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7072发布日期:2020-03-06 06:3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软硬结合板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相应的对软硬结合板的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防护难度也越来越大。

由于软板部分与硬板部分结合处,以及靠近结合处的硬板部分中裸露在外的焊点都易引起esd问题。而在对软硬结合板进行esd防护时,由于硬板部分的空间十分有限、面积较小,若采用传统的硬件电路esd防护方法,将使esd防护电路中的穿过硅片通道(throughsiliconvias,tsv)管难以放置在其中,进而导致难以对软硬结合板进行esd防护。

鉴于此,如何有效的对软硬结合板进行esd防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软硬结合板进行有效的esd防护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应用于软硬结合板,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板和硬性板,该静电放电防护结构:

柔性平面导体,与接地端电连接,并贴合于所述柔性板与所述硬性板的结合处,所述柔性平面导体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柔性板的宽度;其中,所述柔性平面导体所在的贴合面为面向产生静电放电物体的一面,用于将所述产生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静电泄放到所述接地端。

通过在软硬结合板面向产生静电放电物体的一面的柔性板与硬性板的结合处,贴合宽度不小于柔性板的宽度的柔性平面导体,并将该柔性平面导体与接地端进行电连接,使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静电通过柔性平面导体泄放到接地端,从而有效的对软硬结合板进行esd防护。

可选的,所述柔性平面导体还包括延伸保护部分,所述延伸保护部分覆盖所述柔性板的指定区域;所述指定区域为测得受所述物体产生的空气静电影响的区域。

可选的,还包括:

绝缘部件,贴合在所述硬性板中裸露的焊点和/或导电器件上。

可选的,所述柔性平面导体与所述焊点和/或导电器件保持不被电连接的安全距离。

可选的,所述柔性平面导体为导电布。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软硬结合板所使用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为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在软硬结合板面向产生静电放电物体的一面的柔性板与硬性板的结合处,贴合宽度不小于柔性板的宽度的柔性平面导体,并将该柔性平面导体与接地端进行电连接,使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静电通过柔性平面导体泄放到接地端,从而有效的对软硬结合板进行esd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软硬结合板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软硬结合板中柔性板与硬性板的结合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得受产生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空气静电影响的指定区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平面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性板中裸露的焊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绝缘部件的柔性平面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绝缘部件的柔性平面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列提供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软硬结合板进行有效的esd防护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提供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应用于软硬结合板,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板和硬性板,该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包括:柔性平面导体,与接地端电连接,并贴合于柔性板与硬性板的结合处,该柔性平面导体的宽度不小于柔性板的宽度;其中,柔性平面导体所在的贴合面为面向产生静电放电物体的一面,用于将产生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静电泄放到接地端。

由于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软硬结合板面向产生静电放电物体的一面的柔性板与硬性板的结合处,贴合宽度不小于柔性板的宽度的柔性平面导体,并将该柔性平面导体与接地端进行电连接,使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静电通过柔性平面导体泄放到接地端,从而有效的对软硬结合板进行esd防护。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介绍本方案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软硬结合板的构成。

请参见图1,为一种电子器件,该电子器件由软硬结合板1及执行机构2组成。软硬结合板1包括硬性板11和柔性板12。硬性板11具体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柔性板12具体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硬性板11与执行机构2(如开关)通过从硬性板11延伸出去的柔性板1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软硬结合板是由至少一个硬性板和至少一个柔性板构成的,两个硬性板之间可以通过一个柔性板连接。图1中只是示出了一种硬性板与柔性板的连接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它们的连接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软硬结合板中柔性板与硬性板的结合处示意图,图3为静电放电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应用于软硬结合板1,软硬结合板1包括柔性板12和硬性板11,如图2和图3所示,该静电放电防护结构包括:

柔性平面导体3,与接地端(图中未示出,图2中圆形部分与接地端连接)电连接,并贴合于柔性板与硬性板的结合处13,该柔性平面导体3的宽度不小于柔性板12的宽度;其中,柔性平面导体3所在的贴合面为面向产生静电放电物体(图中未示出,假设图中所示的柔性平面导体3所在面正对产生静电放电物体)的一面,用于将产生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静电泄放到接地端。

该产生静电放电物体可能为封装电子器件的机壳缝隙,也可能为安装在机壳上的螺钉等,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见图4和图5,图4为测得受产生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空气静电影响的指定区域的示意图,为图5另一种柔性平面导体的结构示意图,柔性平面导体3还包括延伸保护部分31,延伸保护部分31覆盖柔性板的指定区域14;指定区域14为测得受产生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空气静电影响的区域。空气静电对柔性板的影响具体为空气静电会接触到指定区域,随着空气静电在指定区域接触次数的增多,将会对指定区域造成损坏,从而使柔性板受静电干扰。

在图4中,受产生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空气静电影响的指定区域14以虚线框内所示的区域进行示意,该产生静电放电物体在对软硬结合板1的结合处14产生静电时,可能还会激发周围的空气产生空气静电,通过对空气静电漂移到柔性板12的位置区域进行检测,可以确定为指定区域14,为了防止产生的空气静电对柔性板12造成影响,在指定区域设置柔性平面导体3的延伸保护部分31(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延伸保护部分的柔性平面导体除了可以为图5中所示的形状外,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具体为何种形状可以根据柔性平面导体3与指定区域14的相对位置,以及确定的指定区域14来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见图6和图7,图6为硬性板中裸露的焊点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设置有绝缘部件的柔性平面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一。柔性平面导体3还包括绝缘部件32,贴合在硬性板11中裸露的焊点和/或导电器件上。

在图6中,虚线框内示出的是硬性板11中裸露的焊点,由于该裸露的焊点易受静电干扰,所以须在硬性板11中裸露的焊点上贴合绝缘部件32(硬性板11中若存在导电器件亦做相同处理,在此不再赘述)。设置了合绝缘部件32的柔性平面导体3的结构示意图可参见图7。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部件32至少应完全覆盖裸露的焊点和/或导电器件,绝缘部件32可以如图7中所示那样不与柔性平面导体3重合,也可以如图8(图8为设置有绝缘部件的柔性平面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二)那与柔性平面导体3重合,当绝缘部件32与柔性平面导体3重合时,柔性平面导体3应位于绝缘部件32的上方,该柔性平面导体3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的不具有延伸保护部分的柔性平面导体,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具有延伸保护部分的柔性平面导体,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见图7或图8,柔性平面导体3与焊点和/或导电器件保持不被电连接的安全距离。即,在贴合柔性平面导体3后,柔性平面导体3不与焊点和/或导电器件接触,这样,可以防止将焊点对应的信号点或导电器件直接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柔性平面导体3及柔性平面导体3的延伸保护部分31具体可以为导电布。由于导电布既能导电,又具有较好的柔性,所以导电布既能适应软硬结合板在其结合处的位置变动,又能起到esd防护的需求。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软硬结合板所使用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为如上所述的静电放电防护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在软硬结合板面向产生静电放电物体的一面的柔性板与硬性板的结合处,贴合宽度不小于柔性板的宽度的柔性平面导体,并将该柔性平面导体与接地端进行电连接,使静电放电物体产生的静电通过柔性平面导体泄放到接地端,从而有效的对软硬结合板进行esd防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