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件系统及插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6627发布日期:2020-07-21 12:4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件系统及插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件系统及插件机。



背景技术:

目前插件机作为线路板加工领域必不可少的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插件机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插件,而人工插件已经成为了历史。

而目前的插件机虽然实现了自动化插件,但是插件的效率和质量参差不齐,很大原因是除了使用部件的性能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插件机结构设计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目前插件机上的插件模组以及输送料装置,结构要么过于分散,要么过于集成;过于分散的结构容易导致整个插件过程中行程过长,动作迟缓,虽然分散的设计能有效减少不同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插件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是这样的设计十分影响整个插件机的效率;而过于集成的结构设计,虽然由于结构的集成使得整个插件机的运动量减少,但是集成的结构容易造成插件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控制复杂,对部件的选用严苛,否者容易因为部件之间的相互动作影响,容易造成部件的损伤,加好了使用的寿命,同时插件的质量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巧妙,插件效率高的插件系统及插件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插件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模组以及插件模组,输送模组用于输送并固定工件,所述插件模组包括可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安装基体、至少一组插件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插件装置可沿其轴向方向滑动在安装基体上,并设置有可伸缩的操作机构以及可自转的插件机构;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安装基体上,其输出端上连接有推动横杆;操作机构可伸出并卡置在推动横杆上,驱动装置可通过推动横杆与操作机构的配合带动插件机构在安装基体上往复滑动,插件机构可对输送模组工作位上的工件进行插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安装架、伸缩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插件机构自转的转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安装在安装基体上,伸缩机构和转动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伸缩机构的输出端与推动横杆连接,并带动推动横杆沿插件装置轴向方向在安装基体上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基体位于伸缩机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竖轨,所述伸缩机构包括驱动座、丝杆以及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向下安装在安装架上,其输出端活动穿过安装架并与丝杆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基体连接,所述驱动座通过丝杆螺母与丝杆连接,所述驱动座可滑动安装在第一竖轨上;所述推动横杆安装在驱动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架位于伸缩机构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所述安装基体对应安装位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竖轨,所述操作机构可滑动安装在第二竖轨上;所述插件机构可转动安装在操作机构上,插件机构上部通过驱动机构活动安装在安装架上,且上端穿过安装位;所述插件机构与驱动机构同步转动,且插件机构可相对驱动机构沿其轴向方向滑动;所述驱动机构与转动机构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滑动座和伸缩顶杆,所述滑动座设置有安装部以及用于配合第二竖轨的滑动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活塞腔开口的一端指向安装基体的一侧,所述伸缩顶杆的一端设置在活塞腔内,外部气源可控制伸缩顶杆从活塞腔内伸出并卡置在推动横杆上的卡帽与推动横杆所形成的凹陷环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安装架远离安装基体的一侧设置有卡位板,所述卡位板位于操作机构对应位置设置有可被压缩的顶压头,所述安装部向外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顶压头的锁位头,当操作机构连同插件机构一并提升至顶压头对应位置时,顶压头可配合锁位头锁位插件装置在安装基体上的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件机构包括中空的升降轴、快换座以及气动夹持手,所述升降轴的外侧壁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键槽,所述升降轴的上部插装在驱动机构内,所述驱动机构内设置有配合键槽的花键;所述升降轴的下部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操作机构上;所述快换座连接在升降轴的下端,所述气动夹持手插装并卡置在快换座内;所述升降轴的上端通过输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外部气源提供的压力气可依次通过升降轴、快换座进入到气动夹持手内,并控制气动夹持手开合动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架上的伺服电机以及安装在安装架上的压轮,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压轮的外周抵紧同步带