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7515发布日期:2019-09-17 22:1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机柜,属于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通信机柜是必不可少的设备。通信机柜的外壳通常由钢板制成,呈长方体状,其高度一般都超过2米,重量大都在几百公斤。对于未安装万向轮的通信机柜来说,由于机房内的空间有限,不可能在机房内使用铲车或吊车等吊装设备对机柜进行搬运,因而,在通信机柜内的电气元件安装完成后,需要人力将通信机柜卸下来放到安装位置,这种转移过程中十分费力,通常还借助辅助手推车来进行搬运,由于机柜的体积较大且重量较重,在借助推车来进行搬运时需要利用绳索将其绑定,然后辅助人工扶稳,最少需要三人才能完成搬运工作,最后再将通信机柜从推车上卸到机房地面的过程也费时费力,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信机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信机柜,包括长方体状柜体,所述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来提升柜体的提升装置和用来移动柜体的移动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角铁板、两个板状电磁铁、板状永磁铁,所述第一角铁板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部和水平设置的横板部,所述竖板部的下端与横板部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横板部设置在竖板部的一侧,所述电磁铁设置在竖板部的另一侧,所述电磁铁与竖板部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设置有两个,所述永磁铁设置在电磁铁的正下方;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底部四个拐角处的移动式包角,所述移动式包角包括包角件和万向轮,所述包角件包括托板和设置在托板上方的第二角铁板,所述第二角铁板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与托板相互垂直且第一竖板的下端与托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板与托板相互垂直且第二竖板的下端与托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竖板的一端与第二竖板的一端连接为一体;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托板的下方,所述万向轮的轮座与托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竖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条状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竖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条状第二通孔;相邻的包角件之间设置有磁板,所述磁板的一端固设有与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磁板相互垂直,所述磁板的另一端固设有与第二通孔相适配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磁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置在磁板的内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磁板的外侧固设有最少一个U形提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磁铁与竖板部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所述通信机柜通过在现有柜体的底部加装用来提升柜体的提升装置和用来移动柜体的移动装置,不会改变现有柜体的结构,只需两个人协同配合即可完成整个搬运作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实施效果好;搬运结束后,所述提升装置和移动装置能够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通信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柜体的底部安装有两个磁板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柜体的底部安装有四个磁板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包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包角的结构示意图(侧视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角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角铁板与电磁铁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7所示,所述通信机柜,包括长方体状柜体10,所述柜体10的外壳由钢板制成;所述柜体10的底部设置有用来提升柜体10的提升装置和用来移动柜体10的移动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角铁板20、两个板状电磁铁30、产生与电磁铁30相斥磁力的板状永磁铁40,所述第一角铁板20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板部21和水平设置的横板部22,所述竖板部21的下端与横板部22的首端连接为一体,所述横板部22设置在竖板部21的一侧,所述电磁铁30设置在竖板部21的另一侧,所述电磁铁30与竖板部21相互垂直,所述电磁铁30与竖板部21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40设置有两个,所述永磁铁40设置在电磁铁30的正下方;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10底部四个拐角处的移动式包角50,所述移动式包角50包括包角件51和万向轮52,所述包角件51包括托板511和设置在托板511上方的第二角铁板,所述第二角铁板包括第一竖板512和第二竖板513,所述第一竖板512与托板511相互垂直且第一竖板512的下端与托板5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板513与托板511相互垂直且第二竖板513的下端与托板5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板512与第二竖板513相互垂直构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竖板512的一端与第二竖板513的一端连接为一体;所述万向轮52设置在托板511的下方,所述万向轮52的轮座与托板511固定连接。

为便于叙述,本文所述上、下、左、右、前、后均相对于图1而言。可在柜体10的底部事先垫上垫块的方式,使得柜体1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该间隙可方便将第一角铁板20中的横板部22插入到柜体10的下方。先安装提升装置,将两个第一角铁板20分别扣住柜体10底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电磁铁30设置在柜体10的外部,然后在电磁铁30的正下方安装永磁铁40,给电磁铁30通直流电,电磁铁30和永磁铁40之间产生相斥的磁力,而电磁铁30通电产生的磁力能够将柜体10的底部给磁化使得柜体10的底部以及电磁铁30构成一块产生与永磁铁40相斥磁力的磁铁,该磁铁与永磁铁40之间产生相斥的磁力大于柜体10的重力时,能够将柜体10给提起,从而使得柜体1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存在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横板部22具有托起柜体10的作用。

