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6325发布日期:2020-09-15 20:1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



背景技术:

智能化微电源是微电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应时间在毫秒级,采集本地信息来控制微电源,微电源自身中基本的动作不需要为电源之间的联系,即每个变换器在负荷变化的情况下不用与其他电源等装置进行数据交换,微电源的操作方便程度越来越高,因而越来越多的领域需求智能化电源。

但是,传统的智能化微电源在长时间工作后其自身产生热量,散热效果不明显,需通过辅助设备对其散热,影响智能化微电源的使用周期,并且微电源自身的电源线较长,在使用或携带时,极其不便利。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包括微电源、电源线和安装孔,所述微电源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安装孔,且微电源的前后表面均通过螺丝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微电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源线,且微电源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排线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外壳、定位凹槽、通风孔、导热片和散热片,所述微电源的前后表面均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片,且定位凹槽的内壁两侧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固定外壳的另一侧表面在相邻定位凹槽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且固定外壳以微电源的中心为准呈两侧对称设置,所述通风孔均匀分布在定位凹槽的内壁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三个,相邻所述散热片安装在定位凹槽的两侧,所述定位凹槽和导热片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定位凹槽和导热片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线组件包括固定架、排线座、卡接槽、连接块、调节螺栓和锁扣,所述微电源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排线座,所述排线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接槽,且排线座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相邻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锁扣,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和锁扣的一端通过调节螺栓贯穿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接槽均匀分布在排线座的内部,且卡接槽呈半圆形结构,所述固定架为u型结构,所述固定架和排线座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块以锁扣的中心为准呈两侧对称设置,所述调节螺栓垂直贯穿连接块的内部和锁扣的一端,所述锁扣为l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散热装置,通过在微电源的两侧安装的固定外壳,在固定外壳和微电源的连接处开设的定位凹槽,在定位凹槽内壁上开设的通风孔及内部安装的导热片,通过相邻导热片之间安装的散热片,在微电源运行时,将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片和通风孔传输至散热片内,再经散热片与外部空气的完全接触排出,保证了微电源内部的性能稳定状态,提高了散热效果和气体流动性,降低内部元件损耗。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排线组件,利用在微电源的外部壳体上固定安装的固定架,将排线座滑动卡接在固定架的内部,同时将电源线通过排线座的内部开设的卡接槽进行表面缠绕,缠绕之后,在排线座的一侧表面利用调节螺栓贯穿连接块与锁扣,进行松紧固定,同时有效的简化了电源线的整理操作,节约时间,整体便于拆卸安装,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中排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中散热装置的后视图。

图中:1、微电源;2、电源线;3、安装孔;4、散热装置;5、排线组件;6、固定外壳;7、定位凹槽;8、通风孔;9、导热片;10、散热片;11、固定架;12、排线座;13、卡接槽;14、连接块;15、调节螺栓;16、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智能化微电源,包括微电源1、电源线2和安装孔3,微电源1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安装孔3,且微电源1的前后表面均通过螺丝安装有散热装置4,微电源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源线2,且微电源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排线组件5,散热装置4包括固定外壳6、定位凹槽7、通风孔8、导热片9和散热片10,微电源1的前后表面均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固定外壳6,固定外壳6的数量为两个,且固定外壳6以微电源1的中心为准呈两侧对称设置,固定外壳6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7,定位凹槽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片9,且定位凹槽7的内壁两侧表面开设有通风孔8,通风孔8均匀分布在定位凹槽7的内壁两侧,固定外壳6的另一侧表面在相邻定位凹槽7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散热片10,散热片10的数量为三个,相邻散热片10安装在定位凹槽7的两侧,定位凹槽7和导热片9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定位凹槽7和导热片9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导热片9和散热片10与外部空气的完全接触排出,保证了微电源1内部的性能稳定状态,提高了散热效果和气体流动性。

在图2中:排线组件5包括固定架11、排线座12、卡接槽13、连接块14、调节螺栓15和锁扣16,微电源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排线座12,固定架11为u型结构,固定架11和排线座12为一体式结构,排线座12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接槽13,且排线座12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4,卡接槽13均匀分布在排线座12的内部,且卡接槽13呈半圆形结构,相邻连接块14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锁扣16,连接块14的内部和锁扣16的一端通过调节螺栓15贯穿固定,连接块14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块14以锁扣16的中心为准呈两侧对称设置,调节螺栓15垂直贯穿连接块14的内部和锁扣16的一端,锁扣16为l型结构,利用调节螺栓15调节锁扣16的松紧,对缠绕在排线座12上的电源线2进行压紧,对电源线2进行整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微电源1的两侧安装的固定外壳6,在固定外壳6和微电源1的连接处开设的定位凹槽7,在定位凹槽7内壁上开设的通风孔8及内部安装的导热片9,通过相邻导热片9之间安装的散热片10,在微电源1运行时,将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片9和通风孔8传输至散热片10内,再经散热片10与外部空气的完全接触排出,保证了微电源内部的性能稳定状态,提高了散热效果和气体流动性,降低内部元件损耗,而在微电源闲置1或者需要移动时,利用在微电源1的外部壳体上安装的固定架11,将排线座12滑动卡接在固定架11的内部,同时将电源线2通过排线座12的内部开设的卡接槽13进行表面缠绕,缠绕之后,在排线座12的一侧表面利用调节螺栓15贯穿连接块14与锁扣16,进行松紧固定,同时有效的简化了电源线2的整理操作,节约时间,整体便于拆卸安装,提高了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