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壳体及电路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4746发布日期:2018-12-21 20:3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壳体及电路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固定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壳体及电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多种附加功能的电子坐便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在具有清洗功能的电子坐便器中,通常设置有清洗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清洗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中设有电路板,适于对清洗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清洗装置实现清洗的功能。电路板连接电导线,需要对电路板进行有效固定以更好的连接电导线,防止接口处松脱而导致接触不良。

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的固定方式通常为螺接固定,即利用螺钉将电路板螺接固定在壳体上。此种固定方式使得电路板的安装较为繁琐,降低安装效率。同时,在发生故障时,也不容易拆卸电路板,不方便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电路板固定安装的方式较为繁琐,并且不方便检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适于与电路板贴合设置的承载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且面对面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板面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适于配合所述承载板限位电路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适于配合所述承载板限位电路板的另一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限位卡槽;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限位卡勾。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限位卡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限位卡勾。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壁,与所述承载板相对设置;第二壁,围绕所述第一壁,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壁、第二壁围成所述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还包括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限位卡勾,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且所述弹性连接部适于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所述限位卡槽和所述限位卡勾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限位卡槽贯穿所述承载板。

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贯穿所述承载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适于在电路板贴合于所述承载板时避让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弹性连接部和限位卡勾,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限位卡勾,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所述弹性连接部穿过所述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的壳体还包括贯穿所述承载板的线束通道。

可选的,所述的壳体还包括适于对所述壳体进行固定的固定卡勾,所述固定卡勾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

可选的,所述的壳体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板边缘位置处的挡板,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以上所述的壳体;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贴合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且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被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承载板之间,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被限位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承载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的限位卡槽,所述电路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卡设固定于所述限位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使壳体包括承载板和固定设置于承载板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能够将电路板的一端压向承载板,与承载板相固定;第二限位部能够将电路板的另一端压向承载板,与承载板相固定,最终实现将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壳体上。本实施例无需利用螺钉等额外的零部件,也无需在承载板上设置螺纹孔,只需将电路板设置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从而能够更为方便的将电路板安装至壳体。并且,在电路板发生故障时,只需将电路板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中取出,而无需旋拧螺钉,从而更为容易的拆卸电路板,方便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壳体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壳体在另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电路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电路板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路板组件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2,一种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壳体100,包括承载板10,承载板10沿第一方向x延伸,形成长条板状结构,适于承载电路板。壳体10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0的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沿第一方向x面对面设置,并且,第一限位部20能够配合承载板10在第二方向y上对电路板的一端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30能够配合承载板10在第二方向y上对电路板的另一端进行限位,以使电路板能够贴合设置于承载板10。其中,第二方向y为垂直于承载板10的方向。

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20能够将电路板沿第一方向x的其中一端压向承载板10,与承载板10相固定;第二限位部30能够将电路板沿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压向承载板10,与承载板10相固定。最终实现将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壳体100上。本实施例无需利用螺钉等额外的零部件,也无需在承载板10上设置螺纹孔,只需将电路板设置在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之间,从而能够更为方便的将电路板安装至壳体100。并且,在电路板发生故障时,只需将电路板从第一限位部20、第二限位部30中取出,而无需旋拧螺钉,从而更为容易的拆卸电路板,方便检修。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0具有限位卡槽20a,第二限位部30具有限位卡勾31。限位卡槽20a能够容纳电路板的一部分以固定电路板的一端,限位卡勾31能够勾住电路板的另一端,以实现将电路板固定至壳体100。

具体的,第一限位部20包括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第一壁21与承载板10相对设置,第二壁22位于第一壁21和承载板10之间,用以固定连接第一壁21和承载板10。其中,第一壁21、第二壁22围成限位卡槽20a,且限位卡槽20a的槽口朝向第二限位部30。并且,第二壁22包括沿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的两个子侧壁22a,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

第二限位部30还包括弹性连接部32,弹性连接部3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0,另一端固定设置限位卡勾31,限位卡勾31朝向第一限位部20。并且,弹性连接部32能够沿第一方向x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限位卡槽20a和限位卡勾31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3,示出了电路板的立体结构图。电路板200沿第一方向x延伸,形成长条板状结构。电路板200上设有功能指示灯61、信号接收器62和处理器63。功能指示灯61具体为LED灯,固定设置在电路板200的正面,用于指示电路板200的工作状态。信号接收器62具体为红外线接收器,固定设置在电路板200的正面,用于接收遥控器所发出的红外线信号。处理器63固定设置在电路板200的背面,用于根据信号接收器62所接收到的信号,向坐便器的清洗装置等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清洗装置等实现清洗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00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部71和第二端部72。其中,第一端部71上设有限位凸起71a。

结合参照图4、图5,电路板200固定设置于壳体100形成电路板组件。其中,电路板200的正面贴合于承载板10,限位凸起71a设置于限位卡槽20a内,限位卡勾31勾住第二端部72。即,第一壁21贴合于电路板200的背面,限位卡勾31勾住电路板200的背面,第一壁21、限位卡勾31和承载板10分别位于电路板200的两侧,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对电路板200进行限位。

同时,第一限位部20、第二限位部30根据电路板200沿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进行设置,使得电路板200的第一端部71相抵于第二壁22,第二端部72相抵于弹性连接部32,能够在第一方向x上对电路板200进行限位。

并且,第二壁22中沿第三方向z面对面设置的两个子侧壁22a的距离根据限位凸起71a沿第三方向z的宽度进行设置,使得两个子侧壁22a能够贴合限位凸起71a,因而能够在第三方向z上对电路板200进行限位。最终保证电路板200能够完全固定于壳体100,避免电路板200与壳体10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防止电路板200的接口处松脱而导致接触不良。

