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TC加热片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5048发布日期:2019-09-11 22:08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一种PTC加热片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ptc加热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c加热片的生产线及利用该生产线的ptc加热片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ptc加热组件是水加热ptc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水加热ptc主要依靠加热片在高压的情况下提供热量,加热片组成部分为两个电极片和一个固定框以及4个陶瓷片(热敏电阻),加热片通过铝座传输热量至防冻液中,实现整个水加热ptc的加热功能。在成本的巨大压力之下,需要采用全自动生产方式解决效率问题,人工成本问题。综合来看,现有的ptc加热组件的制造过程存在如下缺陷:

1、传统的ptc的加热片的组装都是通过人工装配完成,具体的过程就是先在电极片和固定框内点上胶水,然后把陶瓷片放到电极片和电极片框内,然后手工把陶瓷片依次排序的放置在里面,再在放置好的陶瓷片上面点上胶,再盖上另一个电极片,然后把这些组装好的加热片一起夹紧后放到高温箱中烘烤完成整个过程,效率低下;

2、手工装配过程中点胶的量难以得到保证,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最终结果;

3、在排序陶瓷片上,手工排布,存在排布不均匀的情况,且排序后没有对产品一个检验的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tc加热片的制作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包含一种ptc加热片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具体组成及工作方法如下:

载具等待区,所述载具等待区用于依次摆放产品载具,产品载具经输送机构送至准备区处后,位置传感器监测到产品载具后,输送机构停止运行,准备进入到下一个工序,载具摆放区内包括一个位置传感器和一个保护罩,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产品载具是否到位,前一个产品载具此时位于保护罩内,准备进入下一个工序;

电极片带框摆放区,所述电极片带框摆放区用于将电极片带框抓取并依次摆放于产品载具上的放置槽内,具体包括机械手、抓取机构、位置矫正机构以及电极片带框放置座,机械手安装于该区域的工作台上,抓取机构安装于机械手上,抓取机构包括吸盘基座以及若干个吸盘,所述吸盘安装于吸盘基座上并连接至抽气设备,所述位置矫正机构和电极片带框放置座均安装于工作台上的安装座上,位置矫正机构包括矫正气缸和矫正块,矫正块的形状与电极片带框的一个边角相配合且连接至矫正气缸的输出端,电极片带框放置座上用于放置电极片带框。当产品载具进入到该区域后,由载具固定机构定位并停止前进,此时的抓取机构在机械手的带动下移动至电极片带框摆放框上方,接着抓取电极片带框并送至电极片带框放置座内,位置矫正机构启动并利用矫正块将电极片带框压紧并矫正位置,接着抓取机构下行并将电极片带框吸住,同时,位置矫正机构复位,与电极片带框分离,抓取机构在机械手的带动下移至产品载具的放置槽内,抓取机构释放电极片带框,如此往复,直至将产品载具放满,接着,载具固定机构释放产品载具,产品载具进入下一个工序;

电极片带框点胶区,所述电极片带框点胶区用于对电极片带框的上表面进行均匀点胶,具体包括机械手以及点胶装置,所述点胶装置包括点胶座和胶棒,所述胶棒安装于点胶座上,胶棒的尾部连接所述的机械手,通过机械手的不断下行,将胶棒内的胶液挤出并滴在电极片带框的上表面,产品载具进入此区域后,机械手驱动点胶装置做水平移动,胶棒设置有两组,每组胶棒对应一个电极片带框,两组胶棒之间留有一个电极片带框,胶棒先沿着输送机构的方向来回移动进行点胶,接着机械手驱动点胶装置垂直于输送带的方向进入到下一个点胶位置,再沿着输送机构的方向来回移动进行点胶,如此往复,直至将电极片带框的上表面点满,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放置槽一般设置有偶数个,优选4个;

