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5101发布日期:2019-09-20 22:3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散热装置是在一块基板上设置多片平行的金属片,这种散热装置的散热依赖于空气的自由扩散,适用于散热要求低的产品。现在的电子产品功率越来越大(许多达到了400W及以上),因此对散热装置的散热要求提高,但目前没有很好的提高散热装置散热效率的办法。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散热装置上增加风扇,但此种做法不仅会增大产品的体积还会使产品的制作成本升高。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散热装置,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和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内部并且贯通所述散热本体的散热气流通道,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一端为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入口,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为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出口以能够使所述散热气流通道内的气体从所述入口流向所述出口。优选地,所述散热本体的背对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表面设置有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优选地,所述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在所述散热气流通道中的投影位于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面对的两个通道壁之间,以能够安装宽度小于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面对两个通道壁之间的间距的待散热部件。优选地,所述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为圆形安装槽,所述圆形安装槽的直径小于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面对的两个通道壁之间的间距。优选地,所述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布置在靠近所述入口的位置。优选地,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多个齿槽。优选地,多个所述齿槽从所述入口延伸至所述出口。优选地,所述散热本体包括背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入口在设置在所述下表面,所述出口在设置在上表面。优选地,所述散热本体还包括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分布于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两侧,所述散热槽上设置有固定安装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和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内部并且贯通所述散热本体的散热气流通道,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一端为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入口,所述散热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为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出口。散热装置吸热使得散热气流通道内空气被加热,密度下降,热空气沿着散热气流通道上升,从散热本体的出口流出;同时,外面的冷空气从散热本体上的入口进入散热气流通道,形成内外空气对流。该散热装置的空气对流速度比传统技术中的敞开式自然对流速度快,具有能加速空气换热,提高散热效果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散热装置的某一视角图;图3为图1中的散热装置的另一视角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散热气流通道2入口3缺口4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5齿槽6上表面7下表面8散热槽9固定安装装置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说的上表面,是指散热装置竖直放置时的顶面,所说的下表面,是指是散热装置竖直放置时的底面。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和形成在散热本体内部并且贯通散热本体的散热气流通道1,散热气流通道1的一端为形成在散热本体上的入口2,散热气流通道1的另一端为形成在散热本体上的出口以能够使所述散热气流通道1内的气体从所述入口2流向所述出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吸热从而使得散热气流通道1内空气被加热,密度下降,空气沿着散热气流通道1上升,从散热本体的出口流出;同时,外面的冷空气从散热本体上的入口2进入散热气流通道1形成内外空气对流。该散热装置的空气对流速度比传统技术中的敞开式自然对流速度快,具有能加速空气换热,提高散热效果的优点。另外,散热本体的背对散热气流通道1的表面设置有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安装在背对散热气流通道1的表面,是为了保证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尽量靠近散热气流通道1,以使得散热气流通道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散热部件被迅速的加热,从而增大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散热部件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铝或铜,散热气流通道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方形,本实用新型对散热装置的材质和散热气流通道1的形状不做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有效的传递热量即可。此外,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在散热气流通道1中的投影位于散热气流通道1的面对的两个通道壁之间,以能够安装宽度小于散热气流通道1的面对两个通道壁之间的间距的待散热部件。待散热部件在垂直于散热气流通道1的投影小于散热气流通道1的面对两个通道壁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尤其适用于对小的元器件的散热,例如电视机或冰箱中的晶体管(如MOS管)和肖特基二极管等功率器件。将待散热部件安装至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每个带散热安装结构可以对应一条散热气流通道1,并且由于散热气流通道1的尺寸大于待散热部件的尺寸,能够使得带散热部件的热量更加充分的被散热气流通道1的空气吸收,散热效果更好。优选地,散热气流通道1的数量为3个。当然,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为圆形安装槽,圆形安装槽的直径小于散热气流通道1的面对的两个通道壁之间的间距。当散热部件是晶体管时,圆形安装槽与晶体管的形状想适应,利于安装。当然,也可以根据待散热部件的结构具体设置不同结构的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布置在靠近入口2的位置。为了保证散热效果,将待散热部件部件设置在靠近冷空气的入口2处,能够保证散热气流通道1内的空气被充分加热,密度下降,空气沿着散热气流通道1上升,气压降低,冷空气从入口2进入,有利于加速空气的上下对流。当然,散热气流通道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多个齿槽5,设置多个齿槽5是为了增大散热气流通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果。另外,多个齿槽5从入口2延伸至出口,齿槽5与散热气流通道1的延伸方向一致,即齿槽的延伸方向与散热气流通道1的衍生方向一致。优选地,安装在电子设备上时,两者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如此在能够保证增大散热气流通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前提下,不会因齿槽5的延伸方向造成对气流向上流动的影响。此外,散热本体包括背对设置的上表面6和下表面7,入口2在设置在下表面7,出口在设置在上表面6。散热气流通道1竖直设置,散热气流通道1的入口2在设置在散热本体的下表面7,散热气流通道1的出口在设置在散热本体的上表面6,热空气受热上升,出口设置在入口的上面,更加有利于热空气的迅速流出。进一步地,散热本体还包括散热槽8,散热槽8分布于散热气流通道1的两侧,散热槽8上设置有固定安装装置9。散热槽8与散热气流通道1是不连通的,散热槽8上设置有锯齿形结构,同样是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待散热部件安装结构4可以设置在背离散热槽8开口的方向,能够方便散热装置的安装。另外,散热槽8底部还设置有倒“T”字形缺口3,安装装置包括设置在缺口3内的连接片和与连接片连接的安装片,连接片为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刚好于散热槽8底部的倒“T”字形缺口3相配合,安装片的头部为半圆形,可以插接或焊接在待散热部件的本体上,起固定作用。优选地,连接片与安装片相互垂直成“L”型。固定安装装置9的材质可以为冷轧钢板,如果需要焊接在散热本体或者待散热部件的本体上,可以在表面镀锡以提高可焊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洗衣机或电视机。由于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散热装置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