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9382发布日期:2020-11-13 12:4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北方的冬季,室外气温低,特别是在有雨雪的天气,滴水成冰,汽车水箱和管道以及房车的马桶容易结冰,影响汽车的启动及车上设备的使用,现有技术已有加热装置对这些管道和设备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加热装置不稳定,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加热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隔热层、加热体和聚酯膜,聚酯膜上设置有金属正电极、金属负电极和加热体,并一体化成型;

隔热层与设有金属正电极、金属负电极和加热体的聚酯膜一起模切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加热体在聚酯膜上形成网格化均匀电阻布置。

进一步的,金属正电极的主体部分与金属负电极的主体部分平行设置;聚酯膜上设有若干个金属正极支路垂直于或平行金属正电极,金属正极支路一端与金属正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不与负电极连接;聚酯膜上还设有若干个金属负极支路垂直于金属负电极;金属负极支路一端与负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不与金属正电极连接;若干个加热体设置在金属正极支路与金属负极支路之间,形成发热电阻或电路回路。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是石墨烯加热体或金属加热体或半导体加热体。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垂直于金属正极支路。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防拉层、第一胶水层、第二胶水层和离型纸;防拉层覆盖在隔热层上,在防拉层远离隔热层的一侧涂上胶水,形成第一胶水层;所述模切成型后,在聚酯膜上涂上第二层胶水层,再覆盖上离型纸。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在隔热层不与加热体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出线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双金属温控开关,双金属温控开关与加热体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在汽车加热领域应用,其他需要加热的地方也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加热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不含有离型纸的加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加热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加热装置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不含有离型纸的加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的加热装置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隔热层1、防拉层2、第一胶水层3、加热体4、聚酯膜5、第二胶水层6、离型纸7、出线口8、双金属温控开关9、正电极10、负电极11、金属正极支路101、金属负极支路1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术语定义:

隔热层1主要由海绵构成,起隔热作用,可以是pvc阻燃发泡海绵。

防拉层2可以是一种pet拉伸膜或布类,pet拉伸膜其实是一种热塑性树脂。

加热体4可以是石墨烯加热体或金属加热体,也可以是其他加热体或发热体。

聚酯膜5可以是聚酯薄膜(pet)或布类。聚酯膜5上设置有金属正电极10、金属负电极11和加热体4,这四者是一体化成型。

离型纸6是一种防止粘胶材料粘连,又可以保护粘胶材料不受污染的防粘纸。可以是牛皮离型纸,或纸类,用手很容易揭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隔热层1、防拉层2、第一胶水层3、加热体4、聚酯膜5、第二胶水层6和离型纸7。

隔热层1可以做为与被加热物体接触的一面,离型纸也可以作为与被加热物体接触的一面。防拉层2覆盖并粘接在隔热层1上,在防拉层2远离隔热层1的一侧涂上胶水,形成胶水层3。

隔热层1上好胶水,把带有金属电极和加热体的聚酯膜5贴在隔热层1上进行模切成型。

模切成型后,在聚酯膜5上涂上第二层胶水层6,再覆盖上离型纸7,本加热装置就完成了。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不含有离型纸的加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正极电极或导线与双金属温控开关9电连接,双金属温控开关9与金属正电极10连接,该金属电极可以是铁、铬、铜、铝、或其合金或者其他金属合金制成。双金属温控开关9是这样工作的,举个例子说,当温度低于7度时,电路导通,当温度高于20度时,电路断开。聚酯膜5上设置有金属正电极10和金属负电极11,金属正电极10的主体部分与金属负电极11的主体部分是平行的,当然也不局限于平行设置。

图3是实施例一的加热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在隔热层1不与加热体4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出线口8,电极或导线从出线口8处引出。

图4是图2的抽象示意图。聚酯膜5上还设有若干个金属正极支路101垂直于金属正电极10,金属正极支路101一端与金属正电极10电连接,另一端不与负电极连接;聚酯膜5上还设有若干个金属负极支路111垂直于金属负电极11。金属负极支路111一端与负电极11电连接,另一端不与正电极10连接。正电极10与负电极11是平行设置的,因此金属正极支路101与金属负极支路111也是平行的。若干个加热体4设置在金属正极支路101与金属负极支路111之间,形成电阻或回路,并且形成网状结构。如图,形成网状电阻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n。因r11、r12、…r1n,r21、r22、…r2n、rm1、rm2、…rmn都是直接连接正极与负极之间的,所以上述这些电阻都是并联关系。因此即便一个电阻损坏,该电热装置仍然能正常工作,比串联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似的,但区别在于,实施例二没有20度双金属温控开关9,并且隔热层1的形状与实施一有所不同。隔热层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裁剪。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相似的,但区别在于,金属正极支路101一端与金属正电极10电连接,另一端也与负电极连接。金属负极支路111一端与负电极11电连接,另一端也与正电极10连接。本实施例三中,由于金属正负电极支路也有电阻,正负极之间并不短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完善,这些改进和完善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装置,包括隔热层(1)、加热体(4)和聚酯膜(5),其特征在于:

聚酯膜(5)上设置有金属正电极(10)、金属负电极(11)和加热体(4),并一体化成型;

隔热层(1)与设有金属正电极(10)、金属负电极(11)和加热体(4)的聚酯膜(5)一起模切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4)有若干个,在聚酯膜(5)上形成网格化均匀电阻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正电极(10)的主体部分与金属负电极(11)的主体部分平行设置;聚酯膜(5)上设有若干个金属正极支路(101)垂直于金属正电极(10),金属正极支路(101)一端与金属正电极(10)电连接,另一端不与金属负电极(11)连接;聚酯膜(5)上还设有若干个金属负极支路金属负极支路(111)垂直于金属负电极(11);金属负极支路(111)一端与负电极(11)电连接,另一端不与金属正电极(10)连接;若干个加热体(4)设置在金属正极支路(101)与金属负极支路(111)之间,形成发热电阻或电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正电极(10)的主体部分与金属负电极(11)的主体部分平行设置;聚酯膜(5)上设有若干个金属正极支路(101)垂直于金属正电极(10),金属正极支路(101)一端与金属正电极(10)电连接,另一端与负电极连接;聚酯膜(5)上还设有若干个金属负极支路(111)垂直于金属负电极(11);金属负极支路(111)一端与负电极(11)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正电极(10)连接;若干个加热体(4)设置在金属正极支路(101)与金属负极支路(111)之间,形成发热电阻或电路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4)是石墨烯加热体或金属加热体或半导体加热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4)垂直于金属正极支路(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防拉层(2)、第一胶水层(3)、第二胶水层(6)和离型纸(7);防拉层(2)覆盖在隔热层(1)上,在防拉层(2)远离隔热层(1)的一侧涂上胶水,形成第一胶水层(3);所述模切成型后,在聚酯膜(5)上涂上第二层胶水层(6),再覆盖上离型纸(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隔热层(1)不与加热体(4)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出线口(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金属温控开关(9),双金属温控开关(9)与加热体(4)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隔热层(1)、胶水层(3)加热体(4)。聚酯膜(5)胶水层(6)离型纸(7)双金属温控开关(9)上设置有金属正电极(10)、金属负电极(11)和加热体(4),并一体化成型;隔热层(1)上通过胶水,与设有金属正电极(10)、金属负电极(11)和加热体(4)的聚酯膜(5)一起模切成型。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邓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康乐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8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