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及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2265发布日期:2019-10-19 03:4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线圈盘及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线圈盘及电磁炉。



背景技术:

线圈盘是电磁炉的核心零部件,电磁炉是通过线圈盘上的感应线圈产生磁场,磁力线切割铁质锅具产生涡流进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的。线圈盘一般安装在电磁炉的壳体内部,同时,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路板。线圈盘的外边缘设置有一组进线孔和出线孔,线圈盘的引线通过进线孔缠绕至线圈盘上,并通过出线孔出线,其中,引线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上的接线端子连接。线圈盘的主要参数为电感值,电感值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电磁炉的性能,例如电磁炉的温升和功率等。影响线圈盘的电感值的因数包括线圈的圈数及线圈的长度等。

现有的线圈盘外边缘处设置有一组进线孔和出线孔,当需调节线圈盘的电感值时,需要整圈增减线圈的圈数以及线圈引线长度。

但是,现有的通过整圈增减线圈的圈数以及线圈引线长度方式来调节线圈盘的电感值的方式,造成电感值的变化值较大,无法对电感值进行微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及电磁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圈盘的电感值无法进行微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和绕设在所述线圈盘支架上的线圈,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所述进出线通道包括进线孔和出线孔,各所述进线孔和各所述出线孔沿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设置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以使线圈引线能够通过任意一组进出线通道进入线圈盘支架内以及从线圈盘支架引出,这样使得线圈引线的长度可以任意增减,从而实现对线圈盘的电感值的微调,以使线圈盘得到最佳配合的电感值,避免了整圈增加线圈的圈数以及线圈引线长度造成电感值变化较大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每组进出线通道设置为包括进线孔和出线孔,且各进线孔和各出线孔沿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这样线圈引线便可通过任意一个进线孔进入线圈盘支架内部,通过任意一个出线孔从线圈盘支架上引出,不仅增大了线圈引线长度的变化范围,实现线圈盘的电感值的粗调和微调,而且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路径独立设置,使得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位置更加明确,进而实现了线圈引线长度增减的可控性。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出线孔分别与所述线圈盘支架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150°。

通过将相邻两个出线孔分别与线圈盘支架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该范围内,不仅使得线圈引线的出线的位置可在该范围内进行任意调整,增大线圈引线长度的变化范围,而且避免了相邻两个出线孔之间的距离过小而无法有效的增减线圈引线的长度,降低了线圈盘的电感值的调节准确性。由于线圈盘支架为圆形结构,且各个出线孔均在线圈盘支架的圆周上,因此相邻两个出线孔分别与线圈盘支架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过大或过小,均会使得相邻两个出线孔的距离过小,导致线圈引线的长度调节范围过小而无法对线圈盘的电感值进行准确调节。

可选的,每组所述进出线通道中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分别与所述线圈盘支架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0°~170°。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每组进出线通道中进线孔和出线孔分别与线圈盘支架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该范围内,在保证线圈引线长度的适当设置,确保线圈盘的电感值在合适的范围内的基础上,使得线圈引线通过该进线孔进入线圈盘支架以及通过该出线孔从线圈盘支架引出时各自独立,避免了进线孔和出线孔距离过近而导致线圈引线在进出线的过程中出现绕线的情况,保证线圈盘的正常工作,也提高了线圈引线过程的安全性。具体的,每组进出线通道中进线孔和出线孔分别与线圈盘支架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每组进出线通道中进线孔和出线孔的距离过小,使得线圈盘的电感值无法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同时也造成线圈引线在进出线的过程中出现绕线的问题,影响线圈盘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存在安全隐患。

可选的,各所述进线孔和所述出线孔的孔径为5mm-10mm。

通过将各个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孔径设置在该范围内,使得线圈引线能够顺利进入至线圈盘支架内进行线圈的缠绕,以及快速从线圈盘支架上引出并连接在电路板的电极上,提高了线圈盘的制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线圈引线无法稳固在线圈盘支架上而影响线圈盘的正常工作。具体的,各个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孔径过小,使得线圈引线穿过进线孔和出线孔的阻力过大,影响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速度,且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孔径过小使得孔壁对线圈引线的摩擦力过大,容易损坏线圈引线;各个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孔径过大,使得线圈引线无法得到进线孔和出线孔的紧密固定,从而使得线圈引线极易在进线孔和出线孔的位置附近松脱,进而影响线圈盘的正常工作。