陶瓷片摆放区,所述陶瓷片摆放区用于将每组陶瓷片依次摆放于电极片带框内,每组陶瓷片由4个陶瓷片组成并依次按序排列,具体包括机械手、抓取机构、陶瓷片摆放台、陶瓷片摆放座、陶瓷片顶出机构、陶瓷片送料机构以及陶瓷片检测机构,陶瓷片摆放座包括若干带有导向槽的立柱,立柱的底部设有与导向槽垂直的导向孔,导向孔内滑动连接有顶出滑块,顶出滑块的末端连接顶出气缸,顶出滑块和顶出气缸构成了所述的陶瓷片顶出机构,所述陶瓷片送料机构位于导向孔另一侧的陶瓷片摆放台上,陶瓷片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气缸、送料滑块以及导向座,送料滑块连接至送料气缸的输出端,送料滑块放置于导向座的一端并与其滑动连接,导向座另一端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的陶瓷片检测机构,陶瓷片检测机构包括上触头、下触头和检测输送气缸,上触头安装于上触头气缸的输出端,下触头连接至下触头气缸的输出端,上触头气缸安装于检测固定座上,上触头和下触头连接至数字万用表,检测固定座滑动连接于陶瓷片摆放台上的检测滑轨上并连接至检测输送气缸的输出端。陶瓷片摆放于陶瓷片摆放座内,顶出气缸伸出并驱动顶出滑块移动,将陶瓷片摆放座内的陶瓷片顶出至导向座内,接着送料气缸收缩,驱动陶瓷片进入到检测工位,检测输送气缸将上触头送至陶瓷片的正上方,接着上触头气缸伸出,将上触头压至陶瓷片上表面,接着下触头在下触头气缸的作用下与陶瓷片下表面接触,借助于数字万用表进行阻值检测。检测合格后,机械手驱动抓取机构移动并将陶瓷片抓取送至产品载具上的电极片带框内,放满后进入到下一工序;

陶瓷片点胶区,所述陶瓷片点胶区用于在陶瓷片的上表面进行点胶,其结构组成与电极片带框点胶区相同,点胶方法也是如此,点胶完成后,进入到下一工序;

上电极片摆放区,所述上电极片摆放区用将上电极片抓取并依次摆放于陶瓷片的上表面,具体包括机械手、抓取机构、电极片摆放座、电极片摆放台、电极片放置座、位置矫正机构以及电极片去除机构,所述电极片摆放座安装于该区域的工作台上,电极片摆放座具体为一个与上电极片形状相配合的摆放管,电极片摆放座的一侧安装有激光传感器,且激光传感器用于检测最上层的上电极片是否存在,为了实现上电极片的自动上料,可在电极片摆放座的下方安装一个上电极片顶升气缸,上电极片顶升气缸的输出端可在电极片摆放座内上下滑动,每取走一个料,上电极片顶升气缸则向上伸出一段距离,将电极片摆放座内的上电极片顶至预定位置,电极片放置座、位置矫正机构以及电极片去除机构均安装于电极片摆放台上,所述电极片去除机构包括去除气缸和去除滑块,去除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去除滑块,所述去除滑块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包括导向面和限位面,导向面与电极片放置座的上表面接触并滑动连接,电极片矫正机构的一侧安装所述的位置矫正机构,位置矫正机构中的矫正块的形状与上电极片的边角相配合。抓取机构抓取最上层的上电极片并放置于电极片放置座上,接着位置矫正机构启动并借助于矫正块将上电极片压紧定位、矫正,接着去除气缸伸出带动去除滑块在电极片放置座上表面移动,用于将粘结于该上电极片上多余的上电极片剔除,然后电极片去除机构复位,抓取机构抓取上电极片,同时,位置矫正机构复位,抓取机构抓取上电极片并放置于陶瓷片的上表面,放满后进入下一个工序;

载具夹紧区,所述载具夹紧区用于将若干块产品载具在竖直方向上摆放并夹紧固定,具体包括横向推送气缸、固定框、固定框升降气缸、电钻和电钻升降气缸,所述横向推送气缸通过横向基座水平安装于该区域的工作台上,横向推送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水平推块,所述固定框放置于固定框放置座上,固定框放置座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固定框升降气缸,固定框为“凹”字形,固定框的顶部通过导向柱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的两端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钉并位于两个电钻的正下方,所述电钻安装于电钻固定座上,电钻固定座滑动连接于立板上并连接至电钻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立板滑动连接于横向基座上,立板还连接至立板推送气缸的输出端并能够在横向基座上水平滑动。当产品载具进入到载具夹紧区的指定位置后,横向推送气缸启动并推动水平推块向前移动,将产品载具推入到固定框内,接着固定框在固定框升降气缸的作用下下降一段距离,该距离等于产品载具的厚度,再重复将第二块产品载具推入到固定框内,如此往复,直至放满固定框,放满后,立板推送气缸推动立板水平移动至固定框并将电钻移动至内六角螺钉的正上方,接着电钻升降气缸下行,带动电钻下移至内六角螺钉处,电钻启动并将内六角螺钉拧紧,从而实现多个产品载具的夹紧定位,接着进入到下一个工序;