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进出料机构,所述输送模组可在输送机构与插件模组工作对应位置之间往复滑动;两组进出料机构分别设置输送模组滑行轨迹的两侧,当输送模组滑动至两组进出料机构对应位置时,两侧的进出料机构可分别连通输送模组的进出料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送模组包括滑行座、安装在滑行座上的输送机构以及抬离机构;所述滑行座安装在机架上,输送机构包括可相向远离或靠近的固定立板和移动立板;固定立板和移动立板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夹送工件两侧边沿的夹送通道;固定立板和移动立板位于夹送通道的下方均设置有浮动的顶压头;抬离机构安装在滑行座上,抬离机构输出端可通过顶推顶压头将工件的两侧边沿压紧在夹送通道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抬离机构设置在固定立板和移动立板之间,所述滑行座设置有轨道,所述固定立板安装在轨道的一端,所述移动立板滑动安装在轨道上;所述滑行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立板在轨道上滑动的调节机构,所述滑行座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可同时驱动固定立板和移动立板上的夹送通道向输送方向送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丝杆和调节电机,所述丝杆的一端可转动安装在固定立板上,另一端通过丝杆螺母穿过移动立板并与滑行座连接;所述调节电机安装在滑行座上,且通过皮带与丝杆的一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在滑行座上的驱动电机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固定立板上的夹送通道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滑移构件活动穿过移动立板,滑移构件可与传动轴同步转动,且可带动移动立板在传动轴上滑移,滑移构件与移动立板上的夹送通道动力输入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抬离机构包括安装在滑行座上的顶升电机、设置在顶升电机输出端上的抬升板、顶升块以及钩块;所述移动立板上设置有避让抬升板的避让缺口,所述抬升板的一端活动穿过避让缺口;所述顶升块设置在抬升板位于与固定立板上顶压头对应一侧上;所述钩块设置在移动立板的顶压头上,且钩块靠近抬升板的一侧凸出形成可配合抬升板边缘的钩部;顶升电机通过顶升块推动顶压头和钩块将工件的两侧边沿压紧在夹送通道的顶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顶压头包括安装座、顶升柱和弹性件,所述安装座安装在固定立板和移动立板的内侧上,所述安装座竖向设置有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内设置有滑套,所述顶升柱活动插装在滑套内,且两端均伸出滑套;所述弹性件活动套装在顶升柱上且位于顶升柱伸出滑套的下端上,顶升柱的下端设置有将弹性件锁紧在顶升柱上的锁紧螺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出料机构包括底座、固装在底座一侧的输送构件以及可滑动安装在底座上且位于输送构件对侧的夹压构件;所述输送构件和夹压构件两者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夹送通道,所述输送构件上的夹送通道可配合夹压构件上的夹送通道夹紧工件的两侧边沿并输送工件;所述输送构件和夹压构件两者上的夹送通道可与输送模组上对应一侧的夹送通道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出料机构还包括滑竿、驱动组以及用于调节输送构件和夹压构件间距的调节丝杠,所述滑竿的一端安装在输送构件上,另一端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夹压构件滑动安装在滑竿上;所述调节丝杠与滑竿平行设置在底座上,且输出端通过丝杆螺母与夹压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安装在底座上,其输出端通过动力轴同步带动夹压构件和输送构件上的夹送通道送料。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插件机,包括上述的插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插件系统设置有多组插件装置,每组插件装置均可沿其轴向方向滑动在安装基体上;在插件装置内设置有可自转的插件机构,使得整个插件装置具有两轴的运动结构,这样便于减少外部机械手的控制精度以及造价成本;此外,利用每一组插件装置上的操作机构与推动横杆的配合,驱动装置带动对应插件机构在安装基体上往复滑动。利用操作机构与推动横杆,在结构上集成了部分结构,使得一个操作机构可以实现多组插件装置的差异性动作,同时最大化减少了集成后不同部件的影响,提高了插件的稳定性。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插件机,利用输送模组进行自动送料,并能将所输送的工件进行固定并配合插件机构进行插件,操作性强,稳定性好,适合在大规模线路板加工中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件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去插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插件机,包括插件系统。其中,插件系统包括机架100、设置在机架100上的输送模组200以及插件模组300,输送模组200用于输送并固定工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机架100上还设置有龙门式滑轨120或者是常规的纵横滑轨,本申请优选设置为龙门式滑轨120,插件模组300可滑动安装在龙门式滑轨120上,且位于输送模组200的上方。其中,所述插件模组300包括可滑动安装在机架100上的安装基体310、至少一组插件装置以及驱动装置320;所述插件装置可沿其轴向方向滑动在安装基体310上,并设置有可伸缩的操作机构330以及可自转的插件机构340;所述驱动装置320安装在安装基体310上,其输出端上连接有推动横杆350;操作机构330可伸出并卡置在推动横杆350上,驱动装置320可通过推动横杆350与操作机构330的配合带动插件机构340在安装基体310上往复滑动,插件机构340可对输送模组200工作位上的工件进行插件。由于本申请中插件装置位于驱动装置3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匀称,便于驱动装置320的动作。而推动横杆350与操作机构330的配合很好地解决了每一组插件装置的所需动作需求,使得多组插件装置能实现个性化插件。

