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5871发布日期:2022-10-12 00:58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


背景技术:

2.散热器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电子元件上散发出来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上,通过散热器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散热器一般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从而增大了表面积,提高了散热能力。申请号为 201921418677 .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铜铝散热器”,选择铜铝合金作为散热片材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散热效率;并且,设置多层散热片,提高了散热效率。
3.其中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散热原理为:内置冷却剂,冷却剂的沸点较低,当下层的第一散热片温度升到一定值时,冷却剂沸腾汽化,蒸发吸热,带走热量。汽化的气态的冷却剂,汇聚在散热管的上层,因此上层的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用于给上层的散热管内的气态冷却剂降温,使其液化回流,从而形成循环制冷,提高制冷效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延伸至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内部的散热管为并列是排列,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而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的空腔形成的风道的结构,使得通过的气流整体为平行于第二散热管和第三散热管上延伸段所在的平面。这就导致了远离散热片风道进风开口的散热管,会被近散热片进风开口的散热管所遮挡,导致通过散热片的气流无法有效对第二散热管和第三散热管上端延伸的部分进行有效散热。从而影响上层的散热管内的制冷剂冷凝回流的效率,从而影响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改进上层的散热片结构,提升上段散热管的冷却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包括: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上方一体设有第一散热片组,还包括一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为端部封闭型铜管,且内部置有制冷剂,所述散热管包括互相连通的竖直连接段、上延伸段和下延伸段,所述竖直连接段连接上延伸段和下延伸段,所述下延伸段从第一散热片组外侧面穿入第一散热片组,对应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上设有一组第一收纳孔,所述上延伸段设置在第一散热片组上方;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上方设有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底部设有隔离板,所述上延伸段从第二散热片组外侧面穿入第二散热片组,对应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外侧面上设有一组第二收纳孔,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倾斜于所述隔离板。
6.上述装置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二散热片组由一组铜铝合金散热翅片组成。其原理为:通过所述接触板直接与待降温器件接触,当进行散热时,所述散热管的下延伸段内的制冷剂,受热汽化,气态
的制冷剂沿着散热管内腔,进入上方的上延伸段,所述上延伸段设置在第二散热片组内部,通过第二散热片组进行降温冷凝,形成回流。而其中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通过设置在下方的隔离板与第一散热片组进行隔离,防止第一散热片组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散热片组,影响冷却效率,优选的所述隔离板材料为木质。并且,通过倾斜与隔离板的顶板,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内部形成的空腔截面为横置的梯形,将梯形宽侧一端与外部进风口相对,当外部气流沿平行于隔离板的方向进入第二散热片组形成的空腔时,所述顶板会将进入的气流向斜下导流,使得原本被遮挡的置于后方的上延伸段进行充分冷却散热,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7.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所述散热管成镜像对称设置于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二散热片组两侧,所述第二收纳孔和第一收纳孔为穿孔,两侧互相对应的散热管的上延伸段和下延伸段分别插设在同一个第二收纳孔和第一收纳孔内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通过对称设置的散热管,充分利用空间,提高散热效率。
8.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上穿设有一组冷却水管,对应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上设有一组第三收纳孔,所述冷却水管在第三收纳孔内的延伸方向与上延伸段在第二收纳孔内的延伸方向相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设置冷却水管,增加水冷模块,进一步提升上延伸段内的气态制冷剂的冷凝回流的效率,并且,所述冷却水管在第三收纳孔内的延伸方向与上延伸段在第二收纳孔内的延伸方向相同,提升水冷模块对上延伸段的制冷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所述第三收纳孔设置在相邻的第二收纳孔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位置设置合理,提升设置在第三收纳孔内的冷却水管对上延伸段的冷却效率。