载具摆放区,所述载具摆放区用于摆放所述的固定框,载具摆放区的上方安装有xy直线模组和卡爪机构,具体包括卡爪座、卡爪以及卡爪气缸,所述卡爪有两个并分别设于卡爪座的两侧,卡爪连接至卡爪气缸,所述卡爪气缸安装于卡爪座内,所述卡爪座安装于xy直线模组上。所述xy直线模组包括x向滑轨、x向齿条、x向驱动电机、y向滑轨、y向齿条、y向驱动电机以及模组基座,x向齿条安装于x向滑轨内并与y向驱动电机输出端的y向驱动齿轮啮合,y向齿条安装于y向滑轨内并与x向驱动电机输出端的x向驱动齿轮啮合,所述模组基座滑动连接于y向滑轨上且y向驱动电机安装于模组基座上,所述x向驱动电机安装于y向滑轨上,y向滑轨的两端滑动连接于两个x向滑轨上,模组基座上还安装有模组立柱,模组立柱上滑动连接有模组滑块,模组滑块的背部安装有模组驱动电机,模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模组驱动齿轮,模组驱动齿轮与安装于模组立柱上的模组齿条啮合以驱动模组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卡爪座安装于模组滑块上。当载具夹紧区内的固定框经紧固后,模组基座在x向滑轨和y向滑轨上进行xy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到达固定框的正上方后,模组驱动电机驱动模组滑块在模组基座上向下移动,当卡爪到达固定框的两侧后,卡爪气缸收缩,将固定框夹紧,接着模组基座再借助于x向滑轨和y向滑轨进入到载具摆放区内的转运放置台处,到达摆放区后,模组滑块在模组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到达载具摆放区内的放置位后,卡爪气缸伸出,卡爪与固定框分离,完成摆放,如此循环,直至将载具摆放区放满,进入到下一工序;

待载具摆放区摆满后,将其整个移至烘箱内,进行胶水干燥定型,从而完成整个ptc加热片的制作。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横向滑轨一、横向驱动电机一、横向滑轨二、横向驱动电机二以及纵向气缸,横向驱动电机一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丝杠一,所述横向滑轨二滑动连接于横向滑轨一上并通过安装于横向滑轨二上的横向丝杠螺母一与横向丝杠一螺纹连接,横向驱动电机二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丝杠二,所述纵向气缸滑动连接于横向滑轨二上并通过安装于纵向气缸上的横向丝杠螺母二与横向丝杠二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载具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顶升气缸,所述固定架有四个且相邻两个固定架对称设置,固定架之间的输送机构的下方安装有所述的顶升气缸,顶升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顶板,顶板通过导向组件与对应区域的工作台滑动连接,所用的导向组件一般采用导柱、导套结构。当产品载具进入到固定架之间后,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产品载具到位,顶升气缸伸出,将产品载具压紧在固定架上,完成产品载具的固定并与输送机构分离。其中,固定架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输送带支撑板、输送齿轮以及输送电机,所述输送带支撑板有两块并对称设置,输送带安装于输送带支撑板上,所述输送齿轮转动连接于输送带支撑板的两端并与输送带啮合,输送带采用齿轮皮带,其中一端的两个输送齿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且该连接轴上还安装有一个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通过传送带与输送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齿轮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借助于多个加工区域的串联,实现了ptc加热片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加工误差,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2)本发明的点胶过程采用机械点胶,胶量以及位置控制精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3)本发明采用了机械自动化排序,在排序完成后有一个检测,百分百的排除不良品,且排序均匀,保证了下一道点胶的位置精准度;

