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容积可变安装腔的电气器件安放设备

文档序号:29644549发布日期:2022-04-13 19:4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具有容积可变安装腔的电气器件安放设备

1.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容积可变安装腔的电气器件安放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柜体来进行电气器件的安放,使电气器件得到防护。一般情况下,柜体内置有内腔,内腔设置有承载板,电气器件安装在相应的承载板以及放置腔的底部上,来实现电气器件在柜体内的安放。目前,内腔内设置的承载板的位置大多固定,承载板间形成安装电气器件的安装腔的大小大多无法调节,使得不同尺寸的电气器件在柜体内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容积可变安装腔的电气器件安放设备电气器件安放设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具有容积可变安装腔的电气器件安放设备,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内腔,内腔内设有多个承载板,承载板用于将内腔分隔成多个安装腔;内腔的左右侧壁上沿上下方向相对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安装件;承载板的左右两端部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与安装件相配合调节承载板的位置。
6.本发明中,通过承载板两端的固定件与对应安装件不同位置相配合使承载板固定,进而使承载板间的距离能够调节,调节安装腔的容积大小,使其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电气器件。
7.作为优选,承载板的左右两端相对设有第三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内沿左右方向相对设有固定柱;固定件包括倾斜设于对应第三安装槽内的转动块,固定柱穿过对应转动块中部设置,位于承载板两端处的转动块呈相对反向设置,转动块的两端部设有可贴于承载板板面上的固定部,固定柱上套设有用于推动对应转动块部分移向凹槽内的弹簧;安装件包括沿上下方向设于对应凹槽内的长条板,长条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抵块,抵块用于与位于承载板下方且伸入对应凹槽内的固定部相抵靠固定承载板。
8.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承载板两端对称反向的转动块在弹簧的作用下部分伸入凹槽内,并使其抵靠在对应的抵块上,进而固定承载板,便于电气器件的安装,通过拉动转动块缩回第三安装槽内解除对承载板的固定,便于其进行升降调节,操作简单。
9.作为优选,转动块的中部处设有供对应固定柱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内相对设有滑块;固定柱的外侧面上沿其轴向设有供对应滑块滑动伸入的第一行道和第二行道,第一行道和第二行道间通过通槽相连通,滑块位于第一行道内用于保持转动块处于倾斜固定承载板,滑块位于第二行道内用于保持转动块处于竖直解除固定承载板。
10.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通过第一行道和第二行道的设置,较佳地便于转动块保证
倾斜或竖直状态以及两种状态的调节。
11.作为优选,凹槽的中部处沿上下方向设有卡接板;转动块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接板卡入第一卡槽内用于保持转动块倾斜,卡接板卡入第二卡槽内用于保持转动块竖直。
12.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通过卡接板卡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能够使承载板在固定时得到锁止,以及转动块转动竖直时,承载板得到预固定,避免承载板的掉落。
13.作为优选,安装孔沿第二卡槽的延伸方向呈条形槽状,所述的滑块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二行道的深度深于第一行道,所述的通槽的底壁呈弧面状,用于连通第一行道底壁与第二行道的底壁,第二行道的端部处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用于与对应的第一斜面相挤压推动转动块移向第三安装槽内。
14.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用户在转动块转至竖直状态下,用力上下移动承载板带动转动块移向第三安装槽内解除对承载板的预固定,便于承载板的升降移动调节位置。
15.作为优选,转动块的侧面上设有扶手,较佳地便于用户通过扶手拉动转动块移动。
16.作为优选,长条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凹槽内,较佳地实现安装件在凹槽内的拆装。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1中具有散热机构的柜体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1中散热机构在柜体内部的安装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1中风扇和开合机构的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1中封堵板和转动机构的示意图;
21.图5为实施例1中圆柱的示意图;
22.图6为实施例1中支撑板的示意图;
23.图7为实施例1中支撑板的剖视图;
24.图8为实施例1中封堵板的第一面侧视示意图;
