量过多时,通过增大鼓风机3的运转速度来加快柜体1内部的空气循环;当热量较少时,可以适当控制降低鼓风机3的运转速度,减少电能的损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柜散热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当启动电源后,鼓风机3和冷凝器2开始工作;利用鼓风机3高速运行产生的离心气流,使得柜体1内部的高温气流经冷凝器2的进气口流入到冷凝器2内冷却成低温气流,然后再经过鼓风机3的出气口和鼓风机3的吸气口进入到鼓风机3内,最后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进入到柜体1内,形成气流循环过程,使得柜体1内的热量不断冷却,从而提高了该电柜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