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4870发布日期:2020-08-25 20:2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



背景技术:

自从20世纪50年代可控硅又称晶闸管(scr)问世以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家族。可控硅整流器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率器件,可用来做高电压和大电流的控制。

目前可控硅器件的额定电流可以从几毫安到5000a以上,额定电压可以超过10000v。可控硅触发器是scr配套产品,原理大同小异,主要用于交直流电压的调整等。

但是现有的可控硅移相触发器还存在着散热效果差,不便于安装和不具备防护功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以解决现有的可控硅移相触发器存在着散热效果差,不便于安装和不具备防护功能的问题。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包括电源接排,电阻,晶闸管,开关,散热片,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通风网,固定板,固定孔,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可散热降温防护扇结构和可防护通风观察板结构,所述的电源接排横向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电阻纵向焊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开关焊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散热片分别纵向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的正表面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的内部下侧左右两部出口处螺钉连接有通风网;所述的固定板分别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可散热降温防护扇结构和可防护通风观察板结构分别与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包括长方形通槽,衔接座,安装孔,活动板,固定通孔和调节螺栓螺母,所述的长方形通槽纵向开设在衔接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衔接座的内部上下两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活动板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固定通孔;所述的左右两侧设置的调节螺栓螺母的螺栓分别贯穿左右两侧设置的所述的长方形通槽的内部,并穿过活动板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后与螺母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散热降温防护扇结构包括导风网,通风罩,管座,降温管,风叶和散热电机,所述的导风网分别横向螺钉连接在通风罩的上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通风罩的内部下侧左右两壁分别螺钉连接有管座;所述的降温管横向插接在管座之间的内部;所述的风叶横向设置在通风罩的内部;所述的散热电机纵向下端螺钉连接在通风罩的上部中间位置,并且输出轴键连接风叶的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防护通风观察板结构包括观察片,防护板,机械锁,提手,通风孔和防护网,所述的观察片纵向镶嵌在防护板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板的内侧下部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机械锁;所述的提手螺钉连接在防护板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通风孔纵向开设在防护板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通风孔的内部镶嵌有防护网。

优选的,所述的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通过固定通孔与活动板的前部中间位置螺栓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活动板具体采用铝合金板。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通风罩的上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导风网采用两个长方形不锈钢滤网。

优选的,所述的降温管具体采用直线式紫铜冷凝管。

优选的,所述的通风罩横向下部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的上部中间位置进口处。

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片具体采用透明pvc塑料片。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板具体采用铝合金板。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网采用多个圆形活性炭滤网。