可选的,所述进线孔和所述出线孔的孔径不同。

通过将进线孔和出线孔设置为不同的孔径大小,使得进线孔和出线孔更易于区分,从而使得线圈引线能够更加准确的通过进线孔进入线圈盘支架内,并通过出线孔从线圈盘支架上引出,保证线圈盘的正常工作,同时,有效的提高了线圈引线的接线效率。

可选的,还包括多个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套设在所述进线孔内和所述出线孔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进线孔和出线孔内设置防护套,有效的防止了线圈引线在通过进线孔进入线圈盘支架内以及通过出线孔从线圈盘支架上引出的过程中,进线孔和出线孔与线圈引线之间的摩擦力对线圈引线造成损坏,影响线圈引线的使用寿命。同时,进线孔和出线孔与线圈引线之间的长期摩擦也极易导致进线孔和出线孔出现扩大甚至破损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进线孔和出线孔内套设防护套也有效的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防护套的设置有效的延长了线圈引线和线圈盘支架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制作成本。

可选的,所述防护套包括防护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防护部的端部且朝向所述防护部的外侧延伸;

所述防护部套在所述进线孔和所述出线孔的内侧壁,所述限位部分别与所述进线孔的孔口和所述出线孔的孔口相抵接。

通过将防护套设置为包括防护部和限位部,防护部套设置在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内侧壁,以使进线孔和出线孔与线圈引线之间通过防护套接触,避免损坏进线孔、出线孔以及线圈引线,通过将防护部两端的限位部抵接在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孔口,使得防护部更加稳定的固定在进线孔和出线孔内,进而提高了防护套的防护效果,且该防护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可选的,套在所述进线孔内的所述防护部的外侧壁与所述进线孔的内径过盈配合,套在所述出线孔的所述防护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出线孔的内径过盈配合。

通过将防护部的外侧壁分别与设置在线圈盘支架外缘的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内径过盈配合,保证了防护部的外侧壁与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内壁紧密贴合,有效提高了防护部与进线孔和出线孔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线圈盘包括多组安装部,多组所述安装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

各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线圈盘支架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线圈盘支架中心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间隔设置三组安装部,且每组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使第一安装孔与线圈盘支架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安装孔与线圈盘支架中心之间的距离,这样任意选择三个安装孔便可实现该线圈盘与电磁炉的外壳的固定,避免了因线圈盘的安装孔位置的单一导致无法实现与不同型号的电磁炉外壳匹配固定的问题,同时,多个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设置使得线圈盘能够选择多个安装位置,实现了线圈盘的方便快捷的固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包括上述的线圈盘。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磁炉上安装具有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的线圈盘,可实现线圈盘的电感值的微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和绕设在线圈盘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进出线通道包括进线孔和出线孔,各进线孔和各出线孔沿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设置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以使线圈引线能够通过任意一组进出线通道进入线圈盘支架内以及从线圈盘支架引出,这样使得线圈引线的长度可以任意增减,从而实现对线圈盘的电感值的粗调和微调,这样便可使线圈盘得到最佳配合的电感值,避免了整圈增加线圈的圈数以及线圈引线长度造成电感值变化较大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每组进出线通道设置为包括进线孔和出线孔,且各进线孔和各出线孔沿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这样线圈引线便可通过任意一个进线孔进入线圈盘支架内部,通过任意一个出线孔从线圈盘支架上引出,不仅增大了线圈引线长度的变化范围,实现线圈盘的电感值的粗调和微调,而且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路径独立设置,使得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位置更加明确,进而实现了线圈引线长度增减的可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分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线圈盘支架;

200—线圈;

300—进出线通道;

310—第一组进出线通道;320—第二组进出线通道;

400—进线孔;

410—第一进线孔;420—第二进线孔;

500—出线孔;

510—第一出线孔;520—第二出线孔;

600—防护套;

610—防护部;620—限位部;

700—安装部;

710—第一安装孔;

720—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分布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100和绕设在线圈盘支架100上的线圈200,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300,进出线通道300包括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各进线孔和各出线孔沿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

