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层薄板载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8051发布日期:2020-05-08 14:4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层薄板载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层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内层薄板载板。



背景技术:

内层板生产是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关键,其制作步骤主要包括前处理、涂布、曝光、蚀刻、退膜等,其中,在内层蚀刻生产过程中存在卡板、板面破损的情况,并且板损报废率高达25%。现有解决该技术问题的常规手段通常是使用报废板做为载板进行生产,然而,每次生产所产生的报废板数量不定,同时也不能保证内层生产品质,长期如此,必然会增加内层生产的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层薄板载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层薄板载板,包括引导框,所述引导框为分体结构,所述引导框包括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所述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可组合成一个固定的封闭式框体,所述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可相对滑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框即可作为内层薄板的载板,由于其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其外围尺寸可根据实际内层板的大小随意修改,一次确定一种尺寸后,只需要将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的重叠处进行固定即可。生产完该种尺寸的内层板后,可将引导框拆分,以修改另一尺寸并固定,用于作为其它内层板的载板,重复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均包括固定边和滑动边,所述滑动边为两条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边的两端。固定边的长度为引导框的固定长度,引导框即为可调节单个方向的引导框,通过上引导框的滑动边和下引导框的滑动边的相对滑动来调节引导框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的结构相同,所述上引导框的滑动边和下引导框的滑动边可重叠并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下引导框滑动边的内侧面设有滑槽,所述上引导框滑动边可在所述滑槽内相对滑动。该方案的实质在于将上引导框嵌入下引导框中,从而避免上引导框相对于下引导框的多方位移,即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只会发生一个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从而在实现可调节引导框尺寸的同时,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不会容易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框的滑动边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凸块,所述下引导框的滑动边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凸块可沿所述凹槽相对滑动。该方案的实质同样在于避免上引导框相对于下引导框的多方位移,即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只会发生一个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从而在实现可调节引导框尺寸的同时,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不会容易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长度与所述上引导框滑动边的长度相等,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下引导框滑动边的长度相等。凸块的长度可以小于上引导框滑动边的长度,但需要将其设置于上引导框滑动边上远离固定边的一端,即上引导框在滑动时,凸块始终会在凹槽内滑动,因此凹槽则需尽可能的长,引导框尺寸的调节范围才足够大。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为“t型”凸块,所述凹槽为与所述“t型”凸块相匹配的“t型”凹槽。“t型”凸块和“t型”凹槽的配合可以使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的结合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框的滑动边设有多个纽扣,所述下引导框的滑动边设有与所述纽扣相对应的扣槽,所述纽扣可卡进扣槽中进行锁紧。上引导框的滑动边和下引导框的滑动边的重叠部分采用纽扣式的设计以实现防滑移动,增强其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通过胶带粘接固定形成一个封闭式框体。在确定了内层薄板的尺寸并调节好引导框的大小后,需要将其固定形成一个坚固的框体,通过胶带来粘接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不仅方便快捷,同时还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一个完整的矩形框体。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防止内层薄板的位置,内层薄板通常为矩形,因此将内框也设置为矩形,用于完整包裹内层薄板,使其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内层薄板载板,通过将引导框设置为分体结构,即分成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使其外围尺寸可根据不同的内层板进行修改,在确定尺寸后,只需要在上引导框和下引导框的重叠处用胶带粘紧即可,因此可重复使用,同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导框和内层板的组合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滑动边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滑动边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滑动边的连接截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滑动边的连接截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滑动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层薄板载板,包括引导框1,引导框1为分体结构,引导框1包括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可组合成一个固定的封闭式框体,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可相对滑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框1即可作为内层薄板的载板,由于其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其外围尺寸可根据实际内层板的大小随意修改,一次确定一种尺寸后,只需要将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的重叠处进行固定即可。生产完该种尺寸的内层板后,可将引导框1拆分,以修改另一尺寸并固定,用于作为其它内层板的载板,重复使用。

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均包括固定边和滑动边,滑动边为两条并分别固定设置于固定边的两端。固定边的长度为引导框1的固定长度,引导框1即为可调节单个方向的引导框1,通过上引导框11的滑动边111和下引导框12的滑动边111的相对滑动来调节引导框的大小。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的结构相同,上引导框11的滑动边111和下引导框12的滑动边121可重叠并相对滑动。

如图2所示,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通过胶带3粘接固定形成一个封闭式框体。在确定了内层薄板的尺寸并调节好引导框1的大小后,需要将其固定形成一个坚固的框体,通过胶带3来粘接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不仅方便快捷,同时还节约成本。

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一个完整的矩形框体。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防止内层薄板的位置,内层薄板通常为矩形,因此将内框也设置为矩形,用于完整包裹内层薄板,使其更加稳固。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层薄板载板,包括引导框1,引导框1为分体结构,引导框1包括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可组合成一个固定的封闭式框体,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可相对滑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框1即可作为内层薄板的载板,由于其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其外围尺寸可根据实际内层板的大小随意修改,一次确定一种尺寸后,只需要将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的重叠处进行固定即可。生产完该种尺寸的内层板后,可将引导框1拆分,以修改另一尺寸并固定,用于作为其它内层板的载板,重复使用。

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均包括固定边和滑动边,滑动边为两条并分别固定设置于固定边的两端。固定边的长度为引导框1的固定长度,引导框1即为可调节单个方向的引导框1,通过上引导框11的滑动边111和下引导框12的滑动边121的相对滑动来调节引导框1的大小。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引导框12滑动边121的内侧面设有滑槽122,上引导框11滑动边111可在滑槽122内相对滑动。该方案的实质在于将上引导框11嵌入下引导框12中,从而避免上引导框11相对于下引导框12的多方位移,即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只会发生一个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从而在实现可调节引导框尺寸的同时,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不会容易分离。当然,滑槽122也可以设置在上引导框11上,但相应的,即为下引导框12的滑动边121在上引导框11的滑槽上滑动。