(4)夹紧工序中,采用自动螺钉锁紧,直接保证了夹紧力的一致性,产品的最终结果也趋于一致。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分别为本发明前、后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载具摆放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极片带框摆放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极片带框点胶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陶瓷片摆放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上电极片摆放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发明中载具夹紧区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载具夹紧区及载具摆放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a处(即输送机构首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电极片摆放区的部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陶瓷片摆放区的部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模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去除滑块的截面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上触头及下触头的检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载具固定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机械手及其内部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陶瓷片摆放区后侧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本发明中x向滑轨部分后侧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22为图8中d处(即输送机构末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23为本发明中产品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中ptc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制作工艺的流程图。

图26为本发明中卡爪及卡爪气缸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001-载具等待区,002-电极片带框摆放区,003-电极片带框点胶区,004-陶瓷片摆放区,005-陶瓷片点胶区,006-上电极片摆放区,007-载具夹紧区,008-载具摆放区;

10-位置传感器,11-保护罩;

20-机械手,201-横向滑轨一,202-横向驱动电机一,203-横向滑轨二,204-横向驱动电机二,205-纵向气缸,206-横向丝杠一,207-横向丝杠二,22-抓取机构,221-吸盘基座,222-吸盘,23-位置矫正机构,231-矫正气缸,232-矫正块,24-电极片带框放置座,25-载具固定机构,251-固定架,252-顶升气缸;

30-点胶装置,301-点胶座,302-胶棒;

40-陶瓷片摆放台,41-陶瓷片摆放座,410-立柱,411-导向槽,412-导向孔,42-陶瓷片顶出机构,421-顶出气缸,422-顶出滑块,423-滑块固定座,43-陶瓷片送料机构,431-送料气缸,432-送料滑块,433-导向座,44-陶瓷片检测机构,441-上触头,442-下触头,443-检测输送气缸,444-上触头气缸,445-下触头气缸,446-检测固定座;

50-电极片摆放台,51-电极片摆放座,52-电极片放置座,53-电极片去除机构,531-去除气缸,532-去除滑块,533-导向面,534-限位面,54-激光传感器;

60-横向推送气缸,61-固定框,62-固定框升降气缸,63-电钻,64-电钻升降气缸,65-横向基座,66-水平推块,67-固定框放置座,68-压板,69-内六角螺钉,610-电钻固定座,611-立板,612-立板推送气缸;

70-xy直线模组,701-x向滑轨,702-x向齿条,703-x向驱动电机,704-y向滑轨,705-y向齿条,706-y向驱动电机,707-模组基座,708-模组齿条,709-模组驱动电机,710-模组立柱,711-模组滑块,72-卡爪机构,721-卡爪座,722-卡爪,723-卡爪气缸;

80-输送机构,801-输送带,802-输送带支撑板,803-输送齿轮,804-输送电机,805-连接轴,806-传动齿轮,807-传送带;

90-产品载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26所示,一种ptc加热片的自动化生产线,其具体组成及工作方法如下:

载具等待区001,所述载具等待区001用于依次摆放产品载具90,产品载具90经输送机构80送至准备区处后,位置传感器10监测到产品载具90后,输送机构80停止运行,准备进入到下一个工序,载具等待区001内包括一个位置传感器10和一个保护罩11,位置传感器10用于检测产品载具90是否到位,前一个产品载具90此时位于保护罩11内,准备进入下一个工序;