具体的,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100和绕设在线圈盘支架100上的线圈200组成,其中,线圈200的形成过程为:线圈引线经进出线通道300的进线孔40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内,并从线圈盘支架100的中心开始向外缠绕,直至缠绕到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完成线圈200的制作,继而将线圈引线从线圈盘支架100上的出线孔500引出。线圈引线在进入线圈盘支架100之前先与电路板的一电极端电连接,线圈引线从线圈盘支架100的出线孔500引出后与电路板的另一电极端连接,从而实现线圈盘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为了实现线圈盘的电感值L的微调,本实施例在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设置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300,以使线圈引线能够通过任意一组进出线通道30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内以及从线圈盘支架100引出,这样使得线圈引线的长度可以任意增减,从而实现对线圈盘的电感值的任意调节,使得线圈盘得到最佳配合的电感值,避免了整圈增加线圈的圈数以及线圈引线长度造成电感值变化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每组进出线通道300包括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且各进线孔400和各出线孔500沿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这样线圈引线便可通过任意一个进线孔40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内部,通过任意一个出线孔500从线圈盘支架100上引出。

下面具体以两组进出线通道30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间隔设置有两组进出线通道300,分别为第一组进出线通道310和第二组进出线通道320,其中,第一组进出线通道310包括第一进线孔410和第一出线孔510,第二组进出线通道320包括第二进线孔420和第二出线孔520,电路板与线圈盘进行电连接时,线圈引线一端与电路板的一电极端电连接,线圈引线的另一端经第一进线孔41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的中心位置,该线圈引线开始从中心位置向线圈盘支架100的边缘开始缠绕,形成线圈200,继而可从第一出线孔510引出该线圈引线,也可从第二出线孔520引出该线圈引线,这样,当需调节线圈盘的电感值L时,线圈引线可最小减小或增加第一出线孔510与第二出线孔520之间的引线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线圈盘支架的外缘仅有一组进线孔和出线孔,线圈引线只能从一个进线孔进入线圈盘支架,从一个出线孔引出,使得当需调节线圈盘的电感值时,只能成圈的增减线圈引线的长度,造成电感值的变化值较大,本实施例不仅能够实现电感值的粗调,也可实现电感值的微调。

类似的,电路板与线圈盘进行电连接时,该线圈引线还可从第二进线孔42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内,并可从第二出线孔520引出该线圈引线,也可从第一出线孔510引出该线圈引线,同样使得线圈引线可最小减小或增加第一出线孔510与第二出线孔520之间的引线长度,从而实现线圈盘的电感值的微调。同时,多个进线孔400的设置使得线圈引线进入线圈盘支架100更加方便快捷,且不同的进线孔400与各个出线孔500之间的线圈引线的长度也会不同,这样使得线圈引线从不同的进线孔40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从同样的出线孔500引出时,便可实现不同线圈引线长度的调整,从而使得电感值的变化范围增大,便于找出最佳配合的电感值。

本实施例通过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间隔设置多个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不仅增大了线圈引线长度的变化范围,实现线圈盘的电感值的粗调和微调,而且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路径独立设置,使得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位置更加明确,进而实现了线圈引线长度增减的可控性。

其中,各个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可均匀设置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也可非均匀分布于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只要能够保证线圈引线能够在预设范围内进行增减,以实现电感值的微调即可。

具体实现时,相邻两个出线孔500分别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可设置在30°~150°。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出线孔510和第二出线孔520分别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即图2中a)为30°~150°,,以使线圈引线的出线位置可在该范围内进行任意调整,例如,当线圈引线从第一进线孔41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时,在该线圈引线在线圈盘支架100上缠绕形成线圈200后,继而可在第一出线孔510出线,也可在与第一出线孔51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的夹角在30°~150°的第二出线孔520出线,这样当需调整线圈盘的电感值时,线圈引线的长度可在该夹角范围对应的出线孔500所在的圆周的弧线长度范围内进行调整,有效的增大了线圈引线长度的变化范围,从而增大了电感值的调节范围,而且避免了相邻两个出线孔500之间的距离过小而无法有效的增减线圈引线的长度,降低了线圈盘的电感值的调节准确性。

由于线圈盘支架100为圆形结构,且各个出线孔500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圆周上,因此相邻两个出线孔500分别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过大或过小,均会使得相邻两个出线孔的距离过小,从而使得线圈引线的出线位置的变化范围过小,导致线圈引线的长度变化过小而无法对线圈盘的电感值进行准确调节。

具体实现时,每组进出线通道300中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分别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可为10°~170°。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组进出线通道310中的第一进线孔410和第一出线孔510分别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150°,图2标示为b,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组进出线通道310中第一进线孔410和第一出线孔510分别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该范围内,在保证线圈引线长度的适当设置,确保线圈盘的电感值在合适的范围内的基础上,使得线圈引线通过该第一进线孔41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以及通过该第一出线孔510从线圈盘支架100引出时各自独立,避免了第一进线孔410和第一出线孔510距离过近而导致线圈引线在进出线的过程中出现绕线的情况,保证线圈盘的正常工作,也提高了线圈引线过程的安全性。

