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9217发布日期:2020-05-20 03:2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面加热器。



背景技术:

面加热器由于贴合性好、加热均匀,被广泛应用于电暖器、保温杯、即热式热水器、各类加热服饰、电热画、热理疗产品以及工业中的温度控制等。出于美观的需求,常在面加热器的外面裹覆带图案的面料,在使用时通过将面料缝制于待加热体上,表观呈现出面料上的图案。但是,受面料上的图案限制,面加热器的外观较单一,且面料与面加热器之间存在贴合性差、有缝制痕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加热器,包括:

加热层,所述加热层通过粘结层粘附于待加热体上,所述加热层具有朝向所述待加热体的导热面、以及背离所述待加热体的导电面;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导电面,所述绝缘层具有背离所述导电面的图案面,所述图案面具有图案层;

一对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层电性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层形成所述面加热器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案层附载于所述绝缘层的图案面,所述图案层为转印油墨结构、喷涂油墨结构与打印油墨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层包括碳纳米管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纳米管膜层包括若干碳纳米管,若干所述碳纳米管交叉层叠呈网状交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纳米管膜层的厚度为1~100微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为柔性fpc单层导电电极,电流于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层之间传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加热器还包括导电胶层,所述导电胶层包括热塑性树脂基膜、以及掺杂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基膜中的银粉,所述导电胶层设于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层之间,以使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层之间电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对所述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层包覆在所述加热层的四周并粘附于所述待加热体上,所述加热层被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粘结层密闭封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面加热器,绝缘层的图案面具有图案层,避免了采用面料裹覆造成的贴合性差、有缝制痕迹的问题,而且可根据需要设计图案,使面加热器的外观具有美感以及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加热器及待加热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加热器及待加热体的右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纵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加热器及待加热体去掉绝缘层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发明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

参看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提供的面加热器1,包括加热层11、绝缘层12以及一对电极13,通过该面加热器1对待加热体2进行加热,待加热体2具有朝向面加热器1的待加热面21,使用时,面加热器1贴合待加热面21并向其传递热量。待加热体2为需要加热的装置或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待加热体2为平面体;在其它实施例中,待加热体2可以为圆形体,也可以为异形体。无论待加热体2的待加热面21为平面还是非平面,面加热器1均可贴合于待加热面21,并向待加热体2均匀稳定传热。

参看图3至图4,加热层11通过粘结层14粘附于待加热体2上,加热层11具有朝向待加热体2的导热面111、以及背离待加热体2的导电面112。加热层11通电后产生热量,以对待加热体2进行加热。

绝缘层12包覆加热层11的导电面112,绝缘层12具有背离导电面112的图案面121以及朝向导电面112的非图案面122,图案面121具有图案层,以使面加热器1呈现出不同的外观图样。

一对电极13,电极13与加热层11电性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通电后使加热层11产生热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2形成面加热器1的外表面,避免了在面加热器1的外表面裹覆面料,减少了面料裹覆时的缝制等工序,且所述图案层与绝缘层12之间贴合紧密,表面平整。

进一步地,所述图案层附载于绝缘层12的图案面121,所述图案层为转印油墨结构、喷涂油墨结构与打印油墨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可根据需求设计图案及色彩,再将所需的图案及色彩通过转印、喷涂或打印的方式附载至图案面121上,比如,采用平面烫画压机,在100-180℃下热压10-20s,将设计的图案及色彩热转印至图案面121上,形成所述图案层;或者,通过喷涂等方法将设计的图案及色彩印刷至图案面121上;或者,通过植绒或刺绣将设计的图案及色彩植于图案面121上;或者采用贴合、打印等其它方法,或者采用上述方法的组合,只要将设计的图案及色彩转印至图案面121上形成所述图案层即可。这样,可根据需求自行设计面加热器1的表观图案及色彩,增加了外观的多样性及美观性,解决了采用面料裹覆时图案选择受限的问题,而且图案直接转印于绝缘层12的图案面121上,所述图案层与绝缘层12之间贴合紧密。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层为附载于绝缘层12的图案面121的转印油墨结构。

其中,绝缘层12优选绝缘性优良的绝缘薄膜,具体可以是由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等任意一种材料制成,以避免使用过程中漏电,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从而提高面加热器1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层11包括碳纳米管膜层,通过采用柔性、自支撑、耐高温的碳纳米管膜层对待加热体2进行电加热,使面加热器1不仅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加热效率高,而且碳纳米管膜层耐弯折,无论待加热体2是圆形体、平面体、还是异形体均适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碳纳米管膜层包括若干碳纳米管,若干所述碳纳米管交叉层叠呈网状交联的所述碳纳米管膜层。所述碳纳米管膜层采用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而成,具体地,将乙醇、二茂铁、噻吩按比例混合成碳源溶液,添加催化剂以及生长促进剂混匀后,自高温管式炉的一端注入炉管,在炉管内高温催化生成所述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随惰性气体带出高温管式炉后,经卷绕收集、交叉层叠轧制成网状交联的所述碳纳米管膜层。这样的碳纳米管膜层致密性好,在制备成加热薄膜时,兼具良好的加热效率、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柔韧性。

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膜层的厚度为1~100微米,以减薄面加热器1的厚度,增加其柔曲性,使其与待加热体2更好地贴合。

进一步地,电极13为柔性fpc单层导电电极,所述柔性fpc单层导电电极包括柔性绝缘基底、以及印刷于所述柔性绝缘基底上的单面pi覆铜板印刷电路。参看图3至图4,一对电极13间隔设置于加热层11与绝缘层12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一对电极13间隔设于绝缘层12与所述碳纳米管膜层之间,所述柔性绝缘基底粘贴于绝缘层12的非图案面122上,所述单面pi覆铜板印刷电路朝向加热层11的导电面112。接通电源后,电流于电极13与加热层11之间传导,形成电路回路,使加热层11产生热量以加热待加热体2。

进一步地,面加热器1还包括导电胶层,所述导电胶层包括热塑性树脂基膜、以及掺杂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基膜中的银粉,所述导电胶层设于电极13与加热层11之间,以使电流在电极13与加热层11之间导通。其中,所述银粉使所述导电胶层具有稳定的导电性能,所述热塑性树脂基膜于高温状态下呈膏状,于低温状态下呈流体状,通过状态转变使所述导电胶层具备较高的粘结强度,进而将电极13与加热层11牢固地粘接在一起,同时又确保了导电效果。

参看图1至图3,绝缘层12包覆在加热层11的四周并粘附于待加热体2上,加热层11被绝缘层12和粘结层14密闭封装,确保了面加热器1外观的平整性以及绝缘效果,提高了安全性能。优选地,粘结层14为绝缘粘结层,进一步保证了面加热器1的使用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面加热器1,其有益效果在于:绝缘层12的图案面121具有图案层,避免了采用面料裹覆造成的贴合性差、有缝制痕迹的问题,而且可根据需要设计图案,使面加热器1的外观具有美感以及多样性;加热层11采用柔性的碳纳米管膜层,使面加热器1具有更好的柔韧性,无论待加热体2是圆形体、平面体还是异形体,均可使面加热器1与待加热体2之间更好地贴合,以达到稳定均匀的加热效果,同时又增加了面加热器1的适用范围,不仅可以应用于不锈钢、铜、铝等金属和各种金属合金导体材质的待加热体2,而且可以对面料、玻璃、陶瓷、木材、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质的待加热体2进行加热。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