具体的,将电路板200固定至壳体100的方式如下:

将第一端部71对准第一限位部20,并将限位凸起71a沿第一方向x插入至限位卡槽20a中。限位凸起71a插入至限位卡槽20a后,即限定了电路板200的具体位置,此时,能够使第二端部72对准第二限位部30。

通过对限位卡勾31施加作用力,使弹性连接部32发生形变,并带动限位卡勾31沿第一方向x运动,增大限位卡槽20a和限位卡勾31之间的距离,则能够控制电路板200,使电路板200贴合承载板10。此时,卸去对限位卡勾31的作用力,限位卡勾31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以勾住第二端部72,从而实现将电路板200固定至壳体100。

相应的,将电路板200从壳体100上拆卸的方式如下:

对限位卡勾31施加作用力,使弹性连接部32发生形变,并带动限位卡勾31沿第一方向x运动,增大限位卡槽20a和限位卡勾31之间的距离。此时,能够控制电路板200,使电路板200脱离限位卡勾31。待电路板200脱离限位卡勾31后,即能够方便的将限位凸起71a从限位卡槽20a中抽出,实现将电路板200从壳体100上拆卸。

本实施例中,将电路板200固定至壳体100,或将电路板200从壳体100上拆卸的方式均十分简单,无需采用螺钉等额外的零部件,无需在承载板10上设置螺纹孔,也无需利用螺丝刀等额外的工具。从而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在电路板组件发生故障时,方便拆卸检修。

应当理解,壳体100中承载板10的形状需要根据所固定的电路板200的形状进行具体设置。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00呈长条板状结构,因而承载板10也呈长条板状结构,以使电路板200能够较好的贴合于承载板10。若电路板200呈正方形结构,承载板10也可以是相应的正方形结构。

另外,在第一端部71上设置限位凸起71a,这是为了能够与限位卡槽20a相配合。若限位卡槽20a大到能够足够容纳第一端部71,则没有必要设置限位凸起71a,只需将第一端部71插入至限位卡槽20a中即可。

此外,在其他变形例中,可以如此设置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使第一限位部20具有限位卡勾,使第二限位部30具有限位卡槽。或者,使第一限位部20、第二限位部30均具有限位卡勾,此时,两个限位卡勾分别勾住电路板200的第一端部71和第二端部72,以固定电路板200。或者,使第一限位部20、第二限位部30均具有限位卡槽,此时,可以在第一端部71和第二端部72分别设置两个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对应插入至两个限位卡槽内,以固定电路板200。

参照图1、图2,结合图5,承载板10上还设有沿第二方向y贯穿承载板10的安装孔11。如前所述,电路板200的正面上设有功能指示灯61和信号接收器62等元器件,当电路板200固定至壳体100时,需要避让上述元器件。安装孔11的作用即在于此,能够避免承载板10和功能指示灯61、信号接收器62等元器件之间发生干涉。其中,元器件等一般均设置在电路板200的中间位置处,本实施例中,当电路板200固定至壳体100时,电路板200与承载板10的贴合位置位于电路板200的边缘位置处。

进一步的,弹性连接部32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穿过安装孔11。也就是说,弹性连接部32的两端分别位于承载板10的上、下两侧,使得弹性连接部32沿第二方向y具有较长的距离,从而使得弹性连接部32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方便电路板200的安装和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变形例中,安装孔1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限位部20和第二限位部30之间。即,弹性连接部32位于安装孔11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不穿过安装孔11。此时,电路板200沿第一方向x伸出安装孔11与限位卡勾31相配合。

如图1、图5所示,限位卡槽20a沿第二方向y贯穿承载板10。一方面,使得第一限位部20更容易加工,壳体100一般采用塑料材料,使得第一限位部20能够一体注塑成型于承载板10。另一方面,当限位凸起71a插设于限位卡槽20a后,安装第二端部72过程中,限位凸起71a沿第二方向y有活动空间,从而避免限位凸起71a发生断裂。

本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线束通道40,线束通道40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贯穿承载板10,适于容纳电导线。电路板200上设有电导线,电导线电连接清洗装置,以控制清洗装置实现清洗。设置于电路板200的电导线能够被汇聚于线束通道40内,因而能够避免电导线杂乱设置。

具体的,线束通道40位于承载板10的边缘位置处,且线束通道40具有位于承载板10的侧面的开口41,电导线能够通过开口41被汇聚在线束通道40内。进一步的,在开口41位置处还设有阻挡部42,阻挡部42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部分42a和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第二部分42b,电导线适于被汇聚在线束通道40中第一部分42a和第二部分42b所围成的空间内,以防止电导线通过开口41轻易移出线束通道40外。

继续参照图1、图2,壳体100还包括固定卡勾51。固定卡勾51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0,适于和待安装部相配合,以将壳体100固定至待安装部。

壳体100还包括挡板52,挡板52同样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0,位于承载板10的边缘位置处,且垂直于承载板10。其中,一部分挡板52设置于承载板10的正面,另一部分挡板52设置于承载板10的背面。挡板52能够保护电路板200,避免电路板200遭受损坏。并且,通过对挡板52形状的具体设计,还能够改变壳体100的外轮廓,更有利于将壳体100固定至待安装部。

挡板52和承载板10之间还设有加强筋52a,加强筋52a能够提升挡板52和承载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挡板52发生变形。

参照图4、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壳体100和电路板200,电路板200固定设置于壳体100。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