25.图9为实施例1中封堵板的第二面侧视示意图;
26.图10为实施例1中挤压块的第一面侧视示意图;
27.图11为实施例1中挤压块的第二面侧视示意图;
28.图12为实施例1中圆环的第一面侧视示意图;
29.图13为实施例1中圆环的第二面侧视示意图;
30.图14为实施例1中转动轴的示意图;
31.图15为实施例1中第三弹性件和卡块的示意图;
32.图16为实施例1中迎风板、定位销、压板和第四弹性件的示意图;
33.图17为实施例1中圆柱的半剖示意图;
34.图18为实施例2中具有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的柜体的示意图;
35.图19为实施例2中的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在柜体内的安装示意图;
36.图20为实施例2中的安装件与固定件的配合示意图;
37.图21为实施例2中的安装件在凹槽内的安装示意图;
38.图22为实施例2中的固定件在承载板上的示意图;
39.图23为实施例2中的转动块的示意图;
40.图24为实施例2中的固定柱的示意图;
41.图25为实施例3中的行走机构的示意图;
42.图26为实施例3中的移动组件的示意图;
43.图27为实施例3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44.图28为实施例3中的第一连接件的剖视示意图;
45.图29为实施例3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46.图30为实施例3中的第一导杆的示意图;
47.图31为实施例3中的第三导杆的示意图;
48.图32为实施例3中的具有行走机构的柜体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5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器件安放设备,其具有柜体,柜体处设置散热机构、行走机构或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中的至少之一。
51.在图1~17中,给出了一个散热机构的实施例(下文中在实施例1中进行详细说明),从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柜体在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散热。在图18~24中,给出了一个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的实施例(下文中在实施例2中进行详细说明),从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柜体内安装腔的大小调节。在图25~32中,给出了一个行走机构的实施例(下文中在实施例3中进行详细说明),从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柜体的移动。
5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将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或三个结构同时运用于柜体处。
53.实施例1
54.如图1~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机构。本实施例中,散热机构能够用于设于柜体1110内。
55.本实施例中,散热机构包括设于散热口1111内且用于对散热口1111进行封堵的开合机构。其中,散热口1111能够设于柜体1110的侧壁处,柜体1110内能够设置内腔1210,散热口1111用于连通内腔1210及外界。此外,散热口1111内设有可转动的风扇1220,风扇1220用于将内腔1210内的气体吹出柜体1110,风扇1220与开合机构间通过转动机构相配合,转动机构用于在风扇1220进行转动时驱动开合机构打开以实现对内腔1210的散热;
56.开合机构包括沿散热口1111的轴向设置的圆柱1310;圆柱1310的外侧面上沿其周向均匀布设有多个与散热口1111的内侧壁相连的支撑板1112,支撑板1112内设有收纳腔1320;相邻的支撑板1112间设有用于对散热口1111进行封堵的封堵板1113,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封堵板1113转入对应的收纳腔1320内。
57.本实施例中,内腔1210内安装有用于驱动风扇1220转动的电机,电机驱动风扇1220转动将内腔1210内的较高温度的气体由散热口1111吹出,实现对柜体1110的内腔1210进行散热;其中,通过圆柱1310、支撑板1112和封堵板1113的设置,使得当封堵板1113位于支撑板1112外,散热口1111得到密封,较佳地使风扇1220不转动的情况下,开合机构能够对散热口1111进行密封,避免外界灰尘等进入柜体1110内;其中,通过转动机构的设置,使得
风扇1220转动带动转动机构驱动封堵板1113转动至支撑板1112内的收纳腔1320内,使散热口1111打开,便于风扇1220对柜体1110的内腔1210通过散热口1111进行散热。
58.本实施例中,圆柱1310内沿其轴向设有开口朝向风扇1220的配合腔117a;转动机构包括设于配合腔117a内的挤压块1420,配合腔117a内设有用于推动挤压块1420移向风扇的第一弹簧1410;配合腔117a的内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第一滑槽117b,挤压块1420上设有位于对应第一滑槽117b内滑动的第一滑块110a;圆柱1310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与封堵板1113相对于且连通配合腔117a的移动槽1510,封堵板1113上设有穿过移动槽1510伸入配合腔117a内的连接杆1430;挤压块1420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与连接杆1430相对应的挤压斜槽110b,连接杆1430伸至对应的挤压斜槽110b处,挤压斜槽110b内设有斜面110c,斜面110c用于挤压连接杆1430推动封堵板1113转入收纳腔1320内;转动机构还包括伸入配合腔117a内的转动轴1440,所述的风扇1220设于转动轴1440上,转动轴1440伸入配合腔117a内的端部处设有推进机构,推进机构用于在风扇1220进行转动时驱动挤压块1420移向配合腔117a内。
