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及预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5715发布日期:2019-07-13 08:5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及预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制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及预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具有优秀立体组装功能的刚挠结合板越来越受欢迎。刚挠板尺寸的缩小也使得挠性区域的面积变得更小,在刚挠板结构设计中,挠性芯板需要贴合覆盖膜,刚挠板外形尺寸和挠性区域面积的变小导致单位生产面积需要贴合覆盖膜数量增长。

然而,传统覆盖膜逐一粘贴覆盖膜的方式,降低了目前覆盖膜粘贴效率,影响刚挠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及预贴结构,该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能够提升覆盖膜的贴覆效率;该预贴结构包括上述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因此,该预贴结构能够提升覆盖膜的贴覆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包括:离型膜,所述离型膜设有用于贴覆于挠性芯板的第一贴合面的第二贴合面,及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相对的第三贴合面,所述离型膜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贴合面和所述第三贴合面的视窗口,所述视窗口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贴合区对应设置,所述视窗口用于显示所述贴合区;及

覆盖膜,所述覆盖膜设有用于贴覆于所述第三贴合面的第四贴合面,所述第四贴合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覆盖膜包括待贴合体和连接体,所述待贴合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口,所述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口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待贴合体连接,所述待贴合体与所述视窗口对应设置,所述待贴合体能够穿过视窗口与所述贴合区贴合配合。

上述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在使用时,将所述离型膜和所述第一挠性芯板通过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贴覆配合,使所述贴合区仅仅暴露在所述视窗口,将所述覆盖膜与所述离型膜通过所述第四贴合面和所述第三贴合面贴覆配合,使所述待贴合体能够设置于所述视窗口并面向所述贴合区,此时,将所述待贴合体贴覆于所述贴合区,贴合完毕后切断所述连接体,并去除剩下的所述覆盖膜及所述离型膜即可,整个覆盖膜的贴合过程简单,便捷;当挠性芯板上需要多数量的贴覆所述覆盖膜时,只需要在所述覆盖膜上设置多个所述待贴合体即可,如此,提高了所述覆盖膜的贴覆效率,即提升了刚挠板的制造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区围成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待贴合体的面积。如此,保证所述待贴合体能够完全的贴覆在所述贴合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贴合体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所述待贴合体按预设规律分布设置,所述视窗口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所述视窗口按预设规律分布设置,所述贴合区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所述贴合区按预设规律分布设置,所述待贴合体、所述视窗口与所述贴合区一一对应。如此,当所述挠性芯板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贴合区时,通过在所述覆盖膜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贴合体,及在所述离型膜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窗口,在使用时将所述待贴合体、所述视窗口与所述贴合区一一对应设置,即可实现批量贴覆所述待贴合体,如此,提高贴覆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挠性芯板还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离型膜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设置,所述覆盖膜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设置。如此,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及所述第三定位部的定位配合,确保所述贴合区能够完全显露在所述视窗口,所述待贴合体能够设置于所述视窗口,并沿所述视窗口贴覆于所述贴合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部为第三定位孔。如此,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及第三定位孔的定位配合来实现所述挠性芯板、所述离型膜及所述覆盖膜的定位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的宽度为0.2mm-0.3mm。如此,在该范围内,连接体既容易切断,又不会在搬运时出现断裂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窗口的宽度与所述待贴合体的宽度之间的差值为0.2mm-0.3mm。如此,确保所述贴合区能够完全显露在所述视窗口,且确保所述待贴合体能够完全贴覆于所述贴合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窗口的边缘围成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待贴合体的面积。所述待贴合体能够穿过视窗口与所述贴合区贴合配合,如此,确保所述待贴合体能够完全贴覆于所述贴合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挠性芯板的面积。如此,确保所述离型膜能够将不需要贴覆所述覆盖膜的区域完全隔离。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预贴结构,包括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还包括挠性芯板,所述挠性芯板设有第一贴合面,所述离型膜通过所述第二贴合面和所述第一贴合面的贴覆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一贴合面,所述覆盖膜通过所述第四贴合面与所述第三贴合面的贴覆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三贴合面。

上述预贴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离型膜和所述第一挠性芯板通过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贴覆配合,使所述贴合区仅仅暴露在所述视窗口,将所述覆盖膜与所述离型膜通过所述第四贴合面和所述第三贴合面贴覆配合,使所述待贴合体能够设置于所述视窗口并面向所述贴合区,此时,将所述待贴合体贴覆于所述贴合区,贴合完毕后切断所述连接体,并去除剩下的所述覆盖膜及所述离型膜即可,整个覆盖膜的贴合过程简单,便捷;当挠性芯板上需要多数量的贴覆所述覆盖膜时,只需要在所述覆盖膜上设置多个所述待贴合体即可,如此,提高了所述覆盖膜的贴覆效率,即提升了刚挠板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挠性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覆盖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预贴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预贴结构,100、挠性芯板,110、第一贴合面,112、贴合区,114、第一定位孔,200、离型膜,210、第二贴合面,220、第三贴合面,230、视窗口,240、第二定位孔,300、覆盖膜,310、第四贴合面,312、待贴合体,314、连接体,316、安装口,318、第三定位孔,400、定位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包括离型膜200,离型膜200设有用于贴覆于挠性芯板100的第一贴合面110的第二贴合面210,及与第二贴合面210相对的第三贴合面220,离型膜200还设有贯穿第二贴合面210和第三贴合面220的视窗口230,视窗口230与第一贴合面110的贴合区112对应设置,视窗口230用于显示贴合区112;及覆盖膜300,覆盖膜300设有用于贴覆于第三贴合面220的第四贴合面310,第四贴合面310开设有安装口316,覆盖膜300包括待贴合体312和连接体314,待贴合体312设置于安装口316,连接体314的一端与安装口316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待贴合体312连接,待贴合体312与视窗口230对应设置,待贴合体312用于与贴合区112贴合配合,视窗口230的边缘围成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待贴合体312的面积。