10.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所述冷却水管整体呈口字型,包括分别对应口字上、下两边的上管和下管,所述下管设置在第三收纳孔内,所述上管设置在顶板上方;还包括一个连通一组冷却水管的输送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管用于联通冷却水管,并且对冷却水管供水,所述输送管也起到,对冷却水管进行整体结构定位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散热片组的上段置于冷却水管形成的包围内,起到对第二散热片组整体降温的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所述输送管设置在一组冷却水管上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方便固定架设输送管。
12.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通过所述接触板直接与待降温器件接触,当进行散热时,所述散热管的下延伸段内的制冷剂,受热汽化,气态的制冷剂沿着散热管内腔,进入上方的上延伸段,所述上延伸段设置在第二散热片组内部,通过第二散热片组进行降温冷凝,形成回流。而其中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通过设置在下方的隔离板与第一散热片组进行隔离,防止第一散热片组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散热片组,影响冷却效率,优选的所述隔离板材料为木质。并且,通过倾斜与隔离板的顶板,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内部形成的空腔截面为横置的梯形,将梯形宽侧一端与外部进风口相对,当外部气流沿平行于隔离板的方向进入第二散热片组形成的空腔时,所述顶板会将进入的气流向斜下导流,使得原本被遮挡的置于后方的上延伸段进行充分冷却散热,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14.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设置冷却水管,增加水
冷模块,进一步提升上延伸段内的气态制冷剂的冷凝回流的效率,并且,所述冷却水管在第三收纳孔内的延伸方向与上延伸段在第二收纳孔内的延伸方向相同,提升水冷模块对上延伸段的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的平面示意图;
17.图3为图2a-a方向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的所述散热管和冷却水管的排布示意图。
19.图中:1-接触板;11-第一散热片组;2-散热管;21-竖直连接段;22-上延伸段;23-下延伸段;3-第二散热片组;31-隔离板;32-顶板;4-冷却水管;40-输送管;41-上管;42-下管;91-第一收纳孔;92-第二收纳孔;93-第三收纳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25.结合图1至4所示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包括接触板1,所述接触板1上方一体设有第一散热片组11,还包括一组散热管2,所述散热管2为端部封闭型铜管,且内部置有制冷剂,所述散热管2包括互相连通的竖直连接段21、上延伸段22和下延伸段23,所述竖直连接段21连接上延伸段22和下延伸段23,所述下延伸段23从第一散热片组11外侧面穿入第一散热片组11,对应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11上设有一组第一收纳孔91,所述上延伸段22设置在第一散热片组11上方;所述第一散热片组11上方设有第二散热片组3,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底部设有隔离板31,所述上延伸段22从第二散热片组3外侧面穿入第二散热片组3,对应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外侧面上设有一组第二收纳孔92,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顶部设有顶板32,所述顶板32倾斜于所述隔离板31。
26.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复合型铜铝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组11和第二散热片组3由一组铜铝合金散热翅片组成。其原理为:通过所述接触板1直接与待降温器件接触,当进行散热时,所述散热管2的下延伸段23内的制冷剂,受热汽化,气态的制冷剂沿着散热管2内腔,进入上方的上延伸段22,所述上延伸段22设置在第二散热片组3内部,通过第二散热片组3进行降温冷凝,形成回流。而其中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通过设置在下方的隔离板31与第一散热片组11进行隔离,防止第一散热片组11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散热片组3,影响冷却效率,优选的所述隔离板31材料为木质。并且,通过倾斜与隔离板31的顶板32,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内部形成的空腔截面为横置的梯形,将梯形宽侧一端与外部进风口相对,当外部气流沿平行于隔离板31的方向进入第二散热片组3形成的空腔时,所述顶板32会将进入的气流向斜下导流,使得原本被遮挡的置于后方的上延伸段22进行充分冷却散热,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2成镜像对称设置于第一散热片组11和第二散热片组3两侧,所述第二收纳孔92和第一收纳孔91为穿孔,两侧互相对应的散热管2的上延伸段22和下延伸段23分别插设在同一个第二收纳孔92和第一收纳孔91内腔。通过对称设置的散热管2,充分利用空间,提高散热效率。
28.此外,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上穿设有一组冷却水管4,对应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上设有一组第三收纳孔93,所述冷却水管4在第三收纳孔93内的延伸方向与上延伸段22在第二收纳孔92内的延伸方向相同。设置冷却水管4,增加水冷模块,进一步提升上延伸段22内的气态制冷剂的冷凝回流的效率,并且,所述冷却水管4在第三收纳孔93内的延伸方向与上延伸段22在第二收纳孔92内的延伸方向相同,提升水冷模块对上延伸段22的制冷效率。并且,所述第三收纳孔93设置在相邻的第二收纳孔92之间。第三收纳孔93位置设置合理,提升设置在第三收纳孔93内的冷却水管4对上延伸段22的冷却效率。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管4整体呈口字型,包括分别对应口字上、下两边的上管41和下管42,所述下管42设置在第三收纳孔93内,所述上管41设置在顶板32上方;还包括一个连通一组冷却水管4的输送管40。其中,所述输送管40用于联通冷却水管4,并且对冷却水管4供水,所述输送管40也起到,对冷却水管4进行整体结构定位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的上段置于冷却水管4形成的包围内,起到对第二散热片组3整体降温的效果。并且,所述输送管40设置在一组冷却水管4上方,方便固定架设输送管40。
3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
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