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8117发布日期:2018-11-24 12:5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控制平台。

背景技术

在工业社会中,生产线上设置有多个生产机器,其流水化作业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完成多道工序,生产线的各种生产机器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组装货加工工序。为了便于控制这些生产机器,一般都会设置工业控制平台集中控制相邻的几台生产机器。然而,这些工业控制平台的高度较为固定,不方便调节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度调节较为容易的工业控制平台。

一种工业控制平台,包括底座、伸缩杆与控制平台,所述底座固定于地面上,所述伸缩杆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平台安装于所述伸缩杆的顶部,所述控制平台上设置有倾斜平面,所述倾斜平面相对地面倾斜,所述倾斜平面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撑筒、插设杆与螺纹套,所述支撑筒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插设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平台的底部,另一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支撑筒中,所述螺纹套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筒上并与所述插设杆螺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向外凸设有卡止环肋,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凹设有套设环槽,所述卡止环肋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套设环槽内,以使所述螺纹套与所述支撑筒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套的上部形成有螺纹筒,所述插设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筒套设于所述插设杆上并螺合于所述插设杆的外螺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套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支撑筒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插设杆的周面滑动地抵持于所述支撑筒的内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旋转套环,所述控制平台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拉簧,所述多个拉簧的端部均连接于所述旋转套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拉簧之间的间距沿朝向所述旋转套环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筒上凹设有旋转环槽,所述旋转套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转环槽内,所述旋转套环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筒的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套环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螺纹套的旋转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拉簧相对所述插设杆倾斜设置,所述控制平台的底面与地面平行。

所述工业控制平台上的多个控制按钮用于控制生产设备,而当需要调整所述控制平台的高度时,通过调节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即可改变所述控制平台的高度,进而提高所述工业控制平台的方便性,以适应不同厂房的高度要求或者使用不同操作者的身高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工业控制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工业控制平台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调节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控制平台。例如,所述工业控制平台包括底座、伸缩杆与控制平台,所述底座固定于地面上。例如,所述伸缩杆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平台安装于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例如,所述控制平台上设置有倾斜平面,所述倾斜平面相对地面倾斜。例如,所述倾斜平面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工业控制平台100,包括底座10、伸缩杆20与控制平台30,所述底座固定于地面上,所述伸缩杆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控制平台安装于所述伸缩杆的顶部,所述控制平台上设置有倾斜平面31,所述倾斜平面相对地面倾斜,所述倾斜平面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32。

所述工业控制平台上的多个控制按钮用于控制生产设备,而当需要调整所述控制平台的高度时,通过调节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即可改变所述控制平台的高度,进而提高所述工业控制平台的方便性,以适应不同厂房的高度要求或者使用不同操作者的身高要求。

例如,为了便于调节所述伸缩杆的高度,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撑筒21、插设杆22与螺纹套23,所述支撑筒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插设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平台的底部,另一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支撑筒中,所述螺纹套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筒上并与所述插设杆螺合。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向外凸设有卡止环肋,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凹设有套设环槽,所述卡止环肋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套设环槽内,以使所述螺纹套与所述支撑筒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的上部形成有螺纹筒,所述插设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筒套设于所述插设杆上并螺合于所述插设杆的外螺纹上。所述螺纹套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支撑筒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插设杆的周面滑动地抵持于所述支撑筒的内表面上。通过设置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筒,从而可以利用所述螺纹套的螺纹筒套设于所述插设杆的外螺纹上,通过旋转所述螺纹套即可调节所述插设杆插入所述支撑筒内的深度,进而提高所述伸缩杆的总体高度,便于改变所述控制平台的高度。

例如,为了便于稳定固持所述控制平台,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旋转套环25,所述控制平台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拉簧26,所述多个拉簧的端部均连接于所述旋转套环上。所述多个拉簧之间的间距沿朝向所述旋转套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支撑筒上凹设有旋转环槽,所述旋转套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转环槽内,所述旋转套环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筒的外径。所述旋转套环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螺纹套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多个拉簧相对所述插设杆倾斜设置,所述控制平台的底面与地面平行。通过于所述控制平台的底面设置多个拉簧,从而可以利用所述多个拉簧将所述控制平台拉持于所述支撑筒上,实现对所述控制平台的稳定固持。

例如,尤其重要的是,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为了便于调节所述控制平台的倾斜角度,所述控制平台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插设杆上。所述多个拉簧的中部均设置有调节组件40,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持件41与调节件45,所述拉簧分为第一拉持段与第二拉持段,所述第一拉持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套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持件上,所述第二拉持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平台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件上。通过调节所述卡持件与所述调节件,可以调节其中部分拉簧的长度,从而可以使得所述控制平台朝预设方向倾斜,进而实现对所述控制平台倾斜方向的调节。

例如,所述卡持件包括框体411、多个转动卡板412与多个压簧413,所述框体的侧壁上凸设有多个挡设块414,所述多个转动卡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多个转动卡板分别抵持于所述多个挡设块上,所述多个转动卡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框体的侧壁上,所述多个压簧分别与所述多个转动卡板连接,所述框体内还凸设有多个连接横杆415,所述多个连接横杆分别位于所述多个转动卡板的下侧,所述连接横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压簧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连接横杆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卡板上,并推动所述转动卡板抵持于所述挡设块上。所述调节件包括横板451、定位板452与抵持弹簧453,所述横板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框体上,所述定位板抵持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卡板远离所述定位平台的一侧,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横板上,所述横板上还凸设有保持块(图未示),所述保持块抵持于所述定位板上,以限制所述定位板的最大旋转角度,所述抵持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板及所述定位板上,以推动所述定位板相对所述横板转动。在需要缩短所述拉簧的长度时,推动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卡持件移动,此时所述横板带动所述定位板抵压对应的转动卡板转动,使得所述转动卡板压缩所述压簧,所述定位板压缩所述抵持弹簧,进而使得所述转动卡板及所述定位板均朝互相远离的方向转动,所述定位板能够越过所述转动卡板,并与另一个所述转动卡板相互卡合,从而实现对所述拉簧的缩短。

例如,为了便于所述横板的移动,所述框架的一侧形成有开口418,所述开口处于远离所述多个转动卡板的一侧,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滑动槽4181,所述横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两个滑动槽上。当需要恢复所述拉簧的长度时,通过拉动所述横板带动所述定位板从所述框架的底部滑出所述框架,并使所述第一拉持段从所述开口中滑出,然后,再将所述横板从所述框架的顶部插入至原先位置,从而可以使得所述拉簧恢复到原有的位置。例如,为了便于所述卡持件的原位返回,所述多个连接横杆处于所述框架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作动杆419,所述作动杆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多个转动卡板上并位于所述多个转动卡板的一侧,当所述卡持件需要回位时,通过按压所述作动杆推动所述多个转动卡板压持对应的压簧,从而脱离所述定位板,此时所述定位板能够沿原路返回,然后再释放所述作动杆,使得所述多个转动卡板在对应的压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并与所述定位板卡合,实现对所述卡持件的定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