电极片带框摆放区002,所述电极片带框摆放区002用于将电极片带框抓取并依次摆放于产品载具90上的放置槽内,具体包括机械手20、抓取机构22、位置矫正机构23以及电极片带框放置座24,机械手20安装于该区域的工作台上,抓取机构22安装于机械手20上,抓取机构22包括吸盘基座221以及若干个吸盘222,所述吸盘222安装于吸盘基座221上并连接至抽气设备,所述位置矫正机构23和电极片带框放置座24均安装于工作台上的安装座上,位置矫正机构23包括矫正气缸231和矫正块232,矫正块232的形状与电极片带框的一个边角相配合且连接至矫正气缸231的输出端,电极片带框放置座24上用于放置电极片带框。当产品载具90进入到该区域后,由载具固定机构25定位并停止前进,此时的抓取机构22在机械手20的带动下移动至电极片带框摆放框上方,接着抓取电极片带框并送至电极片带框放置座24内,位置矫正机构23启动并利用矫正块232将电极片带框压紧并矫正位置,接着抓取机构22下行并将电极片带框吸住,同时,位置矫正机构23复位,与电极片带框分离,抓取机构22在机械手20的带动下移至产品载具90的放置槽内,抓取机构22释放电极片带框,如此往复,直至将产品载具90放满,接着,载具固定机构25释放产品载具90,产品载具90进入下一个工序;

电极片带框点胶区003,所述电极片带框点胶区003用于对电极片带框的上表面进行均匀点胶,具体包括机械手20以及点胶装置30,所述点胶装置30包括点胶座301和胶棒302,所述胶棒302安装于点胶座301上,胶棒302的尾部连接所述的机械手20,通过机械手20的不断下行,将胶棒302内的胶液挤出并滴在电极片带框的上表面,产品载具90进入此区域后,机械手20驱动点胶装置30做水平移动,胶棒302设置有两组,每组胶棒302对应一个电极片带框,两组胶棒302之间留有一个电极片带框,胶棒302先沿着输送机构80的方向来回移动进行点胶,接着机械手20驱动点胶装置30垂直于输送带801的方向进入到下一个点胶位置,再沿着输送机构80的方向来回移动进行点胶,如此往复,直至将电极片带框的上表面点满,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放置槽一般设置有偶数个,优选4个;

陶瓷片摆放区004,所述陶瓷片摆放区004用于将每组陶瓷片依次摆放于电极片带框内,每组陶瓷片由4个陶瓷片组成并依次按序排列,具体包括机械手20、抓取机构22、陶瓷片摆放台40、陶瓷片摆放座41、陶瓷片顶出机构42、陶瓷片送料机构43以及陶瓷片检测机构44,陶瓷片摆放座41包括若干带有导向槽411的立柱410,立柱410的底部设有与导向槽411垂直的导向孔412,导向孔412内滑动连接有顶出滑块422,顶出滑块422的末端连接顶出气缸421,顶出滑块422和顶出气缸421构成了所述的陶瓷片顶出机构42,所述陶瓷片摆放台40上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固定座423,所述顶出滑块422通过滑块固定座423与顶出气缸421连接,所述陶瓷片送料机构43位于导向孔412另一侧的陶瓷片摆放台40上,陶瓷片送料机构43包括送料气缸431、送料滑块432以及导向座433,送料滑块432连接至送料气缸431的输出端,送料滑块432放置于导向座433的一端并与其滑动连接,导向座433另一端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的陶瓷片检测机构44,陶瓷片检测机构44包括上触头441、下触头442和检测输送气缸443,上触头441安装于上触头气缸444的输出端,下触头442连接至下触头气缸445的输出端,上触头气缸444安装于检测固定座446上,上触头441和下触头442连接至数字万用表,检测固定座446滑动连接于陶瓷片摆放台40上的检测滑轨上并连接至检测输送气缸443的输出端。陶瓷片摆放于陶瓷片摆放座41内,顶出气缸421伸出并驱动顶出滑块422移动,将陶瓷片摆放座41内的陶瓷片顶出至导向座433内,接着送料气缸431收缩,驱动陶瓷片进入到检测工位,检测输送气缸443将上触头441送至陶瓷片的正上方,接着上触头气缸444伸出,将上触头441压至陶瓷片上表面,接着下触头442在下触头气缸445的作用下与陶瓷片下表面接触,借助于数字万用表进行阻值检测。检测合格后,机械手20驱动抓取机构22移动并将陶瓷片抓取送至产品载具90上的电极片带框内,放满后进入到下一工序;

陶瓷片点胶区005,所述陶瓷片点胶区005用于在陶瓷片的上表面进行点胶,其结构组成与电极片带框点胶区003相同,点胶方法也是如此,点胶完成后,进入到下一工序;