安装移动装置时,在柜体10底部四个拐角处安装移动式包角50,所述包角件51将柜体10底部的四个拐角给包住,所述第二角铁板被此时的柜体10底部给吸附住,然后给电磁铁30断电,所述柜体10向下落直至万向轮52中的轮子接触地面;然后将永磁铁40从电磁铁30的下方移走,再给电磁铁30通直流电,使得第二角铁板被柜体10的底部给吸附住,此时可通过推动柜体10来搬运所述通信机柜。待到所述通信机柜搬运至指定地点时,在电磁铁30的正下方安装永磁铁40,给电磁铁30通直流电使得万向轮52中的轮子脱离地面,然后利用垫块支撑柜体10,再给电磁铁30断电,取下移动式包角50以及第一角铁板20,完成整个搬运作业。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只需两个人协同配合即可完成整个搬运作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实施效果好。

在推动柜体10的过程中,由于采用电磁铁30通电将四个移动式包角50固定在柜体10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而电磁铁30通电需要有电源不间断给其供电,因此要么在移动柜体10的过程中也同步移动直流电源,要么直流电源不动,采用很长的电源线来满足搬运起始点与终点之间的路径需求,这对于较长搬运路径而言,操作麻烦;因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板512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条状第一通孔5121,所述第二竖板513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条状第二通孔5131;相邻的包角件51之间设置有磁板61,所述磁板61的一端固设有与第一通孔5121相适配的第一挡板611,所述第一挡板611与磁板61相互垂直,所述磁板61的另一端固设有与第二通孔5131相适配的第二挡板612,所述第二挡板612与磁板6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挡板611和第二挡板612均设置在磁板61的内侧。

当万向轮52中的轮子落到地面时,此时给电磁铁30断电并拆掉永磁铁40,然后给柜体10的左右两侧安装有磁板61,如图2所示,此时的第一挡板611正好插入到第一通孔5121,第二挡板612正好插入到第二通孔5131,在磁板61的束缚下,同在柜体10左侧的两个移动式包角50被固定,同在柜体10右侧的两个移动式包角50被固定;然后,同理,给柜体10的前后两侧安装有磁板61,如图3所示,同在柜体10前侧的两个移动式包角50被固定,同在柜体10后侧的两个移动式包角50被固定;这使得所述柜体10在被推动的过程中,四个移动式包角50不会与柜体10的底部发生脱离。其中,磁板61即板状磁铁,能够吸附住柜体10的底部,从而避免发生脱离。所述第一竖板512和第二竖板513起到限位的作用,在柜体10随着移动式包角50一起下落到地面时,即使柜体10的底部与包角件51之间发生轻微的偏移,可通过敲击第一竖板512或第二竖板513来纠偏,从而保证第一挡板611正好插入到第一通孔5121,第二挡板612正好插入到第二通孔5131。由于四个移动式包角50采用磁板61配合第一挡板611和第二挡板612来固定,也就无需通过电磁铁30通电产生的磁力来固定,实施效果好。其中,为便于使用,第一挡板611和第二挡板612的结构相同,第一挡板611的长度等于第二挡板612的长度,第一挡板611的宽度等于第二挡板612的宽度,第一挡板611的厚度等于第二挡板612的厚度;第一通孔5121与第二通孔5131的结构相同,第一通孔5121的长度等于第二通孔5131的长度,第一通孔5121的宽度等于第二通孔5131的宽度。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为方便在后续将磁板61从柜体10的底部处取下,所述磁板61的外侧固设有最少一个U形提手62。

进一步地,为方便第一挡板611插入第一通孔5121,第二挡板612插入第二通孔5131;所述第一挡板611与第一通孔5121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挡板612与第二通孔5131之间为间隙配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现有柜体10的底部加装用来提升柜体10的提升装置和用来移动柜体10的移动装置,不会改变现有柜体10的结构,只需两个人协同配合即可完成整个搬运作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实施效果好;搬运结束后,所述提升装置和移动装置能够重复利用,节约搬运成本。相对于传统搬运方式需要人工将通信机柜从推车上卸到机房地面的过程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搬运过程,省时省力,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