上述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在使用时,将离型膜200和第一挠性芯板100通过第一贴合面110和第二贴合面210贴覆配合,使贴合区112仅仅暴露在视窗口230,将覆盖膜300与离型膜200通过第四贴合面310和第三贴合面220贴覆配合,使待贴合体312能够设置于视窗口230并面向贴合区112,此时,将待贴合体312贴覆于贴合区112,贴合完毕后切断连接体314,并去除剩下的覆盖膜300及离型膜200即可;整个覆盖膜300的贴合过程简单,便捷;当挠性芯板100上需要多数量的贴覆覆盖膜300时,只需要在覆盖膜300上设置多个待贴合体312即可,如此,提高了覆盖膜300的贴覆效率,即提升了刚挠板的制造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贴合区112围成的面积小于或等于待贴合体312围成的面积。如此,保证待贴合体312能够完全的贴覆在贴合区11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待贴合体31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待贴合体312按预设规律分布设置,视窗口230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视窗口230按预设规律分布设置,贴合区11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贴合区112按预设规律分布设置,待贴合体312、视窗口230与贴合区112一一对应。如此,当挠性芯板100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贴合区112时,通过在覆盖膜300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贴合体312,及在离型膜200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窗口230,在使用时将待贴合体312、视窗口230与贴合区112一一对应设置,即可实现批量贴覆待贴合体312,如此,提高贴覆效率。所有待贴合体312、视窗口230及贴合区112的布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阵列分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挠性芯板100还包括第一定位部,离型膜200包括与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对应设置,覆盖膜300设有与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三定位部,第三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对应设置。如此,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及第三定位部的定位配合,确保贴合区112能够完全显露在视窗口230,且待贴合体312能够设置于视窗口230,并沿视窗口230贴覆于贴合区11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孔114,第二定位部为第二定位孔240,第三定位部为第三定位孔318。如此,通过第一定位孔114,第二定位孔240及第三定位孔318的定位配合来实现挠性芯板100、离型膜200及覆盖膜300的定位安装;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可以为定位销,第二定位部及第三定位部为定位孔。在本次实施例中,通过定位铆钉400穿过第一定位孔114、第二定位孔240及第三定位孔318实现挠性芯板100、离型膜200及覆盖膜300的定位安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体314的宽度为0.2mm-0.3mm。如此,在该范围内,连接体314既容易切断,又不会在搬运时出现断裂的现象;当连接体314的宽度大于0.3mm时,连接体314不容易切断,当连接体314的宽度小于0.2mm时,覆盖膜300在使用时或搬运时,连接体314容易发生断裂。在本次实施例中,连接体314的宽度为0.25mm,此时,连接体314容易切断且具备一定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视窗口230的宽度与待贴合体312的宽度之间的差值为0.2mm-0.3mm。如此,确保贴合区112能够完全显露在视窗口230,且确保待贴合体312能够完全贴覆于贴合区112。当视窗口230的宽度与待贴合体312的宽度小于0.2mm时,当覆盖膜300安装时发生偏移时,待贴合体312难以完全的设置于视窗口230,此时,待贴合体312难以完全的贴覆于贴合区112;当视窗口230的宽度与待贴合体312的宽度大于0.3mm时,不需要贴覆覆盖膜300的区域会显示在视窗口230,如此,待贴合体312容易贴覆于不需要贴覆覆盖膜300的区域,进而,影响挠性芯板100的使用;在本次实施例中,视窗口230的宽度与待贴合体312的宽度之间的差值为0.25mm,如此,便于待贴合体312的贴覆。

进一步,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体314和待贴合体312一体成型。如此,便于待贴合体312和连接体314的批量制造,进一步,提升覆盖膜300的贴覆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视窗口230的边缘围成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待贴合体312的面积。待贴合体312能够穿过视窗口230与贴合区112贴合配合,如此,确保待贴合体312能够完全贴覆于贴合区11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离型膜200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挠性芯板100的面积。如此,确保离型膜200能够将不需要贴覆覆盖膜300的区域完全隔离。

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预贴结构10,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预贴结构10包括用于在挠性芯板上预贴覆盖膜的组件,还包括挠性芯板100,挠性芯板100设有第一贴合面110,离型膜200通过第二贴合面210和第一贴合面110的贴覆配合设置于第一贴合面110,覆盖膜300通过第四贴合面310与第三贴合面220的贴覆配合设置于第三贴合面220。

上述预贴结构10在使用时,通过将离型膜200和第一挠性芯板100通过第一贴合面110和第二贴合面210贴覆配合,使贴合区112仅仅暴露在视窗口230,将覆盖膜300与离型膜200通过第四贴合面310和第三贴合面220贴覆配合,使待贴合体312能够设置于视窗口230并面向贴合区112,此时,将待贴合体312贴覆于贴合区112,贴合完毕后切断连接体314,并去除剩下的覆盖膜300及离型膜200即可,整个覆盖膜300的贴合过程简单,便捷;当挠性芯板100上需要贴覆多数量的贴覆覆盖膜300时,只需要在覆盖膜300上设置多个待贴合体312即可,如此,提高了覆盖膜300的贴覆效率,即提升了刚挠板的制造效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