其中,第一组进出线通道310中第一进线孔410和第一出线孔510分别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第一组进出线通道310中第一进线孔410和第一出线孔510之间的距离过小,使得线圈盘的电感值无法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同时也造成线圈引线在进出线的过程中出现绕线的问题,影响线圈盘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存在安全隐患。

同样的,第二组进出线通道320中的第二进线孔420和第二出线孔520分别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150°,具体的设置方式以及技术效果和上述对第一组进出线通道310的设置以及技术效果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各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孔径为5mm-10mm。

具体的,本实施例将各个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孔径设置在该范围内,以使线圈引线能够顺利进入至线圈盘支架100内进行线圈的缠绕,以及快速从线圈盘支架100上引出并连接在电路板的电极上,提高了线圈盘的制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线圈引线无法稳固在线圈盘支架100上而影响线圈盘的正常工作。

各个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孔径过小,使得线圈引线穿过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阻力过大,影响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速度,进而降低线圈100的制作效率,且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孔径过小使得孔壁对线圈引线的摩擦力过大,容易损坏线圈引线。各个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孔径过大,使得线圈引线无法得到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紧密固定,这样便使得线圈引线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位置附近松脱,以至于线圈100无法紧密缠绕在线圈盘支架100上,进而影响线圈盘的性能甚至导致电磁炉无法正常工作。

其中,具体实现时,可将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设置为不同的孔径,以使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更易于区分,从而使得线圈引线能够更加准确的通过进线孔40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内,并通过出线孔500从线圈盘支架100上引出,保证线圈盘的正常工作,且提高了线圈引线的接线效率。

如图3所示,为了对线圈引线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本实施例还可包括多个防护套600,防护套600套设在进线孔400内和出线孔500内。

具体的,由于线圈引线分别通过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进行进线和出线的过程中,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会对线圈引线造成摩擦,当摩擦阻力过大时极易导致线圈引线出线损坏的情况,而本实施例中防护套500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线圈引线在通过进线孔400进入线圈盘支架100内以及通过出线孔500从线圈盘支架100上引出的过程中,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与线圈引线之间的摩擦力对线圈引线造成损坏,影响线圈引线的使用寿命。

另外,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与线圈引线之间的长期摩擦也极易导致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自身出现扩大甚至破损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内套设防护套600也有效的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防护套600的设置有效的延长了线圈引线和线圈盘支架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制作成本。其中,该防护套600可采用弹性较好的橡胶等材质制得,使得该防护套6更便于固定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内。

该防护套600的结构可为多种,具体实现时,该防护套600可包括防护部610和限位部620,限位部620位于防护部610的端部且朝向防护部610的外侧延伸。

其中,防护部610套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内侧壁,限位部620分别与进线孔400的孔口和出线孔500的孔口相抵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将防护套600设置为包括防护部610和限位部620,防护部610套设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内侧壁,以使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与线圈引线之间通过防护套600接触,避免损坏进线孔400、出线孔500以及线圈引线。同时,通过将防护部610一端的限位部620抵接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孔口,使得防护部610更加稳定的固定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内,进而提高了防护套600的防护效果,且该防护套60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为了使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两端部均得到防护,可将防护套600设置为两个,两个防护套600分别套设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内壁两端。具体的,将其中一个防护套600的防护部610套设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内侧壁上部,并将限位部620抵接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内侧壁上部的孔口,将另一个防护套600的防护部610套设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内侧壁下部,并将防护套600的限位部620抵接在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内侧壁下部的孔口,实现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上下两部分的防护。两个防护套600的设置有效的减小了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分别与线圈引线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了线圈引线以及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自身因摩擦力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其中,套在进线孔400内的防护部610的外侧壁与进线孔400的内径过盈配合,套在出线孔500的防护部610的外侧壁与出线孔500的内径过盈配合,以保证了防护部610的外侧壁与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的内壁紧密贴合,有效提高了防护部610与进线孔400和出线孔5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目前,市面上具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电磁炉,且电磁炉内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较多,面积较大,因此,受电磁炉的形状、尺寸、电路板布局等影响,与电磁炉配合的线圈盘便有不同的安装尺寸。

