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柔性簧片的晶振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97826阅读:来源:国知局
0相固连;
[0031] 具体安装时,首先按照图1通过第一盘头螺钉3将两套连接件4与板下柔片7成中 屯、对称地固连在电路板四角处的光孔上,并且布置在晶振的背面,注意,图1中电路板成对 称结构的八边形,上面开的有些孔并没有用到;然后将配重6通过第一沉头螺钉5与连接件 4固连;装配后应使得连接件4的边缘,板下柔片7的边缘分别与晶振的四个边缘相平形;
[0032] 如图2组装第一柔性黃片9组件,将第=盘头螺钉11穿过图中所示第一柔性黃片 9那端的通孔梓入调节螺母10的竖直螺孔中,要保证调节螺母10的边缘与第一柔性黃片 9的边缘相平形;再将第二盘头螺钉8先空套在第一柔性黃片9另一端的通孔内,W备后面 的装配;附图3中第二柔性黃片12组件的组装类同;将组装好的两套第二柔性黃片组件通 过第四盘头螺钉13与板下柔片7端部的螺孔相固连,然后将组装好的两套第一柔性黃片9 组件通过第二盘头螺钉8与连接件4的螺孔相固连,梓紧螺钉后要检查每个柔性黃片是否 分别与晶振的各边相平行,同时检查各柔性黃片与晶振四侧面的间距是否约为3. 25mm并 且均匀一致,该是为了保证留够柔性黃片振动形变的空间,如果间距偏差或存在柔性黃片 与晶振边缘不平行,则需要进行调整,由于设计的柔性黃片两端通孔的直径比螺钉外径大 0. 2mm,因此通过它足够用来补偿加工误差引起的装配后出现的间距偏差;
[0033] W上组装进行完之后,减振结构的装配完成,此时如图4所示;下面将减振结构通 过四个调节螺杆17分别装配到位于上壳体四角处的两个不等大的同轴光孔内,如附图5中 的(a)、化)和(C)所示;将四个调节螺杆17分别旋梓地穿过位于减振结构四角的调节螺母 10的螺纹孔,将调节螺杆17螺纹端的小段光轴抵到上壳体18内部的小光孔内,然后将四 个壳外挡片16套在调节螺杆17另一端圆柱阶梯轴的小光轴段上,梓紧第二沉头螺钉15将 壳外挡片16紧固在上壳体18外侧面上;装配过程中在每个调节螺杆17均旋转装入到上壳 体18内部之后还需要不断地通过旋转W调整螺母10在调节螺杆17上的位置,W此使得初 始装配后各柔性黃片几乎不受装配预应力;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振动过程中有些调节螺杆 17会自行旋转,因此有必要在壳外挡片16与调节螺母10之间加入薄垫片或者是硬塑料薄 片剪成的内径4mm,外径7. 5mm的环形片,该样梓紧沉头螺钉之后就不会再出现该种现象;
[0034] 将电路板上的线焊好并把电接口通过螺钉紧固到上下壳子外面,如附图6所示将 下壳体20通过第=沉头螺钉19固连到上壳体18上,将下壳体底板21通过沉头螺钉固连 到下壳体20上;装配完成后如附图7所示,该里没有画出晶振电接口及其导线;
[0035] 需要说明的是,W上装配过程中通过螺钉连接的地方,为了防止振动过程中螺钉 松脱,需要采用弹黃垫圈或者在螺纹处涂抹放松剂。
[0036]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0037] 此实施方式只改变了第一柔性黃片9与第二柔性黃片12的结构,其余均未变,第 一柔性黃片9与第二柔性黃片12的结构见附图8所示,柔性黃片的厚度均为0. 45mm;其安 装过程完全按上面的具体实施所述;针对该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Z向的振动实验后的结果 见表1和2所示;
[003引表1.正弦驻留实验
[0039]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柔性黃片的晶振减振装置,包括,壳外挡片、上壳体、下壳体、下壳体底板, 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的内部结构包括;晶振、电路板、第一柔性黃片、第二柔性黃片、调 节螺杆、调节螺母、连接件、板下柔片、配重;第一柔性黃片与第二柔性黃片都是厚度均匀的 薄片结构,连接件和板下柔片分别成中屯、对称地布置于电路板下面的两对侧,第一柔性黃 片与第二柔性黃片分别中屯、对称地布置于晶振的四个侧面,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通过螺旋 副相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黃片的晶振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柔性黃片 的晶振减振装置设置两个第一柔性黃片、两个第二柔性黃片、两个板下柔片、两个连接件、 四个调节螺杆、四个调节螺母、四个壳外挡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黃片的晶振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柔性黃片 的晶振减振装置设置还包括;电路板、第一盘头螺钉、第一沉头螺钉、配重、第二盘头螺钉、 第=盘头螺钉、第四盘头螺钉、第五盘头螺钉、第二沉头螺钉、第=沉头螺钉、第四沉头螺 钉; 连接件和板下柔片的一端螺孔分别与电路板四角的通孔用第一盘头螺钉相固连;第一 柔性黃片与调节螺母在一端用第=盘头螺钉相固连,另一端与连接件上的螺纹孔通过第二 盘头螺钉相固连;第二柔性黃片与调节螺母在一端用第五盘头螺钉相固连,另一端与板下 柔片上的螺纹孔通过第四盘头螺钉相固连;配重与两个连接件通过第一沉头螺钉相固连; 调节螺杆安装在上壳体四角处的同轴光孔中,并通过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构成的螺旋副将 减振结构装配到上壳体内;壳外挡片套在调节螺杆伸出上壳体外的圆阶梯光轴上,并通过 第二沉头螺钉固连在上壳体的外壁上;下壳体通过3个第=沉头螺钉与上壳体相固连,下 壳体底板通过3个第四沉头螺钉与下壳体相固连。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黃片的晶振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母和调节 螺杆通过螺旋副相配合,调节螺母上开有两个螺纹通孔,竖直方向的螺纹孔用W和柔性黃 片相固连,水平方向的螺孔与调节螺杆上的螺纹构成调节螺旋副,将调节螺杆的旋转运动 转换为螺母相对于螺杆轴向的平移运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黃片的晶振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体与下壳体 各做成四面不对称的两部分,下壳体部分又由下壳体和下壳体底板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黃片的晶振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配重与晶振电路 板通过连接件相固连。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性黃片的晶振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高弹性和耐 冲击的弹黃钢制成的第一柔性黃片、第二柔性黃片和板下柔片。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簧片的晶振减振装置,第一柔性簧片与第二柔性簧片分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晶振的四个侧面,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通过螺旋副相连接,其余各零件通过螺钉相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柔性簧片和第二柔性簧片实现减振功能,通过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构成的螺旋机构实现减振刚度的调节,第一柔性簧片和第二柔性簧片用高弹性耐冲击的弹簧钢加工而成,能够提供较好的减振效果。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紧凑,柔性簧片构型丰富,设计空间较大,适用性广,减振性能良好,刚度易于调节,耐高低温,抗腐蚀,不易老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IPC分类】H03H9-09
【公开号】CN104716923
【申请号】CN201510053652
【发明人】葛世滨, 段学超, 保宏, 杜敬利, 张国星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