59.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滑块110a位于对应第一滑槽117b内滑动设置,使得挤压块1420在配合腔117a内得到限制,使其只能沿着配合腔117a的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1440能够随着风扇1220转动,进而驱动推动机构推动挤压块1420移向配合腔117a内,使得在挤压块1420移向配合腔117a内的过程中,斜面110c与连接杆1430相挤压,使连接杆1430沿斜面110c移动带动封堵板1113转入对应的收纳腔1320内,实现开合机构的打开,便于柜体1110的内腔1210的散热。
60.本实施例中,挤压块1420内设有开口朝向风扇1220的驱动槽111a,驱动槽111a的开口处沿其周向设有环形槽111b,驱动槽111a的内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一端连通环形槽111b的导向槽111c;配合腔117a的开口处设有堵板117d,堵板117d上设有连通配合腔117a的连接孔117c,转动轴1440穿过连接孔117c伸入驱动槽111a内;推进机构包括位于驱动槽111a内的圆环112a,圆环112a可转动地套于转动轴1440上,圆环112a与转动轴1440间设有卡接机构,卡接机构用于在转动轴1440进行转动的状态下和圆环112a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圆环112a上设有可伸入导向槽111c和环形槽111b内的导向块112b,导向块112b用于与导向槽111c相配合驱动挤压块1420朝向第一弹簧1410运动;收纳腔1320的内侧壁上设有挡块1620;封堵板1113的板面上沿封堵板1113的运动方向设有供挡块1620伸入的复位槽1910,复位槽1910内设有用于与挡块1620相配合推动封堵板1113转出收纳腔1320的第二弹簧1920。
61.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转动轴1440转动时,通过卡接机构带动圆环112a转动,使导向块112b沿导向槽111c滑动至环形槽111b内的过程中,驱动挤压块1420移向配合腔117a内,进而驱动封堵板1113转入收纳腔1320内,实现开合机构的打开,此时,转动轴1440转动能够继续带动圆环112a沿着环形槽111b转动,使得风扇1220能够继续转动散热;当转动轴1440停止转动时,卡接机构解除转动轴1440与圆环112a间的配合,使的圆环112a与转动轴1440间能够相对运动,此时,第一弹簧1410推动挤压块1420朝向配合腔117a外移动,使位于环形槽111b内的导向块112b滑入对应的导向槽111c内,使圆环转动实现挤压块1420与圆环112a间的靠近复位,同时,通过复位槽1910、挡块1620和第二弹簧1920的设置,使得在第二弹簧1920推动作用下,封堵板1113自动转出收纳腔1320对散热口1111进行封
堵。
62.本实施例中,圆环112a上沿其周向设有安装环112c,转动轴1440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环112c内,较佳地实现圆环112a转动连接在转动轴1440上,便于圆环112a与转动轴1440间的相对运动。
63.本实施例中,圆环112a内沿其径向设有开口朝向圆环112a内圈的卡接槽112d,转动轴1440上对应卡接槽112d设有第一安装槽114a;卡接机构包括通过第三弹簧115a设于第一安装槽114a内的卡块115b,转动轴1440转动驱动卡块115b伸出第一安装槽114a卡入对应卡接槽112d内带动圆环112a转动,第三弹簧115a用于拉动卡块115b缩回第一安装槽114a内。
64.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转动轴1440转动时,卡块115b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部分滑出第一安装槽114a卡入对应的卡接槽112d内,从而使转动轴1440转动能够带动圆环112a转动,使圆环112a与转动轴1440保持相对静止,较佳地实现卡接机构驱动圆环112a随着转动轴1140转动;当转动轴1140停止转动时,卡块115b所受的离心力消失,其在第三弹簧115a的作用下,卡块115b缩回对应的第一安装槽114a内,解除其与圆环112a的配合,使圆环112a与转动轴1440间能够相对转动,从而便于开合机构的闭合。
65.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11c靠近环形槽111b一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面111d,导向块112b上设有与第一导向面111d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面113a,第一导向面111d用于挤压第二导向面113a驱动导向块112b滑入对应的导向槽111c内。
66.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面111d和第二导向面113a的设置,使得转动轴1440停止转动时,挤压块1420在第一弹簧1410的作用下朝向配合腔117a外移动,第一导向面111d和第二导向面113a的配合能够较佳地将导向块112b导入对应的导向槽111c内,便于圆环112a的反向转动与挤压块1420间的复位。
67.本实施例中,收纳腔1320的内侧壁上沿封堵板1113的运动方向设有条形槽1610,封堵板1113上设有位于条形槽1610内滑动的条形块1810,较佳地对封堵板1113进行限位,便于封堵板1113在收纳腔1320内的转动。