上电极片摆放区006,所述上电极片摆放区006用将上电极片抓取并依次摆放于陶瓷片的上表面,具体包括机械手20、抓取机构22、电极片摆放座51、电极片摆放台50、电极片放置座52、位置矫正机构23以及电极片去除机构53,所述电极片摆放座51安装于该区域的工作台上,电极片摆放座51具体为一个与上电极片形状相配合的摆放管,电极片摆放座51的一侧安装有激光传感器54,且激光传感器54用于检测最上层的上电极片是否存在,为了实现上电极片的自动上料,可在电极片摆放座51的下方安装一个上电极片顶升气缸,上电极片顶升气缸的输出端可在电极片摆放座51内上下滑动,每取走一个料,上电极片顶升气缸则向上伸出一段距离,将电极片摆放座51内的上电极片顶至预定位置,电极片放置座52、位置矫正机构23以及电极片去除机构53均安装于电极片摆放台50上,所述电极片去除机构53包括去除气缸531和去除滑块532,去除气缸5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去除滑块532,所述去除滑块532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包括导向面533和限位面534,导向面533与电极片放置座52的上表面接触并滑动连接,电极片矫正机构的一侧安装所的位置矫正机构23,位置矫正机构23中的矫正块232的形状与上电极片的边角相配合。抓取机构22抓取最上层的上电极片并放置于电极片放置座52上,接着位置矫正机构23启动并借助于矫正块232将上电极片压紧定位、矫正,接着去除气缸531伸出带动去除滑块532在电极片放置座52上表面移动,用于将粘结于该上电极片上多余的上电极片剔除,然后电极片去除机构53复位,抓取机构22抓取上电极片,同时,位置矫正机构23复位,抓取机构22抓取上电极片并放置于陶瓷片的上表面,放满后进入下一个工序;

载具夹紧区007,所述载具夹紧区007用于将若干块产品载具90在竖直方向上摆放并夹紧固定,具体包括横向推送气缸60、固定框61、固定框升降气缸62、电钻63和电钻升降气缸64,所述横向推送气缸60通过横向基座65水平安装于该区域的工作台上,横向推送气缸60的输出端连接有水平推块66,所述固定框61放置于固定框放置座67上,固定框放置座67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固定框升降气缸62,固定框61为“凹”字形,固定框61的顶部通过导向柱滑动连接有压板68,压板68的两端螺纹连接有内六角螺钉69并位于两个电钻63的正下方,所述电钻63安装于电钻固定座610上,电钻固定座610滑动连接于立板611上并连接至电钻升降气缸64的输出端,立板611滑动连接于横向基座65上,立板611还连接至立板推送气缸612的输出端并能够在横向基座65上水平滑动。当产品载具90进入到载具夹紧区007的指定位置后,横向推送气缸60启动并推动水平推块66向前移动,此处还包括有一个用于将产品载具提升的一个提升机构62,具体包括提升块621和提升气缸622,提升气缸622的输出端连接至提升块621,产品载具90进入载具夹紧区007的指定位置后,提升气缸622伸出,提升块621也随之上升并将位于其正上方的产品载具提升一定高度,接着再利用横向推送气缸60将产品载具90推入到固定框61内,接着固定框61在固定框升降气缸62的作用下下降一段距离,该距离等于产品载具90的厚度,再重复将第二块产品载具90推入到固定框61内,如此往复,直至放满固定框61,放满后,立板推送气缸612推动立板611水平移动至固定框61并将电钻63移动至内六角螺钉69的正上方,接着电钻升降气缸64下行,带动电钻63下移至内六角螺钉69处,电钻63启动并将内六角螺钉69拧紧,从而实现多个产品载具90的夹紧定位,接着进入到下一个工序;