如图2所示,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通过胶带3粘接固定形成一个封闭式框体。在确定了内层薄板的尺寸并调节好引导框的大小后,需要将其固定形成一个坚固的框体,通过胶带3来粘接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不仅方便快捷,同时还节约成本。

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一个完整的矩形框体。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防止内层薄板的位置,内层薄板通常为矩形,因此将内框也设置为矩形,用于完整包裹内层薄板,使其更加稳固。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层薄板载板,包括引导框1,引导框1为分体结构,引导1框包括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可组合成一个固定的封闭式框体,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可相对滑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框即可作为内层薄板的载板,由于其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其外围尺寸可根据实际内层板的大小随意修改,一次确定一种尺寸后,只需要将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的重叠处进行固定即可。生产完该种尺寸的内层板后,可将引导框1拆分,以修改另一尺寸并固定,用于作为其它内层板的载板,重复使用。

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均包括固定边和滑动边,滑动边为两条并分别固定设置于固定边的两端。固定边的长度为引导框1的固定长度,引导框1即为可调节单个方向的引导框,通过上引导框11的滑动边111和下引导框12的滑动边121的相对滑动来调节引导框的大小。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引导框11的滑动边111上设有凸块5,凸块5可设置在滑动边111上与引导框1内框相邻的一侧面上,下引导框12的滑动边121上设有与凸块5相对应的凹槽6,凸块5可沿凹槽6相对滑动。该方案的实质同样在于避免上引导框11相对于下引导框12的多方位移,即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只会发生一个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从而在实现可调节引导框尺寸的同时,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不会容易分离。当然的,凸块可设置在下引导框的滑动边上,相应的,凹槽则设置在上引导框的滑动边上。

凸块5的长度与上引导框11滑动边111的长度相等,凹槽6的长度与下引导框12滑动边121的长度相等。凸块5的长度可以小于上引导框11滑动边111的长度,但需要将其设置于上引导框11滑动边111上远离固定边112的一端,即上引导框11在滑动时,凸块5始终会在凹槽6内滑动,因此凹槽6则需尽可能的长,引导框1尺寸的调节范围才足够大。

凸块5为“t型”凸块,凹槽6为与“t型”凸块5相匹配的“t型”凹槽。“t型”凸块和“t型”凹槽的配合可以使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的结合更加稳定。

如图2所示,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通过胶带3粘接固定形成一个封闭式框体。在确定了内层薄板的尺寸并调节好引导框的大小后,需要将其固定形成一个坚固的框体,通过胶带3来粘接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不仅方便快捷,同时还节约成本。

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一个完整的矩形框体。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防止内层薄板的位置,内层薄板通常为矩形,因此将内框也设置为矩形,用于完整包裹内层薄板,使其更加稳固。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层薄板载板,包括引导框1,引导框1为分体结构,引导1框包括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可组合成一个固定的封闭式框体,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可相对滑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框即可作为内层薄板的载板,由于其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其外围尺寸可根据实际内层板的大小随意修改,一次确定一种尺寸后,只需要将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的重叠处进行固定即可。生产完该种尺寸的内层板后,可将引导框1拆分,以修改另一尺寸并固定,用于作为其它内层板的载板,重复使用。

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均包括固定边和滑动边,滑动边为两条并分别固定设置于固定边的两端。固定边的长度为引导框1的固定长度,引导框1即为可调节单个方向的引导框,通过上引导框11的滑动边111和下引导框12的滑动边121的相对滑动来调节引导框的大小。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引导框的滑动边111设有多个纽扣7,下引导框的滑动边121设有与纽扣7相对应的扣槽8,纽扣7可卡进扣槽8中进行锁紧。上引导框的滑动边111和下引导框的滑动边121的重叠部分采用纽扣式的设计以实现防滑移动,增强其稳固性。具体的,纽扣7和扣槽8的直径为滑动边宽度的三分之一,其相应的凸起高度和凹下深度为滑动边厚度的二分之一,纽扣式的设计数量大于或等于10个,其间距为2-5cm,实际需要的个数可相应增多或者减少。

如图2所示,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通过胶带3粘接固定形成一个封闭式框体。在确定了内层薄板的尺寸并调节好引导框的大小后,需要将其固定形成一个坚固的框体,通过胶带3来粘接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不仅方便快捷,同时还节约成本。具体的,依据实际尺寸,上下纽扣重叠后,再实用胶带3缠绕2圈,增强稳固性。

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一个完整的矩形框体。封闭式框体的内框为防止内层薄板的位置,内层薄板通常为矩形,因此将内框也设置为矩形,用于完整包裹内层薄板,使其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内层板载板使用合适的pvc材料,cnc编程,实用的板厚范围在2.5-3mil。使用方法为:以平面桌作为平台,选择板的一边与其平行靠近,贴胶带33-5处,依据板的尺寸,组合上引导框11和下引导框12,在四角处贴胶带3,入料端多贴一处,即可将板和引导框固定结合。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内层薄板载板,可解决当前内层板生产薄板卡板及板损导致报废及技术问题,可直接提升产品良率,可提升内层蚀刻线制程能力,填补薄板安全生产短板空白,可顺利生产薄板,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公司制作工艺的整体水平。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