68.本实施例中,封堵板1113朝向风扇1220的板面上设有定位孔1340;支撑板1112朝向风扇1220的板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1710,第二安装槽1710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收纳腔1320的通孔1630,第二安装槽1710的开口处设有堵板;第二安装槽1710内设有一端伸出通孔1630插入对应定位孔1340内的定位销116a,定位销116a的另一端穿过堵板设有迎风板1350,迎风板1350用于与风扇1220相配合驱动定位销116a插入定位孔1340内,位于第二安装槽1710内的定位销116a上设有压板116b,定位销116a上套设有推动压板116b移向堵板的第四弹簧116c。
69.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转动轴1440转动驱动封堵板1113转入收纳腔1320内的过程中,风扇1220吹动迎风板1350带动定位销116a伸出通孔1630,插入对应的定位孔1340内,进而使收纳至收纳腔1320内的封堵板1113得到定位,便于开合机构的打开;当风扇1220停止转动时,迎风板1350不受外力,使其在第四弹簧116c的推动作用下,定位销116a缩回通孔1630内,解除对封堵板1113的定位,便于其能够在第三弹簧1920的作用下转出收纳腔1320,便于开合机构的闭合。
70.实施例2
71.如图18~2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本实施例中,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能够用于设于柜体1110内。
72.本实施例中,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包括多个设于内腔1210内的承载板2230,承载板2230用于将内腔1210分隔成多个安装腔;内腔1210的左右侧壁上沿上下方向相对设有凹槽2212,凹槽2212内设有安装件2220;承载板2230的左右两端部设有固定件2231,固定件2231用于与安装件2220相配合调节承载板2230的位置。
73.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230间形成的安装腔以及内腔1210的底壁可用来安装物件,从而使物件能够在柜体1110内进行安放;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件2220和固定件2231的设置,使得固定件2231能够在安装件2220上不同位置处固定承载板2230,进而使相邻承载板2230间的距离能够调节,较佳地调节安装腔的容积大小,使其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电气器件。
74.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230的左右两端相对设有第三安装槽2511,第三安装槽2511内沿左右方向相对设有固定柱2512;固定件2231包括倾斜设于对应第三安装槽2511内的转动块2520,固定柱2512穿过对应转动块2520中部设置,位于承载板2230两端处的转动块2520呈相对反向设置,转动块2520的两端部设有可贴于承载板2230板面上的固定部2610,固定柱2512上套设有用于推动对应转动块2520部分移向凹槽2212内的第五弹簧2521;安装件2220包括沿上下方向设于对应凹槽2212内的长条板2410,长条板2410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抵块2411,抵块2411用于与位于承载板2230下方且伸入对应凹槽2212内的固定部2610相抵靠固定承载板2230。
75.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安装槽2511、固定柱2512和转动块2520的设置,使得第五弹簧2521套于固定柱2512上且固定柱2512穿过转动块2520设置,较佳地使转动块2520、第五弹簧2521在固定柱2512上安装,实现固定件2231在承载板2230两端部处的拆装。本实施例中,由于承载板2230两端部处的转动块2520呈相对反向设置,使得其在第五弹簧2521推动作用下部分移入凹槽2212内,进而使得转动块2520位于承载板2230下方的固定部2610抵于对应的抵块2411上,从而使承载板2230在内腔1210内得到固定,便于其对电气器件进行承载安放;本实施例中,通过沿固定柱2512拉动转动块2520缩回第三安装槽2511内,使转动块2520的固定部2610解除与抵块2411的配合,使承载板2230能够上下调节,操作简单方便;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承载板2230的上下调节,长条板2410上的抵块2411未伸出凹槽2212设置。
76.本实施例中,转动块2520的中部处设有供对应固定柱2512穿过的安装孔2611,安装孔2611内相对设有滑块2612;固定柱2512的外侧面上沿其轴向设有供对应滑块2612滑动伸入的第一行道2711和第二行道2712,第一行道2711和第二行道2712间通过通槽2713相连通,滑块2612位于第一行道2711内用于保持转动块2520处于倾斜固定承载板2230,滑块2612位于第二行道2712内用于保持转动块2520处于竖直解除固定承载板2230。
77.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当滑块2612位于第一行道2711内,较佳地使转动块2520处于倾斜,使其在第五弹簧2521作用下推动转动块2520部分伸入凹槽2212与抵块2411相配合固定承载板2230;当滑块2612沿第一行道2711滑动,并经通槽2713滑入第二行道2712内,较佳地使转动块2520在第五弹簧2521的作用下使其处于竖直状态,避免其绕固定柱2512转动。
78.本实施例中,凹槽2212的中部处沿上下方向设有卡接板2421;转动块2520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卡槽2614和第二卡槽2615,卡接板2421卡入第一卡槽2614内用于保持转动块2520倾斜,卡接板2421卡入第二卡槽2615内用于保持转动块2520竖直。