载具摆放区008,所述载具摆放区008用于摆放所述的固定框61,载具摆放区008的上方安装有xy直线模组70和卡爪机构72,具体包括卡爪座721、卡爪722以及卡爪气缸723,所述卡爪722有两个并分别设于卡爪座721的两侧,卡爪722连接至卡爪气缸723,所述卡爪气缸723安装于卡爪座721内,所述卡爪座721安装于xy直线模组70上,卡爪气缸723采用双向气缸。所述xy直线模组70包括x向滑轨701、x向齿条702、x向驱动电机703、y向滑轨704、y向齿条705、y向驱动电机706以及模组基座707,x向齿条702安装于x向滑轨701内并与y向驱动电机706输出端的y向驱动齿轮啮合,y向齿条705安装于y向滑轨704内并与x向驱动电机703输出端的x向驱动齿轮啮合,所述模组基座707滑动连接于y向滑轨704上且y向驱动电机706安装于模组基座707上,所述x向驱动电机703安装于y向滑轨704上,y向滑轨704的两端滑动连接于两个x向滑轨701上,模组基座707上还安装有模组立柱710,模组立柱710上滑动连接有模组滑块711,模组滑块711的背部安装有模组驱动电机709,模组驱动电机709的输出端连接有模组驱动齿轮,模组驱动齿轮与安装于模组立柱710上的模组齿条708啮合以驱动模组滑块71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卡爪座721安装于模组滑块711上。当载具夹紧区007内的固定框61经紧固后,模组基座707在x向滑轨701和y向滑轨704上进行xy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到达固定框61的正上方后,模组驱动电机709驱动模组滑块711在模组基座707上向下移动,当卡爪722到达固定框61的两侧后,卡爪气缸723收缩,将固定框61夹紧,接着模组基座707再借助于x向滑轨701和y向滑轨704进入到载具摆放区008内的转运放置台处,到达摆放区后,模组滑块711在模组驱动电机709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到达载具摆放区008内的放置位后,卡爪气缸723伸出,卡爪722与固定框61分离,完成摆放,如此循环,直至将载具摆放区008放满,进入到下一工序。

待载具摆放区008摆满后,将其整个移至烘箱内,进行胶水干燥定型,从而完成整个ptc加热片的制作。

本发明中的机械手20包括横向滑轨一201、横向驱动电机一202、横向滑轨二203、横向驱动电机二204以及纵向气缸205,横向驱动电机一202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丝杠一206,所述横向滑轨二203滑动连接于横向滑轨一201上并通过安装于横向滑轨二203上的横向丝杠螺母一与横向丝杠一206螺纹连接,横向驱动电机二204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丝杠二207,所述纵向气缸205滑动连接于横向滑轨二203上并通过安装于纵向气缸205上的横向丝杠螺母二与横向丝杠二207螺纹连接。其中,点胶装置30所用的机械手20所用的纵向气缸为两个单杆气缸,其他区域的机械手20所用的纵向气缸为一个双杆气缸。

本发明中的载具固定机构25包括固定架251以及顶升气缸252,所述固定架251有四个且相邻两个固定架251对称设置,固定架251之间的输送机构80的下方安装有所述的顶升气缸252,顶升气缸252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顶板,顶板通过导向组件与对应区域的工作台滑动连接,所用的导向组件一般采用导柱、导套结构。当产品载具90进入到固定架251之间后,位置传感器10检测到产品载具90到位,顶升气缸252伸出,将产品载具90压紧在固定架251上,完成产品载具90的固定并与输送机构80分离。其中,固定架251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本发明中除载具等待区001、载具夹紧区007和载具摆放区008外,其他每个区域都设置一个载具固定机构25,用于将位于该区域的产品载具90夹紧固定。

本发明的输送机构80包括输送带801、输送带支撑板802、输送齿轮803以及输送电机804,所述输送带支撑板802有两块并对称设置,输送带801安装于输送带支撑板802上,所述输送齿轮803转动连接于输送带支撑板802的两端并与输送带801啮合,输送带801采用齿轮皮带,其中一端的两个输送齿轮803之间通过连接轴805连接,且该连接轴805上还安装有一个传动齿轮806,所述传动齿轮806通过传送带807与输送电机804输出端的主动齿轮连接。输送电机804驱动传动齿轮806转动,进而驱动输送齿轮803转动,带动输送带801传送。

本发明中,每个区域均安装有一个载具固定机构25和位置传感器10,每进入一个区域后,产品载具90均借助于相应的载具固定机构25夹紧定位。

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上述区域中的每个电控元件均连接至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实现对上述元件的自动化控制,以保证本生产线的自动生成。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