优选的,所述的通风孔采用多个圆形孔。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板纵向上端合页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板通过机械锁和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的前部进口处扣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电源接排通过电阻和晶闸管导线连接设置,所述的开关和晶闸管导线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晶闸管采用大电流晶闸管和小功率双向晶闸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长方形通槽,衔接座,安装孔,活动板,固定通孔和调节螺栓螺母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安装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并可进行位置调节,方便操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风网,通风罩,管座,降温管,风叶和散热电机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通风散热降温作用,以保证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上部的电子元件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观察片,防护板,机械锁,提手,通风孔和防护网的设置,有利于进行防护,避免灰尘影响,并可进行通风,保证散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观察片的设置,有利于观察内部情况,便于及时清理或者维护。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板和机械锁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开启,方便操作。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通风网的设置,有利于起到通风作用。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板和固定孔的设置,有利于辅助固定安装,方便操作。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风网的设置,有利于起到滤尘滤杂作用,保证进风干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散热降温防护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防护通风观察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源接排;2、电阻;3、晶闸管;4、开关;5、散热片;6、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7、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8、通风网;9、固定板;10、固定孔;11、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111、长方形通槽;112、衔接座;113、安装孔;114、活动板;115、固定通孔;116、调节螺栓螺母;12、可散热降温防护扇结构;121、导风网;122、通风罩;123、管座;124、降温管;125、风叶;126、散热电机;13、可防护通风观察板结构;131、观察片;132、防护板;133、机械锁;134、提手;135、通风孔;136、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包括电源接排1,电阻2,晶闸管3,开关4,散热片5,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6,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通风网8,固定板9,固定孔10,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11,可散热降温防护扇结构12和可防护通风观察板结构13,所述的电源接排1横向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6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电阻2纵向焊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6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开关4焊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6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散热片5分别纵向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6的正表面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6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的内部下侧左右两部出口处螺钉连接有通风网8;所述的固定板9分别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板9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固定孔10;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11,可散热降温防护扇结构12和可防护通风观察板结构13分别与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11包括长方形通槽111,衔接座112,安装孔113,活动板114,固定通孔115和调节螺栓螺母116,所述的长方形通槽111纵向开设在衔接座11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衔接座112的内部上下两侧开设有安装孔113;所述的活动板114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固定通孔115;所述的左右两侧设置的调节螺栓螺母116的螺栓分别贯穿左右两侧设置的所述的长方形通槽111的内部,并穿过活动板114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后与螺母螺纹连接设置,将衔接座112通过安装孔113螺栓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再根据安装需求进行调节放松调节螺栓螺母116,即可滑动活动板114在衔接座112之间的移动位置,确定位置后,锁紧调节螺栓螺母116即可,便于进行使用安装。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散热降温防护扇结构12包括导风网121,通风罩122,管座123,降温管124,风叶125和散热电机126,所述的导风网121分别横向螺钉连接在通风罩122的上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通风罩122的内部下侧左右两壁分别螺钉连接有管座123;所述的降温管124横向插接在管座123之间的内部;所述的风叶125横向设置在通风罩122的内部;所述的散热电机126纵向下端螺钉连接在通风罩122的上部中间位置,并且输出轴键连接风叶125的内部中间位置,为了保证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6上部的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以及保证散热降温效果,可通过散热电机126带动风叶125旋转,将外部的风经过导风网121过滤后导入通风罩122内部,可对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内部进行散热降温,并通过降温管124的协助,可提高降温效果,通过通风网8起到通风作用,保证通风效率。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防护通风观察板结构13包括观察片131,防护板132,机械锁133,提手134,通风孔135和防护网136,所述的观察片131纵向镶嵌在防护板13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板132的内侧下部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机械锁133;所述的提手134螺钉连接在防护板132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通风孔135纵向开设在防护板132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通风孔135的内部镶嵌有防护网136,通过防护板132可起到良好的防护能力,并通过观察片131可进行观察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状态,通过通风孔135和防护网136的设置,可进行通风散热,保证工作效率,通过机械锁133可进行锁固防护板132,方便操作。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通过固定通孔115与活动板114的前部中间位置螺栓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活动板114具体采用铝合金板。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散热电机126的输出轴贯穿通风罩122的上部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导风网121采用两个长方形不锈钢滤网。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降温管124具体采用直线式紫铜冷凝管。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通风罩122横向下部螺钉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的上部中间位置进口处。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观察片131具体采用透明pvc塑料片。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板132具体采用铝合金板。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网136采用多个圆形活性炭滤网。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通风孔135采用多个圆形孔。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板132纵向上端合页连接在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的下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板132通过机械锁133和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的前部进口处扣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电源接排1通过电阻2和晶闸管3导线连接设置,所述的开关4和晶闸管3导线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晶闸管3采用大电流晶闸管和小功率双向晶闸管。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将衔接座112通过安装孔113螺栓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再根据安装需求进行调节放松调节螺栓螺母116,即可滑动活动板114在衔接座112之间的移动位置,确定位置后,锁紧调节螺栓螺母116即可,便于进行使用安装,为了保证可控硅移动触发器pcb板6上部的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以及保证散热降温效果,可通过散热电机126带动风叶125旋转,将外部的风经过导风网121过滤后导入通风罩122内部,可对可控硅移动触发器壳体7内部进行散热降温,并通过降温管124的协助,可提高降温效果,通过通风网8起到通风作用,保证通风效率,通过防护板132可起到良好的防护能力,并通过观察片131可进行观察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状态,通过通风孔135和防护网136的设置,可进行通风散热,保证工作效率,通过机械锁133可进行锁固防护板132,方便操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