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层盲孔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1742发布日期:2018-07-20 22:2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层盲孔板。



背景技术:

线路板从发明至今,其历史60余年。20世纪初,人们为了简化电子机器的制作,减少电子零件间的配线,降低制作成本等优点,于是开始钻研以印刷的方式取代配线的方法。三十年间,不断有工程师提出在绝缘的基板上加以金属导体作配线。而最成功的是1925年,美国的Charles Ducas在绝缘的基板上印刷出线路图案,再以电镀的方式,成功建立导体作配线。

近十几年来,我国印制电路板(简称PCB)制造行业发展迅速,总产值、总产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由于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价格战改变了供应链的结构,中国兼具产业分布、成本和市场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

印制电路板从单层发展到双面板、多层板和挠性板,并不断地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不断缩小体积、减少成本、提高性能,使得印制电路板在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未来印制电路板生产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是在性能上向高密度、高精度、细孔径、细导线、小间距、高可靠、多层化、高速传输、轻量、薄型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层盲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层盲孔板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铜箔层(1-1),第一铜层(1-3),第二铜箔层(1-2),第一粘结层(2),第三铜箔层(3-1),第二铜层(3-3),第四铜箔层(3-2),第二粘结层(4),第五铜箔层(5-1),第三铜层(5-3)和第六铜箔层(5-2);

所述第一铜箔层(1-1)的厚度是0.01-0.04mm,第一铜层(1-3)的厚度是0.1-0.2mm,第二铜箔层(1-2)的厚度是0.01-0.04mm;

所述第三铜箔层(3-1)的厚度是0.01-0.04mm,第二铜层(3-3)的厚度是0.1-0.3mm,第四铜箔层(3-2)的厚度是0.01-0.04mm;

所述第五铜箔层(5-1)的厚度是0.01-0.04mm,第三铜层(5-3)的厚度是0.1-0.2mm,第六铜箔层(5-2)的厚度是0.01-0.04mm;

所述六层盲孔板具有通孔(6),第一盲孔(7)和第二盲孔(8);所述第一粘结层(2)具有一中空结构(2-1);

所述第一粘结层(2)和第二粘结层(4)的材质为PP。

所述第一粘结层(2)和第二粘结层(4)的厚度为0.15mm。

所述通孔(6)将六层盲孔板贯通,所述第一盲孔(7)将第三铜箔层(3-1),第二铜层(3-3)和第四铜箔层(3-2)贯通;所述第二盲孔(8)将第一铜箔层(1-1),第一铜层(1-3)和第二铜箔层(1-2)贯通。

有益效果:

1、本专利结构简单,制备方便,设计上可以标准化;

2、本专利线路板布线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3、利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造价;

4、本专利的六层盲孔板可在先进构装技术中使用,拥有更佳的电性能及讯号正确性,可靠度好;

5、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以允许超过1A的过大电流通过,避免了因为过大电流流过而造成的线路板工作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六层盲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层盲孔板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铜箔层(1-1),第一铜层(1-3),第二铜箔层(1-2),第一粘结层(2),第三铜箔层(3-1),第二铜层(3-3),第四铜箔层(3-2),第二粘结层(4),第五铜箔层(5-1),第三铜层(5-3)和第六铜箔层(5-2);

所述第一铜箔层(1-1)的厚度是0.01-0.04mm,第一铜层(1-3)的厚度是0.1-0.2mm,第二铜箔层(1-2)的厚度是0.01-0.04mm;

所述第三铜箔层(3-1)的厚度是0.01-0.04mm,第二铜层(3-3)的厚度是0.1-0.3mm,第四铜箔层(3-2)的厚度是0.01-0.04mm;

所述第五铜箔层(5-1)的厚度是0.01-0.04mm,第三铜层(5-3)的厚度是0.1-0.2mm,第六铜箔层(5-2)的厚度是0.01-0.04mm;

所述六层盲孔板具有通孔(6),第一盲孔(7)和第二盲孔(8);所述第一粘结层(2)具有一中空结构(2-1);

所述第一粘结层(2)和第二粘结层(4)的材质为PP。

所述第一粘结层(2)和第二粘结层(4)的厚度为0.15mm。

所述通孔(6)将六层盲孔板贯通,所述第一盲孔(7)将第三铜箔层(3-1),第二铜层(3-3)和第四铜箔层(3-2)贯通;所述第二盲孔(8)将第一铜箔层(1-1),第一铜层(1-3)和第二铜箔层(1-2)贯通。

所述第一铜箔层(1-1),第二铜箔层(1-2),第三铜箔层(3-1),第四铜箔层(3-2),第五铜箔层(5-1)和第六铜箔层(5-2)的厚度相同为0.035mm;所述第一铜层(1-3)和第三铜层(5-3)的厚度相同为0.18mm;所述第二铜层(3-3)的厚度是0.22mm。

所述通孔(6),第一盲孔(7)和第二盲孔(8)的内壁均镀铜层,该铜层的厚度为15-22μm,优选18μm。

所述通孔(6)的孔径为0.15-0.3mm,优选0.18mm。

所述第一盲孔(7)和第二盲孔(8)的孔径为0.1-0.2mm,优选0.15mm。

所述第一盲孔(7)和第二盲孔(8)不在同一个垂直的平面上。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