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5151发布日期:2018-11-23 21:31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金属分离提纯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石墨原材料的生产受环境约束及生产成本的提高,供应价格越来越高,新的石墨设备的设计及制造越来越朝向节省原材料、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等特点的方向发展。石墨发热体作为金属提纯行业当中重要的一员也不例外。

现用的石墨发热体是由整块的石墨原材料制成,通过车加工将方形柱体加工成圆形柱体,然后通过钻孔加工将圆柱体一端中间掏空直到柱体底部约30CM处,底部再进行打孔及螺纹加工,通过底部通电可使石墨发热体产生热能,融化金属达到提纯目的。

现有的石墨发热体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生产时原材料浪费严重;

石墨发热体单一某处损坏整个发热体必须报废,无法综合利用;

运输过程中不能出现大的震动或者碰撞,否则极易出现破损;

生产过程中容错率极低,几乎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否则全部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其能够大大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并且便于加工以及运输,比现有技术更加节约成本,更利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包括:

顶部石墨连接块;

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所述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用于与电源电连接;

石墨连接件;

石墨发热柱,所述石墨发热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石墨发热柱的同一端均通过所述石墨连接件与所述顶部石墨连接块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石墨发热柱的另外一端均与所述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可拆卸连接。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发热柱的与所述顶部石墨连接块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顶部石墨连接块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石墨连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石墨发热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石墨连接件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发热柱的与所述顶部石墨连接块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顶部石墨连接块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石墨连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石墨发热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石墨连接件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发热柱的与所述顶部石墨连接块连接的一端还具有第一坡面,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壁为第二坡面,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石墨连接件为石墨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与所述石墨发热柱的数量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呈中心对称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发热柱的与所述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具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发热柱的与所述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连接的一端还具有第三坡面,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壁还具有第四坡面,所述第三坡面与所述第四坡面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与所述石墨发热柱的数量对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呈中心对称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具有第一斜坡部和第二斜坡部,所述第一斜坡部与所述第二斜坡部衔接且位于所述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的远离用于与电源电连接的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发热柱的数量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通过顶部石墨连接块、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石墨发热柱以及石墨连接件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整体结构的可拆分。

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适应节约能源需求,使用小块石墨原材料制造,减少原材料用量,局部损坏可以更换部件,增大综合利用率。并且在制造过程中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加工工序,容错率高,即便有错误产生,造成的原料损失非常少。在运输过程中,各个部件可以分别保护相互独立,即便有震动也无妨,更不会发生直接的碰撞,使得各个部件都能够保障其完整,避免破损带来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顶部石墨连接块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第三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标:1-顶部石墨连接块;11-第一连接孔;2-石墨发热柱;3-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1-第二连接孔;32-第一斜坡部;33-第二斜坡部;4-石墨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包括:

顶部石墨连接块1;

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用于与电源电连接;

石墨连接件4;

石墨发热柱2,石墨发热柱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石墨发热柱2的同一端均通过石墨连接件4与顶部石墨连接块1可拆卸连接,多个石墨发热柱2的另外一端均与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石墨发热柱2的数量为三个。

详细的,根据发热功率的不同需求,可以进行石墨发热柱2的数量的变化,相应的连接部件的数量以及连接结构也需要配套调整。

其中,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的数量也是三个。

其中,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单独的卡接、楔式连接或者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楔式连接与螺纹连接共存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楔式连接与螺纹连接共存的连接。

具体的,石墨发热柱2的与顶部石墨连接块1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一外螺纹,顶部石墨连接块1具有第一连接孔11,石墨连接件4具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石墨发热柱2穿过第一连接孔11与石墨连接件4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石墨发热柱2的与顶部石墨连接块1连接的一端还具有第一坡面,第一连接孔11的孔壁为第二坡面,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贴合,实现楔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石墨连接件4为石墨螺母。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孔11的数量与石墨发热柱2的数量对应,多个第一连接孔11呈中心对称分布。

具体的,石墨发热柱2的与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外螺纹,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具有第二连接孔31,第二连接孔31内具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进一步的,石墨发热柱2的与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连接的一端还具有第三坡面,第二连接孔31的孔壁还具有第四坡面,第三坡面与第四坡面贴合,实现楔式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孔31的数量与石墨发热柱2的数量对应,多个第二连接孔31呈中心对称分布。

关于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更为详细的是,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具有第一斜坡部32和第二斜坡部33,第一斜坡部32与第二斜坡部33衔接且位于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的远离用于与电源电连接的连接处。

这样经过双层斜坡设计将导入电流经过两层减弱,达到实际使用电流,这样可避免石墨发热柱2直接受到大电流冲击而损坏。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现有技术中,方形柱体重约190kg,加工完成后成品重约45kg,直接浪费约145kg(减重部分成为了粉末无法再利用)。成品运输期间容易损坏,现有技术是以顶部连接,连接处强度小。再加上生产容错率低,使得现有的石墨发热体加工时的损耗大,使用时的损耗大,在运输中的损耗也大,对于石墨原材料的耗损控制都是不利的,制造石墨发热体的成本高,使用成本也高。针对这些问题,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

这种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采用三根石墨发热柱2一头固定在一块顶部石墨连接块1上,石墨发热柱2另一头固定在三块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上,这样某个部件损坏都可以自由更换,这样的结构方式具有制造简单,加工成本低,发热效果好等优点,是非常好的提供热能的方式。

本实施例的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在制造时可以使用小块石墨原材料制造,浪费少,顶部石墨连接块1使用约重3.5kg的原材料制作而成,石墨发热柱2单根是用约重13kg的原材料制作而成,单个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使用约重13kg的原材料制作而成,全部部件原材料重量为81.5kg,比现有技术方案(190kg)原材料使用量下降57%。

本实施例使用三个石墨发热柱2,在减少原材料用量的情况下,使用原有功率,达到原有发热效果。

除了原料节省以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局部损坏可以更换部件,单位使用成本低,四大部件10个小件,任意一个部件损坏都可以单独更换新的备件,其他9个部件可继续使用,比现有技术方案更加节约成本。

与此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为分离包装运输,10个部件均可独立包装,部件与部件之间无任何连接,不怕震动或者碰撞,运输过程不会产生损坏。

由于部件是可以拆分的,生产过程中工艺简单,只需要使用普通机床进行简单车加工、钻孔加工及螺纹加工,容错率高,几乎不会出现错误,即使出现错误,带来的损失也很小。

在使用时,电流从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进入经过石墨发热柱2到达顶部石墨连接块1短路后产生热能。这样便能够通过热能来熔化金属达到提纯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石墨发热体通过顶部石墨连接块1、底部石墨导电连接块3、石墨发热柱2以及石墨连接件4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整体结构的可拆分。

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适应节约能源需求,使用小块石墨原材料制造,减少原材料用量,局部损坏可以更换部件,增大综合利用率。并且在制造过程中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加工工序,容错率高,即便有错误产生,造成的原料损失非常少。在运输过程中,各个部件可以分别保护相互独立,即便有震动也无妨,更不会发生直接的碰撞,使得各个部件都能够保障其完整,避免破损带来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