其中,参见图1、图3至图7,为了更好地实现不同插件装置的动作,所述安装基体310设置有第一竖轨311,所述驱动装置320还包括安装架321、伸缩机构322以及用于驱动插件机构340自转的转动机构323,所述安装架321安装在安装基体310上,伸缩机构322和转动机构323均安装在安装架321上,所述伸缩机构322的输出端与推动横杆350连接,并带动推动横杆350沿插件装置轴向方向在安装基体310上滑动。其中,

其中,伸缩机构322安装在第一竖轨311上,其输出端可以沿着第一竖轨311进行滑动,在本申请中,由于插件装置是安装在伸缩机构322的两侧,推动横杆350在本实施例中类似一个悬臂梁,为了把控推动横杆350在两侧插件机构340升降时的平衡,同时避免推动横杆350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形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322包括驱动座3221、丝杆3222以及升降电机3223,所述升降电机3223向下安装在安装架321上,其输出端活动穿过安装架321并与丝杆3222连接;所述丝杆322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基体310连接,所述驱动座3221通过丝杆3222螺母与丝杆3222连接,所述驱动座3221可滑动安装在第一竖轨311上;所述推动横杆350安装在驱动座3221上。升降电机3222在本实施例中选用伺服电机,便于控制推动横杆350的升降。由于需要驱动驱动座3221在第一竖轨311上配合,而安装基体310的下部设置有安装耳,丝杆3222同轴承安装在安装耳上。安装架32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一个安装面板,主要用于安装升降电机3222和转动机构323。

参见图3至图7,其中,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深化,所述安装架321位于伸缩机构322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所述安装基体310对应安装位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竖轨3211,所述操作机构330可滑动安装在第二竖轨3211上;所述插件机构340可转动安装在操作机构330上,插件机构340上部通过驱动机构360活动安装在安装架321上,且上端穿过安装位;所述插件机构340与驱动机构360同步转动,且插件机构340可相对驱动机构360沿其轴向方向滑动;所述驱动机构360与转动机构323连接。安装位在本实施例中是安装架321上的所开设的空间,驱动机构360安装在安装位上。由于需要实现插件机构340能沿自身轴向进行升降,因此插件机构340必然能相对驱动机构360沿其轴向方向滑动。

参见图6至图7,驱动机构360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带动插件机构340自转,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插件机构340包括中空的升降轴341、快换座342以及气动夹持手343,所述升降轴341的外侧壁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键槽344,所述升降轴341的上部插装在驱动机构360内,所述驱动机构360内设置有配合键槽344的花键;所述升降轴341的下部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操作机构330上;所述快换座342连接在升降轴341的下端,所述气动夹持手343插装并卡置在快换座342内;所述升降轴341的上端通过输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外部气源提供的压力气可依次通过升降轴341、快换座342进入到气动夹持手343内,并控制气动夹持手343开合动作。键槽344与花键的配合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如何实现二轴运动问题,而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60为同步轮,同步轮与转动机构323连接。为了更好地转动,同步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位上,而花键则安装在同步轮的内圈上,并套装在升降轴341上。

气动夹持手343在本实施例中优先所述气动夹持手343内设置有一对可相互配合夹取工件并可复位的手指以及用于迫使两个手指开合的顶压头,所述顶压头活动插装在气动夹持手343内,两个手指安装在气动夹持手343位于顶压头输出端的位置上,所述升降轴341通过可快换座222与气动夹持手343连通,当外部气源向升降轴341内输送压力气体时,压力气体可将顶压头从气动夹持手343内顶出,所述顶压头可迫使两个手指夹持工件。气动夹持手343、快换座222和升降轴341是联通的,即快换座342为中空结构,升降轴341中的压力气体能通过快换座342进入到气动夹持手343内,气动夹持手343内的顶压头可迫使手指夹持工件。由于不是保护重点,本实施例不做详细的说明,上述的实施例已经能解决如何通过气动进行控制气动夹持手343开合夹持工件。