线圈盘与电磁炉的外壳之间通过线圈盘支架上的安装孔和电磁炉的外壳上的安装座相互配合,以实现两者的固定。一般地,安装孔为螺纹孔,安装座为螺钉柱,通过线圈盘支架上的螺纹孔与电磁炉的外壳上的螺钉柱的相互配合,以使线圈盘稳定的固定在电磁炉的外壳上。而不同的形状、尺寸的电磁炉的外壳上的螺钉柱位置尺寸不同,线圈盘支架的螺钉孔尺寸位置也会不同,参数相同的线圈盘由于支架安装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结构型号的线圈盘,使得线圈盘的兼容性很差,线圈盘支架一般为塑胶,其是通过模具注塑出来的,根据支架结构不同会开不同的模具,这样便造成浪费。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线圈盘包括多组安装部700,多组安装部700间隔设置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

其中,各安装部700包括第一安装孔710和第二安装孔720,第一安装孔71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安装孔72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之间的距离。

下面以三组安装部700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沿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间隔设置有三组安装部700,分别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安装部上的第一安装孔710均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图中标示为ΦE圆,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安装部上的第二安装孔720均分布在另一圆周上,图中标示为ΦD圆。其中,ΦE圆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ΦD圆。同一安装部700上的第一安装孔710和第二安装孔720可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同一直径上,也可不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同一直径上。

安装时,当ΦE圆的直径等于ΦD圆的直径时,也就是说,三个第一安装孔710和三个第二安装孔720均间隔设置在同一圆周上,则在三个第一安装孔710和三个第二安装孔720中任意三个均能和电磁炉的外壳上的安装座配合,完成线圈盘的固定。当ΦE圆的直径大于ΦD圆的直径时,即三个第一安装孔710和三个第二安装孔720分别均间隔设置在不同圆周上,这样在三个第一安装孔710和三个第二安装孔720中任意选择三个(不能同时选择同一安装部700上的两个安装孔)都能和外壳上的安装座配合。本实施例的线圈盘可实现与安装座位置不同的电磁炉外壳之间的固定,无需选择与该电磁炉的外壳上的安装孔位置相匹配的线圈盘,进而实现本实施例的线圈盘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圈盘支架100的外边缘间隔设置三组安装部700,且每组安装部700包括第一安装孔710和第二安装孔720,并使第一安装孔71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安装孔72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之间的距离,这样任意选择三个安装孔便可实现该线圈盘与电磁炉的外壳的固定,避免了因线圈盘的安装孔位置的单一导致无法实现与不同型号的电磁炉外壳匹配固定的问题,同时,多个第一安装孔710和第二安装孔720的设置使得线圈盘能够选择多个安装位置,实现了线圈盘的方便快捷的固定。

其中,相邻的两个安装部700的第一安装孔71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可相等也可不相等,类似的,相邻的两个安装部700的第二安装孔72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可相等也可不相等。

当相邻的两个安装部700的第一安装孔71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相等,且相邻的两个安装部700的第二安装孔720与线圈盘支架100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相等时,可使得线圈盘在与线圈盘实现配合安装的多个安装座不变的情况下绕线圈盘支架的圆心转动一定角度后,仍然能够与这些安装座重合,从而顺利完成线圈盘的固定安装,使得该线圈盘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该电磁炉包括上述线圈盘。本实施例通过在电磁炉上安装具有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300的线圈盘,可实现线圈盘的电感值的微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炉,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和绕设在线圈盘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进出线通道包括进线孔和出线孔,各进线孔和各出线孔沿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设置至少两组进出线通道,以使线圈引线能够通过任意一组进出线通道进入线圈盘支架内以及从线圈盘支架引出,这样使得线圈引线的长度可以任意增减,从而实现对线圈盘的电感值的任意调节,使得线圈盘得到最佳配合的电感值,避免了整圈增加线圈的圈数以及线圈引线长度造成电感值变化较大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每组进出线通道设置为包括进线孔和出线孔,且各进线孔和各出线孔沿线圈盘支架的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这样线圈引线便可通过任意一个进线孔进入线圈盘支架内部,通过任意一个出线孔从线圈盘支架上引出,不仅增大了线圈引线长度的变化范围,实现线圈盘的电感值的粗调和微调,而且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路径独立设置,使得线圈引线的进线和出线位置更加明确,进而实现了线圈引线长度增减的可控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