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5443发布日期:2018-12-18 22:0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其中大部分热量产生自电路板上的控制器等电路元件,如果不能将热量及时散去可能会造成电路元件的损坏。现有技术中散热器大多为整体不可拆分结构,不仅安装时不容易安装至卡槽内,而且每种散热器只能适用于一种尺寸的电路板,特别的对于同一散热器不能替换在不同安装空间的电路板上,造成资源的浪费。散热器上风扇安装孔固定,同样的只能适用于一种风扇规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散热装置,装置本体采用拼装式结构,方便安装与拆卸、散热面积大、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安装空间且可安装不同尺寸的风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散热部,每组散热部均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散热件、第二散热件和设置在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底端的固定部;所述第一散热件横截面为L形结构,其中水平段的自由端延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第一铆槽,竖直段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散热鳍片,水平段与竖直段交接处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靠近第一散热件的内侧面设置;所述第二散热件横截面为T形结构,其中水平段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铆槽相匹配的凸榫,另一端设有第二铆槽,第二散热件竖直段的两侧面上设置有散热鳍片,竖直段的端面上设有延端面长度方向设置的螺钉安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件上的散热鳍片自上而下包括A1部、A2部,所述第二散热件上的散热鳍片自上而下包括B1部、B2部和B3部,其中所述A1部与B2部中的散热鳍片一一对应,A1部与A2部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空白区域与第二散热件之间用于安装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B1部与B2之间的距离与B2部内相邻两散热鳍片之间距离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B1部与B2部均为对称结构,B3部与B2之间距离和A1部与A2部之间距离相同,其中B3部在第二散热件上的安装走向与A2部在第一散热件上安装走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散热件固定部和第二散热件固定部,每个所述固定部均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支腿位于散热件底部,第一散热件固定部的第二支腿与连接件位于A2部下方,且第二支腿与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散热件固定部的第二支腿与连接件位于B3部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螺纹安装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钉安装槽,所述螺钉安装槽为T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榫横截面为T形。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散热器本体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散热器为对称性结构,不仅整体可作为散热器使用,而且拆除外侧第一散热件时,剩余部分仍可作为完整结构起到散热作用,且此功能适用于具有不同安装空间的电路板。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散热器上开设有螺纹安装槽,不仅增大了散热面积而且在安装风扇时可适用不同尺寸的风扇,或将风扇安装在散热器侧面上下不同位置。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散热器内留有用于安装三极管的空间,不仅便于安装而且增大了散热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散热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散热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散热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散热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散热件,101、第一铆槽,102、第一螺纹孔,103、散热鳍片,2、第二散热件,201、凸榫,202、第二铆槽,3、螺钉安装槽,4、固定部,401、第一支腿,402、连接件,403、第二支腿,404、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置,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散热部,每组散热部均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散热件1、第二散热件2和设置在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底端的固定部4;所述第一散热件1横截面为L形结构,其中第一散热件1水平段的自由端延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第一铆槽101,第一散热件1竖直段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散热鳍片103,第一散热件1水平段与第一散热件1竖直段交接处设有第一螺纹孔102,所述第一螺纹孔102靠近第一散热件1的内侧面设置;所述第二散热件2横截面为T形结构,其中第二散热件2水平段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铆槽101相匹配的凸榫201,所述凸榫201横截面为T形。另一端设有第二铆槽202,第二散热件2竖直段的两侧面上设置有散热鳍片103,竖直段的端面上设有延端面长度方向设置的螺钉安装槽3,在适用于较小安装空间时,需要将位于两侧的第一散热件1拆除,两第二散热件2仍可作为完整散热装置使用,且螺钉安装槽3用于固定风扇,螺钉安装槽3的使用可将风扇安装在不同散热器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A1部、A2部、B1部、B2部和B3部均指代散热件上散热鳍片103群。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散热件1上的散热鳍片103自上而下分为A1部、A2部,所述第二散热件2上的散热鳍片103自上而下分为B1部、B2部和B3部,其中所述A1部与B2部中的散热鳍片103一一对应,A1部与A2部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空白区域与第二散热件2之间用于安装三极管。B1部与B2之间的距离与B2部内相邻两散热鳍片103之间距离相同。

如图3所示,所述B1部与B2部均为对称结构,B3部与B2之间距离和A1部与A2部之间距离相同,其中B3部在第二散热件2上的安装走向与A2部在第一散热件1上安装走向相同。

所述固定部4包括第一散热件1固定部4和第二散热件2固定部4,每个所述固定部4均包括第一支腿401、第二支腿403和连接件402,所述第一支腿401位于散热件底部,第一散热件1固定部4的第二支腿403与连接件402位于A2部下方,且第二支腿403与连接件40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螺纹孔404;所述第二散热件2固定部4的第二支腿403与连接件402位于B3部下方,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02和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404用于螺纹安装风扇,且所述螺钉安装槽3为T形槽。

第一散热件1与第二散热件2通过第一铆槽101与凸榫201配合使用,卡接为一个散热部。两个散热部对称设置,第二散热件2相邻设置,两个第二铆槽202对接成连接槽;第一散热件1竖直段和第二散热件2竖直段上的散热鳍片103对接形成散热通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