更进一步,为了实现每组插件机构340的自转,所述转动机构323包括安装在安装架321上的伺服电机3231以及安装在安装架321上的压轮3232,伺服电机3231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与驱动机构360连接,所述压轮3232的外周抵紧同步带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3231只设置有一组,其驱动端连接有同步轮,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各组插件机构340上的驱动机构360连接,而本申请中压轮3232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同步带的松紧度,防止同步带与驱动机构360打滑。

进一步参见图6和图7,为了更好地实现推动横杆350与操作机构330的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横杆350穿行在第二竖轨3211与插件机构3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竖轨3211与插件机构340相互平行,由于第二竖轨3211安装在插件机构310上,插件机构340滑行在第二竖轨3211上,因此第二竖轨3211与插件机构340并排设计,这样的设计可有效避免了插件机构340与第二竖轨3211的杂乱设计,同时为推动横杆350的运动提供运动空间。其中,所述推动横杆350位于插件机构340对应位置设置有销钉352,所述销钉352沿插件机构340轴线方向活动插装在推动横杆350上;所述销钉352的上端伸出推动横杆350,且设置有用于配合操作机构330伸出端的卡帽353;所述销钉352的下端伸出推动横杆350,且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销钉352位于推动横杆350下面与调节螺母之间套设弹性件。销钉352的弹性设计,可以使得整个操作机构330更容易伸出卡置在推动横杆350上,便于推动横杆350带动整个操作机构330连同插件机构340一并进行升降运动,提高了插件作业的能力。而销钉352的微调结构可以使得整个销钉352与推动横杆350上表面所形成的凹环高度可调,适应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弹性件保持完全松开状态,为了避免销钉352的自然滑落,在本申请中,销钉352位于推动横杆35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调节螺母,用于调节凹坑的高度。在实际的使用中,亦可完全摒弃上述实施例的设计,在推动横杆350正对操作机构330一侧设计有凹坑,用于卡置操作机构330的伸出部位。

在上述的实施例的优化方案中,为了更好地配合销钉352,所述操作机构330包括滑动座331和伸缩顶杆332,所述滑动座331设置有安装部333以及用于配合第二竖轨3211的滑动部334,所述安装部333上设置有活塞腔335,活塞腔335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活塞腔335开口的一端指向安装基体310的一侧,所述伸缩顶杆332的一端设置在活塞腔335内,外部气源可控制伸缩顶杆332从活塞腔335内伸出并卡置在推动横杆350上的卡帽351与推动横杆350所形成的凹陷环内。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将活塞腔335与伸缩顶杆332理解成一个异型伸缩气缸,而在实际的安装中,难以在滑动座331安装一个市场上常用规格的气缸,因此进行上述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座331上为一个异型结构,而安装部333是偏向滑动部334的一侧设置,由于安装部333的主要是为了伸缩顶杆332能伸出并卡置在凹陷环内,因此安装部333偏向滑动部334一侧的设置可以很好地避让第二竖轨3211,合理利用空间,整个结构的紧凑性增加。在实际的使用中,安装部333上还设置有位置传感器,便于检测整个推动横杆350,使得伸缩顶杆332伸出后能正确卡置在卡帽351与推动横杆350所形成的凹陷环内。