79.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接板2421、第一卡槽2614和第二卡槽2615的设置,使得第五弹簧2521推动转动块2520沿第一行道2711移向凹槽2212内,使卡接板2421卡入第一卡槽2614内,使转动块2520得到限位,较佳地便于其保持倾斜与抵块2411配合固定承载板2230的状态;使第五弹簧2521推动转动块2520沿第二行道2712移向凹槽2212内,使卡接板2421卡入第二卡槽2615内,较佳地增大卡接板2421与第二卡槽2615间的接触面积,使其间的摩擦力增大,进而较佳地使承载板2230两端的转动块2520处于竖直状态时,承载板2230得到预固定,避免承载板2230的掉落。
80.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611沿第二卡槽2615的延伸方向呈条形槽状,所述的滑块2612上设有第一斜面2613;所述的第二行道2712的深度深于第一行道2711,所述的通槽2713的底壁呈弧面状,用于连通第一行道2711底壁与第二行道2712的底壁,第二行道2712的端部处设有第二斜面2714,第二斜面2714用于与对应的第一斜面2613相挤压推动转动块2520移向第三安装槽2511内。
81.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承载板2230处于预固定的状态下,用户通过较大的力上提或下压承载板2230,使得固定柱2512在安装孔2611内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使第二斜面2714与对应的第一斜面2613相挤压使滑块2612移向第二行道2712内,进而使转动块2520移向第三安装槽2511内,解除第二卡槽2615与卡接板2421接触,解除对承载板2230的预固定,便于承载板2230的升降调节。
82.本实施例中,转动块2520的侧面上设有扶手2522,较佳地便于用户拉动转动块2520沿固定柱2512移动。
83.本实施例中,长条板2410通过螺钉固定在凹槽2212内,较佳地便于安装件2220在凹槽2212内的拆装。
84.实施例3
85.如图25~3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走机构。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用于设于柜体1110上。
86.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包括4个相对且呈矩形布置的移动组件3100,4个移动组件3100分别位于柜体1110底面四角处,移动组件3100包括承载件3110和铰接设于承载件3110上的移动件3120;4个移动组件3100的四周设有抬升组件3130,抬升组件3130用于驱动移动件3120铰接转动抬升承载件3110。
87.本实施例中,承载件3110位于柜体1110底面四角处用于对柜体1110进行承载,通过本实施例中抬升组件3130的设置,使得用户通过抬升组件3130驱动承载件3110上的移动件3120铰接转动,使移动件3120与地面接触抬高承载件3110,进而抬起柜体1110,便于用户通过行走机构移动柜体1110。
88.本实施例中,承载件3110包括承载底板3210和设于承载底板3210上且呈l型的侧板3220,承载底板3210和侧板3220间形成承载腔3111;所述的移动件3120位于呈矩形布置移动组件3100相对应的两侧处,移动件3120包括一端铰接设于侧板3220上的铰接板3230,铰接板3230上设有固定环3231,铰接板3230的另一端设有万向轮3232;抬升组件3130包括
位于呈矩形布置移动组件3100相对应的两侧且能够相互靠近的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贯穿对应固定环3231设置,抬升组件3130还包括于用于将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对应端部相连接的第三导杆3133,第一导杆3131和第三导杆3133间通过第一连接件3134相连接,第二导杆3132和第三导杆3133间通过第二连接件3135相连接。
89.本实施例中,通过承载底板3210和l型的侧板3220制成的承载件3110,其上的承载腔3111能够较佳地与柜体1110底面四角处的棱角相贴合,较佳地对柜体1110进行承载;本实施例中,铰接板3230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对应的侧板3220上,铰接板3230的下端部连接有安装板3234,所述的万向轮3232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234上;本实施例中,位于柜体1110同一侧的2个承载件3100上的2个移动件3120位于同一侧设置,另外2个承载件3110上的2个移动件3120也位于同一侧且与前述2个移动件3120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均穿过对应的固定环3231设置,使得通过第三导杆3133连接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对应端,使其间形成设于柜体1110四周外的抬升组件3130,通过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沿第三导杆3133相互靠近驱动铰接板3230铰接转动靠近对应的承载件3110,进而抬升承载件3110使柜体1110抬起后,通过移动件3120上的万向轮3232,较佳地便于柜体1110的移动。
90.本实施例中,固定环3231内安装有轴承,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穿过对应的轴承使其转动安装在对应的固定环3231上,便于铰接板3230铰接转动过程中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能够转动。
