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8691发布日期:2021-06-11 19:4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



背景技术:

加热器是指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效果的电器,它加热功率高,使用十分广泛,采用智能控制模式,控温精度高,可与计算机联网,应用范围广,寿命长,可靠性高。加热器原理的核心的是能量转换,最广泛的就是电能转换成热能,利用金属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而使本身发热吸收,是电能转换成光能;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光辐射热能和太阳光光能(光电效应)转换成热能两者兼有;生物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核能、风能这些能量转换模式,但是一般都需要转换成电能使用。

传统的加热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加热器顶壳体、加热器管体、加热器接线和加热器底板组合构成,而现有的组合式加热器在实际应用时,加热器管体的加热效率首先,没有较好的高效节能效果,实用性差,且对于加热器管体的外部并无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其的表面易遭受碰撞损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组合式加热器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具有高效节能的加热效果和加热器管体表面不易遭受碰撞损坏,降低使用成本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包括加热器顶壳体、加热器管体、加热器接线以及加热器底板,所述加热器管体连接于所述加热器顶壳体和所述加热器管体之间,所述加热器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器顶壳体相连接,所述加热器管体的外部设置有节能组件,节能组件包括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和所述第二衔接板上均设有弧形贴板,所述弧形贴板的端部设有凹口,所述第一衔接板和所述第二衔接板通过紧固螺栓组件旋固连接,且所述第一衔接板和所述第二衔接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一号卡杆,所述一号卡杆与所述加热器顶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衔接板和所述第二衔接板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膨胀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节能组件还包括传热翅片,单个所述弧形贴板的外部一体成型有多个传热翅片并呈环形分布,且传热翅片为铝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二号卡杆,所述二号卡杆与所述加热器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衔接板和所述第二衔接板内与所述一号卡杆和二号卡杆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膨胀条的截面为圆形结构,且所述膨胀条与传热翅片熔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衔接板和所述第二衔接板的边侧部分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第一衔接板和所述第二衔接板上均设有与所述紧固螺栓组件相匹配的装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贴板的内表面为弧面结构,且所述弧形贴板的内壁上设有硅脂导热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加热器管体外设置的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配合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上设有的弧形贴板,以及弧形贴板外部散装分布的多个传热翅片,能够将加热器管体处的热量大面积的发散出来,提升了加热面积,有效增加了组合式加热器的加热效果,在同样的电能供应下,能够快速达到需要的热度,令组合式加热器具备高效节能的效果,有效解决了原先组合式加热器在实际应用时,加热器管体的加热效率首先,没有较好的高效节能效果,实用性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第一衔接板、第二衔接板的加装设置,以及弧形贴板外设有的多个传热翅片和传热翅片边侧部分设有的膨胀条,在加热器管体的外部形成有效的保护,使得加热器管体的部分不易直接受到外力碰撞而破损,安全性高,提高了使用年限,且降低了维护使用的成本,有效解决了原先加热器管体的外部并无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其的表面易遭受碰撞损坏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第一衔接板、第二衔接板边侧部分设有的紧固螺栓组件的旋接设置,以及一号卡杆和二号卡杆在对应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的卡接限位设计,令第一衔接板和第一衔接板的部分与加热器管体能够快速的安装组合,同时又便于后续的分拆处理,保证了对组合式加热器便捷高效的使用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器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器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号卡杆安设时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器顶壳体;2、加热器管体;3、加热器接线;4、加热器底板;5、第一衔接板;6、第二衔接板;7、传热翅片;8、紧固螺栓组件;9、一号卡杆;10、二号卡杆;11、第一卡槽;12、凹口;13、膨胀条;14、第二卡槽;15、弧形贴板;16、硅脂导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加热器,包括加热器顶壳体1、加热器管体2、加热器接线3以及加热器底板4,加热器管体2连接于加热器顶壳体1和加热器管体2之间,加热器接线3的一端与加热器顶壳体1相连接,加热器管体2的外部设置有节能组件,节能组件包括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上均设有弧形贴板15,弧形贴板15的端部设有凹口12,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通过紧固螺栓组件8旋固连接,且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一号卡杆9,一号卡杆9与加热器顶壳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膨胀条13,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应用组件,使组合式加热器得加热过程高效节能的进行,保证了对组合式加热器安全稳定的使用操作。

具体的,节能组件还包括传热翅片7,单个弧形贴板15的外部一体成型有多个传热翅片7并呈环形分布,且传热翅片7为铝构件,本实施例中,多个传热翅片7的设置,能够将加热器管体2处的热量大面积的发散出来,提升了加热面积,有效增加了组合式加热器的加热效果,高效节能,满足实际需求。

具体的,限位组件还包括二号卡杆10,二号卡杆10与加热器底板4固定连接,且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内与一号卡杆9和二号卡杆10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14和第一卡槽11,本实施例中,一号卡杆9和二号卡杆10在对应第二卡槽14和第一卡槽11的卡接设置,为节能组件对接安设的稳固过程提供了一定的辅助限位效果。

具体的,膨胀条13的截面为圆形结构,且膨胀条13与传热翅片7熔接固定,本实施例中,膨胀条13的设置,有效加强了传热翅片7边侧位置的强度,能够对组合式加热器的外部进行保护,有效解决了原先加热器管体2的外部并无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其的表面易遭受碰撞损坏的问题。

具体的,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的边侧部分之间设有间隙,且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上均设有与紧固螺栓组件8相匹配的装配孔,本实施例中,紧固螺栓组件8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紧固螺栓组件8呈四角分布,同时装配孔的设置,使得紧固螺栓组件8的旋固过程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

具体的,弧形贴板15的内表面为弧面结构,且弧形贴板15的内壁上设有硅脂导热层16,本实施例中,弧面结构的设置,使得弧形贴板15与加热器管体2能够更好的匹配接触,且硅脂导热层16的设置,有效增加了加热器管体2外壁的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在需要对组合式加热器进行操作处理时,将组合式加热器置于相应的空间内,令加热器接线3异于加热器顶壳体1的一端与外设电源相连,通过硅脂导热层16部分对加热器管体2上管壁的导热作用,配合加热器管体2外设置的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以及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上设有的弧形贴板15和弧形贴板15外部散装分布的多个传热翅片7,能够将加热器管体2处的热量大面积的发散出来,提升了加热面积,有效增加了组合式加热器的加热效果,高效节能,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利用第一衔接板5、第二衔接板6的加装设置,以及弧形贴板15外设有的多个传热翅片7和传热翅片7边侧部分设有的膨胀条13,在加热器管体2的外部形成有效的保护,使得加热器管体2的部分不易直接受到外力碰撞而破损,安全性高,在需要对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进行分拆处理时,将四角分布的紧固螺栓组件8从第一衔接板5、第二衔接板6上旋下,即可将第一衔接板5和第二衔接板6快速拆离,其中一号卡杆9和二号卡杆10的部分分别从对应的第二卡槽14和第一卡槽11中脱出,同时也便于后续对第一衔接板5、第二衔接板6的加装处理,使组合式加热器得加热过程高效节能的进行,保证了对组合式加热器安全稳定的使用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