为了使得单组插件装置不使用时能很好地进行限制运动,避免出现当一组插件装置与推动横杆350配合运动时,其他相邻的插件装置出现联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321远离安装基体310的一侧设置有卡位板370,所述卡位板370位于操作机构330对应位置设置有可被压缩的顶压头371,所述安装部333向外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顶压头371的锁位头336,当操作机构330连同插件机构340一并提升至顶压头371对应位置时,顶压头371可配合锁位头336锁位插件装置在安装基体310上的位置。本实施例采取以下设计。所述安装架32远离安装基体310的一侧设置有卡位板370,所述卡位板370位于操作机构330对应位置设置有可被压缩的顶压头371,所述安装部333向外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顶压头371的锁位头336,当操作机构330连同插件机构340一并提升至顶压头371对应位置时,顶压头371可配合锁位头336锁位插件装置在安装基体310上的位置。顶压头371在实际使用中优选将卡位板370对应锁位头336位置进行掏空形成凹坑,并将弹簧安装在凹坑内,弹簧向外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弹珠,为了避免运动干涉,弹珠的极限运动距离不伸出凹坑。在实际的使用中,顶压头371可伸出顶住锁位头336将整个操作机构330托住,进而锁紧了整组插件装置的位置;在需要动作时,操作机构330伸出卡置在推动横杆350上,通过推动横杆350带动操作机构330脱离顶压头371的限制,使得整组插件装置2能够自由运动,提高了整体的操控性。

本插件系统设置有多组插件装置,每组插件装置均可沿其轴向方向滑动在安装基体310上;在插件装置内设置有可自转的插件机构340,使得整个插件装置具有两轴的运动结构,这样便于减少外部机械手的控制精度以及造价成本;此外,利用每一组插件装置上的操作机构330与推动横杆350的配合,驱动装置320带动对应插件机构340在安装基体310上往复滑动。利用操作机构330与推动横杆350,在结构上集成了部分结构,使得一个操作机构330可以实现多组插件装置的差异性动作,同时最大化减少了集成后不同部件的影响,提高了插件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参见图1、图2、图8至图12,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进出料机构400,所述输送模组200可在输送机构220与插件模组300工作对应位置之间往复滑动;两组进出料机构400分别设置输送模组200滑行轨迹的两侧,当输送模组200滑动至两组进出料机构400对应位置时,两侧的进出料机构400可分别连通输送模组200的进出料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00上设置有转移滑轨110,输送模组200可滑动安装在转移滑轨110上。其中,在申请中为了便于结构的设计,龙门式滑轨120与两组进出料机构400平行设置;转移滑轨110垂直于龙门式滑轨120,两端分别连接进出料机构400与龙门式滑轨120下方的加工位,这样输送模组200可以在两者之间往复滑动便于加工工件。同时减少了进出料机构400输送过程对插件模组300动作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转移滑轨110上还设置有驱动整个输送模组200模组运动的运动丝杆,运动丝杆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此外,在本申请中,输送模组200对物料的输送方向与进出料机构400的输送方向一致。

参见图8和图9,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模组200包括滑行座210、安装在滑行座210上的输送机构220以及抬离机构230;所述滑行座210安装在机架100上,输送机构220包括可相向远离或靠近的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夹送工件两侧边沿的夹送通道260;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位于夹送通道260的下方均设置有浮动的顶压头270;抬离机构230安装在滑行座210上,抬离机构230输出端可通过顶推顶压头270将工件的两侧边沿压紧在夹送通道260的顶部。

其中,滑行座210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转移滑轨110上,且底部通过丝杆螺母与主丝杆240连接。固定立板240在本实施例中垂直安装在滑行座210的一侧,而滑行座210位于固定立板240的对侧设置有安装板212,安装板212与固定立板240平行设置。为此由于移动立板250与固定立板240之间的间距可调,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所述滑行座210位于设置有安装板212与固定立板240之间设置有轨道211,所述固定立板240和安装板212分别安装在轨道211的两端,所述抬离机构230设置在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之间,所述固定立板240安装在轨道211的一端,所述移动立板250滑动安装在轨道211上;所述滑行座2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立板250在轨道211上滑动的调节机构280,所述滑行座210上设置有动力机构290,所述动力机构290可同时驱动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上的夹送通道260向输送方向送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动力机构290可以是在每个夹送通道260上均配置一个,可以为常规的伺服电机即可。但是考虑到整体造价、结构空间以及控制成本,本申请给出了一种结构更为紧凑,同步率高的动力机构290。其中,所述动力机构290包括安装在滑行座210上的驱动电机291和传动轴292,所述传动轴29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91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292的另一端与固定立板240上的夹送通道260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轴292通过滑移构件293活动穿过移动立板250,滑移构件293可与传动轴292同步转动,且可带动移动立板250在传动轴292上滑移,滑移构件293与移动立板250上的夹送通道260动力输入端连接。其中,传动轴292可以实现移动立板250和固定立板240同步转动;滑移构件293在本实施例中的主要目的是既能带动移动立板250上的夹送通道260转动,又能在移动立板250在滑行座210上滑移时,传动轴292能活动穿过移动立板250。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滑移构件293包括与移动立板250连接的滑移座2931、直线轴套2932、转动轴承以及辅助轮2934,转动轴承安装在滑移座2931上,直线轴套2932插装在转动轴承内;其中传动轴292活动插装在直线轴套2932内,为了实现两者的既能同步转动又能相对沿传动轴292直线滑移,本实施例在传动轴292的外周沿轴心线方向开设有花键槽,直线轴套2932通过花键与传动轴292上花键槽相配合。而在本实施例中是安装在直线轴套2932上还安装有主同步轮2933,主同步轮2933通过皮带与辅助轮2934进行连接,与此同时该皮带还与移动立板250上的夹送通道260输入端连接,用于驱动夹送通道260进行夹送工件的边沿。

