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6803发布日期:2021-07-30 13:3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网络监控,是针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针对内部的电脑上互联网活动以及非上网相关的内部行为与资产等过程管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互联网不仅成为企业内部的沟通桥梁,也是企业和外部进行各类业务往来的重要管道。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不具备很好的散热功能,监控设备在安装装置内部时因热量过大,导致设备元件损坏造成火灾隐患的发生,现有装置在装载和卸解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缓冲结构导致结构本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通过风扇和出风管,用冷风进行冷却后热风在从出风管排出装置外,解决了散热功能差导致造成火灾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风冷机构,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外壳的顶部通过铰链旋连接有壳盖,所述壳盖的顶部焊接有把手,所述壳盖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出风口,且多个出风口贯穿壳盖的顶部;

两个所述风冷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均固定连通有多个通风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启动外壳内壁两侧固定在安装架上的风扇,当风扇做工时,冷风通过固定在固定架内的通风管,吹向至装置内,作用于控制台,将热量冷却后装置内的热风,通过壳盖内部的出风口排出装置外,解决了现有装置因不具备良好的散热功能,故因热量过高使设备元件的损坏,减少火灾隐患的发生,通过挤压底部的支撑板,作用于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带动第一弹簧向下移动,承担主缓冲的作用,当支撑板向下移动时,作用于固定块和支撑杆,带动活动两个滑杆上的活动块,使其向相反的方向滑动,通过第二弹簧的作用气副缓冲作用,解决了现有装置没有很好的缓冲机构,导致结构本体的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均固定插设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相对一侧均焊接有活动块,两个所述活动块的正表面均活动安装有支撑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力的作用,带动活动块在滑杆上移动,通过第二弹簧进行复位。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的正表面均与支撑杆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挤压第二支撑块时第一弹簧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两个所述安装架的相背一侧均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两侧,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壁的底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定风冷机构和减震机构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线筒,且线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线管,所述第一线管的输出端固定连通在控制台靠近线筒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线管和第二线管的连通性,将传输线连接到控制台上。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远离外壳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滑筒,所述滑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天线,所述接收器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线管,且第二线管的输出端壳第一线管的输入端固定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天线可以接受信息的传入。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的后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壳;2、风冷机构;201、安装架;202、安装块;203、风扇;204、固定架;205、通风管;3、减震机构;301、固定板;302、第一支撑块;303、第二支撑块;304、第一弹簧;305、滑杆;306、活动块;307、第二弹簧;308、固定块;309、支撑杆;4、支撑板;5、控制台;6、壳盖;7、出风口;8、把手;9、线筒;10、第一线管;11、接收器;12、滑筒;13、安装杆;14、天线;15、第二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203、控制台5、接收器11和天线14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安装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风冷机构2,外壳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3,外壳1的顶部通过铰链旋连接有壳盖6,壳盖6的顶部焊接有把手8,壳盖6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出风口7,且多个出风口7贯穿壳盖6的顶部;

两个风冷机构2包括两个安装架201,两个安装架201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202,两个安装块202的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扇203,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架204,两个固定架204的内部均固定连通有多个通风管205。

两个安装架201的相背一侧均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两侧,固定板30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壁的底部,外壳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线筒9,且线筒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线管10,第一线管10的输出端固定连通在控制台5靠近线筒9的一侧,外壳1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接收器11,接收器11远离外壳1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滑筒12,滑筒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杆13,安装杆13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天线14,接收器1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线管15,且第二线管15的输出端壳第一线管10的输入端固定连通。

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首先将装置移动到合适的工作区域,打开壳盖6将控制台5放置进装置内,转动接收器11上的滑筒12作用于安装杆13,带动天线14转动,将数据线放置进第一线管10和第二线管15中连接控制台5和接收器11;

当装置接线做工产生热量时,启动外壳1内壁两侧固定在安装架201上的风扇203,当风扇203做工时,冷风通过固定在固定架204内的通风管205,吹向至装置内,作用于控制台5,将热量冷却后装置内的热风,通过壳盖6内部的出风口7排出装置外。

实施例2,如图1所示,减震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固定板30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均固定插设有滑杆305,两个滑杆305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307,两个第二弹簧307的相对一侧均焊接有活动块306,两个活动块306的正表面均活动安装有支撑杆309,固定板3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块302,第一支撑块30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304,第一弹簧304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块303,第二支撑块3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台5,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308,且两个固定块308的正表面均与支撑杆309活动连接。

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装载控制台5时,挤压底部的支撑板4,作用于第一支撑块302和第二支撑块303带动第一弹簧304向下移动,承担主缓冲的作用,当支撑板4向下移动时,作用于固定块308和支撑杆309,带动活动两个滑杆305上的活动块306,使其向相反的方向滑动,通过第二弹簧307的作用气副缓冲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