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类放大器的后级输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3222发布日期:2019-10-13 01:23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D类放大器的后级输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放大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类放大器的后级输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对于消费移动设备和汽车音响设备,消费者们希望好的音质、高输出功率、低失真和耐久的电池寿命。D类放大器适于这种类型的应用。

D类放大器采用非线性放大,涉及离散电压电平之间的输出切换’在放大器中,D类放大器相对于线性放大的优点在于具有更小的功耗或更高的效率,例如与诸如A类,AB类或B类的线性放大器相比较,>90%。AB类放大器对于正弦波的典型效率为78.5%,对于音乐信号的效率约为25%。

目前大多数D类放大器包括调制器、功率级和位于输出端的低通滤波器,D类放大器内输出信号不稳定且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类放大器的后级输出控制电路,其通过控制器及控制开关来进行控制,使得信号控制稳定,也使之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D类放大器的后级输出控制电路,其中,包括控制器J2、控制器J3、开关K1、开关K2、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阻R6、电阻R47;控制器J3的第1脚与开关K1的NC1端口连接,控制器J3的第2脚与开关K1的NC2端口连接,控制器J3的第1脚与开关K1的NO1端口连接,控制器J3的第2脚与开关K1的NO2端口连接,开关K1的一端分别与电源、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7的另一端与控制端口CH1-HI-IMP连接,开关K1还与开关K2连接,开关K2分别与输入端口CH1-HI-EN、输出端口OUTPUT+、输出端口OUTPUT-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输入端口CH1-HI-EN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开关K2的一端,开关K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输出端口OUTPUT+、输出端口OUTPUT-分别与开关K2的NO1端口、NO2端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开关K2的COM1端口与开关K1的COM1连接,开关K2的COM2端口与开关K1的COM2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开关K2的NC1端口与NC2端口连接且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三极管Q1和Q2采用BC817-40的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开关K1和K2采用507-2CH-F-C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电源采用24V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的后级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J2、控制器J3、开关K1、开关K2、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阻R6、电阻R47;通过控制器及控制开关来进行控制,使得信号控制稳定,也使之易控制,输出信号稳定且易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D类放大器的后级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J2、控制器J3、开关K1、开关K2、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阻R6、电阻R47;控制器J3的第1脚与开关K1的NC1端口连接,控制器J3的第2脚与开关K1的NC2端口连接,控制器J3的第1脚与开关K1的NO1端口连接,控制器J3的第2脚与开关K1的NO2端口连接,开关K1的一端分别与电源、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7的另一端与控制端口CH1-HI-IMP连接,开关K1还与开关K2连接,开关K2分别与输入端口CH1-HI-EN、输出端口OUTPUT+、输出端口OUTPUT-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器及控制开关来进行控制,使得信号控制稳定,也使之易控制,输出信号稳定且易控制。

如图1所示,提供输入端口与开关K2的连接关系,输入端口CH1-HI-EN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开关K2的一端,开关K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输出方式,输出端口OUTPUT+、输出端口OUTPUT-分别与开关K2的NO1端口、NO2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开关K1和开关K2的连接关系,开关K2的COM1端口与开关K1的COM1连接,开关K2的COM2端口与开关K1的COM2连接;进一步,开关K2的NC1端口与NC2端口连接且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中,三极管Q1和Q2优选采用BC817-40的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开关K1和K2优选采用507-2CH-F-C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源采用24V电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