而为了调节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之间的间距来适应工件不同的宽度,本申请给出了以下一种实施例。所述调节机构280包括丝杆281和调节电机282,所述丝杆281的一端可转动安装在固定立板240上,另一端通过丝杆螺母穿过移动立板250并与滑行座210连接;所述调节电机282安装在滑行座210上,且通过皮带与丝杆281的一端连接。调节电机282在本实施例中为伺服电机,便于精确控制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之间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电机282安装在滑行座210靠近固定立板240的一端,且输出端穿过固定立板240向外伸出,其上安装有同步轮,同步轮通过皮带与丝杆281对应的该端连接。

参见图10和图11,为了更好地进行输送,夹送通道260可以是传统的输送链和输送皮带,但是在本申请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件的稳固输送,给出了一种关于夹送通道260具体实施例。其中,所述夹送通道260包括输送皮带261和l型压板262,所述输送皮带261可转动安装在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相向的一侧,所述l型压板262扣装在输送皮带261上,且与输送皮带261之间形成有可容工件边沿通行的输送间隙;移动立板250上的输送皮带261与滑移构件293输出端连接,固定立板240上的输送皮带261与传动轴292连接,其中输送皮带261实际上是缠绕在主同步轮2933和辅助轮2934上,传动轴292的动力输送过来后经过主同步轮2933向输送皮带261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输送皮带261与上一实施例主同步轮2933和辅助轮2934之间连接的皮带是同一个结构,本实施例为了便于区分特此作为区别说明。此外,固定立板240以及移动立板250上沿两者的平行方向在两者相向的内侧壁两端上设置有从轮,输送皮带261缠绕在从轮上,使之在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各自上的输送皮带261在自身顶部形成一个直线输送面,而l型压板262的一个弯折壁扣装在输送皮带261上,两者之间的间隙正好合适工件的边沿厚度。

参见图10和图11,为了更好地如何很好地将整块线路板进行抬离输送皮带261,避免插件的时候输送皮带261的挠性结构的问题,本申请给出了一个关于顶压头270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顶压头270包括安装座271、顶升柱272和弹性件273,所述安装座271安装在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的内侧上,所述安装座271竖向设置有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内设置有滑套274,所述顶升柱272活动插装在滑套274内,且两端均伸出滑套274;所述弹性件273活动套装在顶升柱272上且位于顶升柱272伸出滑套274的下端上,顶升柱272的下端设置有将弹性件273锁紧在顶升柱272上的锁紧螺母275。在本实施例中,顶升柱272位于滑套274的上端轴向凸出形成一个台阶,用于限位作用,防止顶升柱272整根在弹性件273的作用下向下滑出滑套274。在本申请中,安装座27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直连安装孔位,使得整个安装孔位的整个孔径可调,为此可以将滑套274锁紧在安装孔位内,便于滑套274磨损后能方便进行更换。而在本实施例中,顶压头270的浮动结构,使得在抬升整块线路板的时候,所有的顶压头270能适应不同的翘曲度或者厚度不均的线路板,保证在压紧线路板的时候能将线路板的所有边角进行压紧。