91.本实施例中,侧板3220的侧面上相对设有供对应铰接板3230上端伸入的铰接块3221,铰接块3221相对的侧面上相对设有铰接孔,铰接板3230伸入铰接块3221间的侧面上设有伸入对应铰接孔内的铰接轴3233,较佳地实现铰接板3230铰接连接在侧板3220上。
9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34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筒3310和第二固定筒3320,第一固定筒3310内设有第一空腔3411,第二固定筒3320内设有连通第一空腔3411的第二空腔3412,第一空腔3411内设有可转动的转动环3330,第三导杆3133的一端螺纹穿过对应的转动环3330,转动环3330外设有蜗轮3421,第二空腔3412内设有可转动且与蜗轮3421相配合的蜗杆3340,蜗杆3340内设有供第一导杆3131穿过的第三空腔3341,第三空腔3341内沿蜗杆3340轴向相对设有第二滑块3342,第一导杆3131的侧面上设有供对应第二滑块3342滑入的第二滑槽3611。
93.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第一导杆3131的两端伸至对应的蜗杆3340内且第二滑块3342滑入对应的第二滑槽3611内,进而使得用户转动第一导杆3131能够带动蜗杆3340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杆3133的一端螺纹穿过对应的转动环3330设置,由于转动环3330外设有与蜗杆3340相配合的蜗轮3421,且第三导杆313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3135与第二导杆3132相连使第三导杆3133得到固定,进而使蜗杆3340转动能够带动蜗轮342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导杆3131沿第三导杆3133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间的相互靠近驱动柜体1110抬起;本实施例中,第一空腔3411和第二空腔3412的开口处均设有轴承安装槽3413,轴承安装槽3413内均设有轴承3350,所述的转动环3330和蜗杆3340连接在对应的轴承3350上,较佳地实现转动环3330转动安装在第一空腔3411内,蜗杆3340转动安装在第二空腔3412内。
94.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135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固定筒3510和第四固定筒3520,第三固定筒3510内设有呈正多边形且供第三导杆3133穿过的第一通孔3511,第三导杆3133的另一端部处设有与第一通孔3511相配合的卡接柱3711,第三导杆3133上且位于卡接柱3711的端部设有挡板3711,第四固定筒3521内设有供第二导杆3132贯穿的第二通孔3521。
95.本实施例中,第三导杆3133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第三固定筒3510,第二导杆3132的两端穿过对应的第四固定筒3520,使第二连接件3135连接第二导杆3132和第三导杆3133;其中,通过呈正多边形的卡接柱3711与正多边形的第一通孔3511相配合,以及挡板3711与第三固定筒3510端面的挤压贴合,使卡接柱3711得到固定,进而使第三导杆3133得到固定,便于转动第一导杆3131驱动第一导杆3131和第二导杆3132沿着第三导杆3133相互靠近;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521的开口处设置有轴承安装槽3522,轴承安装槽3522内安装有轴承,第二导杆3132穿过轴承设置实现第二导杆3132转动安装在第四固定筒3520内,同时,为了避免第二导杆3132脱离第四固定筒3520,通过在第二导杆3132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
96.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杆3131的中部处沿其轴向设有呈正六边形的棱柱3612。
97.通过本实施例中正六边形棱柱3612的设置,使得用户通过扳手与棱柱3612的配合能够转动第一导杆3131,较佳地便于用户驱动柜体1110的抬起。
98.本实施例中,承载底板3210的下板面上设有可拆卸的支腿(图中未视出)。
99.通过本实施例中支腿的设置,使得支腿能够对承载件3110进行支撑,从而便于承载件3110安装在柜体1110上时,承载件3110具备对柜体1110进行支撑使用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支腿的支撑高度小于移动件3120抬升高度,使得在承载件3110四周安装抬升组件3130能够抬起柜体1110,便于进行柜体1110的移动。
100.实施例4
10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器件安放设备,其具有柜体1110,柜体1110处设置散热机构、行走机构或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故而能够具备对应的效果。
102.实施例5
10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器件安放设备,其具有柜体1110,柜体1110处设置散热机构、行走机构或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中的任意两个,故而能够具备对应的效果。
104.实施例6
10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器件安放设备,其具有柜体1110,柜体1110处同时设置散热机构、行走机构和安装腔容积调节机构,故而能够具备对应的效果。
106.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