进一步参见图10和图11,为了解决上述的顶升问题,本申请给出以下实施例,其中,所述抬离机构230包括安装在滑行座210上的顶升电机231、设置在顶升电机231输出端上的抬升板232、顶升块233以及钩块234;所述移动立板250上设置有避让抬升板232的避让缺口251,所述抬升板232的一端活动穿过避让缺口251;所述顶升块233设置在抬升板232位于与固定立板240上顶压头270对应一侧上;所述钩块234设置在移动立板250的顶压头270上,且钩块234靠近抬升板232的一侧凸出形成可配合抬升板232边缘的钩部;顶升电机231通过顶升块233推动顶压头270和钩块234将工件的两侧边沿压紧在夹送通道260的顶部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立板250是在轨道211上移动,因此本申请设计了钩块234,钩块234与移动立板250上的顶压头270进行连接,使得钩块234一并随着移动立板250进行运动。当抬升板232进行抬升时,抬升板232边缘会与钩块234的钩部相接触,进而带动移动立板250上的顶压头270向上顶升线路板的边缘区域。当然为了更好地保证线路板中部的支撑,防止插件过程中线路板的挠性形变,本实施例中在抬升板232上还可以设置若干支撑柱,类似于顶压头270的作用,亦具有浮动的特性。在本申请中,为了更好地使得抬升板232能稳定抬升,抬升板232连接有若干导柱,导柱活动穿插过滑行座210。上述实施例中的避让缺口251的设置在本申请中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减少运动干涉,移动立板250上必然需要设计空间来使得不与抬升板232进行运动干涉,为此,在本申请中移动立板250类似一个龙门架的结构。

本输送模组200利用夹送通道260进行夹送线路板的两侧边沿,使得整个线路板在输送的过程中,磨损小;此外,可相互远离或靠近的固定立板240和移动立板250使得整个输送模组200可以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线路板;抬离机构230通过浮动的顶压头270抬升整块线路板,使得整块线路板能脱离整个夹送通道260,避免了夹送通道260在外部插件的时候对线路板的反作用力;同时顶压头270将线路板的边沿压紧在夹送通道260的顶部,能很好低固定整块线路板,顶压头270的浮动设计可以保证所有的顶压头270均与线路板有很好地接触,避免出现线路板局部出现支撑不足的问题。本申请中利用输送模组200进行自动送料,并能将所输送的工件进行固定并配合插件机构340进行插件,操作性强,稳定性好,适合在大规模线路板加工中使用。

参见图1、图2、图8、图9以及图12,本申请为了适配上述输送模组200的进出料,本申请可以优选同时利用三组输送模组200一并共用,即两组进出料机构400与输送模组200结构相同,便于设计和后期的维修;也可以采用别的结构对输送模组200的进出料,本申请给出了以下一种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2,其中,所述进出料机构400包括底座410、固装在底座410一侧的输送构件420以及可滑动安装在底座410上且位于输送构件420对侧的夹压构件430;所述输送构件420和夹压构件430两者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夹送通道260,所述输送构件420上的夹送通道260可配合夹压构件430上的夹送通道260夹紧工件的两侧边沿并输送工件;所述输送构件420和夹压构件430两者上的夹送通道260可与输送模组上对应一侧的夹送通道260连通。夹送通道260的结构如本申请的上述输送模组200中的夹送通道260结构即可,为了减少零部件的更换难度,夹压构件430和输送构件420甚至可以认为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立板250和固定立板240结构一致或者相似的结构特征,这里不再作累述。

所述进出料机构400还包括滑竿440、驱动组450以及用于调节输送构件420和夹压构件430间距的调节丝杠460,所述滑竿440的一端安装在输送构件420上,另一端安装在底座410上,所述夹压构件430滑动安装在滑竿440上;所述调节丝杠460与滑竿440平行设置在底座410上,且输出端通过丝杆螺母与夹压构件430连接;所述驱动组450安装在底座410上,其输出端通过动力轴同步带动夹压构件430和输送构件420上的夹送通道260送料。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